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0037发布日期:2018-08-28 23:2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冷藏冷冻装置一般具有一定的体积。当家用冷藏冷冻装置,例如冰箱,放置于餐厅、厨房等位置时会从墙壁向外突出,不利于节省空间、美化外观。目前,为了室内环境美观及节约空间,嵌入式冰箱作为厨房或餐厅的组成部分,通常安装在橱柜或墙体中,使用方便且优化室内空间,但橱柜或墙体内的气流容易受到阻挡,散热系统通风困难,降低了冰箱的通风散热的效果,满足不了嵌入式冰箱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效果的冷藏冷冻装置。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储物间室;

压缩机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部下方,以安装压缩机和冷却风机,且所述压缩机配置成位于所述冷却风机送风路径的下游;

底部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仓内,且配置成位于所述冷却风机送风路径的上游;和

鼓风机,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仓内,且位于所述冷却风机送风路径和所述压缩机的下游;其中

所述压缩机仓的底部前侧具有横向开口,以允许空气流入或流出所述压缩机仓;

所述冷却风机配置成将空气经由所述横向开口吸入所述压缩机仓,并促使其依次流动通过所述底部冷凝器、所述冷却风机和所述压缩机后流向所述鼓风机;以及

所述鼓风机配置成促使流向其的空气加速自所述横向开口流出所述压缩机仓。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配置成使其送风口朝向至少部分所述横向开口设置以促使自所述压缩机仓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开口由所述压缩机仓的底部支撑板和所述箱体后壁板之间的间隙限定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通风管道,设置于位于所述鼓风机前侧的箱体底部空间内,且其后端向后延伸至与所述鼓风机的所述送风口对接;其中

所述通风管道配置成具有自后向前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以使由所述压缩机仓流出的空气逐步向前扩散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道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挡风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且沿前后方向自所述箱体底壁的前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箱体底部的后端,以将所述箱体的底部区域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阻止所述两部分区域内的空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其中

所述鼓风机和所述通风管道在横向方向上均整体地位于所述挡风隔板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部冷凝器上,以检测其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配置成,当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差值时,受控启动以对所述压缩机仓进行强制散热;以及

当所述底部冷凝器的温度降至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小于预设的小于所述第一差值的第二差值时,所述鼓风机停机。

进一步地,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时,所述冷却风机配置成在所述压缩机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后启动运行,所述鼓风机配置成在所述冷却风机已运行第二启动时间后启动运行。

进一步地,当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停止制冷时,所述鼓风机配置成在所述压缩机停止运行第一停止时间后停止运行,所述冷却风机配置成在所述鼓风机停止运行第二停止时间后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通过在压缩机仓沿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底部冷凝器、冷却风机和压缩机,由此形成位于冷藏冷冻装置底部的散热区域,以在冷藏冷冻装置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周侧有墙壁或橱柜围绕的位置时,使制冷系统可通过底部散热区域进行散热,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通过设置侧部冷凝器可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提供额外的辅助散热途径,使冷藏冷冻装置实现侧部冷凝器和底部冷凝器同时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冷藏冷冻装置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通过在底部散热区域的散热风路下游末端设置鼓风机,由此形成为加速底部冷凝器和压缩机散热的散热风路,并在风路末端设置向压缩机仓外部强制送风的鼓风机以对实现对压缩机仓内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进行主动式强制散热,提升通风散热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压缩机仓及箱底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判断冷藏冷冻装置安装状态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判断冷藏冷冻装置安装状态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自有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底部隐去部分箱体背板,以示出其内部结构。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和风道的示意性侧视透视图,其中隐去部分箱体侧板,以示出其内部结构。

参见图1至图3,冷藏冷冻装置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和压缩机仓100。箱体10内限定有储物间室。储物间室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多个。储物间室可具有前向开口,允许自储物间室或从储物间室取放物品。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具有多个门体,以自箱体10的横向一侧或两侧可转动地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的前向开口。压缩机仓100可设置于箱体10的后部下方,以安装设置压缩机110等制冷器件。冷藏冷冻装置1可以为嵌入式冰箱,箱体10内至少限定有冷藏室和冷冻室,且冷藏冷冻装置1配置成适于嵌入地设置到墙体和/或柜体中,且允许箱体10的两侧及后背靠近墙体和/或柜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理解,对于嵌入式冰箱而言,这里所谓的“靠近”是指可以不在冰箱箱体10的两侧及后背与周围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专门保留通风空间,冰箱箱体10的两侧及后背与周围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间距可在保证冰箱箱体10能够被放置到嵌入式空间中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小。当然,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周侧无遮挡的较为空旷的空间内。相应地,当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不同的状态(有遮挡的嵌入式或无遮挡的自由伫立式)时,冷藏冷冻装置1可分别运行不同的散热模式为其制冷系统散热。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参见图2至图4,冷藏冷冻装置1具有压缩制冷系统,并包括压缩机101、冷却风机102、冷凝器和蒸发器500等制冷器件。具体地,压缩机101和冷却风机102可均设置于压缩机仓100内部,且压缩机101可配置成位于冷却风机102送风路径的下游。压缩机仓100的底部前侧具有横向开口106,以允许空气自压缩机仓100的前下方流入或流出压缩机仓100。特别地,冷凝器可包括:底部冷凝器103和侧部冷凝器105。底部冷凝器103可设置于压缩机仓100内,并与压缩机101连通。底部冷凝器103可配置成位于冷却风机102送风路径的上游,以为制冷系统进行散热。侧部冷凝器10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可设置于箱体10的至少一个侧壁内部,并配置成可选地受控运行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部冷凝器105可以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内,以提升散热效果。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部冷凝器105配置成与底部冷凝器103通过控制阀并联设置,并通过控制阀的受控连通实现与底部冷凝器103同时运行,以共同对制冷系统进行散热。

也即是,侧部冷凝器105可以在必要时为制冷系统提供额外的辅助散热途径,使冷藏冷冻装置1实现侧部冷凝器105和底部冷凝器103同时进行散热,进一步提升冷藏冷冻装置1换热系统的散热效果和换热效率,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通过在压缩机仓100沿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底部冷凝器103、冷却风机102和压缩机101,由此形成位于冷藏冷冻装置1底部的散热区域,以在冷藏冷冻装置1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周侧有墙壁或橱柜围绕的位置时,使制冷系统可通过底部散热区域进行散热,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在必要时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通过侧部冷凝器105进行辅助散热,进一步提高其制冷系统的散热效果及换热效率。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隐去了部分压缩机101侧板和箱体10侧板,以示出其内部结构。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的压缩机仓100及箱底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多个箭头示出了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向。

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鼓风机104。鼓风机104可设置于压缩机仓100内,且位于冷却风机102送风路径和压缩机101的下游。也即是,冷却风机102配置成将空气经由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吸入压缩机仓100,并促使其依次沿横向流动通过底部冷凝器103、冷却风机102和压缩机101后流向鼓风机104。鼓风机104则促使流向其的已经与制冷器件完成换热的空气加速自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流出压缩机仓100。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冷却风机102和鼓风机104分别设置在压缩机101的两侧,且底部冷凝器103和压缩机101分别设置在冷却风机102的两侧。由此,每个制冷器件均至少与一个风机相邻设置,且在散热气流的流动路径末端设置有专门向促使压缩机仓100内已经与制冷器件换热的温度较高的换热气流加速流出的鼓风机104,以保证每个制冷装置的周侧均持续具有流动散热空气,且鼓风机104可在散热空气完成换热后强制其流出压缩机仓100以实现主动强制散热,进而进一步地增强压缩机仓100内部整体的散热效率,尤其当冷藏冷冻装置1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周侧有遮挡的位置时可明显提升制冷系统的散热效果及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仓100可配置成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冷藏冷冻装置1的下后部。相应地,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10可在其后下部向内凹陷,以允许压缩机仓100设置于该凹陷部,且压缩机仓100的前表面与箱体10的后表面之间可留有间隙,以允许气流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压缩机仓100的前表面也可直接与箱体10的后表面接触,或为同一表面以使冷藏冷冻装置1的结构更为紧凑。此时,压缩机仓100的底部支撑板107的前端可与压缩机仓100的前表面也即是箱体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以允许气流通过。进一步地,鼓风机104的出风导流件也可直接自横向开口106伸出压缩机仓100,并向前延伸至箱体10底部,以引导并促使散热气流向前加速流出压缩机仓100。

也即是,横向开口106可由压缩机仓100的底部支撑板107和箱体10后壁板之间的间隙限定形成,并可配置成自压缩机仓100底部支撑板107前端的左端部沿横向一直延伸至右端部。由此,空气可沿压缩机仓100横向任意位置自压缩机仓100的底部前侧进出压缩机仓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冷凝器103可配置成靠近横向开口106设置,且可以具有倾斜角度以遮盖冷却风机102的进风端前侧的大部分区域。

冷却风机102配置成促使压缩机仓100内的空气沿横向自底部冷凝器103所在一端朝向压缩机101所在一侧流动,由此使底部冷凝器103处具有较低的气流压力,更易于吸入外界空气。此外,由于冷却风机102在压缩机仓100内部沿横向吸入和吹出空气,可避免大量外界空气绕过底部冷凝器103自压缩机仓100的底部前侧的横向开口106直接进入冷却风机102。进一步地,少部分经由靠近冷却风机102的横向开口106进入压缩机仓100的空气还可对已经流经底部冷凝器103的散热气流进行补充,增强其随后对压缩机101的散热效果。换热后的散热气流也可沿横向开口106的任意位置流出压缩机仓100,相当于增大了压缩机仓10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促进散热气流流动,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鼓风机104配置成使其送风口朝向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设置以促使自压缩机仓100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流动。也即是,分别位于压缩机101两侧冷却风机102和鼓风机104由于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冷却风机102配置成沿压缩机仓100的横向方向促使空气流过冷凝器和压缩机101,而鼓风机104则配置成向压缩机仓100外部吹送其内的空气,由此在保证压缩机仓100内持续形成散热气流的同时,避免二者在吸风送风过程中相互干扰,使压缩机仓100内的散热气流更为稳定均匀,散热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通过在压缩机仓100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底部冷凝器103、冷却风机102、压缩机101和鼓风机104,由此形成为加速底部冷凝器103和压缩机101散热的散热风路,并在风路末端设置向压缩机仓100外部送风的鼓风机104以对实现对压缩机仓100内压缩机101和底部冷凝器103进行主动式强制散热,以在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嵌入设置的状态时,使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保证其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底部冷凝器103上,以检测其温度。温度传感器可位于底部冷凝器103的中部,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底部冷凝器103温度。进一步地,鼓风机104可配置成当底部冷凝器103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差值时,受控启动以对压缩机仓100进行强制散热。此时的底部冷凝器103仅在冷却风机102的作用下得不到有效散热,鼓风机104的开启可有效促使高温空气加速流出压缩机仓100,避免压缩机101或冷凝器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

也即是,当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满足冷藏冷冻装置1所需的制冷效果、压缩机仓100内温度相对较低时,鼓风机104可不开启,仅通过冷却风机102对底部冷凝器103进行散热,以节约能耗,降低噪音。

具体地,该第一差值ΔT1可以为7℃至13℃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例如可以为7℃、8℃、9℃、10℃、11℃、12℃或13℃等温度值。

进一步地,鼓风机104还可配置成当底部冷凝器103的温度降至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差值ΔT2时,停止运行,仅由冷却风机102对底部散热区域进行加速通风散热,以节约能耗且降低噪音。具体地,该第二差值ΔT2可比第一差值ΔT1略低2℃至4℃以避免鼓风机104反复启停。第二差值ΔT2具体地可以为例如5℃至10℃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例如可以为5℃、6℃、7℃、8℃、9℃、10℃或11℃等温度值。需要注意的时,以上第二差值ΔT2的选取需要根据第一差值ΔT1的选取进行确定,若第一差值ΔT1为10℃,则第二差值ΔT2只可为低于10℃的其他数值。优选地,第二差值可以低于第一差值3℃,例如当第一差值ΔT1为10℃时,第二差值ΔT2可以为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鼓风机104也可提前启动。具体地,当冷藏冷冻装置1开始制冷时,冷却风机102配置成在压缩机101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后启动运行,鼓风机104配置成在冷却风机102已运行第二启动时间后启动运行。

具体地,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为1min至3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1min、2min或3min等。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也即是,鼓风机104可随冷藏冷冻装置1的制冷系统一起启动,以及时为压缩机仓100进行强制的通风散热。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101、冷却风机102鼓风机104可配置成依次延时启动,以在保证通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无意义的运行,降低能耗和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冷藏冷冻装置1停止制冷时,鼓风机104也可随之停止,而不必等待底部冷凝器103降温。具体地,鼓风机104可配置成在压缩机101停止运行第一停止时间后停止运行,冷却风机102配置成在鼓风机104停止运行第二停止时间后停止运行。

具体地,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为0.2min至0.6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0.2min、0.3min、0.4min、0.5min或0.6min等。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也即是,当压缩机101停止工作后,鼓风机104可在继续吹送一较短时间后先行停止。冷却风机102可在鼓风机104停止后再持续一较短时间后停止运行。由于设置有横向贯穿压缩机仓100的横向开口106,无论是压缩机101还是底部冷凝器103产生的热量(热空气)均较易流出压缩机仓100。进而当压缩机101停机后,压缩机仓100内产生的热量有限,仅通过横向吹风的冷却风机102促使压缩机仓100内空气流动即可满足散热要求,被吹动的空气可直接自横向出口散发流出。由此,无需持续运行大致垂直于横向出口向外送风的鼓风机104,即可满足此时压缩机仓100的散热需求。

当然,若鼓风机104停止后,压缩机仓100的温度并未明显下降。鼓风机104还可根据底部冷凝器103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再次启动,以加快散热。

参见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通风管道200。通风管道200设置于位于鼓风机104前侧的箱体10底部空间内,且其后端向后延伸至与鼓风机104的送风口对接。进一步地,通风管道200可配置成具有自后向前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以使由压缩机仓100流出的空气逐步向前扩散流动。

也即是,通风管道200可引导由鼓风机104吹出的散热气流加速流出压缩机仓100,但使散热气流在刚刚流出压缩机仓100进入通风管道200时的速度大于其将要流出通风管道200的速度。具体地,通风管道200设置成其靠近鼓风机104处横截面积小于其靠近冷藏冷冻装置1前端处的横截面积,由此可促进散热气流流出及扩散,避免站立在冷藏冷冻装置1前侧的用户明显感到底部有气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道20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以避免与地面发生擦碰。

参见图1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挡风隔板300。挡风隔板300可设置于箱体10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且沿前后方向自储物间室底壁前部的向后延伸至箱体10底部的后端,以将箱体10的底部区域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阻止两部分区域内的空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鼓风机104和通风管道200在横向方向上均整体地位于挡风隔板300的同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底部的横向中间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箱体10的正中间位置。

冷却风机102可配置成大致位于挡风隔板300的正后方。底部冷凝器103可在横向方向上占据挡风隔板300的另一侧,由此通过挡风隔板300的引导,进一步降低空气绕过冷凝器进入冷却风机102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隔板300将冷藏冷冻装置1底部的位于压缩机仓100前侧的空间分隔为两个部分,该两部分分别为将空气引导至至少部分横向开口106的引导进风区域和将自压缩机仓100流出的空气引导至外界环境中的引导出风区域。进一步地,引导进风区域和引导出风区域仅通过挡风隔板300将二者在其交界处分隔开,避免已完成换热的散热气流回流至底部冷凝器103所在的一侧。由于压缩机仓100内部冷却风机102和鼓风机104的相应设置,引导进风区域和引导出风区域的周侧均无需设置遮挡或导流结构即可持续形成散热气流,简化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外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风隔板300可由隔热材料组成,以避免在其两侧流动的不同温度的散热气流通过挡风隔板300进行热交换,对散热效果产生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可具有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侧部冷凝器105可配置成,在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上限阈值时受控运行,以对制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具体地,该上限阈值可以为30℃至40℃之间的任意温度值,以避免侧部冷凝器105长时间开启导致环境温度过高等问题。环境温度为冷藏冷冻装置1所处室内(一般为用户家中)的空气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冷藏冷冻装置1的用于开闭箱体10的箱门的铰链盒内,以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尤其是距离冷藏冷冻装置1较近的区域的环境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具有自由散热模式和嵌入散热模式,且可根据其设置位置的不同在这两种散热模式之间切换。具体地,当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于自由散热模式时,侧部冷凝器105在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上限阈值T1时受控运行。当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时,侧部冷凝器105在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上限阈值T2时受控运行。具体地,第一上限阈值T1小于第二上限阈值T2。也即是,第一上限阈值T1可以为30℃至35℃之间的任意值。第二上限阈值T2可以为36℃至40℃之间的任意值。

由于当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自由伫立式的安装状态时,其周侧的空间允许用户与箱体10的侧壁发生接触,因此通过将第一上限阈值T1设置于至少低于人体温度保证箱体10侧面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用户在处于冷藏冷冻装置1周围及与箱体10接触时不会因高温感受到不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当冷藏冷冻装置1处于嵌入式的安装状态时,过热的侧部温度也会影响其嵌入的墙壁或壁橱的受热情况,导致墙壁或壁橱变色或变形。由此,也相应设置有安全温度,也即是第二上限阈值T2。嵌入式的安装位置使得冷藏冷冻装置1侧壁温度对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第二上限阈值T2可相应地高于第一上限温度阈值T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可包括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400。具体地,参见图2和3,其中三个距离传感器400可分别设置于箱体10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以分别检测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两侧和后侧的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具体地,一个侧部距离传感器400可安装在靠近冷藏冷冻装置1的箱门的位置,例如门体的铰链盒附近。另一个侧部距离传感器400可设置在侧板的下部,例如压缩机仓100附近。后侧的距离传感器400则可安装于冷藏冷冻装置1箱体10的背板靠近中间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D1,且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D2时,则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嵌入散热模式。

当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两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D1,或冷藏冷冻装置1与位于其后侧墙体和/或柜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D2时,冷藏冷冻装置1运行自由散热模式。

也即是,只有当两侧和后部均存在遮挡时,冷藏冷冻装置1才被判定为位于嵌入的状态,并以嵌入散热模式进行散热。当冷藏冷冻装置1的某一侧或背部与墙体或橱柜的距离足够远,则可以被视为处于自由伫立模式,并以自由散热模式进行散热。由此,降低侧部冷凝器105长期运行对环境温度影响,且杜绝用户在取放物品或移动触碰冷藏冷冻装置1时,因箱体10温度过高而产生不适的可能。

具体地,第一距离D1可以为8mm至12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8mm、9mm、10mm、11mm或12mm等。第二距离D2可以为12mm至17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12mm、13mm、14mm、15mm、16mm或17mm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可设置为10mm,第二距离D2可相应地设为大于第一距离D1的15mm。也即是,优先考虑冷藏冷冻装置1侧部的空间大小,以保证侧部冷凝器105的温度不会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冷藏冷冻装置1完成安装放置后,由用户通过控制输入端选择冷藏冷冻装置1的散热模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控制前述冷藏冷冻装置在不同运行状态下通过适当的通风散热方式进行通风散热。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参见图7,控制方法可包括对冷藏冷冻装置是否需要使用鼓风机的触发条件的判断。

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任意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超过第一差值ΔT1;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ΔT2;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其中,步骤S212中的启动运行也包括当鼓风机已处于运行状态下的保持运行。鼓风机可配置成仅当底部冷凝器的温度大于环境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差值ΔT1时,受控启动以对压缩机仓进行强制散热。此时的底部冷凝器仅在冷却风机的作用下得不到有效散热,鼓风机的开启可有效促使高温空气加速流出压缩机仓,避免压缩机或冷凝器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

进一步地,当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满足冷藏冷冻装置所需的制冷效果、压缩机仓内温度相对较低时,鼓风机可不开启,仅通过冷却风机对底部冷凝器进行散热,以节约能耗,降低噪音。此外,用于判断鼓风机关闭条件的第二差值ΔT2可比判断其开启的第一差值ΔT1略低2℃至4℃以避免鼓风机反复开闭。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鼓风机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参见图8,控制方法还可控制鼓风机提前启动以加强对冷藏冷冻装置通风散热效果。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开启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且开启强制散热功能。

步骤S302,启动压缩机。

步骤S304,判断压缩机是否已运行第一启动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6,启动冷却风机。

步骤S308,判断冷却风机是否已经运行第二启动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310;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10,启动鼓风机。

其中,若压缩机或冷却风机已处于启动运行状态,步骤S302和步骤S306也可相应地包含保持运行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为1min至3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1min、2min或3min等。第一启动时间和第二启动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由此,鼓风机可受控随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一起启动,以及时为压缩机仓进行强制的通风散热。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冷却风机鼓风机可配置成依次延时启动,以在保证通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无意义的运行,降低能耗和噪音。

此外,参见图9。当冷藏冷冻装置停止制冷时,鼓风机也可随之停止,以降低能耗。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0,关闭制冷系统。

步骤S402,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

步骤S404,判断压缩机是否已经停机第一停止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402。

步骤S406,控制鼓风机停止运行。

步骤S408,判断鼓风机是否已经停机第二停止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410;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10,控制冷却风机停止运行。

其中,若压缩机或鼓风机已处于停机状态,步骤S402和步骤S406也可相应地包含保持停机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为0.2min至0.6min之间的任意值。例如,0.2min、0.3min、0.4min、0.5min或0.6min等。第一停止时间和第二停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由此,当压缩机停止工作后,鼓风机可在继续吹送一较短时间后先行停止。冷却风机可在鼓风机停止后再持续一较短时间后停止运行。由于设置有横向贯穿压缩机仓的横向开口,无论是压缩机还是底部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热空气)均较易流出压缩机仓。进而当压缩机停机后,压缩机仓内产生的热量有限,仅通过横向吹风的冷却风机促使压缩机仓内空气流动即可满足散热要求,被吹动的空气可直接自横向出口散发流出。由此,无需持续运行大致垂直于横向出口向外送风的鼓风机,即可满足此时压缩机仓的散热需求。

若鼓风机停止后,压缩机仓的温度并未明显下降。鼓风机还可根据步骤S210至步骤S214的控制方法再次启动,以增强压缩机仓的散热效果。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判断冷藏冷冻装置安装状态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参见图10,控制方法可包括对冷藏冷冻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判断。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启动运行冷藏冷冻装置。

步骤S106,控制后部距离传感器检测冷藏冷冻装置与后部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108;若否,则执行步骤S112。

步骤S108,控制两侧的距离传感器检测冷藏冷冻装置与左右两侧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110;若否,则执行步骤S112。

步骤S110,控制冷藏冷冻装置进入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112,控制冷藏冷冻装置进入自由散热模式。

具体地,第一距离D1可以为8mm至12mm之间的任意值,第二距离D2可以大于第一距离D1为12mm至17mm之间的任意值。

也即是,当冷藏冷冻装置首次启动或每次断电后重新启动时,均检测其后侧及两侧是否存在遮挡,以确认其所应运行的散热模式。

本控制方法可确保只有当冷藏冷冻装置的两侧和后部均存在遮挡时,冷藏冷冻装置才被判定为位于嵌入的状态,并以嵌入散热模式进行散热。当冷藏冷冻装置的某一侧或背部与墙体或橱柜的距离足够远,则可以被视为处于自由伫立模式,并以自由散热模式进行散热。由此,降低侧部冷凝器长期运行对环境温度影响,且杜绝用户在取放物品或移动触碰冷藏冷冻装置时,因箱体温度过高而产生不适的可能。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判断冷藏冷冻装置安装状态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参见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步骤S106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保持冷藏冷冻装置持续运行当前散热模式;

步骤S104,判断距上一次距离检测是否已有24小时;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02。

也即是,每隔24小时检测一次冷藏冷冻装置是否移动位置,以判断两侧及后部是否存在遮挡。由此,多个距离检测传感器无需持续工作,节约了能耗,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自有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参见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对冷藏冷冻装置在不同散热模式下是否需要使用侧部冷凝器的触发条件的判断。具体地,参见图12,当冷藏冷冻装置处于嵌入散热模式时,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上限阈值T2;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6,启动侧部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

步骤S208,停止侧部冷凝器。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超过第一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具体地,第二上限阈值T2可以为36℃至40℃之间的任意值。例如,36℃、37℃、38℃、39℃或40℃。由此,当冷藏冷冻装置处于嵌入式的安装状态时,过热的侧部温度会影响其嵌入的墙壁或壁橱的受热情况,导致墙壁或壁橱变色或变形。通过设置第二上限阈值作为安全温度,避免侧部与墙壁或壁橱接触的冷藏冷冻装置外表面温度过高。优选地,第二上限阈值T2可设置为40℃,以在获取最佳散热效果。

参见图13,当冷藏冷冻装置处于自由散热模式时,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一上限阈值T1;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6,启动侧部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

步骤S208,停止侧部冷凝器。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超过第一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具体地,第一上限阈值T1可以为30℃至35℃之间的任意值。例如,30℃、31℃、32℃、33℃、34℃或35℃。优选地,第一上限阈值T1可设置为33℃,以保证用户在处于冷藏冷冻装置周围及与箱体接触时不会因高温感受到不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冷藏冷冻装置开始制冷,并运行于嵌入散热模式。

步骤S202,控制压缩机和底部冷凝器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冷却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03,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超过第三差值ΔT3;若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4。

步骤S204,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上限阈值T2;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6,启动侧部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

步骤S208,停止侧部冷凝器。

步骤S210,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高于环境温度超过第一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2,控制鼓风机启动运行。

步骤S214,判断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否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第二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2。

其中,上述步骤S203中的第三差值大于第一差值。具体地,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3℃的温度值。优选地,第三差值不大于15℃。也即是,为了避免冷藏冷冻装置在运行嵌入散热模式时,由于周围存在遮蔽导致散热效果不佳,进而引起底部冷凝器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还可通过设置极限温度差值,也即是第三差值,检测底部冷凝器是否温度过高。具体地,在底部冷凝器温度过高时(底部冷凝器温度是已高于环境温度超过第三差值),无论环境温度为多少,均强制侧部冷凝器运行,以保证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