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91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贮藏室内的脱臭及除菌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藏库公开于特许第2668139号、特开2005-221160号公报中。特许第2668139号公报中公开的冷藏库具备通过放电产生臭氧的臭氧产生装置。使贮藏室内的空气循环,向循环路径中供给臭氧来分解空气中的臭气成分。由此,对贮藏室内进行脱臭。
另外,特开2005-221160号公报中公开的冷藏库具备通过放电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送出到贮藏室内的正离子及负离子包围空气中的浮游菌对其进行破坏。由此,对贮藏室内进行除菌。
根据所述现有的冷藏库,在进行臭氧作用下的脱臭和离子作用下的除菌时,需要臭氧产生装置及离子产生装置。因此,产生冷藏库的内容积减小,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积效率高地进行脱臭及除菌的冷藏库。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在贮藏室内具备脱臭单元,该脱臭单元具有送风机和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设有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对所述贮藏室内的空气进行脱臭的脱臭模式、和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比所述脱臭模式少并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对所述贮藏室内进行除菌的除菌模式。
根据该结构,脱臭模式时由送风机将贮藏室内的空气取入脱臭单元内。以放电量多的状态驱动离子产生装置,通过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对取入脱臭单元内的空气中含有的硫化氢、甲胺等臭气成分进行分解。臭气成分分解后的空气从脱臭单元送出,进行贮藏室内的脱臭。
除菌模式时由送风机将贮藏室内的空气取入脱臭单元内。以少的放电量驱动离子产生装置,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包含在取入脱臭单元内的空气中,并从脱臭单元送出。从脱臭单元送出的离子破坏贮藏室内的浮游菌,进行除菌。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可根据放电次数或施加电压而改变。
由此,能够实现脱臭单元的节省空间化,并能够拓宽冷藏库的内容积。因此,能够提供容积效率高地进行脱臭及除菌的冷藏库。另外,由于通过送风机使空气在贮藏室内循环,所以能够防止因冷却器的冷却水蒸气含有臭气成分而冻结所造成的脱臭效果降低。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分解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的臭氧催化剂;配置所述臭氧催化剂并将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和所述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分支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二通路;和节气阀,其在所述脱臭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侧,并且在所述除菌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二通路侧。
根据该结构,在脱臭模式时,通过送风机的驱动取入脱臭单元的空气含有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并在第一通路中流通。在第一通路中流通的空气在由臭氧催化剂分解臭氧之后从脱臭单元送出。在除菌模式时,通过送风机的驱动取入脱臭单元的空气含有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通过节气阀的切换在第二通路中流通,并从脱臭单元送出。
由此,能够防止对人体有毒害的臭氧的流出。另外,在除菌模式时,能够防止因与臭氧催化剂的接触而造成的离子消失,从而能够防止除菌效果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节气阀具有水平的转动轴,择一地打开第一通路及在第一通路的下方配置的第二通路,并且,所述离子产生装置朝向上方面对空气的流路而配置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面,且关闭了第二通路时的所述节气阀的上面的上游端配置为与所述离子产生面的下游端相同的高度。
根据该结构,节气阀围绕转动轴转动,在脱臭模式时打开第一通路关闭第二通路,在除菌模式时打开第二通路关闭第一通路。在脱臭模式时,脱臭单元内的空气在离子产生面的上方流通,沿关闭了第二通路的节气阀的上面流通。
由此,在离子产生面的上方流通的空气被顺利地引导至第一通路,能够防止送风效率降低及噪声。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脱臭模式时的风量增加为比所述除菌模式时的风量大。由此,能够减少除菌模式时的离子的消失,并且能够防止送风效率降低及噪声,提高脱臭模式时的脱臭效果。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节气阀具有水平的转动轴,择一地打开第一、第二通路,并且在关闭了第二通路时与第二通路面对的面上具有密封件。根据该结构,节气阀围绕转动轴转动,在脱臭模式时打开第一通路关闭第二通路,在除菌模式时打开第二通路关闭第一通路。在脱臭模式时,第二通路的开口部被密封件密闭。由此,通过密封件能够可靠地防止脱臭模式时的臭氧的漏出。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具备一体成形有第一、第二通路的通风管道,所述节气阀所相接的一侧的第二通路的端部具有外周面以越向前端越细的方式倾斜的周壁。
根据该结构,节气阀的密封件与前端变细的周壁相接来密闭第二通路的开口部。由此,能够提高密封件的密闭效果,从而更加可靠地防止的臭氧的漏出。另外,由于周壁的外周面倾斜,所以一体成形有第一、第二通路的通风管道的成形加工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批量生产性。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第二通路具有在排出侧的开口部配置的格子状的格栅,所述格栅的端面面向侧方开口。根据该结构,在格栅的前面被贮藏物堵塞时,从格栅的侧面排出离子。由此,即使在格栅的前面配置贮藏物,也能够从开口的侧面排出离子。因此,能够防止杀菌效果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送风机取入贮藏贮藏物的贮藏室内的空气并送出到所述贮藏室内。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分解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的臭氧催化剂。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能够切换从所述脱臭单元送出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的第一通风状态、和从所述脱臭单元送出不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的空气的第二通风状态,在所述脱臭模式时处于第一通风状态,并且在所述除菌模式时处于第二通风状态。
根据该结构,脱臭模式时切换为第一通风状态。由此,取入脱臭单元的空气含有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并经由臭氧催化剂从脱臭单元送出。除菌模式时切换为第二通风状态。由此,取入脱臭单元的空气含有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并在不通过臭氧催化剂的情况下从脱臭单元送出。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配置所述臭氧催化剂并将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和所述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分支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二通路;和节气阀,其在所述脱臭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侧,并且在所述除菌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二通路侧。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贮藏室的室内温度高于冰点。根据该结构,防止经过脱臭单元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冻结。由此,能够防止贮藏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有臭气成分而冻结所造成的脱臭效果降低。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脱臭模式时可改变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根据该结构,可对应于脱臭模式动作中的时期来改变臭氧产生量。由此,能够在规定的时期减少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实现离子产生装置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脱臭模式开始时增加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从所述脱臭模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减少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由此,能够进行迅速的脱臭,并且能够实现离子产生装置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所述脱臭模式开始时增大所述送风机的转速,从所述脱臭模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减小所述送风机的转速。由此,能够进行迅速的脱臭,并且能够实现送风机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具备检测所述贮藏室的臭味的嗅觉传感器,可基于所述嗅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根据该结构,若贮藏室内的臭味增强,则通过嗅觉传感器的检测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增加,臭氧产生量变多。若贮藏室内的臭味减弱,则通过嗅觉传感器的检测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减少,臭氧产生量变少。由此,在臭味弱时,能够减少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实现离子产生装置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可根据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次数改变放电量。由此,可通过控制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次数容易地改变放电量。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从所述脱臭模式切换到所述除菌模式时,以规定时间处于第一通风状态。根据该结构,若从脱臭模式切换到除菌模式,则以规定时间在第一通风状态下送出空气后,切换到第二通风状态送出空气。由此,能够防止残留在脱臭单元内的臭氧不通过臭氧催化剂而从脱臭单元送出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具备配置所述臭氧催化剂并将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和所述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分支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二通路;和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侧和第二通路侧的节气阀,通过所述节气阀对空气的流路的切换来切换第一、第二通风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切换第一、第二通风状态。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在停止了所述脱臭模式及所述除菌模式的运转时处于第一通风状态。根据该结构,若停止脱臭单元及除菌单元,则脱臭单元内经由臭氧催化剂与贮藏室连通。由此,即使因离子产生装置的异常动作而产生臭氧,空气也会通过臭氧催化剂,所以能够防止臭氧的流出。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在停止了所述脱臭模式时以规定时间驱动所述送风机。根据该结构,若停止脱臭模式,则以规定时间维持第一通风状态,然后停止送风机。由此,残留在脱臭单元内的臭氧通过臭氧催化剂,从而能够防止臭氧的流出。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设有检测所述送风机的驱动状态的驱动检测机构,在停止了所述送风机时停止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防止臭氧滞留在脱臭单元内而造成高浓度的臭氧泄漏的危险。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吸附所述贮藏室的空气的臭气成分的低温催化剂。根据该结构,由低温催化剂吸附流入了脱臭单元的空气中含有的二甲基二亚硫酸盐、三甲胺、甲硫醇等臭气成分。由此,在除菌时也能够脱臭,并且能够吸附臭氧无法分解的臭气成分从而提高脱臭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具备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设有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对贮藏室内的空气进行脱臭的脱臭模式、和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比所述脱臭模式少并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对所述贮藏室内进行除菌的除菌模式。
根据该结构,脱臭模式时以放电量多的状态驱动离子产生装置,通过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对贮藏室内的空气含有的臭气成分进行分解。由此,进行贮藏室内的脱臭。除菌模式时以少的放电量驱动离子产生装置,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破坏贮藏室内的浮游菌,进行除菌。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俯视剖面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板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通风管道的成形时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脱臭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除菌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脱臭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脱臭单元的除菌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中1-冷藏库;2-冷藏室;3-温度切换室;4-制冰室;5-蔬菜室;6-冷冻室;17-冷却器;18-冷冻室送风机;23-激冷(chilled)室;27-冷藏室节气阀;28-冷藏室送风机;31、32-冷气通路;42-冷却板;50-照明灯;51-照明灯罩;52-循环通路;60-脱臭单元;61-壳体;61d-格栅;62-低温脱臭催化剂;63-送风机;64-离子产生装置;65-节气阀;65b、65c-密封件;66-臭氧催化剂;67-第一通路;67c-空间;68-第二通路;69-电动机;72-通风路;73-嗅觉传感器;80-通风管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及侧视剖面图。冷藏库1在上部配置有由门2a进行开闭的冷藏室2,在冷藏室2的下方左右并排设有温度切换室3及制冰室4。在温度切换室3的下方配置有蔬菜室5,在制冰室4的下方配置有与制冰室4连通的冷冻室6。另外,在冷藏室2的下方隔离设有激冷室23。
在冷冻室6的后方设有冷气通路31,在冷气通路31内配置有与压缩机(未图示)连接的冷却器17。冷却器17通过压缩机的驱动而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侧,并生成冷气。在冷却器17的上方配置有冷冻室送风机18,在冷冻室送风机18的上方设有冷藏室节气阀27。
在冷冻室6的下部设有冷气从冷冻室6流出的返回口22。从返回口22流出的冷气经由冷气通路31返回冷却器17。另外,冷气通路31在上部分支,经由温度切换室排出节气阀13向温度切换室3引导冷气,并且经由激冷室节气阀25向激冷室23引导冷气。
在冷藏室2内配置有载置贮藏物的多个载置搁板41。在冷藏室2的下部设有检测冷藏室2内臭味的嗅觉传感器73。在冷藏室2的后方设有经由冷藏室节气阀27与冷气通路31连通的大致U字型的冷气通路32。在冷气通路32的下部配置有冷藏室送风机28。通过打开冷藏室节气阀27并驱动冷藏室送风机28,将在冷气通路31中流通的冷气引导至冷气通路32。
图3表示冷藏室2的俯视剖面图。在冷藏室2的背面配置有覆盖冷气通路32的冷却板42。图4是表示冷却板42的立体图。冷却板42通过冲裁加工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板而形成,并在中央部沿左右的冷气通路32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阶梯部42b。
在冷气通路32的侧壁设有多个排出口32a,在阶梯部42b上开口有与排出口32a重叠的排出口42a。在冷气通路32中流通的冷气如图3中箭头所示那样从排出口42a及左右端的排出口32a排出到冷藏室2内。另外,在冷气通路32中流通的冷气的冷热从冷却板42放出到冷藏室2内。由此,能够将冷藏室2内均匀地冷却。
在冷却板42的左右的阶梯部42b之间上下延伸而形成有进一步向后方凹陷的凹部42c。在凹部42c中配置有对冷藏室2内进行照明的照明灯50,并由透明的树脂制的照明灯罩51覆盖。由于在照明灯50的后方配置有金属制的冷却板42,所以能够反射照明灯50的光,以较少的耗电照亮冷藏室2内。
另外,在冷却板42的表面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凸部42d(参照图4)。在打开冷藏室2的门流入了高温的空气时,在冷却板42上产生的结露所造成的水滴保持在凸部42d的上面。由此,使水滴不流下到冷藏室2的下部,从而防止贮藏物因流下到冷藏室2的下部的水滴集结而浸湿。由凸部42d保持的水滴在关闭门2a冷却冷藏室2时干燥。
在照明灯罩51上的与各载置搁板4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开口部51a(参照图1)。在与冷藏室2的背面相接的上部配置有脱臭单元60。在冷却板42的凹部42c和照明灯罩51之间形成有循环通路52,所述循环通路52从开口部51取入在冷藏室2内的各载置搁板41上流通的冷气并将其引导至脱臭单元60。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在循环路径52中流通的冷气通过脱臭单元60排出到冷藏室2内。由此,冷气在冷藏室2内进行循环。
在图1、图2中,在冷藏室2的下部及蔬菜室5的上部设有开口部(未图示)。经由连结这些开口部的连通路连通冷藏室2和蔬菜室5。在蔬菜室5的后方设有返回管道19,在蔬菜室5上形成有面对返回管道19的流出口(未图示)。
在温度切换室3内设有打开时与返回管道19连通的温度切换室返回管道20。返回管道19与冷气通路31连通,使冷气经由返回管道19及冷气通路31从蔬菜室5及温度切换室3返回冷却器17。另外,在温度切换室3内设有加热器15及温度切换室送风机14。
在所述结构的冷藏库1中,由冷却器17生成的冷气通过冷冻室送风机18的驱动在冷气通路31中流通而送出到冷冻室6及制冰室4。该冷气在冷冻室6及制冰室4中流通后从返回口22流出,并返回冷却器17。由此,冷冻室6及制冰室4保持为大约-18℃,对贮藏物及冰进行冷冻保存。另外,在冷气通路31的上部分支的冷气经由激冷室节气阀25流入激冷室23,将激冷室23例如冷却至0℃。
通过冷藏室送风机28的驱动在冷气通路31中流通的冷气的一部分被引导至冷气通路32,从排出口32a、42a送出到冷藏室2。由此,冷藏室2保持为大约3℃,对贮藏物进行冷藏保存。在冷藏室2中流通之后的冷气与从激冷室23流出的冷气合流,经由连通路(未图示)流入蔬菜室5。该冷气在蔬菜室5中流通并经由返回管道19返回冷却器17。由此,蔬菜室5保持为大约8℃,对蔬菜进行冷藏保存。
另外,若将温度切换室3切换至低温侧,则温度切换室排出节气阀13及温度切换室返回节气阀20打开。在冷气通路31的上部分支的冷气经由温度切换室排出节气阀13流入温度切换室3,并经由温度切换室返回节气阀20返回到返回管道19。由此,温度切换室3内维持在对贮藏物进行冷却保存的所希望的温度。
若将将温度切换室3切换至高温侧,则温度切换室排出节气阀13及温度切换室返回节气阀20关闭。另外,对加热器15通电,驱动温度切换室送风机14。由此,温度切换室3内的空气循环并升温,温度切换室3内维持在对加热物进行保温的所希望的温度。
图5、图6是脱臭单元60的侧视剖面图及分解立体图。脱臭单元60将收纳有各构成部件的壳体61安装在冷藏室2的顶面。在壳体61的后端设有下面开口的吸气口61a。吸气口61a配置在循环路径52(参照图3)内,在循环路径52中流通的冷气流入脱臭单元60内。
在脱臭单元60内形成有从吸气口61a向上方延伸并向前方弯曲的通风路72。在吸气口61a的上方设置有低温脱臭催化剂62。低温脱臭催化剂62形成为以二氧化锰、氧化亚铜及沸石为主成分的波纹蜂窝(corrugatehoneycomb)状。
由此,吸附通过低温脱臭催化剂62的冷气内所含有的二甲基二亚硫酸盐、三甲胺、甲硫醇等的臭气成分。因此,能够吸附后述的臭氧无法分解的臭气成分以提高脱臭效果。另外,在不产生臭氧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冷藏室2内进行脱臭。
在低温脱臭催化剂62的上方设有送风机63。通过送风机63的驱动从吸气口61a取入冷气,并使该冷气在通风路72中流通。在送风机63的后段设有离子产生装置64。离子产生装置64朝向上方与通风路72面对而配置有具有通过高电压的施加而产生离子的电极(未图示)的离子产生面64a。
对离子产生装置64的电极施加由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构成的电压。在电极的施加电压为正电压的情况下,主要产生由H+(H2O)n构成的正离子,在负电压的情况下,主要产生由O2-(H2O)m构成的负离子。在此,n、m为任意的自然数。H+(H2O)n及O2-(H2O)m在空气中的浮游菌或臭气成分的表面凝集并包围它们。
而且,如式(1)~(3)所示,通过碰撞而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生成作为活性种的[·OH](羟基自由基)或H2O2(过氧化水)并对浮游菌或臭气成分进行破坏。在此,n’、m’为任意的自然数。因此,通过产生并送出正离子及负离子,能够进行冷藏室2内的杀菌及脱臭。
H+(H2O)n+O2-(H2O)m→·OH+1/2O2+(n+m)H2O···(1)
H+(H2O)n+H+(H2O)n,+O2-(H2O)m+O2-(H2O)m,→2·OH+O2+(n+n’+m+m’)H2O···(2)H+(H2O)n+H+(H2O)n,+O2-(H2O)m+O2-(H2O)m,→H2O2+O2+(n+n’+m+m’)H2O···(3)另外,通过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产生臭氧。离子产生装置64的施加电压例如设为2kV,放电次数设为100次/秒,放电量越多臭氧浓度越高。由此,能够通过臭氧分解取入脱臭单元60内的冷气所含有的硫化氢、甲胺等臭气成分。因此,能够进行比低温催化剂62或离子作用下的脱臭更强力的脱臭。再有,例如,若将离子产生装置64的施加电压设为2kV,放电次数设为60次/秒来减少放电量,则能够将臭氧浓度减少到低于日本产业卫生协会的容许浓度即0.1ppm的0.01ppm以下。
在通风路72内的离子产生装置64的后段配置有通风管道80。通风管道80由树脂成形品构成,并将通风路72分支为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通路67和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通路68。在通风管道80上配置有通过电动机69的驱动而以水平的转动轴65a为轴转动的节气阀65。电动机69以小螺钉拧止方式固定在通风管道80的侧面的外侧。
在节气阀65的两面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件65b、65c。密封件65b、65c海绵状地形成并贴付有聚乙烯发泡体等独立发泡体。作为密封件65b、65c,若采用具有耐臭氧性的橡胶状或海绵状的构件(例如,氟系、硅系或乙烯丙烯系材料),则能够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在通风管道80的第一通路67内,通过倾斜的环状的肋80a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67a。通风管道80的第二通路68的入口侧通过环状的肋80b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68a。再有,在通风管道80的前端形成有开口部67b,第一通路67向通风管道80的前方延伸而形成。
节气阀65通过转动而择一地打开第一、第二通路67、68的开口部67a、68a。通过密封件65b、65c可密闭开口部67a、68a。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通路67打开第二通路68关闭的情况称为节气阀65关闭的状态。另外,图中,如单点划线65’所示,将第二通路68打开第一通路67关闭的情况称为节气阀65打开的状态。
在打开节气阀65关闭第二通路68时,节气阀65的上面配置为达到与离子产生装置64的离子产生面64a的下游端相同的高度。由此,能够将在离子产生面64a的上方流通的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第一通路67,防止送风效率降低及噪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闭第二通路68时节气阀65的上面大致水平。在节气阀65倾斜时,节气阀65的上面的上游端只要配置为达到与离子产生面64a的下游端相同的高度即可。再有,也可将节气阀65的转动轴65a配置在开口部68a的上游侧,对第二通路68进行开闭。该情况下,设有对第一通路67进行开闭的其他节气阀。
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在打开第二通路68的除菌模式时,为了防止因紊流造成离子碰撞并消失的情况,而较小地设定送风机63的风量。在打开第一通路67的脱臭模式时,为了提高脱臭效果,而增加送风机63的风量。因此,通过将节气阀65的上面的上游端配置在与离子产生面64a的下游端相同的高度,即使增加风量,也能够在防止送风效率降低及噪声的情况下执行脱臭模式。
再有,如果节气阀65的上面的上游端是与离子产生面64a的下游端接近的高度,则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在节气阀65的上面的上游端低于离子产生面64a的下游端时,通风阻力的增加较少,能够防止送风效率的降低。因此,预先将节气阀65的上面的上游端设定在低于离子产生面64a的下游端的位置(例如,1~3mm)为好。由此,即使因批量生产时的组装等而造成上下方向的偏差,也能够稳定地获得需要的规定送风性能。
图7是表示通风管道80的成形时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通风管道80的模具由基座91、和相对基座91相对移动的块92~94构成。块92、93相对基座91的表面平行地移动,块94垂直地移动。图中,箭头表示抽出方向。
基座91以由平面构成的表面形成通风管道80的上面。图中,左侧的块92形成第一通路67的内壁面、环状的肋80a的上部内周面、肋80a的下部外周面及环状的肋80b的左端的端面、直到与块93抵接的位置的肋80b的外周面。图中,右侧的块93形成分支前的通风路72的内壁面、环状的肋80a的端面、肋80a的上部的外周面、肋80b的端面及直到与块92抵接的位置的肋80b的外周面。图中,下侧的块94形成第二通路68的内壁面。
由于通过通风管道80一体成形第一、第二通路67、68,所以各部分的尺寸稳定,能够防止空气流的泄漏,并且提高送风效率。另外,能够减少嵌合部位,并且简化密封。再有,能够实现部件数目削减而引起的生产率及质量提高或成本削减。
肋80b的外周面以越向前端越细的方式倾斜而形成。由此,节气阀65的密封件65c与前端变细的肋80b相接并咬入,从而能够可靠地密闭第二通路68的开口部68a。
由肋80b构成的开口部68a倾斜为图中左侧为下方,在肋80b的端面及立设有肋80b的平面部分设有0.5°左右的起模斜度。在成形加工时抽出块92、93时,形成肋80b的外周面的块92、93的相互接触的端面分离。
若肋80b的外周面垂直形成,则块93在沿图中箭头方向抽出时与肋80b滑动。块93在拔出时只相对肋80b相对地向上方移动起模斜度的量。因此,若使肋80b的外周面倾斜,则在拔出块93时,在块93和肋80b之间形成间隙。因此,通过使肋80b的外周面倾斜,通风管道80的成形加工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批量生产性,并且能够确保质量。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路67和第二通路68大致垂直地形成,但更优选将第二通路68向下前方倾斜。即,通过使第二通路68的气流方向向下前方倾斜,能够有效地排出分支的气流。由此,能够合理地改变空气流的方向,从而能够降低气流向第二通路68的壁面的碰撞。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送风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噪声。再有,能够减少离子向壁面的碰撞所造成的离子消灭,能够防止离子向库内的排出量的减少。
另外,由肋80b构成的开口部68a大致水平地形成,但更优选降低图中的右侧,以空气流的上游侧变低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更加合理地改变空气流的方向,增强所述效果。另外,由于在块93的与肋80b端面相接的部分起模斜度变大,所以起模状态良好,成形加工变得容易,从而进一步提高批量生产性。
在图5中,第一通路67向通风管道80的前方水平延伸,并在前端设有第一排出口61b。在第一排出口61b上设有装饰罩71。第二通路68在下端设有第二排出口61c。在第二排出口61c上配置有格子状的格栅61d。
就格栅61d而言,左右延伸的多个横带由前后延伸的横带支承。左右延伸的横带朝向前下方倾斜,格栅61d的两端与壳体61的下面相接而配置。由此,格栅61d的两端面具有面向侧方开口的开口部61e。因此,如后所述,从第二排出口61c排出离子时,即使格栅61d的前面被贮藏物堵塞,也能够从开口的侧面的开口部61e排出离子。因此,能够防止杀菌效果的降低。
即使在向下方突出的曲面上或向下方突出地配置的多个平面上配置各横带,使格栅61d的中央部向库内侧突出,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也可在格栅61d的库内侧的面上设置多个突起。
在通风管道80前方的第一通路67内设有臭氧催化剂66。臭氧催化剂66形成为以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硅为主成分的波纹蜂窝状。由此,吸附通过臭氧催化剂66的冷气内所含有的臭氧。再有,送风机63、离子产生装置64、节气阀65及电动机69通过保持架70而一体化并设置于壳体61上。
另外,在通风管道80的开口部67b侧的下方,通过壳体61形成有拓宽通路宽度的空间67c。空间67c通过通路宽度的扩宽而成为风速降低的压力室,从而对臭氧催化剂66的开口部整个面均匀地施加通风压力。由此,在臭氧催化剂66中均匀地流入含有臭氧的空气,从而能够提高具有通风阻力的臭氧催化剂66的送风效率或臭氧吸附分解效率。
再有,若扩宽臭氧催化剂66的上游端的开口部,则空气更加均匀地流入臭氧催化剂66,从而能够减少通风阻力。例如,使臭氧催化剂66的上游侧的端面形成为开口面朝向下方倾斜切割的形状为好。
另外,通过设置空间67c,可在不降低送风效率的情况下将通风管道80内的第一通路67减薄至比臭氧催化剂66的厚度薄。由此,空气在臭氧催化剂66内沿上下方向扩散,从而能够有效地吸附臭氧。另外,由于能够降低第一通路67的高度并减薄形成通风管道80,所以能够使脱臭单元60小型化,并提高冷藏库1的容积效率。再有,考虑到送风效率,至少确保第一通路67的高度为10mm左右。
脱臭单元60通过使用者对操作面板(未图示)的操作而设定动作模式并驱动。作为动作模式,可设置循环模式、脱臭模式及除菌模式。循环模式下进行低温脱臭催化剂62作用下的脱臭。脱臭模式下进行低温脱臭催化剂62及从离子产生装置64产生的臭氧作用下的脱臭。除菌模式下进行低温脱臭催化剂62作用下的脱臭及从离子产生装置64产生的离子作用下的除菌及脱臭。
图8是表示脱臭单元60的动作的流程图。若开始冷藏库1的运转,则在步骤#11中关闭节气阀65来关闭第二通路68。在步骤#12中判断是否进行了停止脱臭单元60的动作的操作。在进行了停止脱臭单元6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13。在步骤#13中停止离子产生装置64,在步骤#16中停止送风机63。在步骤#17中待机至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若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则返回步骤#12。
在未进行停止脱臭单元6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18。在步骤#18中判断是否进行了指示循环模式的操作。在进行了指示循环模式的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19。在步骤#19中驱动送风机63,在步骤#20中停止离子产生装置64。在步骤#21中待机至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若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则返回步骤#12。
由此,冷藏室2内的冷气经由循环通路52从吸气口61a流入脱臭单元60。流入了脱臭单元60的冷气通过低温脱臭催化剂62,经过通风路72的第一通路67之后通过臭氧催化剂66。然后,从第一排出口61b排出到冷藏室2内。因此,冷藏室2内的冷气通过低温脱臭催化剂62进行脱臭。
另外,由于在脱臭单元60停止时及循环模式时关闭节气阀65,所以即使因离子产生装置64的异常动作而产生臭氧,冷气也会通过臭氧催化剂66。因此,能够防止臭氧的流出。另外,由于被节气阀65关闭的第二通路68的开口部68a被密封件65c密闭,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循环模式时的臭氧的漏出。
在未进行指示循环模式的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22。在步骤#22中,判断是否进行了指示脱臭模式的操作。在进行了指示脱臭模式的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23。在步骤#23中,读出图9所示的脱臭模式的处理。
在脱臭模式的步骤#31中驱动嗅觉传感器73。在步骤#32中以转速大的状态驱动送风机63。在步骤#33中,例如在施加电压2kV、放电次数100次/秒的条件下以放电量多的状态驱动离子产生装置64。由此,产生规定量的臭氧,由臭氧分解低温脱臭催化剂62无法除去的臭气成分。因此,能够对冷藏室2内比循环模式更强力地进行脱臭。另外,由于被节气阀65关闭的第二通路68的开口部68a被密封件65c密闭,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臭氧的漏出。
在步骤#34中,判断是否从脱臭模式的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在从脱臭模式的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42。在步骤#42中,判断是否进行了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在未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4。由此,从脱臭模式的开始待机至经过规定时间。若从脱臭模式的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则转移到步骤#35。
在步骤#35中,通过嗅觉传感器73的检测来判断冷藏室2内的冷气的臭味是否超过规定值。在冷气的臭味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6,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次数例如减少到80次/秒。由此,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减少。在步骤#37中,降低送风机63的转速。然后,转移到步骤#42。
因此,由于脱臭模式开始时增多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从脱臭模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减少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所以能够进行迅速的脱臭并且实现离子产生装置64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另外,由于从脱臭模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减小送风机63的转速,所以能够进行迅速的脱臭并且实现送风机63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
若冷气的臭味大于规定值,则在步骤#35的判断下转移到步骤#38,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次数例如增加到100次/秒。由此,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增多。在步骤#39中,增加送风机63的转速。然后,转移到步骤#42。
因此,在冷藏库2内的臭味强时,增多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在臭味弱时减少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由此能够实现离子产生装置64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另外,由于在臭味弱时减小送风机63的转速,所以能够实现送风机63的长寿命化及省电化。
反复进行步骤#34~#42,直至出现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若出现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则转移到步骤#43。在步骤#43中停止嗅觉传感器73,返回图8的流程中的步骤#12。
在图8的步骤#22中,在未进行指示脱臭模式的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24。在步骤#24中,读出图10所示的除菌模式的处理。在除菌模式的步骤#51中驱动送风机63。在步骤#52中例如在施加电压2kV、放电次数60次/秒的条件下以比脱臭模式时少的放电量驱动离子产生装置64。由此,通过离子产生装置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臭氧浓度达到0.01ppm以下。再有,在该时点,通过脱臭单元60的冷气从第一排出口61a排出。
在步骤#53中,判断前一动作模式是否为脱臭模式。在前一动作模式不是脱臭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5,在前一动作模式是脱臭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4。在步骤#54中判断是否从除菌模式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在从除菌模式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8,在从除菌模式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5。
在步骤#55中打开节气阀65,关闭第一通路67打开第二通路68。由此,避免因与臭氧催化剂66的接触而造成的离子消失,并从第二排出口61c排出离子。从第二排出口61c排出的离子在冷藏室2内流通来进行除菌。另外,在从脱臭模式切换到除菌模式时,并不是打开第二通路68直至经过规定时间。因此,能够防止通风路72内残留的臭氧从第二排出口61c流出。
在步骤#58中,判断是否进行了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在未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3,反复进行步骤#53~#58。若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则转移到步骤#59,关闭节气阀65,返回图8的流程中的步骤#12。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备具有送风机63及离子产生装置64的脱臭单元60,设有可改变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而产生臭氧来进行脱臭的脱臭模式、和送出离子来进行除菌的除菌模式,所以,能够实现脱臭单元60的节省空间化,能够拓宽冷藏库1的内容积。因此,能够提供容积效率高地进行脱臭及除菌的冷藏库1。
另外,在冷藏室2内循环的冷气通过送风机63而通过脱臭单元60。若在未设置送风机63的情况下经过冷却器17的冷气通过脱臭单元60,则到达了冷却器17的极低温的冷气中的水蒸气含有臭气成分而冻结。因此,通过设置送风机63,能够防止含有臭气成分的水蒸气的冻结所造成的脱臭效果降低。再有,由于在高于冰点的高温的冷藏室2内设有脱臭单元60,所以能够防止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有臭气成分而冻结所造成的脱臭效果降低。因此,也可将脱臭单元60设于蔬菜室5。
另外,由于在脱臭单元60中设有分解由离子产生装置64产生的臭氧的臭氧催化剂66,所以能够防止对人体有毒害的臭氧的流出。另外,由于设有配置臭氧催化剂66并将通过臭氧催化剂66之后的空气引导至贮藏室的第一通路67、在离子产生装置和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67分支的空气引导至贮藏室的第二通路68、和在脱臭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67侧并且在除菌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二通路68侧的节气阀65,所以在除菌模式时,能够防止因与臭氧催化剂的接触而造成的离子的消失,从而能够防止除菌效果的降低。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的图1~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不过脱臭单元60的动作有所不同。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脱臭单元60的动作的流程图。同图中,步骤#11~#13及步骤#16~#24与所述的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若在步骤#13中停止离子产生装置64,则在步骤#14中判断前一动作模式是否为脱臭模式。在前一动作模式不是脱臭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16,在前一动作模式是脱臭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15。在步骤#15中停止脱臭模式之后,待机至经过规定时间,在步骤#16中停止送风机63。
由此,在脱臭模式下产生而残留于脱臭单元60内的臭氧以规定时间通过臭氧催化剂66而分解。因此,能够防止臭氧的流出。
图11是表示脱臭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同图中,步骤#31~#39及步骤#42、#43与所述的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34的判断下从脱臭模式的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40。另外,在步骤#37中降低了送风机63的转速的情况下及在步骤#39中增加了送风机63的转速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40。
在步骤#40中通过驱动检测机构判断送风机63是否停止。在送风机63未停止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42,在送风机63因故障等而停止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41。在步骤#41中停止离子产生装置64,转移到步骤#42。由此,能够防止臭氧滞留在脱臭单元60内而造成高浓度的臭氧泄漏的危险。
图13是表示除菌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同图中,步骤#51~#55及步骤#58、#59与所述的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54的判断下从除菌模式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6。另外,若在步骤#55中打开节气阀65,则转移到步骤#56。
在步骤#56中通过驱动检测机构判断送风机63是否已停止。在送风机63未停止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8,在送风机63因故障等而停止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7。在步骤#57中停止离子产生装置64,转移到步骤#58。由此,即使在除菌模式下,也能够防止少量产生的臭氧滞留在脱臭单元60内而造成高浓度的臭氧泄漏的危险。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再有,在步骤#14、#15中从脱臭模式切换到除菌模式时,关闭节气阀65而形成为第一通风状态直至经过规定时间,所以,能够防止残留在脱臭单元60内的臭氧不通过臭氧催化剂66而从第二通路68送出的情况。
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放电次数改变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但也可通过施加电压的增减来改变。另外,也可基于嗅觉传感器73的检测结果而开始脱臭模式。
再有,可通过节气阀65改变脱臭模式时和除菌模式时的冷气的通路,但也可设置共用的通路,并使在该通路内配置的臭氧催化剂66在除菌模式时退避。即,只要切换通过臭氧催化剂66的第一通风状态和不通过臭氧催化剂66的第二通风状态即可。由此,在脱臭模式时设为第一通风状态,在除菌模式时设为第二通风状态,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内容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利用于进行贮藏室内的脱臭及除菌的冷藏库。
权利要求
1.一种冷藏库,其在贮藏室内具备脱臭单元,该脱臭单元具有送风机和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设有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对所述贮藏室内的空气进行脱臭的脱臭模式、和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比所述脱臭模式少并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对所述贮藏室内进行除菌的除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分解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的臭氧催化剂;配置所述臭氧催化剂并将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和所述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分支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二通路;和节气阀,其在所述脱臭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侧,并且在所述除菌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二通路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节气阀具有水平的转动轴,择一地打开第一通路及在第一通路的下方配置的第二通路,并且,所述离子产生装置朝向上方面对空气的流路而配置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面,且关闭了第二通路时的所述节气阀的上面的上游端配置为与所述离子产生面的下游端相同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脱臭模式时的风量增加为比所述除菌模式时的风量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节气阀具有水平的转动轴,择一地打开第一、第二通路,并且在关闭了第二通路时与第二通路面对的面上具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具备一体成形有第一、第二通路的通风管道,所述节气阀所相接的一侧的第二通路的端部具有外周面以越向前端越细的方式倾斜的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中,第二通路具有在排出侧的开口部配置的格子状的格栅,所述格栅的端面面向侧方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送风机取入贮藏贮藏物的贮藏室内的空气并送出到所述贮藏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分解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的臭氧催化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库,其中,能够切换从所述脱臭单元送出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的第一通风状态、和从所述脱臭单元送出不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的空气的第二通风状态,在所述脱臭模式时处于第一通风状态,并且在所述除菌模式时处于第二通风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配置所述臭氧催化剂并将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和所述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分支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二通路;和节气阀,其在所述脱臭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侧,并且在所述除菌模式时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二通路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贮藏室的室内温度高于冰点。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脱臭模式时可改变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脱臭模式开始时增加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从所述脱臭模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减少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藏库,其中,所述脱臭模式开始时增大所述送风机的转速,从所述脱臭模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减小所述送风机的转速。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具备检测所述贮藏室的臭味的嗅觉传感器,可基于所述嗅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改变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
17.根据权利要求8~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可根据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次数改变放电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中,从所述脱臭模式切换到所述除菌模式时,以规定时间处于第一通风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具备配置所述臭氧催化剂并将通过所述臭氧催化剂之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和所述臭氧催化剂之间将从第一通路分支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贮藏室的第二通路;和将空气的流路切换至第一通路侧和第二通路侧的节气阀,通过所述节气阀对空气的流路的切换来切换第一、第二通风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在停止了所述脱臭模式及所述除菌模式的运转时处于第一通风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在停止了所述脱臭模式时以规定时间驱动所述送风机。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所述的冷藏库,其中,设有检测所述送风机的驱动状态的驱动检测机构,在停止了所述送风机时停止所述离子产生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8~22所述的冷藏库,其中,在所述脱臭单元中设有吸附所述贮藏室的空气的臭气成分的低温催化剂。
24.一种冷藏库,其具备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设有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对贮藏室内的空气进行脱臭的脱臭模式、和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量比所述脱臭模式少并通过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对所述贮藏室内进行除菌的除菌模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在贮藏室(2)内具备脱臭单元(60),该脱臭单元(60)具有送风机(63)和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64),并且,设有通过离子产生装置(64)产生的臭氧对贮藏室(2)内的空气进行脱臭的脱臭模式、和离子产生装置(64)的放电量比脱臭模式少并通过离子产生装置(64)产生的离子对贮藏室(2)内进行除菌的除菌模式。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1017045SQ200610172360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6日
发明者金山在勇, 井上善一, 吉村宏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