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6659发布日期:2018-09-04 21:39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属于制冷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主机大多采用大型压缩机进行制冷,具有重量重、功耗大、噪音大等缺点,不适用于一些微环境的降温系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压缩机的尺寸越来越小,微通道蒸发器的制造工艺也越来越成熟,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一些夏天室外工作人员和一些特殊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能够减少高温带来的不适,我们研发了一种重量轻、功耗低、噪音小的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市场上现有的制冷主机无论是采用压缩机制冷还是采用水制冷,体积都很大,重量也很重,无法进行便捷的移动,只能固定放置。并且其功耗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不适用于一些需要随身携带的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制冷主机体积大且内部结构密集不利于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包括壳体、安装壳体内部的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吸水部连接吸水膜片,吸水膜片再连接固定块,吸水部、吸水膜片和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固定块为台阶状,在第一层台阶上设置有与吸水膜片相配合的吸水口和排水口,在固定块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固定块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进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固定块的吸水口,固定块的排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换热器进水口,换热器出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出水口;水泵与换热器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壳体内的顶部,压缩机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换热器和散热器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固定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水管穿出壳体;散热器安装在壳体内的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包括U形的扣罩、安装在扣罩上方的上盖、安装在扣罩下方的下盖和用于封闭的盖板;所述的下盖上设置有风扇凹槽,风扇安装在风扇凹槽内;且散热器与扣罩平行,扣罩上设置有散热孔。

进一步,吸水部和吸水膜片、吸水膜片与固定块、固定块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储液罐。

换热器具有与固定块上的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相对应的第一进口6.1和第一出口6.2,以及与压缩机对应的第二入口6.4和与散热器对应的第二出口6.3.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第一,制冷主机体积小、重量轻:制冷主机内部采用了微型压缩机,微通道冷凝器、蒸发器等先进工艺,使得制冷主机尺寸得到了大幅减小,重量减轻。新的便携式制冷主机的尺寸和重量减小到了传统制冷主机的几十分之一,便于随身携带。第二,制冷主机功耗小:便携式制冷主机通过选用低功耗的器件和对控制流程的优化,使整机功耗减小到了100瓦以内。主机采用电池供电,摆脱了制冷主机对电线的依赖。并且电池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换热器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扣罩,2-上盖,3-下盖,4-吸水部,5-固定块,5.1-进水口,5.2-出水口,5.3-吸水口,5.4-排水口,5.5-换热器进水口,5.6-换热器出水口,6-换热器,6.1-第一进口,6.2-第一出口,6.3-第二出口,6.4-第二进口,7-压缩机,8-进水管,9-出水管,10-储液罐,12-电机,13-吸水膜片,14-散热器,1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参见图1-图5),包括壳体、安装壳体内部的水泵、换热器6、压缩机7和散热器14,所述的水泵包括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4,吸水部4连接吸水膜片13,吸水膜片13再连接固定块5,吸水部4、吸水膜片13和固定块5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固定块5为台阶状,在第一层台阶上设置有与吸水膜片13相配合的吸水口5.3和排水口5.4,在固定块5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在固定块5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5.5和换热器出水口5.6,进水口5.1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固定块的吸水口5.3,固定块5的排水口5.2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换热器进水口5.5,换热器出水口5.6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出水口5.2;水泵与换热器6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壳体内的顶部,压缩机7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压缩机7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6,换热器6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14,散热器14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7,压缩机7、换热器6和散热器13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固定块5的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水管穿出壳体;散热器14安装在壳体内的侧面。安装在固定块进水口的水管为进水管8,安装固定块出水口的水管为出水管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所述的壳体包括U形的扣罩1、安装在扣罩1上方的上盖2、安装在扣罩1下方的下盖3和用于封闭的盖板15;所述的下盖3上设置有风扇凹槽,风扇安装在风扇凹槽内;且散热器14与扣罩1平行,扣罩1上设置有散热孔。

吸水部4和吸水膜片13、吸水膜片13与固定块5、固定块5与换热器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换热器6和压缩机7之间设置有储液罐10。

本身中使用的压缩机为微型压缩机,换热器为微通道蒸发器,散热器为微通道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微环境降温系统制冷主机主要由微型压缩机,微通道冷凝器,微通道蒸发器,水泵,风扇,机壳等组成,制冷主机还配有相应的控制板,对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

其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首先,压缩机将低压端的气态冷媒加压使之成为高压气压冷媒,然后高压气态冷媒通过微通道冷凝器,在冷凝器那,对高压气态冷媒通过风扇进行散热降温,将高压气态冷媒转化为高压液态冷媒,风扇将热量吹出设备外部进行散热。

b)高压液态冷媒进入微通道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微通道蒸发器的温度。

c)然后低温低压气态冷媒重新进入压缩机,变成高压气态冷媒,开始下一个循环。

d)同时水泵将设备外部的水,压入微通道蒸发器内,在蒸发器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送到主机外部,这些冷却水就可以作为冷却介质填充在布满水管的衣服中、毛毯中、箱体中等各种需要冷却的物体中,从而对微环境进行降温。

为了达到便携的目的,设备中采用的所有组件均为微通道设计,既满足了冷媒的运行要求,又极大的减小了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其中水泵和微通道蒸发器中间的固定块尤为重要,它串联起了设备内部冷媒循环环境中的微通道蒸发器和设备外部冷却水循环环境中的水泵,通过这个固定块,将制冷主机中最重要的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固定块中设计后水泵的压水通路,负责将水压入蒸发器中,还设计有出水通路,负责将冷却后的水导出设备外部,并且在出水通路上还设计了温度传感器的安装通道,可以对设备的出水温度进行精确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