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395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房空调室外机大都集中布置在楼顶,过道等处,一方面由于室外摆放空间不足,冷凝器之间进出风互相影响,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冷凝器回风温度偏高,冷凝压力偏高,压缩机功耗增加,数据中心耗电量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冷凝器散热进一步恶化,造成夏季机房空调室外机常常发生高压保护,导致机房空调宕机,严重影响数据中心机房温度,甚至会造成服务器宕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用于降低冷凝器的进风温度,同时解决了因室外高温环境和热岛效应形成的冷凝压力偏高和高压保护宕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该冷凝器降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凝器以及为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降温的湿膜,还包括为所述湿膜提供冷却水的淋水系统以及用于收集所述湿膜淋水的水箱。

上述实施例中,湿膜表面的冷却水降低了冷凝器周围空气的温度,实现了冷凝器进风温度的预冷却,降低了机组冷凝温度,同时解决了因室外高温环境和热岛效应形成的冷凝压力偏高和高压保护宕机的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当所述冷凝器降温装置包含两个或多个冷凝器时,所述两个或多个冷凝器并排排列。

优选的,所述湿膜包括第一湿膜和第二湿膜,所述第一湿膜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湿膜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湿膜为两个或多个,所述两个或多个第一湿膜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湿膜为两个或多个,所述两个或多个第二湿膜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优选的,所述淋水系统包括为所述第一湿膜提供冷却水的第一布水管和为所述第二湿膜提供冷却水的第二布水管,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布水管和所述第二布水管淋水的淋水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水箱包括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湿膜淋水的第一水箱和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湿膜淋水的第二水箱。

优选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或密封板,所述第四侧设有第四湿膜或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时,所述淋水系统还包括为所述第三湿膜提供冷却水的第三布水管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布水管淋水的淋水电磁阀,或所述第三布水管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布水管或第二布水管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

所述第四侧设有第四湿膜时,所述淋水系统还包括为所述第四湿膜提供冷却水的第四布水管以及控制所述第四布水管淋水的淋水电磁阀,或所述第四布水管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布水管或第二布水管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时,所述水箱还包括用于收集所述第三湿膜淋水的第三水箱;

所述第四侧上设有第四湿膜时,所述水箱还包括用于收集所述第四湿膜淋水的第四水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凝器降温装置的管路图;

图3为图1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冷凝器降温装置的管路图;

图6为图4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框架结构 11-密封板 20-冷凝器

31-第一湿膜 32-第二湿膜 33-第三湿膜

40-水箱 41-第一水箱 42第二水箱 43-第三水箱

44-连接管路 50-淋水电磁阀 501-第一布水管 502-第二布水管

503-第三布水管 60-四通阀 70-进水管路 71-进水电磁阀

80-排水管路 81-排水电磁阀 90-单向阀 9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降温装置,该冷凝器降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凝器以及为至少一个冷凝器降温的湿膜,还包括为湿膜提供冷却水的淋水系统以及用于收集湿膜淋水的水箱。

上述实施例中,该冷凝器降温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冷凝器,具体可以根据室内的制冷量匹配所需冷凝器的数量;为了实现了冷凝器进风温度的预冷却,降低冷凝器周围空气的温度,该冷凝器降温装置设有为至少一个冷凝器降温的湿膜以及为湿膜提供冷却水的淋水系统,湿膜通过表面附着的冷却水来给冷凝器周围的空气降温,冷却水流经湿膜后最终到达水箱。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降温装置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下面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详细地描述。

该冷凝器降温装置包括框架结构10、至少一个冷凝器20,具体设置时,框架结构10上设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至少一个冷凝器20设置在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且当冷凝器降温装置包括两个或多个冷凝器20时,两个或多个冷凝器20并排排列。如图1所示,该冷凝器降温装置包括三个冷凝器20,每个冷凝器20呈开口向上的V形,三个冷凝器20并排设置在框架结构10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

该冷凝器降温装置还设有为至少一个冷凝器20降温的湿膜,为延长湿膜使用寿命,防止室外杂质污垢附着在湿膜上,还可以在湿膜前放置过滤网。具体设置时,湿膜包括第一湿膜31和第二湿膜32,第一湿膜31设置在框架结构10的第一侧,第二湿膜32设置在框架结构10的第二侧,如图4所示;当第一湿膜31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第一湿膜31并排设置在框架结构10的第一侧,相应的,当第二湿膜32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第二湿膜32并排设置在框架结构10的第二侧。如图1所示,该冷凝器降温装置包括三个第一湿膜31,三个第一湿膜31并排设置在框架结构10的第一侧上,每个第一湿膜31对应一个冷凝器20,还包括三个第二湿膜32,三个第二湿膜32并排设置在框架结构10的第二侧,每个第二湿膜32对应一个冷凝器20。为了提高湿膜降温效果,框架结构10还设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33或密封板11,第四侧设有第四湿膜或密封板11,参考图1、图4,图1中框架结构10的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33,第四侧设有密封板11,图4中框架结构10的第三侧和第四侧都设有密封板11。

该冷凝器降温装置还设有为湿膜提供冷却水的淋水系统,淋水系统包括为第一湿膜31提供冷却水的第一布水管501和为第二湿膜32提供冷却水的第二布水管502。如图1、图4所示,图1中,第一布水管501为三个,其中,每个第一布水管501为相应的第一湿膜31提供冷却水,第二布水管502也为三个,每个第二布水管502为相应的第二湿膜提供冷却水;或者,三个第一布水管501可以为一体结构,三个第二布水管502可以为一体结构,即第一布水管501同时为三个第一湿膜31提供冷却水,第二布水管502同时为三个第二湿膜32提供冷却水。图4中,为第一湿膜31提供冷却水的第一布水管501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做分段设计,平均分成三段,每段对应一个冷凝器20;相应的,为第二湿膜32提供冷却水的第二布水管502也可以做分段设计,平均分成三段,每段对应一个冷凝器20。另外,该淋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第一布水管501和第二布水管502淋水的淋水电磁阀50,具体设置时,参考图1、图2,其中,为每个冷凝器20对应的第一湿膜31和第二湿膜32提供冷却水的第一布水管501、第二布水管502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50,三个淋水电磁阀50并联设置;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控制方式,如每个第一布水管501对应一个淋水电磁阀50,每个第二布水管502对应一个淋水电磁阀50,多个淋水电磁阀50并联设置。参考图4、图5,该淋水系统包括两个淋水电磁阀50,两个淋水电磁阀50并联设置,分别控制第一布水管501淋水和第二布水管502淋水,或者,第一布水管501、第二布水管502也可以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50。

在框架结构10的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33时,该淋水系统还包括为第三湿膜33提供冷却水的第三布水管503以及控制第三布水管503淋水的淋水电磁阀50,第三布水管503也可以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布水管501或第二布水管502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50;在框架结构10的第四侧设有第四湿膜时,该淋水系统还包括为第四湿膜提供冷却水的第四布水管以及控制第四布水管淋水的淋水电磁阀50,第四布水管也可以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布水管501或第二布水管502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参考图1、图2,图1中框架结构10的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33,第四侧设有密封板11,相应的,图2所示的淋水系统中,为第三湿膜33提供冷却水的第三布水管503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布水管501、第二布水管502共用一个淋水电磁阀50。

另外,该冷凝器降温装置还设有用于收集湿膜淋水的水箱40,具体的,水箱40包括用于收集第一湿膜31淋水的第一水箱41以及用于收集第二湿膜32淋水的第二水箱42,框架结构10的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33时,水箱40还包括用于收集第三湿膜33淋水的第三水箱43,第四侧设有第四湿膜时,水箱40还包括用于收集第四湿膜淋水的第四水箱,参考图1、图3,图1中框架结构的第三侧设有第三湿膜33,第四侧设有密封板11,相应的,水箱40包括第一水箱41、第二水箱42、第三水箱43,且三个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路44连通,如图3所示;或者,第一水箱41、第二水箱42、第三水箱43为一体结构。参考图4、图6,图4中框架结构10的第三侧、第四侧都设有密封板11,水箱40包括第一水箱41、第二水箱42,两个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路44连通,如图6所示。

参考图2、图5,其中,淋水系统通过一个四通阀60与水箱40连接并形成循环通路,且四通阀60还连接有为水箱40补水的进水管路70以及为水箱40排水的排水管路80,在进水管路70上设有进水电磁阀71,排水管路80上设有排水电磁阀81,并且在四通阀60与水箱40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单向阀90;为了加快管路中冷却水的流速,水箱40中还设有水泵91。水箱40需要补水时,设置在进水管路70上的进水电磁阀71打开,冷却水经淋水系统流至相应的水箱40中,给水箱40补水;水箱40需要排水时,排水电磁阀81打开,水箱40中的冷却水经排水管路80排出水箱40;作为一种选择,第一水箱41、第二水箱42、第三水箱43单独设置,每个水箱可以对应一个排水电磁阀81,当某一水箱需要排水时,与之对应的排水电磁阀81打开,其他水箱对应的排水电磁阀81保持关闭。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发现,该冷凝器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湿膜使得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湿膜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由多个湿膜拼接形成,相应的,为湿膜提供冷却水的布水管可以是一体结构,或者与每个湿膜一一对应设置;同时,收集湿膜淋水的水箱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根据湿膜的设置分成两个或多个水箱,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