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937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空调器一般采用贯流风轮产生气流,同时在送风口设置导风板,制冷和制热时通过调节导风板的角度改变送风方向,这种送风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空调器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改善送风的空调器。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外壳、换热器、第一贯流风轮及第二贯流风轮。所述外壳包括上板、前板、底板及后板,所述外壳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前板开设有第一送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第二送风口,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导风结构及第二导风结构,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包括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入口及朝向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导风结构包括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二入口及朝向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二出口 ;所述外壳还包括可根据控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导风板及可根据控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二导风板。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贯流风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处。所述第二贯流风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入口处。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第二导风板可以根据控制转动,改善送风的舒适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上板。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的尺寸与所述上板的尺寸相同。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板、所述前板、所述底板及所述后板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形成靠近上部的入风腔及靠近下部的出风腔,所述换热器设置在入风腔,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及所述第二导风结构设置在出风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及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送风口的最大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送风口的最大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在O度至25度之间,所述第二夹角在30至70度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第二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沿顺时针转动打开后与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第三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一段时间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第四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冷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在35至60度之间,所述第二角度在O至30度之间,所述第三角度在25至45度之间,所述第四角度在O至25度之间,所述第五角度在30至60度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流风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控制所述第二贯流风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送风口的最大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送风口的最大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在O度至25度之间,所述第二夹角在O至10度之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第二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沿顺时针转动打开后与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第三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一段时间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第四角度为所述空调器制冷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在35至60度之间,所述第二角度在O至10度之间,所述第三角度在25至45度之间,所述第四角度在O至25度之间,所述第五角度在10至25度之间。
[00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空调器制热开机时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空调器制热预定时间后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的空调器制冷时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空调器制热开机时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7是图5的空调器制热预定时间后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8是图5的空调器制冷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8]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0沿垂直于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空调器100包括外壳110、换热器120、第一贯流风轮130、第二贯流风轮140及控制器150。
[0029]外壳110基本呈矩形盒状,并包括上板111、前板112、底板113及后板114。上板111、前板112、底板113及后板114基本呈矩形且依次首尾相互垂直连接,共同界定腔体115。上板111与底板113基本平行设置,前板112与后板114基本垂直连接在上板111与底板113之间。也即是说,腔体115基本呈矩形。
[0030]上板111开设进风口 1111。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 1111基本呈矩形栅格结构,且进风口 111的尺寸与上板111的尺寸基本相同,或者说进风口 111的尺寸略小于上板111,如此可以尽可能提尚进风量。
[0031]前板112接近中部偏下处开设有第一送风口 112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送风口1121基本呈矩形。
[0032]底板113接近中部偏后处开设有第二送风口 1131。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送风口1131基本呈矩形。
[0033]后板114 一般用于供空调器100组装到墙壁上(壁挂)。
[0034]腔体115分成入风腔1151及出风腔1152。入风腔1151及出风腔1152基本呈矩形,相互连通,并分别位于腔体115的上部(靠近上板111)及下部(靠近底板113)。
[0035]外壳110还包括第一导风结构116、第一导风板117、第二导风结构118及第二导风板119。
[0036]第一导风结构116基本呈蜗壳状(弧形流线状),并形成有第一入口 1161及第一出口 1162。第一入口 1161基本朝向上部,第一出口 1162与第一送风口 1121基本重叠。第一导风结构116还形成朝向第一入口 1161的第一导风面1163。第一导风面1163呈弧形流线状,且接近第一出口 1162部分与水平方向成第一夹角al。第一夹角al在O度至25度之间。可以理解,第一夹角al为第一送风口 1121的最大送风角度(与水平方向)。
[0037]第一导风板117基本呈矩形,且形状与第一送风口 1121配合但略小于第一送风口1121。第一导风板117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送风口 1121处,且第一导风板117的转轴基本平行于第一导风面1163。
[0038]第二导风结构118基本呈蜗壳状,并形成有第二入口 1181及第二出口 1182。第二入口 1181基本朝向上部,第二出口 1182与第二送风口 1131基本重叠。第二导风结构118还形成与第二入口 1181相对的第二导风面1183。第二导风面1183呈弧形流线状,且接近第二出口 1182部分与水平方向成第二夹角bl。第二夹角bl在30至70度之间。可以理解,第二夹角bl为第二送风口 1131的最大送风角度(与水平方向)。
[0039]第二导风板119基本呈矩形,且形状与第二送风口 1131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