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6523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蒸发器为三路进三路出分流结构,此分流方式对于达到较高的制冷能力及能效比较有利,分路多利于液态冷媒的蒸发吸热,但是对于制热而言,由于分路较多,不利于冷凝压力的提高,不利于气态冷媒的冷凝放热。尤其对于采用R32冷媒的空调系统,由于R32冷媒在冷凝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冷凝压力,而过多的分路不利于压力积聚。故,对于R32冷媒系统采用三进三出的分流系统制热能效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R32冷媒系统采用三进三出的分流系统制热能效不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包括总流路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分流路和第二分流路,第一分流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分流路的第一接口相邻,第一分流路的第二接口和第二分流路的第二接口共同连接至总流路的第一接口,第一分流路、第二分流路和总流路分别流经不同的换热管,总流路的流路长度与第一分流路的流路长度为1:7至3:7,总流路的流路长度与第二分流路的流路长度为1:7至3:7。

优选地,第一分流路和第二分流路的流路长度相同。

优选地,第一分流路的换热管和第二分流路的换热管沿换热器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

优选地,总流路由两个发卡管组成。

优选地,总流路设置在换热器正面末端靠近面板的位置。

优选地,总流路位于前侧的换热管数量多于位于后侧的换热管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该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为上述的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包括总流路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分流路和第二分流路,第一分流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分流路的第一接口相邻,第一分流路的第二接口和第二分流路的第二接口共同连接至总流路的第一接口,第一分流路、第二分流路和总流路分别流经不同的换热管,总流路的流路长度与第一分流路的流路长度为1:7至3:7,总流路的流路长度与第二分流路的流路长度为1:7至3:7。该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采用两路进一路出的分流结构,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采用一路进两路出的分流结构,相对于三路进入分路更少,更有利于冷媒的冷凝放热;而相对于一路进入,又可以降低冷媒冷凝的压力,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R32冷媒系统的制热能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处于制冷状态时的冷媒流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处于制热状态时的冷媒流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总流路;2、第一分流路;3、第二分流路;4、发卡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出大量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即使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实施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影响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冷媒流向。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包括总流路1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分流路2和第二分流路3,第一分流路2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分流路3的第一接口相邻,第一分流路2的第二接口和第二分流路3的第二接口共同连接至总流路1的第一接口,第一分流路2、第二分流路3和总流路1分别流经不同的换热管,总流路1的流路长度与第一分流路2的流路长度为1:7至3:7,总流路1的流路长度与第二分流路3的流路长度为1:7至3:7。

该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采用两路进一路出的分流结构,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采用一路进两路出的分流结构,相对于三路进入分路更少,更有利于冷媒的冷凝放热;而相对于一路进入,又可以降低冷媒冷凝的压力,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R32冷媒系统的制热能效。

同时由于合理地限定了总流路1与两个分流路之间的长度比例,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总流路1长度过短不能起到足够的过冷效果的问题,可以有效地避免总流路1的长度过长而导致换热器的换热能效降低。

优选地,第一分流路2和第二分流路3的流路长度相同,使得冷媒在两个分流路中所流经的换热路径基本相同,可以具有基本一致的换热量,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均匀度和换热效率。

优选地,第一分流路2的换热管和第二分流路3的换热管沿换热器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使得换热管的分布更加合理,能够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总流路1由两个发卡管4组成,可以在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具有足够长度的过冷段,保证冷媒的过冷。

优选地,总流路1设置在换热器正面末端靠近面板的位置。在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冷媒从第一分流路2和第二分流路3流出,然后进入到总流路1内进行过冷,如图2中的A-B段即为处于制热状态下换热器的过冷段。冷媒在总流路1内的温差变化最小,将温差小的过冷部分放在换热器靠近面板处风量小的位置,将温差最大的部分放在风量最大的位置,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充分考虑风量大小,保证最好的换热效果,以此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优选地,总流路1位于前侧的换热管数量多于位于后侧的换热管数量,可以使过冷段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过冷段的过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该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为上述的适用于R32冷媒的换热器高能效分流结构。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