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8511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蜗舌作为风道型线的一部分,具有导引风向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蜗舌的高度与风道的高度相同,且不具有泄压通道,因而在出风口(特别是可以单独控制出风口出风的多风口空调器)存在蜗舌处气体压力大、噪音严重的冋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蜗舌处气体压力大、噪音严重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底壳;与底壳连接的风道盖板,底壳与风道盖板之间形成风道;离心叶轮,离心叶轮可枢转地设置在底壳上并位于风道内;蜗舌,蜗舌位于风道的出风口处,且蜗舌与离心叶轮之间形成连接风道的内侧区和出风口区的蜗舌间隙,蜗舌处设置有用于连通风道的内侧区和出风口区的泄压通道,且泄压通道位于蜗舌间隙的远离离心叶轮的径向的外侧。
[0006]进一步地,泄压通道为开设在蜗舌上的连通孔和/或连通槽。
[0007]进一步地,蜗舌的厚度小于风道的厚度。
[0008]进一步地,蜗舌与风道盖板之间和/或与底壳之间形成泄压通道。
[0009]进一步地,蜗舌的朝向风道一侧的表面为风道的风道壁面的一部分。
[0010]进一步地,蜗舌的厚度与离心叶轮的厚度相等。
[0011]进一步地,蜗舌具有靠近风道盖板一侧的第一表面,且蜗舌的第一表面与离心叶轮的靠近风道盖板一侧的表面平齐。
[0012]进一步地,蜗舌具有靠近底壳一侧的第二表面,且蜗舌的第二表面与离心叶轮的靠近底壳一侧的表面平齐。
[0013]进一步地,风道具有出风方向不同的两个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枢转设置的两个出风挡板,两个出风挡板与两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出风挡板均具有避让出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封闭相应的出风口的第二位置,且蜗舌位于出风挡板的内侧。
[0014]进一步地,当出风挡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出风挡板与底壳和/或风道盖板的表面叠置以打开出风口。
[00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底壳与风道盖板连接并形成风道,离心叶轮可枢转地设置在底壳上并位于风道内,蜗舌位于风道的出风口处,且蜗舌与离心叶轮之间形成连接风道的内侧区和出风口区的蜗舌间隙,蜗舌处设置有用于连通风道的内侧区和出风口区的泄压通道,且泄压通道位于蜗舌间隙的远离离心叶轮的径向的外侧。由于在蜗舌处设置有泄压通道,因而风在内侧区与出风口区之间流动时,会有一部分气体压力经由泄压通道导流泄压,从而降低了蜗舌处的气体压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出风口处、特别是蜗舌处的噪音,同时减小了空调器的振动,提高了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底壳、离心叶轮、蜗舌、出风挡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以及
[0018]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底壳与风道盖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10、底壳;20、风道盖板;30、风道;31、内侧区;32、出风口区;33、蜗舌间隙;34、泄压通道;40、离心叶轮;50、蜗舌;60、出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蜗舌处气体压力大、噪音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包括底壳10、与底壳10连接的风道盖板20、离心叶轮40和蜗舌50,底壳10与风道盖板20之间形成风道30,离心叶轮40可枢转地设置在底壳10上并位于风道30内,蜗舌50位于风道30的出风口处,且蜗舌50与离心叶轮40之间形成连接风道30的内侧区31和出风口区32的蜗舌间隙33,蜗舌50处设置有用于连通风道30的内侧区31和出风口区32的泄压通道34,且泄压通道34位于蜗舌间隙33的远离离心叶轮40的径向的外侧。
[0026]由于在蜗舌50处设置有泄压通道34,因而风在内侧区31与出风口区32之间流动时,会有一部分气体压力经由泄压通道34导流泄压,从而降低了蜗舌50处的气体压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出风口处、特别是蜗舌50处的噪音,同时减小了空调器的振动,提高了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0027]需要说明的是,蜗舌50的朝向风道30 —侧的表面为风道30的风道壁面的一部分。此时,蜗舌50紧靠着风道30的风道壁面设置并作为风道壁面的一部分。
[0028]优选地,蜗舌50的厚度小于风道30的厚度。由于蜗舌50的厚度小于风道30的厚度,因而使得蜗舌50处形成泄压通道34,当出风经过该蜗舌50时,部分出风经由泄压通道34导流走,从而减小了蜗舌间隙33处的气体压力,也就是降低了蜗舌50处的气压,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运行噪音和振动,提高了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
[0029]具体而言,蜗舌50与风道盖板20之间和/或与底壳10之间形成泄压通道34。当蜗舌50的厚度小于风道30厚度时,具有三种形成泄压通道34的方案:一是、蜗舌50与底壳10之间形成泄压通道34 ;二是、蜗舌50与风道盖板20之间形成泄压通道34 ;三是、蜗舌50与底壳10且与风道盖板20之间同时形成泄压通道。其中,前两种方案中,蜗舌50在风道30内安装地较为稳固,泄压更为可靠。
[0030]经过发明人的研宄表明,蜗舌50的厚度与离心叶轮40的厚度相等。此时,安装离心叶轮40时,最好使离心叶轮40安装完以后与蜗舌50处于同一高度上,这样可以使得泄压效果最好。以方案二为例,当离心叶轮40安装完后其高度低于蜗舌50时,会导致泄压效果减弱,使得噪音情况无法得到缓解;当离心叶轮40安装完后其高度高于蜗舌50时,又会导致大量的出风经由泄压通道34泄压,从而造成有效出风量减少以及气体紊流等问题。
[0031]由于上述有不少于三种方案,因而在安装离心叶轮40时,还需要注意应满足下述条件。蜗舌50具有靠近风道盖板20 —侧的第一表面,且蜗舌50的第一表面与离心叶轮40的靠近风道盖板20 —侧的表面平齐。
[0032]同样地,还需注意,蜗舌50具有靠近底壳10 —侧的第二表面,且蜗舌50的第二表面与离心叶轮40的靠近底壳10 —侧的表面平齐。
[0033]在一个未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泄压通道34为开设在蜗舌50上的连通孔和/或连通槽。由于蜗舌50上具有连通孔和/或连通槽,因而出风在该连通孔和/或连通槽的导流作用下会进行泄压,从而有效降低蜗舌50处的噪音。
[0034]如图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