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8879发布日期:2018-06-08 18:2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等制冷设备的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均没有自行加热的功能,从而使得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不能够通过加热来调整其自身的性能,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能够达到最好。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加热的换热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换热器的制冷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盘管;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盘管内,用于加热所述盘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可在盘管内设置一个加热件,从而能够利用加热件来加热盘管,具体地,比如,可在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盘管内设置一个加热件,从而可通过加热件来加热盘管,具体地,比如能够在空调器开始结霜时开启加热件,以加热盘管,以减慢结霜速度,或者在空调器的化霜过程中,开启加热件加热盘管,以便能够在冷媒化霜循环过程中,将冷媒加热,以便冷媒在运行起来后能够散发更多的热量,以进行大面积化霜,当然,也可在空调器正常化霜完成之后,再开启加热件,以便能够利用加热件将融化后的冰水排尽,以减小冰水再次结霜的可能性。当然,我们也还可在其它时候开启加热件,以加热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以扩大室外换热器的功能。此外,也可在室内换热器内设置加热件,以加热室内换热器的盘管,以使室内换热器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加热,以便能够在空调制热时增强室内换热器的加热效率,以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盘管与所述加热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加热件支撑安装在所述盘管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器还包括支撑件,具体地,可利用一个或多个支撑件将加热件支撑安装在盘管内,该种设置能够利用支撑件实现加热件在盘管内的定位安装,具体地,能够实现加热件在盘管内轴向和径向定位安装。当然,也可通过其它安装方式将加热件安装在盘管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套,位于所述盘管内,并套设在所述加热件上;多个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盘管的内壁之间;其中,多个所述支撑脚在所述固定套的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先将固定套套设安装在加热件上,以实现支撑件与加热件之间的安装,然后可再利用多个支撑脚支撑起加热件,以实现加热件在盘管内的安装。该种安装方式能够防止加热件贴紧盘管的单侧内壁安装,因而一方面能够使加热件均匀加热盘管,另一方面,通过将加热件架空安装在盘管内,能够防止盘管内的冷媒突然单侧集中,因而能够相对减少加热件对冷媒的干扰,因而能够使冷媒流通的更加顺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支撑脚在所述固定套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支撑脚等间隔设置能够使支撑件对加热件的支撑力更加均衡,从而在安装好加热件后可提高加热件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防止加热件晃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3个至9个。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脚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支撑脚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支撑件的结构复杂,因而不利于加工,同时,支撑脚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因为,支撑脚的数量过少会导致支撑件的支撑强度不足,因而无法有效地将加热件支撑安装在盘管内。因此,优选地,支撑脚的数量为3个至9个,这样即能够确保支撑件的结构不会过于复杂,又能够确保支撑件的支撑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加热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套和所述支撑脚沿所述盘管的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固定套和支撑脚的厚度不易过厚,否则会导致固定套的材料用量增加,弹性减弱,但固定套和支撑脚的厚度也不易过薄,否则会导致固定套的强度过低而导致支撑件的支撑强度不足,因而无法有效地将加热件支撑安装在盘管内。因此,优选地,固定套和支撑脚沿所述盘管的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当然,固定套的厚度也可大于2mm小于2mm,或者大于1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弹性支撑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利用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耐热硅胶等材料制成支撑件,因为,TPU和硅胶具有较好的弹性,因而装备方便,同时TPU和硅胶的化学性质稳定,因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冷热温差变化,因而能够使支撑件更不易被损坏。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盘管与所述加热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加热件的第二端焊接在所述盘管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同时利用多个支撑件同时来支撑安装加热件,从而能够将加热件安装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在具体安装时,可优选将加热件的一端通过支撑件支撑安装在盘管内,而将加热件的另一段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盘管上,该种安装方式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因而能够降低安装成本,提高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与多个所述支撑脚远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多个支撑脚支撑在盘管的内壁上的一端上设置一个加强环,以便能够利用加强环将多个支撑脚连接成整体,进而能够增强支撑件的整体强度。

其中,优选地,所述加强环与多个所述支撑脚远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的端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加强环将多个支撑脚的末端的端部连接,从而在支撑安装加热件时能够利用加强环支撑安装在盘管的内壁上,从而能够增大支撑件与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少支撑件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进而即能够提高支撑件的强度,以便能够将加热件支撑安装的更加稳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包括:安装壳体,密封安装在所述盘管内;加热元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内;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元件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壳体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元件可以是加热丝也可以是红外加热元件等,而安装壳体用于密封包装加热元件,以使盘管内的冷媒不能够进入到加热件内,从而能够增强加热元件的防水性能,而连接线用于为加热元件供电或传递信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呈U形,所述安装壳体呈U形,所述安装壳体套设安装在所述加热元件外,所述安装壳体的弯曲部上设置有第一延伸管,所述连接线从所述第一延伸管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外,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延伸管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盘管为多个U形管相互连接成的蛇形管,一所述U形管套设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外,所述U形管的弯曲部上设置有第二延伸管,所述第一延伸管插入到所述第二延伸管内,所述连接线从所述第二延伸管伸出到所述盘管外,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管之间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管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密封焊接在一起。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盘管设置成多个U形管相互连接成的蛇形管,因为这种盘管比较常见,且经常用于换热器,因而易于采购,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在盘管为多个U形管组成的蛇形管时,可优选将加热件也设置成U形,即同时将加热元件和安装壳体均对应设置成U形,以便盘管和加热件的形状能够相互适配,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同时,加热件为U形,也增加了散热面积,从而增加了加热件的加热效率。而该种结构在具体安装时,可先将盘管的U形管分成两个直管和一个Y形三通管,然后将Y形三通管从轴向方向分成两半,即两个Y形三通半管,这样在安装时,便能够先将一Y形三通半管焊接安装在加热件的弯曲部的一侧,然后将另一Y形三通半管焊接在加热件的弯曲部的另一侧,并使两个Y形三通半管焊接在一起,这样便能够将加热件的弯曲部与盘管的一U形管的弯曲部焊接在一起,此后,便可将多个支撑件对称焊接在加热件的直管上,最后即可将盘管的两个直管焊接在对应的Y形三通管上,这样即可快速方便地实现加热件与盘管之间的安装。当然,在实际过程中,也可采用其它安装方式来实现盘管与加热件之间的安装。

其中,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盘管最下端的U形管内,即最靠近空调器室外机的底盘的U形管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或室外换热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即可在空调器等的室外换热器内设置一个加热件,以加热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以使室外换热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加热,也可在空调器等的室内换热器内设置一个加热件,以加热室内换热器的盘管,以使室内换热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加热。而通过将加热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内,还能够防止加热件安装在室内换热器外而阻挡风的流动,因而还能够在增加换热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阻,增加风量,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合理利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内的空间,以防止加热件占据室内机的额外空间,因而能够使室内机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而通过将加热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内,还能够防止加热件安装在室内换热器外而阻挡风的流动,因而还能够在增加换热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阻,增加风量,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合理利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内的空间,以防止加热件占据室内机的额外空间,因而能够使室内机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和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所述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内设置一个能够加热的室内换热器,也能够在空调器的室外机内设置一个能够加热的室外换热器,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和/或室外换热器能够自行进行加热。

其中,优选地,空调器即可为一体式空调器,比如窗式空调器,也可为分体式空调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也可为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另一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装再一装配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盘管,12Y形三通半管,2加热件,22连接线,3支撑件,32固定套,34支撑脚,36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盘管1;加热件2,设置在盘管1内,用于加热盘管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可在盘管1内设置一个加热件2,从而能够利用加热件2来加热盘管1,具体地,比如,可在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盘管1内设置一个加热件2,从而可通过加热件2来加热盘管1,具体地,比如能够在空调器开始结霜时开启加热件2,以加热盘管1,以减慢结霜速度,或者在空调器的化霜过程中,开启加热件2加热盘管1,以便能够在冷媒化霜循环过程中,将冷媒加热,以便冷媒在运行起来后能够散发更多的热量,以进行大面积化霜,当然,也可在空调器正常化霜完成之后,再开启加热件2,以便能够利用加热件2将融化后的冰水排尽,以减小冰水再次结霜的可能性。当然,我们也还可在其它时候开启加热件2,以加热室外换热器的盘管1,以扩大室外换热器的功能。此外,也可在室内换热器内设置加热件2,以加热室内换热器的盘管1,以使室内换热器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加热,以便能够在空调制热时增强室内换热器的加热效率,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换热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3,设置在盘管1与加热件2之间,用于将加热件2支撑安装在盘管1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支撑件3,具体地,可利用一个或多个支撑件3将加热件2支撑安装在盘管1内,该种设置能够利用支撑件3实现加热件2在盘管1内的定位安装,具体地,能够实现加热件2在盘管1内轴向和径向定位安装。当然,也可通过其它安装方式将加热件2安装在盘管1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支撑件3包括:固定套32,位于盘管1内,并套设在加热件2上;多个支撑脚34,设置在固定套32与盘管1的内壁之间;其中,多个支撑脚34在固定套32的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先将固定套32套设安装在加热件2上,以实现支撑件3与加热件2之间的安装,然后可再利用多个支撑脚34支撑起加热件2,以实现加热件2在盘管1内的安装。该种安装方式能够防止加热件2贴紧盘管1的单侧内壁安装,因而一方面能够使加热件2均匀加热盘管1,另一方面,通过将加热件2架空安装在盘管1内,能够防止盘管1内的冷媒突然单侧集中,因而能够相对减少加热件2对冷媒的干扰,因而能够使冷媒流通的更加顺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支撑脚34在固定套32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脚34等间隔设置能够使支撑件3对加热件2的支撑力更加均衡,从而在安装好加热件2后可提高加热件2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防止加热件2晃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脚34的数量为3个至9个,其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撑脚34的数量为3个。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脚34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支撑脚34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支撑件3的结构复杂,因而不利于加工,同时,支撑脚34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因为,支撑脚34的数量过少会导致支撑件3的支撑强度不足,因而无法有效地将加热件2支撑安装在盘管1内。因此,优选地,支撑脚34的数量为3个至9个,这样即能够确保支撑件3的结构不会过于复杂,又能够确保支撑件3的支撑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加热件2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套32和支撑脚34沿盘管1的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固定套32和支撑脚34的厚度不易过厚,否则会导致固定套32的材料用量增加,弹性减弱,但固定套32和支撑脚34的厚度也不易过薄,否则会导致固定套32的强度过低而导致支撑件3的支撑强度不足,因而无法有效地将加热件2支撑安装在盘管1内。因此,优选地,固定套32和支撑脚34沿盘管1的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当然,固定套32的厚度也可大于2mm小于2mm,或者大于10m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3为弹性支撑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利用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耐热硅胶等材料制成支撑件3,因为,TPU和硅胶具有较好的弹性,因而装备方便,同时TPU和硅胶的化学性质稳定,因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冷热温差变化,因而能够使支撑件3更不易被损坏。

其中,如图1所示,支撑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件3设置在盘管1与加热件2的第一端之间,加热件2的第二端焊接在盘管1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同时利用多个支撑件3同时来支撑安装加热件2,从而能够将加热件2安装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在具体安装时,可优选将加热件2的一端通过支撑件3支撑安装在盘管1内,而将加热件2的另一段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盘管1上,该种安装方式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因而能够降低安装成本,提高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件3还包括:加强环36,加强环36与多个支撑脚34远离固定套32的一端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多个支撑脚34支撑在盘管1的内壁上的一端上设置一个加强环36,以便能够利用加强环36将多个支撑脚34连接成整体,进而能够增强支撑件3的整体强度。

其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加强环36与多个支撑脚34远离固定套32的一端的端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加强环36将多个支撑脚34的末端的端部连接,从而在支撑安装加热件2时能够利用加强环36支撑安装在盘管1的内壁上,从而能够增大支撑件3与盘管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少支撑件3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进而即能够提高支撑件3的强度,以便能够将加热件2支撑安装的更加稳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件2包括:安装壳体,密封安装在盘管1内;加热元件,密封安装在安装壳体内;连接线22,连接线22的一端与加热元件连接,连接线22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壳体外。

在该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可以是加热丝也可以是红外加热元件等,而安装壳体用于密封包装加热元件,以使盘管1内的冷媒不能够进入到加热件2内,从而能够增强加热元件的防水性能,而连接线22用于为加热元件供电或传递信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5至图7所示,加热元件呈U形,安装壳体呈U形,安装壳体套设安装在加热元件外,安装壳体的弯曲部上设置有第一延伸管,连接线22从第一延伸管伸出安装壳体外,连接线22与第一延伸管之间密封连接;如图1所示,盘管1为多个U形管相互连接成的蛇形管,一U形管套设安装在安装壳体外,U形管的弯曲部上设置有第二延伸管,第一延伸管插入到第二延伸管内,连接线22从第二延伸管伸出到盘管1外,连接线22与第二延伸管之间密封连接;其中,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密封焊接在一起。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盘管1设置成多个U形管相互连接成的蛇形管,因为这种盘管1比较常见,且经常用于换热器,因而易于采购,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在盘管1为多个U形管组成的蛇形管时,可优选将加热件2也设置成U形,即同时将加热元件和安装壳体均对应设置成U形,以便盘管1和加热件2的形状能够相互适配,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同时,加热件2为U形,也增加了散热面积,从而增加了加热件的加热效率。而该种结构在具体安装时,可先将盘管1的U形管分成两个直管和一个Y形三通管,然后将Y形三通管从轴向方向分成两半,即两个Y形三通半管12,这样在安装时,便能够先如图5所示,将一Y形三通半管12焊接安装在加热件2的弯曲部的一侧,然后如图6所示,将另一Y形三通半管12焊接在加热件2的弯曲部的另一侧,并使两个Y形三通半管12焊接在一起,这样便能够将加热件2的弯曲部与盘管1的一U形管的弯曲部焊接在一起,此后,便可如图7所示,将多个支撑件3对称焊接在加热件2的直管上,最后即可如图1所示,将盘管1的两个直管焊接在对应的Y形三通管上,这样即可快速方便地实现加热件2与盘管1之间的安装。当然,在实际过程中,也可采用其它安装方式来实现盘管1与加热件2之间的安装。

其中,优选地,加热件2安装在盘管1最下端的U形管内,即最靠近空调器室外机的底盘的U形管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或室外换热器。

在该些实施例中,即可在空调器等的室外换热器内设置一个加热件2,以加热室外换热器的盘管1,以使室外换热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加热,也可在空调器等的室内换热器内设置一个加热件2,以加热室内换热器的盘管1,以使室内换热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加热。而通过将加热件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内,还能够防止加热件2安装在室内换热器外而阻挡风的流动,因而还能够在增加换热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阻,增加风量,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合理利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1内的空间,以防止加热件2占据室内机的额外空间,因而能够使室内机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图中未示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而通过将加热件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内,还能够防止加热件2安装在室内换热器外而阻挡风的流动,因而还能够在增加换热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阻,增加风量,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合理利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1内的空间,以防止加热件2占据室内机的额外空间,因而能够使室内机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图中未示出),空调器室外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图中未示出),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制冷设备为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可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内设置一个能够加热的室内换热器,也能够在空调器的室外机内设置一个能够加热的室外换热器,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和/或室外换热器能够自行进行加热。

其中,优选地,空调器即可为一体式空调器,比如窗式空调器,也可为分体式空调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制冷设备也可为热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