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41771阅读:来源:国知局
19连通, 该阀前管段与上水管11连通,第一增压泵17的出水端经第四连接管20与上水干支管阀门 的阀后管段21连通,该阀后管段与换热器的高阻损换热器22的分流进水支管23连通,第 一增压泵17并列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作为备用,第一增压泵17的进出口均设有闸阀控制 通断,第一增压泵17的进出母管还各设有一个闸阀控制通断;第三路上水干支管连接第二 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第二增压泵24的进水端经第三连接管18与上水管11连通,第二 增压泵24的出水端经第四连接管20与高阻损换热器22的分流进水支管阀门的阀后管段 25连通,分流进水支管阀门的阀前管段26与上水管11连通,第二增压泵24并列设有两个, 其中一个作为备用,第二增压泵24的进出口均设有闸阀控制通断,第二增压泵24的进水母 管设有一个闸阀控制通断,第二增压泵24的出水母管设有两路,每路连接一个高阻损换热 器22,每路均设有一个闸阀控制通断;上述各闸阀的设置便于控制通断各通路,同时便于 维护。
[0022] 冷却塔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比如六个;图中所示的冷却塔2为两个,冷却 塔2以两个为一组,每组均对应一个第二连接支管15 ;第二连接支管15分成两路,其中一 路与每组的一个冷却塔2的上塔支管阀后管段16连通,另一路与每组的另一个冷却塔2的 上塔支管阀后管段16连通。
[0023] 第二超越联轴器6和液力透平7之间设有储能飞轮27,第二超越联轴器6、储能飞 轮27、液力透平7依序连接。
[0024] 循环水泵8为双轴伸的单级双吸中开水泵,电机9、第一超越联轴器5、双轴伸的右 输入端依序连接,双轴伸的左输入端、第二超越联轴器6、储能飞轮27、液力透平7依序连 接。
[0025] 液力透平7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该管路上设有阀门29。
[0026] 图1中所示,设有备用循环泵组30,煤气初冷器、煤气终冷器等大流量的低阻损换 热器4构成的大流量低阻损换热器组,硫铵工段、粗苯工段的列管、螺旋板或板式换热器等 单一或混合组成的小流量的高阻损换热器22构成的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
[0027] 进水管10设有泵进口阀31 ;上水管11沿水流动方向依序设有泵出口止回阀32、 泵出口调节阀33 ;冷却塔2的上塔支管设有上塔支管阀;第一连接支管14沿水流动方向依 序设有闸阀、等效闸阀;第二连接支管15的每个分路各设有一个闸阀。
[0028] 现有循环水输送系统所采用各水泵的额定扬程同为59米,实际运行中泵出口压 力为0.6MPa以上,较上水管11运行压力0.5MPa节流压差高达0.1 MPa,占泵输出扬程 20%左右;各大流量低阻损换热器组支管阀前压力0· 5MPa较各分支管阀后压力0· 35MPa节 流压差高达0. 15 MPa,占泵输出扬程25% ;各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支管阀前压力0. 5MPa 较各分支管阀后压力〇. 30MPa节流压差高达高出0. 2 MPa,占泵输出扬程30%以上;煤气 初冷器、终冷器等大流量换热器流量占全系统流量70%以上,阻损仅3米左右,回水余压在 0. 3MPa以上;硫铵工段、粗苯工段的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流量占全系统流量30%以下,阻 损一般在15米左右,回水余压在0. 15MPa左右。
[0029] 扣除回水上塔所需的10米杨程,大流量低阻损换热器组0. 3MPa回水余压可回收 余压0. 2MPa,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0. 15MPa回水余压可回收余压0. 05MPa。可见回收大流 量低阻损换热器组0. 2MPa可回收余压受到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0. 05MPa可回收余压的 制约,因为如果提高回水压力至0. 3MPa将会导致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两端冷却水进出 口压差为零,导致冷却水流量为零从而影响换热器功能发挥;因而以往回收余压能的系统, 往往通过将泵出口阀前后约0.1 MPa压差转移至上塔阀前后,实现约15米扬程的余压能回 收。但不难发现,上述大流量低阻损换热器组〇.2MPa可回收余压中的0. 15MPa仍然没有实 现回收;上述大流量低阻损换热器组进口支管阀前后压差〇. 15MPa压力能和上述小流量高 阻损换热器组进口支管阀前后压差0. 20MPa压力能,同样仍然没有实现回收,解决方法为, 在硫铵工段、粗苯工段等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所在上水干支管的阀门前后设置第一增压 泵17,满足回水总管压力升到0. 3MPa以后小流量高阻损换热器组对冷却水流量的需求;如 果上水干支管没有阀门,按第二增压泵24的情形设置即可。
[0030] 循环水泵8为根据新的管路特性数据设置的低扬程高效泵,电动机9为根据新的 循环水泵选定的稀土永磁高效电机,液力透平7为根据新的管路特性数据测算得到水利参 数设计的卧式水轮机组。
[0031] 冷却塔2的电机采用高效电机尤其优先采用稀土永磁变频调速电机,其转速采用 变频器基于焦化系统负荷变化及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循环水池1水温变化自动闭环调节; 循环水泵8输出水量采用基于焦化系统负荷变化及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循环水池1水温的 变化自动闭环调节,通过数字缸技术精密调控水轮机导叶开度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回水 总管压力来实现,可实现最大限度节能。
[0032] 本文中所描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 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它包括循环水池、冷却塔、冷却塔下水 池、换热器,循环水池与冷却塔下水池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个双驱动回能循 环水泵机组,每个双驱动回能循环水泵机组均包括第一超越联轴器、第二超越联轴器、液力 透平、循环水泵和电机,电机、第一超越联轴器、循环水泵、第二超越联轴器、液力透平依序 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端经进水管与循环水池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端经上水管与换热器 的进水端连通,换热器的出水端经回水管与冷却塔的上塔支管阀前管段连通,液力透平的 进水端经第一连接支管与冷却塔的上塔支管阀前管段连通或与回水管连通,液力透平的出 水端经第二连接支管与冷却塔的上塔支管阀后管段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增压泵,增压泵的进水端经第三连接管与上水干支管阀门的阀前管段连通,该阀前管段 与上水管连通,增压泵的出水端经第四连接管与上水干支管阀门的阀后管段连通,该阀后 管段与换热器的高阻损换热器的分流进水支管连通,或者,增压泵的进水端经第三连接管 与上水管连通,增压泵的出水端经第四连接管与高阻损换热器的分流进水支管阀门的阀后 管段连通,该分流进水支管阀门的阀前管段与上水管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塔 以两个为一组,每组均对应一个第二连接支管;第二连接支管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与每组的 一个冷却塔的上塔支管阀后管段连通,另一路与每组的另一个冷却塔的上塔支管阀后管段 连通。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超 越联轴器和液力透平之间设有储能飞轮,第二超越联轴器、储能飞轮、液力透平依序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水 泵为双轴伸的单级双吸中开水泵,电机、第一超越联轴器、双轴伸的右输入端依序连接,双 轴伸的左输入端、第二超越联轴器、储能飞轮、液力透平依序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力透 平的出水端与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该管路上设有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输送系统,它包括循环水池(1)、冷却塔(2)、冷却塔下水池(3)、换热器,循环水池(1)与冷却塔下水池(3)连通,它还包括至少一个双驱动回能循环水泵(8)机组,每个双驱动回能循环水泵(8)机组均包括第一超越联轴器(5)、第二超越联轴器(6)、液力透平(7)、循环水泵(8)和电机(9),循环水泵(8)与循环水池、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冷却塔(2)连通,液力透平(7)与冷却塔(2)连通或与回水管(12)连通,液力透平(7)与冷却塔(2)连通。
【IPC分类】F04B17/00, F28C1/00
【公开号】CN204694101
【申请号】CN201520427951
【发明人】李正荣, 乔豫川, 王小飞, 孔庆堂, 朱自成, 孔义, 卓春友, 叶文华, 罗小松, 谭健
【申请人】唐山瓦特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