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罐、压缩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2688发布日期:2018-06-23 01:5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储液罐、压缩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液罐、压缩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在低温工况下极易因蒸发换热不足出现压缩机吸气带液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液击,对压缩机造成损害。为了应对该问题,常通过在压缩机吸气端增设储液罐以分离气液冷媒,使气态冷媒通过连接管从储液罐中进入压缩机气缸中,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则积聚在储液罐底部,在储液罐底部的连接管侧壁上设有回液孔,液态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可通过回液孔进入连接管,然后再通过连接管进入压缩机气缸中。适量的液态冷媒和润滑油混合物进入压缩机气缸中,可以抑制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确保压缩机的回油顺畅,减缓压缩机的磨损。

现有的储液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但由于其回液孔孔径固定不可调节,无法根据运行工况的改变调节,所以在宽环温运行的热泵系统上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仍会出现吸气带液现象,尤其是热泵除霜期间吸气带液现象尤为明显。具体的,在制冷等高温工况下,系统的蒸发换热较充分,具有较好的吸气过热度,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较少,液面较低,底部的液体中润滑油的成分很多,粘性很大,通过回液孔时的阻力很大,同时由于液面较低,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流动动力较小,为了确保回油顺畅,此时的回液孔孔径宜设置大一些;在超低温制热等低温工况下(含除霜期间),系统的蒸发换热不足,进入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很多,液面较高,底部的液体中润滑油的成分很少,粘性小,通过回液孔时的阻力小,同时由于液面较高,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流动动力较大,为了避免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此时的回液孔孔径宜设置小一些。超低温制热等低温工况下的回液孔孔径需求与制冷等高温工况恰恰相反,因此现有的储液罐无法满足宽环温运行热泵系统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储液罐、压缩机、空调器,既保证了压缩机的回油顺畅,又避免了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满足宽环温运行热泵系统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罐,包括壳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形成的空腔内,还包括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使所述壳体的连接管插入端的区域分成第一储液区和第二储液区,以使所述第一储液区中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液位上升至预设高度后能够经由所述溢流结构从所述第一储液区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

优选地,所述溢流结构包括溢流壁,所述溢流壁套装于所述连接管的周围,所述溢流壁朝向所述壳体的连接管插入端的一侧与所述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流壁包括直立部、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一端与所述直立部连接,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流结构包括溢流壁,所述溢流壁套装于所述连接管的周围,所述溢流壁朝向所述壳体的连接管插入端的一侧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流壁包括直立部、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一端与所述直立部连接,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流壁包括顶部开口,当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液位高于所述顶部开口时,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从所述顶部开口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和/或,所述溢流壁上设有溢流孔,当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液位高于所述溢流孔的位置时,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能够由所述第一储液区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

优选地,所述溢流孔为圆孔。

优选地,所述圆孔孔径为0.8mm至1.5mm。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吸气管,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吸气管相对的位置设有回气挡板,所述回气挡板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所述回气挡板上设有回气孔,所述回气孔处于所述第一储液区的上部区域,以使所述回气挡板上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通过所述回气孔滴落至所述第一储液区。

优选地,所述回气挡板在以其几何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具有下凹的环状区域,多个所述回气孔均匀布设于所述环状区域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为上述的储液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罐、压缩机、空调器,由于采用了所述溢流结构,在高温工况下,能够加快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所述第一储液区内的上升速度,在回液孔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流动动力将与其液位高度及液位差正相关;在低温工况下,能够将高于预设液位高度的所述液态冷媒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内,从而保证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液位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不变,使低温工况下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流动动力不会太强,也即能够保证无论是在高温工况或者是低温工况下都能有效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即满足了宽环温运行热泵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储油罐中回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2、连接管;3、回液孔;4、溢流壁;41、直立部;42、折弯部;5、第一储液区;6、第二储液区;7、溢流孔;8、回气挡板;81、回气孔;9、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简化叙述过程,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上、下等方位用语以所述储液罐在使用状态所呈现的方位为参考。

结合参见图1至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罐,包括壳体1和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与所述壳体1连接,且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1形成的空腔内,还包括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使所述壳体1的连接管插入端的区域分成第一储液区5和第二储液区6,以使所述第一储液区5中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液位上升至预设高度后能够经由所述溢流结构从所述第一储液区5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6。

当然,对于所述的溢流结构可以为多种方式,鉴于不同容量的储油罐对需要进入空压机中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量不同,因此,这个预设高度与实际的工况相匹配即可。

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增设了溢流结构,从而使现有的储液罐中的单一储液腔分割成第一储液区5及第二储液区6,此时,当空调处于超低温制热等低温工况下时(含除霜期间),进入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相对较多,在所述第一储液区5积聚形成的液面较高,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粘性较小,在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液位高于所述溢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储液区5上端时,将流入所述第二储液区6中,从而使所述第一储液区5中的液面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定不变,防止了由于第一储液区5中的液面太高存在的压强差过大导致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流动性过大,使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进入所述连接管2中的量过大而产生吸气带液现象。

当空调处于制冷等高温工况下时,通过吸气管9吸至所述储液罐内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将由于自重作用落至位于其下的第一储液区5中,此工况下的液态冷媒较少,因此在所述储液罐下部形成的液位相对较低,此时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将集中于所述第一储液区5内且所积聚的混合物具有较大的粘滞度,而缺少必要的流动动力,此时由于设置的溢流装置将储液罐中的单一储液腔分割为第一储液区5及第二储液区6,此时的第一储液区5的空间必然小于原有的单一储液腔,在同样的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前提下,在所述第一储液区5的液位将被快速抬升,此时,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自重将随着高度的提高产生较大的压力差,从而提高制冷等高温工况下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流动性,从而无需对连接管2上的回液孔3的尺寸进行调整所述回液孔3的尺寸与低温工况相匹配即可,仅依靠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高度压强差提供的动力,使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进入所述连接管2内的量不至于过少,从而保证对压缩机内部组件进行润滑,并有效防止在制冷等高温工况下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

可见,由于采用了所述溢流结构的储液罐,在高温工况下,能够加快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所述第一储液区5内的上升速度,在回液孔3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流动动力将与其液位高度及液位差正相关;在低温工况下,能够将高于预设液位高度的所述液态冷媒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6内,从而保证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液位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不变,使低温工况下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的流动动力不会太强,也即能够保证无论是在高温工况或者是低温工况下都能有效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即满足了宽环温运行热泵系统的需求。

当然所述的溢流结构可以是多种类型的,优选地,所述溢流结构包括溢流壁4,所述溢流壁4为中空结构,所述溢流壁4套装于所述连接管2的周围,所述溢流壁4朝向所述壳体1的连接管插入端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溢流壁4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具体的,可以将所述溢流壁4的下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连接。如图1所示,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型式,此时的所述溢流壁4的下端直接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连接,使所述壳体1内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储液区5及第二储液区6,工艺实现尤为简单;针对所述溢流壁4而言,更为优选地,包括直立部41、折弯部42,所述折弯部42一端与所述直立部41连接,所述折弯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连接;当然,优选地,所述溢流壁4套装于所述连接管2的周围,所述溢流壁4朝向所述壳体1的连接管插入端的一侧与所述连接管2连接,此时,更为优选地,所述溢流壁4包括直立部41、折弯部42,所述折弯部42一端与所述直立部41连接,所述折弯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2的外壁连接。前述的溢流壁4的上部边缘的高度理所当然不能高于所述连接管2的上端进气口,否则所述的储液罐的作用将荡然无存,此处自不必赘述。

优选地,所述溢流壁4包括顶部开口,当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液位高于所述顶部开口时,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从所述顶部开口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6;和/或,所述溢流壁4上设有溢流孔7,当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液位高于所述溢流孔7的位置时,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能够由所述第一储液区5分流至所述第二储液区6。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处于超低温制热等低温工况下时(含除霜期间),所述第一储液区5中的液位将明显上升,此时,由于所述溢流壁4上设有溢流孔7,所述溢流孔7的孔径设置相对较小,能够使此工况下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能够通过所述溢流孔7伸入到所述第二储液区6内,从而使此工况下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液位上升相对减缓,也即保证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不至于由于液位过高而流动性太大,有效防止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进入所述连接管2中的量过大而产生吸气带液现象;而当空调处于制冷等高温工况下时,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如前述较为粘稠,此粘稠特性导致所述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无法通过所述小孔径的溢流孔7进入所述第二储液区6,也即,在此工况下的溢流孔7的作用近似于无。

优选地,所述溢流孔7为圆孔,孔径为0.8mm至1.5mm较为适宜,此孔径的溢流孔7能够保证低温工况下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通过溢流孔7,高温工况下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不能通过溢流孔7。

优选地,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吸气管9,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吸气管9相对的位置设有回气挡板8,所述回气挡板8与所述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回气挡板8上设有回气孔81,所述回气孔81处于所述第一储液区5的上部区域,以使所述回气挡板8上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通过所述回气孔81滴落至所述第一储液区5,此技术方案中的回气挡板8防止了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经由所述吸气管9进入所述储液罐腔体后直接由连接管的进气端吸收回压缩机气缸内,直接导致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同时,引导所述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直接滴落至所述第一储液区5内,对于杜绝吸气带液现象的产生效果更佳。

优选地,所述回气挡板8在以其几何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具有下凹的环状区域,多个所述回气孔81均匀布设于所述环状区域中,以保证所述回气挡板8上积聚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混合物能够被顺利引导至所述的环形区域中,并能够通过所述的多个回气孔81均匀滴落至位于其下的第一储液区5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为上述的储液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