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和多联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0173阅读:1514来源:国知局
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和多联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和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可以同时利用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和蒸发热,从而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两管制多联机系统是由高压管和低压管将室外机和分流装置MS连接起来构成的热回收系统。MS可以分配气液态冷媒到不同需求房间的室内机,从而满足不同房间对制冷或制热的要求。
[0003]为了防止高压液态制冷冷媒在向室内机输送过程中出现闪发,需要具有足够的过冷度,来保证制冷效果,所以在MS中设置了再冷却回路,并用两个串联的换热器当作再冷却器,这样进入室内机的那部分冷媒被再冷却器再冷,而经过再冷却回路的那部分冷媒则带走再冷却器放出的热量,经过两个换热器与从室内机排出的冷媒混合后回到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吸气管。
[0004]对于制冷和主制冷状态的两管制多联机系统,由MS返回室外机中压缩机的冷媒需要保证有一定的过热度,使冷媒充分气化后返回压缩机吸气管,这样可以防止液态冷媒损害压缩机,因此需要对经过再冷却器的那部分冷媒的过热度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过热度,进而使压缩机吸气具有一定的过热度。但是,目前对经过再冷却器的那部分冷媒的过热度进行测试时,测试精度不够,并且成本还高。

【发明内容】

[0005]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和研宄做出的:
[0006]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通过温度传感器Tm3和压力传感器PS3相应测量再冷却回路出口的那部分冷媒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求得其饱和温度TePS3,及进入室外机的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冷媒过热度SHl =Tm3-TePS3。这样,通过控制该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冷媒过热度SHl大于一定值,可以保证进入压缩机的冷媒不会出现液态,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
[0007]但是,现有制造工艺中,使用压力传感器不仅成本大大高于温度传感器,其可靠性也比温度传感器低,从而会造成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冷媒过热度SHl测试的不准确,无法保证进入压缩机的冷媒的过热度,影响压缩机的安全运行,并且成本还高。
[0008]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全部采用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再冷却回路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进行精确测试,从而可保证进入压缩机的冷媒不会出现液态,并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000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其中,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由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构成的再冷却回路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处,所述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值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值;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小值,并获取所述第三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大值;以及根据所述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过热度。
[00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再冷却回路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即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进行精确测试,这样可使得进入室外机中压缩机的冷媒不会出现液态,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保证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并且无需采用压力传感器,还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
[0013]SH = MAX (T2, T巾)_MIN(T+,T1),其中,SH为所述过热度,T1为所述第一温度值,TΦ为所述第二温度值,T2为所述第三温度值。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过热度对室外机中的压缩机进行控制。
[0015]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板式换热器。
[001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制冷模式。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由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构成的再冷却回路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值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值,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小值,以及获取所述第三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大值,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过热度。
[001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再冷却回路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即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进行精确测试,这样可使得进入室外机中压缩机的冷媒不会出现液态,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保证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并且无需采用压力传感器,还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
[0020]SH = MAX (T2, T巾)_MIN(T+,T1),其中,SH为所述过热度,T1为所述第一温度值,TΦ为所述第二温度值,T2为所述第三温度值。
[00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进一步根据所述过热度对室外机中的压缩机进行控制。
[0022]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板式换热器。
[002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制冷模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相关技术中通过温度传感器Tm3和压力传感器PS3测试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冷媒过热度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测试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冷媒过热度的示意图;以及
[0026]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以及多联机系统。
[0029]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室内机20 (室内机可以为多个)、分流装置MS和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分流装置MS包括由第一换热器100和第二换热器200构成的再冷却回路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第二换热器200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处,第二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第二换热器200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之间,第三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处。
[0030]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通过高压管连接到室外机10,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电磁阀I连接到第二换热器200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第二换热器200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连接到室内机20,且第二换热器200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还通过电磁阀2连接到第二换热器200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还通过低压管连接到室外机10。其中,第一换热器100和第二换热器200均为板式换热器。
[003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1检测的第一温度值T1、第二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第二温度值?φ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第三温度值Τ2,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小值,以及获取所述第三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大值,然后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过热度。
[003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
[0033]SH = MAX (T2, T巾)_MIN(T+,T1),其中,SH为所述过热度,T1为所述第一温度值,TΦ为所述第二温度值,T2为所述第三温度值。
[0034]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体为在再冷却回路的气态冷媒入口处即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处、再冷却回路的中间即两个换热器的中间、再冷却回路的出口处即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处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即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这样用两个温度传感器来替代原来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压力传感器,从而起到降成本的目的。然后计算再冷却回路出口的冷媒过热度为SH = MAX(T2, T中)-MIN(T中,Tl)。其中,由于两个换热器的压降都比较大,所以饱和压力会逐渐下降。这样,当再冷却回路的冷媒流量较大的时候,再冷却回路中部温度?ψ还没有过热,会出现T1CI^ <Τ2,此时SH = T2-T当再冷却回路的冷媒流量较小的时候,再冷却回路中部温度T +已经过热,会出现Τ2〈ΤΦ,此时 SH = Τφ -T1O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