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166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在冷却器中生成的冷气强制循环以冷却温度域不同的多个贮藏室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图18是现有的冷藏库的纵向截面图。如图18所不,壳体I是由在内箱2与外箱3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4的隔热箱体5构成的冷藏库。冷藏库从上起具有冷藏室6、保温室7、冷冻室8。在冷藏库的前表面配置有冷藏室开闭门9、保温室开闭门10、冷冻室开闭门11。 冷藏室6与保温室7由具有隔热性能的分隔板12分隔。保温室7与冷冻室8由具有隔热性能的分隔板13分隔。在分隔板13的里侧设置有与冷冻室8相连的管道14。在冷藏室6内配置有用于收纳(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搁板和冷藏室盒。此外,在冷藏室6的内箱2的背面,与壁面相接地配置有板管(tube-on-sheet) 15 (蒸发器)。冷藏室6内为由板管15直接冷却的结构。此外,在冷冻室8的背面配置有冷却器16,在冷却器16的上方配置有风扇17。此外,在保温室7内,收纳有用于收纳食品的保温室盒。在保温室7的背面侧配置有管道18,该管道18在内部具有挡板(damper) 19。以下,对以上那样构成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冷藏室6的冷却主要由板管15进行。板管15与冷藏室6的内箱5的背面相接,与冷藏室6对应的内箱5的面作为冷却壁面发挥作用。通过以上的结构,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藏室6内的冷却。另一方面,冷冻室8通过利用风扇17使位于冷却室内的冷却器16的冷气强制循环来冷却。在冷冻室8内循环后的冷气返回冷却器16。进一步,关于保温室7的冷却,通过风扇17,一部分冷气流入管道14,向位于保温室7的背面的管道18循环。流入管道18的冷气通过挡板19,排出至保温室盒,与保温室盒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被吸入至通向位于背面的冷却器16的返回管道,返回至冷却器16。如上所述,冷藏室6和保温室7由分隔板12在上下被分隔。即,在冷藏室6与保温室7之间,不形成冷气流通的通路。冷藏室6通过板管15的冷却被冷却至适当温度。保温室7通过用风扇17使冷却器16的蒸发潜热向保温室7内循环而冷却。进一步,检测保温室7内的温度,并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利用挡板控制循环的冷气量,将保温室7的温度保持为一定。由此,能够将保温室7内的食品的温度保持为一定,能够提高食品的保鲜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195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冷藏室6内不构成风道,在靠近板管15的场所和远离板管15的场所,箱内温度差容易变大。此外,为了将保温室7内均匀地冷却,管道18的内部为以分流为多支的方式分为多个通路、与设置在保温室7的顶面的多个排出口 20连通而排出冷气的结构。从而,管道18的结构变得复杂,管道18内的风道阻力增加,即使从冷却器16利用风扇17引导也不能向保温室7排出规定量的冷气,存在不能确保适当温度的问题。此外,为了降低管道18的风道阻力,需要加大风道面积,因此,存在保温室7的进深尺寸变小而保温室7的内容积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现有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库,该冷藏库在背面构成还具有冷却冷藏室的冷气风道的管道并且简化冷却风道,具有确保恰当的风量并且维持贮藏室的进深尺寸以确保内容积的管道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上下划分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分隔体和配置在上述冷冻室的后方的冷却室,在上述冷却室收纳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和配置在上述冷却器的上部、将所生成的冷气强制吹送向上述冷藏室和上述冷冻室的风扇,该冷藏库包括管道装置,该管道装置具有将由上述风扇吹送的冷气引导向上述冷藏室的冷藏室送风管道和使被排出至上述冷藏室内的冷气返回至上述冷却室的冷藏室返回管道,其中在将上述管道装置与其它部件连接并密封以使得所管道内的冷气不向外部漏出的密封连接部,具有加强密封的密封加强结构。由此,上述管道装置实现分隔壁与内箱的密封连接部的强化,能够减少通过管道内的冷气从在管道装置内形成的管道的密封连接部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能够提高管道装置周边的可靠性,确保吹送向各贮藏室的恰当风量。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冷藏库能够通过改善与管道装置的主体一侧的密封连接部,提供减少管道内的冷气向外部漏出、提高冷却效率、确保管道装置的可靠性的冷藏库。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库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体的正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风道的概略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第一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第二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第三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概略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要部分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管道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管道装置的分解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内的第一立体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管道装置安装时的截面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内的第二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分隔体密封连接部的概略图。 图18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发明是一种冷藏库,该冷藏库在上部具有冷藏室,在下部具有冷冻室,在上述冷冻室的后方具有冷却室,该冷却室具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和配置在上述冷却器的上部、强制地将冷气向各室吹送的风扇,该冷藏库具有管道装置,该管道装置具有通过上述风扇将冷气吹送向上述冷藏室的冷藏室送风管道和使排出至上述冷藏室内的冷气返回至上述冷却器的冷藏室返回管道,在该冷藏库,在由上述管道装置和管道装置与周边部件构成的管道部和/或管道装置与分隔体的密封连接部具有密封加强结构,由此,能够减少通过管道内的冷气从在管道装置内形成的管道的密封连接部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能够提高管道装置周边的可靠性,确保吹送向各贮藏室的恰当风量。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冷藏库中,在管道装置背面具有管道装置上下位置稳定化结构,由此,能够对管道装置的安装设置时的上下位置抑制高低不齐而使其稳定,所以能够提高密封接合部的密封性,能够抑制冷气向外部的泄漏。第三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冷藏库中,Z字形地构成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密封连接部的部件间的嵌合部,由此能够防止冷气流至由于部件参差不齐而产生的部件间接合部的间隙而漏至管道的外侧,由此能够提高密封接合部的密封性,能够进一步减少冷气漏向外部。第四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冷藏库中,采用使两个密封部平行地搭接而令沿表面距离大的结构,该结构是需要密封部的连结的密封结构,由此抑制不同的密封接合结构的替换结合部的间隙的产生,由此能够确保密封结合部的密封性,抑制冷气向外部漏出。第五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冷藏库中,在管道装置与内箱的密封连接部,在内箱的密封连接部设置台阶差,与周边部相比更加强调,由此能够提高隔热发泡材料发泡时的治具按压的精度,确保密封面的平坦度,能够通过提高密封性进一步减少冷气向外部漏出。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存在对与现有例或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情况,并存在对其详细说明省略的情况。此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库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体的正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风道的概略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第一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第二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第三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管道装置的概略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要部分分解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管道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管道装置的分解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内的第一立体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管道装置安装时的截面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冷藏室内的第二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分隔体密封连接部的概略图。在图I中,冷藏库30的隔热箱体31包括主要使用钢板的外箱32和由ABS等树脂成型而成的内箱33,在其内部例如填充有硬质发泡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34。通过隔热箱体31,冷藏库30与周围隔热。此外,隔热箱体31被划分为多个贮藏室。多个贮藏室中的配置在最上部的贮藏室作为冷藏室35发挥作用,配置在冷藏室35的下部的贮藏室作为切换室36发挥作用,配置在最下部的贮藏室作为冷冻室37发挥作用。 在冷藏室35的前面开口部,以自如地开闭其前面开口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冷藏室门38,在切换使36的前面开口部,以自如地开闭其前面开口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切换室门39,在冷冻室37的前面开口部,以自如地开闭其前面开口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冷冻室门40。冷藏室35以用于冷藏保存而不冻结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设定在1°C 5°C的温度域。切换室36能够进行从冷冻温度域向冷藏温度域的温度切换设定,自-18至4°C能够以1°C间隔进行设定。冷冻室37被设定在冷冻温度域,用于进行冷冻保存而通常设定在-22°C -15°C的温度域。另外,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还存在被设定为-30°C或-25 °C的低温的温度域的情况。此外,切换室36和冷冻室37通过作为分隔体的第一分隔壁41被上下分隔,冷藏室35和切换室36通过作为分隔体的第二分隔壁42被上下分隔。此外,在冷冻室37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43。在冷却室43的内部配置有冷却器44。冷却室43通过罩45与冷冻室37被隔热分隔。在冷却器44的上方,配置有强制吹送由冷却器44生成的冷气的风扇46。在冷却器44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在冷却器44的霜和冰进行除霜的除霜加热器47。除霜加热器47具体能够为玻璃管加热器等。特别在冷却剂为烃类制冷剂气体的情况下,作为防爆对应的除霜加热器47采用形成有两重玻璃管的二重玻璃管加热器。此外,罩45由装饰板45a和装置罩45b形成,该装饰板45a为树脂制,在该装置罩45b由苯乙烯材料等隔热材料形成有风扇46的保持部和冷气通路。此外,在切换室36的背面具有管道装置49,该管道装置49具有向冷藏室35和切换室36吹送冷气的送风管道48。送风管道48包括向冷藏室35吹送冷气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向切换室36吹送冷气的切换室送风管道48b。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分别在管道装置49内在左右横向并列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配置。在管道装置49内埋设有调节输向冷藏室35和切换室36的冷气量的挡板装置50。挡板装置50配置在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各自的管道内,分别控制通过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的冷气量。此外,通过冷藏室送风管道48a从冷藏室35的排出口 35a排出的冷气,从设置在冷藏室35的下部背面的返回口 35b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返回至冷却器44。通过切换室送风管道48b向切换室36排出的冷气,在切换室36的背面,从设置在管道装置的下部的切换室返回口 36c通过切换室返回管道51b返回至冷却器44。冷藏室返回管道51a与送风管道48横向并列地配置。管道装置4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横向并列地配置,包括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切换室送风管道48b以及冷藏室返回管道51a这三个管道。切换室返回管道51b与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相邻地以前后的位置关系配置,切换室返回管道51b配置在比冷藏室返回管道51a更靠前方。管道装置49按切换室36的背面高度和左右宽度尺寸左右形成得较大。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在切换室36的左右宽度方向即管道装置49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左右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和切换室返回管道51b,在以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为中心的管道装置49的一侧集中配置。管道装置49包括由发泡苯乙烯形成的上部管道部件49a和由发泡苯乙烯形成的下部管道部件49b这两个部件,并包括将上部管道部件49a和下部管道部件49b的前面一 体地覆盖的树脂制的管道装饰板49c。上部管道部件49a的下表面部与下部管道部件49b的上表面部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上部管道部件49a的下表面部与下部管道部件49b的上表面部的连接面被实施密封。所连接的上部管道部件49a和下部管道部件49b的前表面的整个面被管道装饰板49c覆盖。因此,贯通管道装置49内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通过上部管道部件49a和下部管道部件49b的连接而构成管道壁面。此外,挡板装置50被埋设在下部管道部件49b内。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被埋设挡板装置50的挡板装置框50a位于比成为与上部管道部件49a的连接面的、下部管道部件49b的连接面部49d更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以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为中心的管道装置49的与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和切换室返回管道51b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配线收纳部52和凹部56。配线收纳部52是收纳挡板装置50的配线和连接器的部分。凹部56是收纳连接配置在冷藏室35的自动制冰装置的供水箱53和配置在冷冻室37的制冰盘54的供水配管55的部分。具体而言,配线收纳部52在形成于上部管道部件49a或下部管道部件49b与管道装饰板49c之间的台阶差部74形成。该配线收纳部52跨越上部管道部件49a与下部管道部件49b的密封连接面部49d地形成。配线收纳部52留下收纳供水配管55的凹部56,在前方在上部管道部件49a和下部管道部件49b中形成。上部管道部件49a和下部管道部件49b的外周部以向密封连接部49d去、连接部的截面变大的方式成为倾斜结构。具体而言,上部管道部件49a的侧面部形成为从上表面部向下表面部去、相对的面的间隔逐渐变宽的斜坡形状(锥形)。此外,下部管道部件49b的侧面部形成为从下表面部向上表面部去、相对的面的间隔逐渐变宽的斜坡形状(锥形)。因此,能够令密封连接部49d的密封面积变大,能够更加提高密封连接部49d的密封性。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冷气向外部的漏出。此外,能够在密封连接部49d与管道装饰板49c之间容易地确保台阶差部74,将跨越由苯乙烯材料形成的上部管道部件49a和下部管道部件49b、从外侧向内部去而形成的凹部作为配线收纳部52。由此,能够将管道装置的无效空间作为配线收纳部52有效地进行利用,能够防止水进入电配线,还能够提闻切换室36的有效内容积。
此外,在切换室36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上部抽屉(引出盒部件)69和上表面开口的下部抽屉70,该上部抽屉69和下部抽屉7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且,向切换室36排出冷气的上部排出口 36a配置在比上部抽屉69的上表面开口部69a更靠上部。向管道装置49开口向切换室36排出冷气的下部排出口 36b配置在比下部抽屉70的上表面开口部70a更靠上部、且与上部抽屉69的底面部69b之间。此外,也可以为如下方式令上部抽屉69使背面壁69c向下部抽屉70的前方倾斜,下部排出口 36b配置在与背面壁69c相对的位置。由此,背面壁69c能够成为从下部排出口 36b排出的冷气的引导板,将冷气导至下部抽屉70内。此外,以成为与上部管道部件49a的连接面的下部管道部件49b的连接面部49d配置在比下部抽屉70的上表面开口部70a更靠下方、比底面部70b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方
式,构成管道装置49,连接面部49d配置在与下部抽屉70的背面壁70c对应的位置。此外,在管道装置49的与切换室返回管道51b相邻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内的管道面,粘贴有铝箔加热器57。在切换室36被设定在比冷藏温度域更低的温度的冷冻温度域等的情况下,或在外气温度低时,铝箔加热器57被通电控制。这由于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冷气是在冷藏室35循环后的冷气而包括湿气。此外,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冷气与被导至切换室返回管道51b的冷气相比温度较高。因此,存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内面结露或冻结的可能。根据以上说明,能够通过对铝箔加热器57通电而防止冻结。此外,在与管道装置49的下表面部连接的第一分隔壁41,设置有与冷藏室返回管道51a连通的冷藏室返回连通口 58,并设置有与切换室返回管道51b连通的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冷藏室返回连通口 58和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以前后配置的状态开口,在前侧配置有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在后侧配置冷藏室返回连通口 58。冷藏室返回连通口 58和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与冷却室43连通。第一分隔壁41在隔热箱体31的发泡前被安装在规定位置,在第一分隔壁41也使用被填充至隔热箱体31的聚氨酯,由此提高冷藏库的隔热性倉泛。具体而言,第一分隔壁41包括由发泡苯乙烯形成的第一分隔壁41a、覆盖第一分隔壁41a的上表面的第一上表面分隔罩41b和覆盖第一分隔壁41a的下表面的第一下表面分隔罩41c。而且,通过在第一上表面分隔罩41b与第一下表面分隔罩41c之间填充聚氨酯,第一分隔壁41被固定在隔热箱体31。此外,在第一分隔壁41的上表面粘贴有铝箔加热器41d,在切换室36被设定在冷藏温度域的情况下,对铝箔加热器41d通电,使温度适当。在罩45形成有冷气返回通路71,该冷气返回通路71并列设置于冷却器44的一侦牝通过冷却器44、分隔部件75和冷却室43的背面壁被分隔。通过第一分隔壁41的冷藏室返回连通口 58和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的冷气被导入冷气返回通路71。此外,冷气返回通路71通过分隔部件75在冷却器44的侧部形成。在冷气返回通路71的上游侧,与第一分隔壁41密封地连通,配置有以使得冷藏室返回冷气和切换室返回冷气不合流的方式进行分流的分流管道76。具体而言,形成有以将切换室返回冷气与冷藏室返回冷气分流的方式与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连接的分流管道76。此外,仅上游侧形成有分流管道76,并以使得冷藏室返回冷气和切换室返回冷气不从中途合流的方式构成。这是因为,如果通过切换室返回管道51b而来的冷气和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而来的冷气通过冷气返回通路71合流,则冷气经第一分隔壁41的冷藏室返回连通口 58和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逆流,温度比切换室返回冷气高的冷藏室返回冷气通过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上升,从切换室返回口 36c向切换室36逆流,不能有效地将切换室36冷却至适当温度,并成为产生结露等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得冷气在冷气返回通路71的上游部分分流而不混杂。由此,分流管道76作为防止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而来的冷气不流向下方而向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逆流、从管道装置49的切换室返回口 36c向切换室36内逆流的阻止部件(trap)发挥作用,作为逆流防止管道起作用。另外,分流管道76为了确保返回通路71的开口面积而仅在上游部分形成,但是只要能够确保返回通路71的下游侧的开口面积,也可以延伸至下游部分地形成。此外,设置有使得通过冷气返回通路71的冷气返回至冷却器44的下部的冷气返回口 77。即,冷气返回口 77向分隔部件75的下端部75a开口。而且,在冷却器44的下方,大致水平地配置的除霜加热器47配置成,其端部在投影面从冷却器44的一个端部露出,通·过冷气返回口 77内、延至冷气返回通路71内地配置。由此,能够防止带着冷气返回通路71内的湿气的冷气通过冷却器44或冷冻室的较冷的冷气被冷却、在冷气返回通路71内冻结。此外,在罩45设置有风扇46和向冷藏室35与切换室36吹送冷气的冷气排出口72。在风扇46与冷气返回通路71之间形成有冷气排出口 72。在冷气排出口 72与冷气返回通路71之间形成有分隔部件75。接着,对冷藏室35进行说明。冷藏室35通过多个搁板61将室内在上下划分为多个部分。在冷藏室35的背面构成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在多个搁板61的后方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冷藏室35的背面,形成有与各搁板61对应地开口的冷藏室排出口 62。另外,冷藏室送风管道48a也可以在冷藏室35的空间内具有向左右分支的分支路63。通过具有分支路63,能够使冷藏室35的空间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冷藏室管道装置80配置在冷藏室35的背面,通过冷藏室管道装置80和内箱2形成冷藏室用的风道。此外,冷藏室管道装置80与将冷藏室35和切换室36上下分隔的第二分隔壁42结合,使冷藏室排出冷气和返回冷气从冷却室43经切换室36的管道装置49循环,形成冷藏室35的温度域。冷藏室管道装置80由冷藏室管道部件81和冷藏室管道装饰板86形成,该冷藏室管道部件81由发泡苯乙烯形成,该冷藏室管道装饰板为树脂制,覆盖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前表面,在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密封部安装有密封泡沫部件82。此外,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下表面部和背面部以将密封泡沫部件82压缩在作为第二分隔壁42的上表面部的分隔壁管道部件87、分隔壁板部件88和内箱2的泡沫部件密封面84的状态紧贴,由此,在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密封连接部形成强化密封的结构(密封加强结构)。通过以上说明的那样的密封加强结构,冷藏室管道部件81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被密封连接。进一步,位于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背面部的冷藏室管道压接密封部83a,与内箱2的内箱压接密封部83b连接。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前表面被冷藏室管道装饰板86覆盖。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下表面部,通过设置于前方的爪形的固定钩被固定在管道装置固定部89。由此确保冷藏室管道装置80与第二分隔壁42的紧贴性。此外,仅有管道装置固定部89的固定存在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下表面部的里侧的位置不稳定的情况。由此,还存在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下表面部里侧与分隔壁板部件88的接合部的密封性不稳定的情况。此处,设置有上浮防止部85,该上浮防止部85与内箱2 —体地形成,使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上下位置稳定。由于上浮防止部85与冷藏室管道部件81接合,冷藏室管道装置80的下表面部不上浮,接合部的位置稳定。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室管道装置80与内箱2之间的密封性,能够可靠地防止冷气向外部泄露。上浮防止部85配置在密封部的附近。不使形成第二分隔壁42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的分隔壁管道部件87和分隔壁板部件88的连结部成为一直线的面与面接触,而如图所示那样,使密封连接部的部件间的嵌合部以台阶差部形状的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在分隔壁管道部件87与分隔壁板部件88的接触面间由于部件参差不齐而产生的间隙。此外,通过增加部件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可靠地切断向管道的外侧漏出的冷气,能够确保密封性。 为了进行冷藏室35的速度的均匀化,冷藏室管道部件81的冷藏室管道压接密封部83a的形状为凹凸。通过压接密封部83a的凹凸形状,冷气以将整个冷藏室包裹住的方式排出。不使作为由冷藏室管道压接密封部83a和密封泡沫部件82构成的密封结构的泡沫部件密封部84的切换(替换)在同一条线上连结,而将各自的密封部平行地配置,并进一步平行地搭接(lap),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切换部的接触距离,还能够消除部件的参差不齐和安装的参差不齐产生的影响,所以能够实现密封性的提高。此外,通过在内箱2的内箱压接密封部83b设置台阶差,能够强调其是与周边部不同的面,从而容易在模具成型时确保密封部的平面精度。由此,能够提高与冷藏室管道压接密封部83a的接触的密封性。另外,上述各结构分别为密封加强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在冷藏室的里部的冷藏室管道装置80及与此对应的内箱2的部分的形态进行了对密封加强结构的说明,但是,当然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切换室的里部等使用上述密封加强结构。此外,在冷藏室35内的下部形成有蔬菜室64。蔬菜室64在前面具有开闭盖64a,包括在前后方向引出的蔬菜箱64b。另外,蔬菜室64除了这样的结构以外,还可以在上表面具有开口部,包括能够由上表面盖严密关闭的箱式盒65。此外,蔬菜室64也可以与冷藏室35的整个宽度尺寸一致地形成,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蔬菜室64以比冷藏室35的整个宽度尺寸小的尺寸形成。在蔬菜室64的旁边收纳有储存自动制冰用的水的供水箱53,该供水箱53能够安上和卸下。与供水箱53连接的供水配管55从冷藏室35通过切换室36延伸至冷冻室37。供水箱53内的水由未图示的电动机吸上来并导入供水配管55内。切换室36能够设定在冷冻温度域,配置在附近的供水配管55内的水还存在冻结的可能性。因此,在供水配管55的外周缠绕有未图示的冻结防止用加热器。此外,供水配管55配置在内箱33与管道装置49之间,所以能够通过在形成于管道装置49的背面的凹部56埋设供水配管55来实现与切换室36的隔热。此外,在收纳挡板装置50的配线和连接器的配线收纳部52也可以在管道装置49的背面设置并收纳收纳部52。通过形成凹部56和/或配线收纳部52,能够减少供水配管55和配线所需的前后方向的收纳空间,能够确保切换室36的内容积。此外,凹部56和配线收纳部52以不与形成管道装置49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切换室送风管道48b以及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部分搭接的方式在相反一侧构成,所以能够防止对隔热性的损害。此外,在外箱32,在与切换室36的背面对应的位置配置有控制整个冷藏库30的控制基板66。此外,检测冷藏室35的温度的冷藏室温度传感器67设置在冷藏室返回口 35b内,检测切换室36的温度的切换室温度传感器68设置在切换室返回口 36c内。以下对以上那样构成的冷藏库的运行、作用进行说明。由冷却室43的冷却器44生成的冷气的一部分由风扇46强制地向前方吹送。冷冻室37被从罩45的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冷却。冷气经向在罩45的下部开口的返回口被导 向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被进行热交换,再通过风扇46使得新鲜的冷气重复循环。由此,冷冻室37通过冷冻室传感器(未图示)的控制被冷却至适当温度。此外,被排出至风扇46的上方的冷气从罩45的冷气排出口 72经第一分隔壁41的连通孔被导向管道装置49。然后,在根据冷藏室温度传感器67室内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时,挡板装置50的冷藏室挡板50a打开,由此,被排出至冷藏室35的冷气通过冷藏室送风管道48a从冷藏室的排出口 35a被排出,将室内冷却。循环后的冷气成为带有冷藏室35内的空气和/或储藏物所含有的湿气的空气,被导向返回口 35b。然后,冷气通过管道装置49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1a,通过由罩45和冷却室43的背面壁构成的冷气返回通路71。接着,冷气从冷气返回口 77被导向冷却器44的下部,与冷却器44进行热交换,新鲜的冷气再次被风扇强制吹送。因为通过风扇46将冷气强制吹送至与冷却器44连通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通过管道装置49内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向冷藏室35排出冷气,并通过冷藏室温度传感器67控制冷藏室挡板50a的开闭,所以即使位于离开冷却器44的位置,也能够将冷藏室35的室内控制在设定温度。此外,在因切换室温度传感器68而使室内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打开挡板装置50的切换室挡板50b,通过切换室送风管道48b,从设置在比上部抽屉69的上表面开口部高的位置的切换室的排出口 36a向切换室36排出冷气,冷气被导入上部抽屉69内。此外,从设置在比该下部抽屉70的上表面开口部高的位置的排出口 36b也排出冷气,使上部抽屉69的背面壁作为限制冷气的流动的引导部件发挥作用,将冷气导入下部抽屉70内。在切换室36内循环后的冷气被导向返回口 36c,通过切换室返回管道51b通过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通过在罩45形成的分流管道76从冷气返回口 77被导向冷却器44的下部,与冷却器44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再次被风扇强制吹送。因为通过风扇46将冷气强制吹送至与冷却器44连通的切换室送风管道48b,使冷气通过管道装置49内向切换室36排出,并通过切换室温度传感器68控制切换室挡板50b的开闭,所以即使位于离开冷却器44的位置,也能够将切换室36的室内控制为设定温度。在管道装置49内,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切换室送风管道48b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左右横向并列地配置,切换室返回管道51b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前方形成。因此,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切换室送风管道48b配置在管道装置49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并在一侧相对于隔热箱体3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有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和切换室返回管道51b,所以能够使因为在另一侧配置有与供水箱53连接的供水配管55和配线收纳部52所以成为切换室36后方的无效空间的管道装置49和内箱33间的距离变小,能够确保切换室36的进深尺寸较大。此外,冷藏室送风管道48a从切换室36的管道装置49内至冷藏室35内的分支路径63为止、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管道,所以能够减小管道内的风道阻力,确保吹向冷藏室35的风量。此外,填充发泡隔热材料34,在隔热箱体31形成第一分隔壁41和第二分隔壁42,之后,在第一分隔壁41与第二分隔壁42 之间,在切换室36的背面配置管道装置49,由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切换室36的管道结构。切换室36能够将设定温度从_18°C的冷冻温度域切换至4°C的冷藏温度域。这能够通过与设定温度相应地控制切换室挡板50b的开敞率来实现。特别是在切换室36的设定温度被设定为比冷藏温度低的温度域的情况下,从切换室的排出口 36a、36b排出的冷气通过返回口 36c被导入切换室返回管道5Ib内。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冷气由于比通过切换室返回管道51b的冷气的温度高,所以存在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管道表面产生结露的问题,特别在外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存在结露冻结的可能性。此外,还存在结露水流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内、在返回通路71冻结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通过利用粘贴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铝箔加热器57进行加温来使所产生的结露水蒸发,防止管道内的冻结。此外,通过利用分流管道76使冷气在冷气返回通路71的上游部分分流而不混杂,能够发挥防止通过冷藏室返回管道51a而来的冷气不流向下方而向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逆流、从管道装置49的切换室返回口 36c向切换室36内逆流的阻止作用,作为逆流防止管道起作用,阻止冷藏室返回冷气通过切换室返回连通口 59从切换室返回口 36c向切换室36逆流,能够有效地将切换室36冷却至适当温度,并能够防止结露等。此外,除霜加热器47的端部在投影面从冷却器44的一个端部露出,通过冷气返回口 77内、延至冷气返回通路71内地配置,所以在除霜时,能够利用加热器的热对返回通路71内进行加热,所以能够改善并防止结露和冻结,能够提高可靠性。因为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和切换室返回管道51b通过与温度域比切换室36和冷藏室35低的冷冻室37区域与冷却器44的下方连通,所以在与冷冻室37的温度域相比、将冷气温度最高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1a配置在离开冷冻室37的位置的方式,能够降低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内被冷却而产生结露、进一步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内冻结的问题。因此,通过将能够从接近冷冻室37的温度的温度至接近冷藏室温度的温度进行设定的切换室36的切换室返回管道51b配置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前方,能够减少冷藏室返回管道51a内的结露和冻结。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藏库也能够适用于家庭用或工作中使用的冷藏库。附图符号说明30冷藏库35冷藏室
36切换室37冷冻室41第一分隔壁44冷却器45 罩46 风扇47除霜加热器 48送风管道48a冷藏室送风管道48b切换室送风管道49管道装置50挡板装置51a冷藏室返回管道51b切换室返回管道58冷藏室返回连通口59切换室返回连通口71返回通路76分流管道80冷藏室管道装置81冷藏室管道部件82密封泡沫部件83a冷藏室管道压接密封部83b内箱压接密封部84泡沫部件密封部85上浮防止部86冷藏室管道装饰板87分隔壁管道部件88分隔壁板部件89管道装置固定部。
权利要求
1.ー种冷藏库,其特征在干 具有在上下划分冷蔵室和冷冻室的分隔体和配置在所述冷冻室的后方的冷却室,在所述冷却室收纳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和配置在所述冷却器的上部、将所生成的冷气强制吹送向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的风扇,该冷藏库包括管道装置,该管道装置具有将由所述风扇吹送的冷气引导向所述冷藏室的冷藏室送风管道和使被排出至所述冷藏室内的冷气返回至所述冷却室的冷蔵室返回管道,其中 在将所述管道装置与其它部件连接并密封以使得所管道内的冷气不向外部漏出的密封连接部,具有加强密封的密封加强结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加强结构设置在管道装置背面,是使管道装置在上下位置稳定化的上下位置稳定化结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加强结构,是以台阶差部形状构成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密封连接部的部件间的嵌合部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干 所述密封加强结构,是在管道装置与内箱的密封连接部中,使使用密封部件的密封连接部与压接的密封连接部平行地搭接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加强结构,是在管道装置与内箱的密封连接部中,在内箱的密封连接部设置有台阶差部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冷藏库在上部具有冷藏室(35),在下部具有冷冻室(37),和配置在冷却器(44)的上部、将所生成的冷气强制吹送向各室的风扇(46),并包括具有向冷藏室(35)吹送冷气的冷藏室送风管道(48a)和使冷气返回至冷却器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1a)的冷藏室管道装置(80),冷藏室管道装置(80)利用密封加强结构对冷藏室管道部件(81)在下方向和后方向进行密封。
文档编号F25D17/08GK102959350SQ2011800317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堀井慎一, 森内利幸, 小野绫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