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295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和车辆。该散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件和翅片。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的两端封闭,第一集流管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集流管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具有第一容纳部,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具有第二容纳部,第一集流管的侧壁设置有进气口和第一出液口,进气口与车辆中用于抽取空调制冷剂的压缩机相连通,第一出液口与车辆的蒸发器相连通;各连接件均开设有多个通槽,其一端的槽口与第一容纳部相连通,其另一端的槽口与第二容纳部相连通,并且,通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各连接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可以看出,该散热器较好地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效果,以使车内能一种维持合适的温度。
【专利说明】
_种散热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对于车辆来说,散热器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部件,散热器可以对车辆空调内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保证空调的正常工作,进而较好地保证车辆乘员的舒适度。一般而言,现有的车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均较差,无法较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故如何提高车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散热器的车辆。
[0004]—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应用于车辆,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连接件和多个翅片;其中,
[0005]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侧壁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数量,并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最靠近其第一端的第一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最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车辆中用于抽取空调制冷剂的压缩机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车辆的蒸发器相连通;
[0006]各所述连接件均开设有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多个通槽,位于所述连接件第一端的槽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相连通,位于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槽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相连通,并且,所述通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
[0007]所述翅片与所述连接件对应设置,各所述连接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
[0008]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翅片为百叶窗翅片,所述百叶窗翅片的百叶窗角度为23度-25度。
[0009]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中,所述连接件为扁管,所述扁管的宽度为12_-15_。
[0010]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中,
[0011]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护板;其中,所述第一护板压接于最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一端的翅片;和/或,
[0012]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二护板;其中,所述第二护板压接于最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端的翅片。
[0013]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隔板插接于各所述第一连接槽内,以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一容纳部。
[0014]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隔板插接于各所述第二连接槽内,以将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二容纳部。
[0015]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一个。
[0016]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和第三隔板;其中,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最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隔板插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槽内,以将最靠近所述第二集流管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分隔为第三容纳部和第四容纳部;
[0017]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容纳部相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四容纳部相连通。
[0018]进一步地,上述散热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出液口相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
[001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进气格栅、发动机舱和上述散热器;其中,
[0020]所述进气格栅与所述发动机舱相连通;
[0021]所述发动机舱内设置有散热器基座,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散热器基座。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和车辆。其中,该散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件和翅片。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两端封闭,第一集流管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第二集流管的侧壁对应于多个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第一集流管的内腔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部,第二集流管的内腔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的数量大于第二容纳部的数量,并且,第一集流管的最靠近其第一端的第一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气口,第一集流管的最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一出液口,进气口与车辆中用于抽取空调制冷剂的压缩机相连通,第一出液口与车辆的蒸发器相连通;各连接件均开设有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多个通槽,位于连接件第一端的槽口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容纳部相连通,位于连接件第二端的槽口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容纳部相连通,并且,通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翅片与连接件对应设置,各连接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制冷剂会在各连接件的通槽内多次来回流动,自然风会将制冷剂传导到翅片处的热量源源不断地带走,并且,由于各通槽内设置有凸起,该凸起有效地增大了翅片的换热面积,这样,最终回流到车辆空调内的制冷剂的温度会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保证了制冷剂一直能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相应地,车内的温度能一直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以保证车辆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散热器实施例:
[0030]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散热器可以应用于车辆。具体地,散热器可以安装于散热器基座。优选地,散热器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散热器基座,以方便散热器的维护和更换。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多个连接件3和多个翅片4。其中,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的两端封闭。下面对第一集流管I的两端封闭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0031]如图1所示,第一集流管I可以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道,第一封堵件5用于封堵第一集流管I的上端(相对于图1而言),第二封堵件6用于封堵第一集流管I的下端(相对于图1而言)。具体实施时,第一封堵件5、第二封堵件6和第一集流管I三者可以分别成型,然后将第一封堵件5卡接于第一集流管I的上端口处,将第二封堵件6卡接于第一集流管I的下端口处,以保证第一集流管5两端的可靠封闭。当然,第一封堵件5、第二封堵件6和第一集流管I三者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第二集流管2的两端的具体封闭方式参照对第一集流管I的封闭方式的说明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32]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I的侧壁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7,第二集流管2的侧壁对应于多个第一连接部7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8。其中,第一连接部7和第二连接部8可以为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一集流管I的内腔可以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部,第二集流管2的内腔可以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的数量大于第二容纳部的数量,这样,第一集流管I内的多个第一容纳部和第二集流管2内的多个第二容纳部不会完全对称地布置,有利于制冷剂在不同连接件3内的流通。
[0033]下面列举使第一集流管I的内腔具有多个第一容纳部以及第二集流管2的内腔具有多个第二容纳部的具体实现方式。
[0034]具体地,第一集流管I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道,此时,该散热器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隔板15。其中,第一集流管I的侧壁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槽21,第一连接槽2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隔板15的数量相同,这样,各第一隔板15可以对应地插接于各第一连接槽21内,以将第一集流管I的内腔分隔为多个第一容纳部。
[0035]类似地,第二集流管2也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道,此时,该散热器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隔板16,第二隔板16的数量小于第一隔板15的数量;其中,第二集流管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槽22,第二连接槽22的数量可以与第二隔板16的数量相同,这样,各第二隔板16可以对应地插接于各第二连接槽22内,以将第二集流管2的内腔分隔为多个第二容纳部。
[0036]具体实施时,第一隔板1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二隔板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相应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可以为三个,第二容纳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当然,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只需保证第一容纳部的数量大于第二容纳部的数量即可,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37]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I的最靠近其第一端(图1中所示的上端)的第一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气口 9,第一集流管I的最靠近其第二端(图1中所示的下端)的第一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一出液口 10,进气口 9与车辆中用于抽取空调制冷剂的压缩机相连通,第一出液口 10与车辆的蒸发器相连通。具体地,进气口 9可以通过进气管23与上述压缩机相连通,第一出液口 10可以通过出液管24与上述蒸发器相连通。
[0038]如图2所示,各连接件3均开设有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多个通槽11,位于连接件3第一端(图1中所示的左端)的槽口通过第一连接部7与第一容纳部相连通,位于连接件3第二端(图1中所示的右端)的槽□通过第二连接部8与第二容纳部相连通。具体地,第一连接部7可以为设置于第一集流管I侧壁的第一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的形状可以与连接件3左端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连接部8可以为设置于第二集流管2侧壁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的形状可以与连接件3右端的形状相适配。这样,连接件3的左端可以可靠地插接于第一集流管I侧壁开设的弧形凹槽内,连接件3的右端可以可靠地插接于第二集流管2侧壁开设的弧形凹槽内,以使第一容纳部通过连接件3内的通槽11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容纳部相连通。如图2所示,通槽11的内壁可以设置有多个凸起12。具体地,凸起12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梯形状凸起,当然,凸起12也可以呈其他形状。翅片4可以与连接件3对应设置,各连接件3可以夹设于相邻的两个翅片4之间。具体实施时,翅片3可以为图3中所示的百叶窗型翅片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型号的翅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39]首先详细描述该散热器的具体装配过程。
[0040]实际装配时,首先使第一集流件I和第二集流件2的两端均被封堵住,然后将各连接件3的左端插接于对应位置的第一连接部7内,使各连接件3的右端插接于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部8内,并使各连接件3均夹设在相邻的两个翅片4之间,待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
2、连接件3和翅片4四者的相对位置均确定好之后,使用钢带包扎该散热器,以防止上述四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最后将经钢带包扎好的散热器进行炉内钎焊,钎焊好之后从钎焊炉内取出,再将该散热器安装到发动机舱内的散热器基座上即可完成该散热器的整个装配过程。
[0041]接下来以第一容纳部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容纳部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为例对该散热器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0042]首先,车辆中用于抽取空调制冷剂(例如氟利昂)的压缩机可以将空调制冷剂从空调中抽取出来,由于该制冷剂之前一直都处于制冷状态,以使车辆内部保持着适宜的温度,故这时制冷剂的温度较高,制冷剂为气态。接着,压缩机可以将抽取出来的制冷剂通过进气管23输送到散热器的进气口 9处。由于第一集流管I内腔的三个第一容纳部是相互隔离的,故气态的制冷剂无法直接从进气口 9流动到第一出液口 10处,而只能进入位于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本身)的各连接件3左端的槽口内。这样,制冷剂会在各连接件3的各通槽11内至左向右(相对于图1而言)流动。在制冷剂的流动过程中,制冷剂的热量将会由连接件3的内壁传导到连接件3的外壁,进而传导到夹设住连接件3的翅片4上,故制冷剂本身的热量会逐渐积聚在翅片4上。由于自然风可以通过车辆的进气格栅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与进气格栅相连通的发动机舱内,而该散热器安装于发动机舱内,故自然风会源源不断地流过该散热器,流过散热器的自然风会不断地将翅片4上积聚的热量带走,接着,带有热量的自然风再从车辆底盘上的空隙处流出。这样,当制冷剂从位于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的各连接件3左端的槽口处流动到各连接件3右端的槽口,进而进入靠近第二集流管2上端的第二容纳部内时,制冷剂的温度已经降低了很多。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靠近第二集流管2上端的第二容纳部内的各个区域均会具有气态的制冷剂。由于第二集流管2内腔的两个第二容纳部是相互隔离的,故制冷剂无法从靠近上端的第二容纳部直接进入另一个容纳部内,而只能进入位于第三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包括第三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2本身)的各连接件3右端的槽口内。这样,制冷剂会在各连接件3的各通槽11内至右向左运动,在该过程中,由于自然风会继续源源不断地带走制冷剂传导到翅片4上的热量,故制冷剂的温度会进一步地降低,当制冷剂流到各连接件3左端的槽口处时,一部分制冷剂会进入位于中部的第一容纳部内,另一部分制冷剂会进入位于上部的第一容纳部内,进入位于上部的第一容纳部内的制冷剂会重复上述过程,而进入位于中部的第一容纳部内的制冷剂会逐渐扩散,这样,位于中部的第一容纳部内的每个区域均会具有制冷剂。接下来,位于中部的第一容纳部内的制冷剂会进入第五连接件35和第四连接件34之间(包括第五连接件35和第四连接件34本身)的各连接件3左端的槽口内。这样,制冷剂会在各连接件3的各通槽11内至左向右(相对于图1而言)运动并进入靠近第二集流管2下端的第二容纳部内,此时制冷剂的温度又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制冷剂已经由初始状态的气态转变为了液态。接着,靠近第二集流管2下端的第二容纳部内的制冷剂会进入第七连接件37和第六连接件36之间(包括第七连接件37和第六连接件36本身)的各连接件3右端的槽口,并至右向左运动,从而使制冷剂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最终,从第五连接件35下面的三个连接件3左端的槽口流出的制冷剂会进入下部的第一容纳部内,并从该第一容纳部侧壁的第一出液口 10处流出,进而通过出液管24流入车辆的蒸发器中,并且,该出液管24上可以具有一膨胀节,通过该膨胀节后进入车辆蒸发器内的将为雾状气态的制冷剂,接着,该雾状气态的制冷剂会进入车辆的空调内,并执行制冷操作,以使车辆内维持适宜的温度。而另一部分制冷剂则进入位于中部的第一容纳部内,并会重复执行上述在通槽11内来回流动的操作,直至最终从第一出液口 1处流出。
[0043]本实施例中,制冷剂会在各连接件3的通槽11内多次来回流动,自然风会将制冷剂传导到翅片4处的热量源源不断地带走,并且,由于各通槽11内设置有凸起12,该凸起12有效地增大了翅片4的换热面积,这样,最终回流到车辆空调内的制冷剂的温度会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保证了制冷剂一直能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相应地,车内的温度能一直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以保证车辆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004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制冷剂的正常循环流动,任一第一隔板15与任一第二隔板16的连线不能与连接件3平行,这样,从进气口 9处流入的制冷剂进入上部的第一容纳部后,经多次来回流动,能够依次进入中部的第二容纳部以及下部的第一容纳部,并最终从第一出液口 10处流出,而不是仅仅在某一第一容纳部和某一第二容纳部之间来回重复流动。
[0045]上述实施例中,若翅片4为百叶窗翅片,翅片4的百叶窗角度应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若百叶窗角度过小,则翅片4受到的风阻将会较大;若百叶窗角度过大,则翅片4起不到较好的散热效果。一般而言,为了使翅片4受到的风阻较小,同时保证较好的散热效果,该百叶窗翅片的百叶窗角度可以为23度-25度,例如23度、24度或者25度,当然,该百叶窗翅片的百叶窗角度也可以为23度-25度之间的任一数值,具体角度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46]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3可以为扁管。一般而言,扁管的宽度应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若扁管的宽度值过大,则制造扁管时所需的材料越多,扁管的制造成本较高;若扁管的宽度值过小,则扁管上能够开设的通槽11的数量将会较少,可能无法满足制冷剂的散热需求。具体应用时,该扁管的宽度,即图2中所示的距离L可以为12mm-15mm,例如12mm、13mm或者15mm,当然,扁管的宽度也可以为12mm-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47]上述实施例中,该散热器还可以包括:第一护板13。其中,第一护板13可以压接于最靠近第一集流管I第一端(图1中所示的上端)的翅片4。具体实施时,第一护板13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当然,第一护板13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48]可以看出,第一护板13的设置可以更为可靠地固定住位于最上端的那个翅片4。
[0049]上述实施例中,该散热器还可以包括:第二护板14。其中,第二护板14可以压接于最靠近第一集流管I第二端(图1中所示的下端)的翅片4。具体实施时,第二护板14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当然,第二护板14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50]可以看出,第二护板14的设置可以更为可靠地固定住位于最下端的那个翅片4。
[0051]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该散热器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17和第三隔板18。其中,第二集流管2的最靠近其第二端(图4中所示的左端)的第二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三连接槽,第三隔板18插接于第三连接槽内,以将最靠近第二集流管2第二端(图4中所示的左端)的第二容纳部分隔为第三容纳部和第四容纳部。过滤装置17的进液口 19与第三容纳部相连通,过滤装置17的第二出液口 20与第四容纳部相连通。
[0052]这样,当制冷剂最终流入第三容纳部内后,制冷剂会先通过进液口19进入过滤装置17内部,过滤装置17可以对制冷剂进行过滤,以保证制冷剂的纯度,接着制冷剂会从过滤装置17的第二出液口 20流出,以进入第四容纳部内,最终,第四容纳部内的制冷剂会进入对应位置的连接件3的通槽11下端的槽口内,并至下向上流动到该连接件3内的通槽11位于上端的槽口处,接着从第一出液口 1流出并最终回流到空调中。
[0053]可以看出,过滤装置17的设置可以较好地保证制冷剂的纯度,以防止制冷剂中由于掺入较多杂质而影响到制冷效果。
[0054]当然,除了安装在图4中所示的位置,过滤装置17也可以安装在其他的位置。具体地,该散热器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17。其中,过滤装置17的进液口 19可以与第一出液口 10相连通,过滤装置17的第二出液口 20与蒸发器相连通。这样,从出液口出来的液态的制冷剂会先进入过滤装置17内,以使过滤装置17对其进行过滤操作,然后经过滤后的制冷剂再从过滤装置17的第二出液口 20流出,并最终回流到空调内。
[0055]可以看出,过滤装置17设置在该位置处也可以较好地保证制冷剂的纯度,以防止制冷剂中由于掺入较多杂质而影响到制冷效果。
[0056]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较好地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效果,以使车内的温度能一直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以保证车辆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0057]车辆实施例:
[00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进气格栅、发动机舱和上述散热器。进气格栅与发动机舱相连通;发动机舱内设置有散热器基座,散热器安装于散热器基座。其中,散热器的具体实施过程参照上述说明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59]由于散热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具有该散热器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散热器,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I)、第二集流管(2)、多个连接件(3)和多个翅片(4);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I)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7),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侧壁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7)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8),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内腔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内腔沿其轴向具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数量,并且,所述第一集流管(1)的最靠近其第一端的第一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气口(9),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最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0),所述进气口(9)与所述车辆中用于抽取空调制冷剂的压缩机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10)与所述车辆的蒸发器相连通; 各所述连接件(3)均开设有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多个通槽(11),位于所述连接件(3)第一端的槽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7)与所述第一容纳部相连通,位于所述连接件(3)第二端的槽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8)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相连通,并且,所述通槽(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12); 所述翅片(4)与所述连接件(3)对应设置,各所述连接件(3)夹设于相邻的两个翅片(4)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为百叶窗翅片,所述百叶窗翅片的百叶窗角度为23度-25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扁管,所述扁管的宽度为12mm-15mm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护板(13);其中,所述第一护板(13)压接于最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I)第一端的翅片(4);和/或,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二护板(14);其中,所述第二护板(14)压接于最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I)第二端的翅片(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隔板(15);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槽(21),所述第一隔板(15)插接于各所述第一连接槽(21)内,以将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一容纳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板(16),所述第二隔板(16)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隔板(15)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槽(22),所述第二隔板(16)插接于各所述第二连接槽(22)内,以将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二容纳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隔板(16)的数量为一个。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17)和第三隔板(18);其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最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对应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隔板(18)插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槽内,以将最靠近所述第二集流管(2)第二端的第二容纳部分隔为第三容纳部和第四容纳部; 所述过滤装置(17)的进液口(19)与所述第三容纳部相连通,所述过滤装置(17)的第二出液口(20)与所述第四容纳部相连通。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17);其中,所述过滤装置(17)的进液口(19)与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第一出液口(10)相连通,所述过滤装置(17)的第二出液口( 20)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格栅、发动机舱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进气格栅与所述发动机舱相连通; 所述发动机舱内设置有散热器基座,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散热器基座。
【文档编号】F28F9/02GK205537201SQ20162011558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陆群, 欧阳斌
【申请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