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854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新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调节建筑物(办公楼或居民楼)室内空气温度,通常采用电驱动的空调机进行。空调机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设备投资比较大,且设备运行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调节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空调机采用冷媒物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环保;废旧的空调设施也要对环境造成污染,回收处理比较困难;室外机挂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影响建筑美观且增加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建筑楼下车库内环境空气温度,实现对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无需消耗大量电力,节能效果显著;无需使用冷媒物质,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损伤;且无需在建筑外立面增设外机,建筑设计不再受限于空调;此外,还可以改善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对车库内电气设备的损伤。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新空调系统,包括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立管和对应各楼层的支管;所述立管连通建筑物地下室内空气,并贯穿建筑物地上各楼层,各楼层的支管连通所述立管,所述支管靠近所述立管处设有可拆卸检查接口,且所述可拆卸检查接口与所述立管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空气回流入立管内的止回阀;需要调节空气温度的楼层的室内设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管道风机、热交换盘管和风扇,所述热交换盘管设于室内;所述热交换盘管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支管,所述热交换盘管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室外;所述管道风机将地下室内空气经所述立管、所述支管抽入所述热交换盘管中,所述风扇将室内空气吹向所述热交换盘管表面,使热交换盘管中地下室内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与所述热交换盘管之间设有辅助加热装置。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管道风机的转速和所述风扇的转速。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管深入地下室内的端口处安装有防虫网罩。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楼层的立管设有用于防治火灾时火焰或烟气上串的阻火圈。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热交换盘管的空气量的阀门。
[0011]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空调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2]1、节能一一小区或住宅楼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处于全暗或半暗状态,环境空气温度常年在15度上下,因此,该新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建筑物地下室(地下车库)的环境空气温度,只要用管道风机引上来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用电,节省了能源。
[0013]2、环保一一该新空调系统不再使用冷媒物质进行热交换,因此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损伤。
[0014]3、美观一一该新空调系统无需设置外机,只要一个排气孔即可,因此,建筑物的外立面将不再有外机,建筑设计不再受限于空调。
[0015]4、容易实现一一只要带地下车库的住宅或写字楼等都可。
[0016]5、改善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一一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内的空气始终处于循环状态,夏季冷湿空气不断被排到室外,可降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空气湿度,降低对电气设备的损伤。
[0017]6、辅助加热一一为了满足冬天采暖需要,设置辅助加热装置,提高新空调系统冬天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发明热交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3]I——管道系统11——立管
[0024]12一一支管121—一可拆卸检查接口
[0025]13--止回阀14--防虫网罩
[0026]15——阻火圈2——热交换装置
[0027]21——管道风机22——热交换盘管
[0028]23--风扇24--阔门
[0029]3——控制系统4——楼层
[0030]5——地下室6——辅助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新空调系统,包括管道系统1,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立管11和对应各楼层的支管12 ;所述立管连通建筑物地下室5内空气,并贯穿建筑物地上各楼层4,各楼层的支管连通所述立管,所述支管靠近所述立管处设有可拆卸检查接口 121,且所述可拆卸检查接口与所述立管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空气回流入立管内的止回阀13 ;需要调节空气温度的楼层的室内设有热交换装置2,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管道风机21、热交换盘管22和风扇23,所述热交换盘管设于室内;所述热交换盘管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支管,所述热交换盘管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室外;所述管道风机将地下室内空气经所述立管、所述支管抽入热交换盘管中,所述风扇将室内空气吹向所述热交换盘管表面,使热交换盘管中地下室内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充分利用建筑楼下车库内环境空气温度,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无需消耗大量电力,节能效果显著;无需使用冷媒物质,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损伤;且无需在建筑外立面增设外机,建筑设计不再受限于空调;此外,还可以改善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对车库内电气设备的损伤。其中,支管配置止回阀可防止空气回流,确保空气始终从立管流向支管中,可拆卸检查接口用于支管与连接管的安装连接和检查止回阀漏气情况,热交换盘管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室夕卜,避免地下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通向室外的管道口可安装防虫网罩。
[0033]优选的,所述风扇与所述热交换盘管之间设有辅助加热装置6。辅助加热装置可为现有电加热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辅助加热,可以满足冬天采暖需要,提高新空调系统冬天的使用范围。
[0034]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系统3,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管道风机的转速和所述风扇的转速。这样,通过调节管道风机的转速可实现调节进入热交换盘管中的地下室空气的量,即可调节热交换盘管表面的温度,通过调节风扇的转速可实现调节吹向热交换盘管的室内空气的量,即可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
[0035]优选的,所述立管深入地下室内端部安装有防虫网罩14。
[0036]优选的,所述立管各楼层设有用于防治火灾时火焰或烟气上串的阻火圈15。
[0037]优选的,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热交换盘管的空气量的阀门24。
[0038]本发明新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9]参见图4,南方地区,由于小区或住宅楼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处于全暗或半暗状态,环境空气温度常年在15度上下,而夏季温度常在30度以上,冬天温度常在O度左右,因此,利用温度差,通过管道风机将地下室的夏季冷空气或冬季暖空气抽入室内热交换盘管中,同时,通过风扇将室内空气吹向热交换盘管表面,能够实现能量在热交换盘管处的交换,使室内空气降温(夏季)或升温(冬季),从而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目的。通过控制系统调节管道风机的转速和风扇的转速可调节进入热交换盘管中的地下室抽上来的空气的量,以调节热交换盘管表面温度,从而达到控制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
[0040]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系统(I),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立管(11)和对应各楼层的支管(12);所述立管连通建筑物地下室(5)内空气,并贯穿建筑物地上各楼层(4),各楼层的支管连通所述立管,所述支管靠近所述立管处设有可拆卸检查接口(121),且所述可拆卸检查接口与所述立管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空气回流入立管内的止回阀(13);需要调节空气温度的楼层的室内设有热交换装置(2),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管道风机(21)、热交换盘管(22)和风扇(23),所述热交换盘管设于室内;所述热交换盘管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支管,所述热交换盘管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室外;所述管道风机将地下室内空气经所述立管、所述支管抽入所述热交换盘管中,所述风扇将室内空气吹向所述热交换盘管表面,使热交换盘管中地下室内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与所述热交换盘管之间设有辅助加热装置(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3),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管道风机的转速和所述风扇的转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深入地下室内的端口处安装有防虫网罩(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楼层的立管设有用于防治火灾时火焰或烟气上串的阻火圈(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热交换盘管的空气量的阀门(2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空调系统,包括管道系统和热交换装置,管道系统包括连通建筑物地下室内空气的立管和支管,支管上设有可拆卸检查接口和止回阀;热交换装置包括管道风机、热交换盘管和风扇,热交换盘管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支管,热交换盘管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室外;管道风机将地下室内空气经立管、支管抽入热交换盘管中,风扇将室内空气吹向热交换盘管表面,使热交换盘管中地下室内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本发明充分利用建筑楼下车库内环境空气温度,实现了对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无需消耗大量电力,节能效果显著;无需使用冷媒物质,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损伤;且无需在建筑外立面增设外机,建筑设计不再受限于空调。
【IPC分类】F24F11/02, F24F5/00, F24F13/02
【公开号】CN104913416
【申请号】CN201510299802
【发明人】李天林
【申请人】李天林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