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56185阅读:来源:国知局
风端皆呈喇叭状,而中间呈收缩状。这样的形状,可以提高迎风端进风量,并且降低出风端产生的噪音。并且该结构利于成型边框402背向所述通风腔的一侧面为内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的内侧面还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锥台状。
[0066]请结合参看图3,优选地,所述摆动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出风框40固定的横向驱动电机701,所述横向驱动电机701的转轴与所述外层导风件206连接,所述外层导风件206在所述横向驱动电机701的驱动下,绕其与所述出风框40的插接处转动。
[0067]请结合参看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外层导风件206在其纵向上的中部区域设有插轴2063,出风框40设有与该插轴2063可转动插合的插孔406,其中,该插轴2063的端面开设有供横向驱动电机701的转轴插入的转轴孔。本实施例中,通过横向驱动电机701来直接连接导风框206,从而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横向驱动电机701与外层导风件206之间加装减速传动结构,以降低传动比而降低对驱动电机701要求;或者是横向驱动电机701通过变向传动结构驱动导风框206,从而可以选择价格更便宜的单向转动的电机。
[0068]请再次参看图3和图4,优选地,所述导风装置20包括设于所述出风框40的通风腔内并与所述出风框40连接的分隔件403。所述分隔件403与所述出风框40的边框402之间围合成供空气流过的子通风腔404。所述分隔件403将经过所述出风口 101气流分隔为两股气流。通过设置分隔件403可以出风口 101的出风产生分隔的效果,从而使得空气在经过分隔件403后以分隔件403为界背向倾斜吹出。再结合上述出风框能40够转动,则可以通过分隔件403产生相互背向吹出两股风。再结合上述的外层导风件206的的导风效果,可以使得相互背向吹出的两股风能够的出风角度可调。
[0069]优选地,每一所述子通风腔404内设有一所述外层导风件206,即外层导风件206设置于分隔件403和出风口 101的周缘之间,再通过单独的驱动电机单独控制每个外层导风件206摆动,则每一子通风腔404的出风方向可以单独控制,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样化。
[0070]请参看图10,图10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在分隔件部分的爆炸图。该第二实施例以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将其中的出风装置进行了替换。本实施例中仅对其中的变更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出风框40A,出风框40A内形成有通风腔。通风腔内设有分隔件403A,所述分隔件403A包括分隔盒4031A和与所述分隔盒4013A盖合的盒盖4032A,所述分隔盒4031A和盒盖4032A之间形成有气槽4033A,所述分隔盒4031A与所述出风框40A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分隔件403A的气槽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可以达到避免分隔件403A上的温差过大而产生冷凝水的效果。相对于所述分隔盒4031A与所述出风框40A —体连接,本实施例具有降低制造出风框40A的难度,并且在可以调用同一出风框40A与不同分隔盒4031A的配合,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空调器室内机。
[0072]请参看图10至图14,所述分隔件403A的分隔盒4031A包括形成其迎风面的隔板4034A,所述隔板4034A包括与所述出风框40A连接的两短边和连接于所述两短边(未标注)之间的相对两长边(未标注)。所述分隔件403A还包括与所述隔板4034A的相对两长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引风板4035A,在沿着所述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朝向出风侧的方向上,两所述引风板4035A呈背离状倾斜延伸,所述两引风板4035A引导经所述出风口 101吹出的空气背向流动。通过两引风板4035A可以引导风朝相反的方向。
[0073]优选地,所述分隔件还403A包括与所述隔板4034A的相对两短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4034A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安装板4036A ;所述分隔件403A通过两安装板4036A与所述出风框40A可拆卸连接。
[0074]优选地,所述分隔件403A的隔板4034A、引风板4035A和安装板4036A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出风侧所述气槽4033A。所述盒盖4032A包括朝向隔板的内表面,所述盒盖4032A的内表面凸出形成有盒盖扣勾4037A,所述盒盖扣勾4037A插于所述气槽4033A内,所述引风板4035A和安装板4036A皆形成有盒盖扣位4038A,每一盒盖扣位4038A与一所述盒盖扣勾4037A扣合。相对于螺接和粘接,通过卡接,能够更方便地将盒盖4038A与分隔盒4031A固定,并且还易于在维修时进行拆卸。
[0075]优选地,图13中,所述安装板4036A上还凸设有与所述出风框40A插合的定位柱4039A和与所述出风框40A螺合的安装柱4040A,所述定位柱4039A和所述安装柱4040A皆形成于所述盒盖扣位4038A的入风侧,从而避免在安装时盒盖扣勾4037A与盒盖扣位4038A及安装柱4040A产生干涉。
[0076]优选地,所述隔板4034A的两长边呈开口背对的C状延伸(图11);所述隔板4034A的迎风面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图14)。一方面,由于隔板4034A的两长边呈开口背对的C状延伸,则隔板4034A在其中间位置的迎风面积较小,而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迎风面积较大,则其中间位置的风阻较小,使得空气90在流动过程中将产生朝风阻较小的中间位置移动,从而使得空气90更集中与隔板4034A的中间位置吹出,使得出风更集中。另一方面,所述隔板4034A的迎风面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则空气90在流动至隔板4034A时,将在受到隔板4034A的中间位置阻力之前,将受到隔板4034A的两端的阻力,则空气90将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向隔板4034A的中部集中的效果,从而使得空气90更集中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处流出。
[0077]优选地,所述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状。相对于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恒定的,则本实施例中的引风板4035A的中间位置的风阻更小,而在引风板4035A的两端的风阻更大,则空气90在流动过程中,将产生朝向引风板4035A的中间移动的效果。
[0078]所述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包括朝向出风侧的出风边,所述出风边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状。由于空气90在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上流动时将产生吸附于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的效果,并且当空气90将要离开引风板4035A时将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则本实施例中,由于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的左右两端将首先与空气90产生即将脱离的阻力,而此时中间位置的在空气90并没有产生即将脱离的阻力,则这也将使得空气产生朝向引风板4035A的中间位置靠拢的效果。
[0079]请参看图15,图15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以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对其中的导风装置进行了替换。本具体实施例中,仅对其中替换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看上述实施例。
[0080]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出风框40B连接内层导风件207B,所述内层导风件包括若干内层导风板2071B、与所述内层导风板2071B连接以使所述内层导风板2071B联动的连杆2072B,及与所述内层导风板207IB连接以驱动所述内层导风板207IB来回摆动的驱动电机。结合周向驱动结构驱动出风框40B绕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旋转,从而使得内层导风板2071B的导风方向更多样化,并且当周向驱动结构驱动出风框40B连续转动时,将使得内层导风板2071B的导风呈连续状。
[0081]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增加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层导风件206,将内层导风件206设置于外层导风件207B的出风侧或迎风侧,或者进一步的,也可以在本实施例中,增设分隔件,从而使得出风的效果更加多样化。
[0082]请参看图16,图16提供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对其中的导风装置进行了替换,本具体实施例中,仅对其中替换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看上述实施例。
[0083]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的定位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出风口 101设置的多个定位轮408C,所述多个定位轮408C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围合成通风腔并用于安装导叶的出风框40C,多个定位轮408C与所述出风框40C的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周侧面顶持,以径向定位所述出风框。本实施例中,定位轮408C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圈外齿,出风框40C的外周面上也对应所述定位轮408C设有一圈外齿。
[0084]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定位轮支架409C,所述定位轮支架409C设有容置所述定位轮408C的定位轮安装槽4091C。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定位轮支架409C连接的驱动电机4092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