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990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空调器室内柜机中风道结构上 的导流圈,含有上述导流圈的风道结构,以及含有上述风道结构的空调器室内柜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如图1所示,空调器室内柜机风道系统的导流圈普遍采用圆弧形状,且一般 为四分之一圆弧,大部分气体沿电机轴向经过导流圈进入蜗壳内部。受离心风叶转动的影 响,气体需较大转折才能经过离心风叶叶片间的流道流出,如此在离心风叶上部与导流圈 之间的区域会产生大量的回流,且整体的气动效率较低。
[0003]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创造。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调器室内柜机风道系统产生大量回流等问题,提供一种能 够改善风机系统气动性能、减少漩涡生成的导流圈,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导流圈的风道结构, 以及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风道结构的空调器室内柜机。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 -种导流圈,包括连接部和导流部;
[0006] 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圆环形;
[0007] 所述导流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双曲线型;
[0008] 所述导流部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0009]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一体成型。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的中部区域沿所述导流部的径向方向,向所述 导流部的内侧凹陷;
[0012] 所述导流部的两端沿所述导流部的轴向方向,向所述导流部的外侧延伸。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到远离所述连接部 的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
[0014] 所述导流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闭合,且形成尖端。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到远离所述连接部 的一端的厚度相一致。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的凹陷处的中心线将所述导流部分成两部分, 分别为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
[0017] 所述导流部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关于中心线对称。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和所述连接部 的内径相一致。
[0019] 还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包括本体和蜗壳,蜗壳安装在本体上,且与本体连通,还包 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导流圈;
[0020] 所述导流圈安装在所述蜗壳的进口的边缘位置。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0022] 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柜机,包括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 所述的风道结构。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 本发明的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在蜗壳的 进口处安装有增加导流作用的导流圈。导流圈的导流部为双曲线型,当引入气体时,可以减 少导流圈中漩涡的产生,可以改善风道结构的气动性能,使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降低本发 明的空调器室内柜机在工作时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现有的圆弧形导流圈的剖视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的导流圈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7] 图3为图2所示的导流圈的剖视图;
[0028] 图4为图2所示的导流圈的后视图;
[0029] 图5为图2所示的导流圈的导流部厚度一致时的剖视图;
[0030] 图6为图2所示的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其中:
[0032] 100-导流圈;
[0033] 110-连接部;
[0034] 120-导流部;
[0035] 121-第一导流部;
[0036] 122-第二导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 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8] 参见图2至图6,本发明的风道结构(未示出),包括本体(未示出)、蜗壳(未示出)、 离心风机(未示出)和导流圈100。蜗壳安装在本体上,且与本体连通,离心风机安装在蜗壳 内,导流圈100有加强导流的作用。
[0039] 本发明的导流圈100安装在蜗壳的进口的边缘位置,既可以增强导流作用,又可 以防止被蜗壳的进口的锐边划伤。
[0040] 如图2至图6所示,导流圈100包括连接部110和导流部120,连接部110的一端 与蜗壳的进口连接,另一端与导流部120连接,连接部110的形状为圆环形,导流部120的 纵截面形状为双曲线型,导流部120的纵截面为圆环形。
[0041] 对比图1和图3,目前导流圈采用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导流部,本发明的导流圈100 为了加强导流作用将圆弧形改进为双曲线型。
[0042]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风道结构通过在蜗壳的进口处设置有双曲线型的导 流圈100来增加导流作用,当气体进入蜗壳时,可以减少导流圈100中漩涡的产生,可以改 善本发明的风道结构的气动性能,使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降低本发明的风道结构在工作 时的噪声。
[0043]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连接部110与导流部120 -体成型。为了节省生产工序、降 低生产成本,连接部110与导流部12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出来。
[0044]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导流部120的中部区域沿导流部120的径向方向,向导流部 120的内侧凹陷,导流部120的两端沿导流部120的轴向方向,向导流部120的外侧延伸,这 样结构的导流圈100便于将气体引入蜗壳中。
[0045]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导流部120从与连接部110连接的一端到远离连接部110 的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导流部12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远离连接部110的一端连接闭合, 且形成尖端。导流部120的尖端便于气体引入,同时导流部120的厚度逐渐减小在节约生 产材料的同时,保证导流部120与连接部110连接的可靠性。
[0046]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导流部120从与连接部110连接的一端到远离 连接部110的一端的厚度相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导流部120的连接强度。
[0047] 进一步地,导流部120的凹陷处的中心线将导流部120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导 流部121和第二导流部122,第一导流部121和第二导流部122关于中心线对称,即第一导 流部121和第二导流部122的形状、尺寸相同。
[0048]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120的厚度逐渐减小。
[0049] 进一步地,导流部120与连接部110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和连接部110的内径相一 致。导流部120与连接部110连接,气体通过导流部120进入连接部110,为了保证气体的 流速稳定、顺畅,导流部120与连接部110连接处的内径应相一致。
[0050] 连接部110远离导流部120的一端与蜗壳的进口连接,连接部110远离导流部120 的一端的形状、尺寸与蜗壳的进口的形状、尺寸相适应。连接部110的一端与蜗壳的进口连 接,将气体通过导流部120引入到蜗壳内,这就要求连接部110远离导流部120的一端的形 状、尺寸应与蜗壳的进口的形状、尺寸相一致,保证气流平稳、顺畅,降低本发明的风道结构 在工作时的噪声。
[0051]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离心风机内设置有多个风叶叶片,多个风叶叶片均匀分布 在离心风机的电机轴上,相邻两个风叶叶片之间存在有通道,气流通过通道。
[0052] 使用双曲线型的导流圈100可以增强导流作用,气体经过导流圈100进入蜗壳时, 导流圈引入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与离心风机的电机轴之间存在夹角,气体能更容易流过离心 风机的风叶叶片之间的通道,减少导流圈100中漩涡的形成,从而改善风道结构的气动性 能,使气体流动更将平稳、顺畅,降低本发明的风道结构在工作时的噪音。
[0053]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导流圈100与蜗壳一体成型。为了节省生产工序、降低生产 成本,导流圈100与蜗壳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出来。
[0054] 当然,为了便于装配和售后维修,导流圈100与蜗壳也可以为两个零件,便于拆 分。
[0055]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的风道结构进行送风实验,如表1所示,将本发明中的 双曲线型的导流圈100与目前现有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导流圈100分别实行送风实验。实 验结果为本发明中的双曲线型的导流圈1〇〇的性能优越于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导流圈1〇〇。 本发明的风道结构采用双曲线型的导流圈100,使气体流动更加平稳、顺畅,可以降低工作 时的噪声。
【主权项】
1. 一种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部和导流部; 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圆环形; 所述导流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双曲线型; 所述导流部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的中部区域沿所述导流部的径向方向,向所述导流部的内侧凹陷; 所述导流部的两端沿所述导流部的轴向方向,向所述导流部的外侧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到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 所述导流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闭合,且形成尖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到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厚度相一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的凹陷处的中心线将所述导流部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 流部; 所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关于中心线对称。
7. 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导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内径和所述连接部的内径相一致。
8. -种风道结构,包括本体和蜗壳,蜗壳安装在本体上,且与本体连通,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流圈; 所述导流圈安装在所述蜗壳的进口的边缘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10. -种空调器室内柜机,包括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为权利要求8或9 所述的风道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其导流圈包括连接部和导流部,连接部的形状为圆环形,导流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双曲线型,导流部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其风道结构含有上述导流圈。其空调器室内柜机含有上述风道结构。本发明的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通过安装有增加导流作用的双曲线型导流圈,改善风道结构的气动性能,降低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柜机在工作时的噪声。
【IPC分类】F24F1-00, F24F13-02, F24F13-08, F24F13-24
【公开号】CN104729041
【申请号】CN201310722355
【发明人】姚锋, 熊军, 张伟捷, 刘池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