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1190发布日期:2018-12-28 19: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压缩制冷技术是空调制冷技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可被看作是一种热循环交换系统,该系统中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管(减压器)等主要器件,其中制冷剂作为能量交换的载体。在进行工作时:首先,压缩机吸气,此时来自于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从进气阀门进入压缩机,然后阀门关闭,压缩机压缩气体使之成为高压气体;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排气阀门会打开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压气体向外排热,能量向外转移,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后变成液体,由于这一过程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行,所以此时的液体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因此要对液体进行减压,液体经过节流器(减压器),此后减压的液体会再次经过蒸发器对内吸收热量再变成气体,接着气体又会进入压缩机,通过以上循环来实现能量的交换。在这一过程中,在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的冷媒为气体与液体的混合,而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时会破坏润滑或者损坏涡旋盘,造成压缩机液击,这对于压缩机的寿命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方案中的气液分离器的目的在于将冷媒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仅使气体携带着少量油回到压缩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封盖、阻油盖、输液管、支撑管、分子筛袋和过滤盒,筒体与封盖之间固接形成密闭容器,封盖上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在所述密闭容器内靠近封盖一侧设置有阻油盖,阻油盖上形成有与进气口与出气口位置相重合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输液管两端开口,输液管的一端穿过阻油盖的第一出口与封盖相铆接,支撑管套接于输液管的外部,使设置于支撑管底部的蒸发细管伸入输液管内,输液管与支撑管内腔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的气流通道,在支撑管的管体外部设置有分子筛袋,在支撑管的底部设置过滤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阻油盖面向腔体内部一侧第一进口旁设置有凸起圆钮,以凸起圆钮为中心设置向四周延伸的凹陷纹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支撑管的管体中部外沿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撑管与筒体之间定位固定的限位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支撑管管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板,限位板由支撑管管体底部延伸至管体中部,限位板的长度为支撑管全长的1/3-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设置凸起,用于卡接在输液管的底部,使输液管与支撑管内腔的底面留有间隔,所述间隔为8-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输液管靠近出气口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阻油盖对接安装的凸起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输液管靠近出气口一侧管体的侧面设置有均压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分子筛袋内设置有干燥剂,分子筛袋通过设置于两端的捆扎带捆扎于支撑管的管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封盖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堵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蒸发细管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支撑管全长的1/3-1/2。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装配方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将输液管的一端穿过插入阻油盖的第一出口内,并将穿过阻油盖的输液管铆接在封盖上;

二、将支撑管套在输液管上,二者过盈配合连接,使设置于支撑管底部两端开孔的蒸发细管伸入输液管内,输液管与支撑管内腔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的气流通道;

三、将过滤盒安装于支撑管的底部;

四、将分子筛袋通过两端的捆扎带捆扎于支撑管的管体上;

五、将筒体与堵帽进行焊接;

六、将2个堵帽分别塞入封盖的进气口、出气口处,以避免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筒体内进入水汽。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运行过程,如下所述:

在进行使用时,将封盖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堵帽摘除,使进气口与蒸发器的出气管口相连,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压缩机运行对筒体内进行抽气,蒸发器内的夹杂着液滴的待处理气体由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由于气液比重不同,在一个瞬时体积扩大的容器中,待处理气体的流速降低,待处理气体中占大部分比例的纯气相部分进入支撑管内腔的气流通道,而气相中的液滴下沉与气体分离,到达筒体的底部,液滴穿过过滤盒后受到来自蒸发细管的吸力,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输液管与纯气象部分混合从出气口排出,通过以上过程完成了气体内液滴的去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通过分子筛袋内的干燥剂将待处理气体中的水分去除;通过过滤盒的设置对于来自蒸发器的气体具有过滤作用;通过支撑管、输液管的设置,在筒体(支撑管内腔)内形成负压,使夹杂着液滴的待处理气体由于气液比重不同,造成气液分离;通过蒸发细管设置于输液管内,使过滤盒处的液滴同样受到来自压缩机的吸力,造成液滴由液态变为气态,混入纯气象部分进入压缩机内;通过上述步骤将来自蒸发器内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避免了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破坏润滑或者损坏涡旋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进气口、出气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液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a为阻油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阻油盖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支撑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支撑管上端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支撑管下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分子筛袋结构示意图。

图6a为过滤盒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b为过滤盒正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堵帽盖,2为封盖,3为堵帽,4为阻油盖,4-1为第一进口,4-2为第一出口,4-3为输液管安装槽,4-4为凸起圆钮,4-5为凹陷纹路,5为筒体,6为分子筛袋, 6-1为捆扎袖,6-2为干燥剂,7为支撑管,7-1为内腔,7-2为限位盘,7-3为进气端口, 7-4为蒸发细管,7-5为限位板,7-6为凸起,8为输液管,8-1为凸起沿,8-2为均压孔,9为过滤盒,10为螺栓。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5、封盖2、阻油盖4、输液管8、支撑管7、分子筛袋6和过滤盒9,筒体与封盖之间固接形成密闭容器,封盖上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在使用时本装置安装于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进气口用于连通蒸发器,出气口用于连通压缩机,在所述密闭容器内靠近封盖一侧设置有阻油盖,阻油盖上形成有与进气口与出气口位置相重合的第一进口4-1和第一出口4-2,输液管两端开口,输液管的一端穿过阻油盖的第一出口与封盖相铆接,支撑管套接于输液管的外部,使设置于支撑管底部的蒸发细管7-4伸入输液管内,输液管与支撑管内腔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的气流通道,在支撑管的管体外部设置有分子筛袋,在支撑管的底部设置过滤盒。

在所述阻油盖面向腔体内部一侧第一进口旁设置有凸起圆钮4-4,以凸起圆钮为中心设置向四周延伸的凹陷纹路4-5,起到对气流进行导向、增加流动性的作用。

在所述支撑管的管体中部外沿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撑管与筒体之间定位固定的限位盘 7-2。

在所述支撑管管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板7-5,限位板由支撑管管体底部延伸至管体中部。

在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设置凸起7-6,用于卡接在输液管的底部,使输液管与支撑管内腔的底面留有10mm的间隔。

在所述输液管靠近出气口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阻油盖对接安装的凸起沿8-1。

在所述输液管靠近出气口一侧管体的侧面设置有均压孔8-2,均压孔用于在液态制冷剂在支撑管底部积累时(通常发生在压缩机长时间不工作后再次启动时)避免支撑管内发生虹吸现象。

在支撑管的管体外部设置有分子筛袋,在所述分子筛袋内设置有干燥剂6-2用于去除筒体内的水,使筒体内保持干燥。缝纫线采用白色尼龙或涤纶缝纫线,针距1.5-2mm 双线缝纫,缝纫线距短边缘5mm、长边缘10mm,缝纫时干燥剂袋的起收针处需要倒针 8-10mm,防止脱线现象;留出一端口不缝纫,装入50g分子筛后再缝纫,同上缝纫时起收针处需要倒针8-10mm,防止脱线现象;干燥剂装进袋并缝纫后立即放进自封袋内进行封口待装,分子筛袋的两侧通过缝纫线形成捆扎袖6-1,供缝纫线从中穿过将分子筛袋捆扎于支撑管的管体上。

在所述封盖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堵帽。

所述蒸发细管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支撑管全长的1/3-1/2。

各部件连接方式:所述筒体与封盖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撑管与输液管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固定。所述过滤盒与支撑管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固定。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装配:

将输液管的一端穿过插入阻油盖的第一出口内,并将穿过阻油盖的输液管铆接在封盖上;将支撑管套在输液管上,二者过盈配合连接,使设置于支撑管底部两端开孔的蒸发细管伸入输液管内,输液管与支撑管内腔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的气流通道;将过滤盒安装于支撑管的底部;将分子筛袋通过两端的捆扎带捆扎于支撑管的管体上;将筒体与堵帽进行焊接;将2个堵帽分别塞入封盖的进气口、出气口处,以避免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筒体内进入水汽。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的运行过程,如下所述:

在进行使用时,将封盖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堵帽摘除,使进气口与蒸发器的出气管口相连,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压缩机运行对筒体内进行抽气,蒸发器内的夹杂着液滴的待处理气体由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由于气液比重不同,在一个瞬时体积扩大的容器中,待处理气体的流速降低,待处理气体中占大部分比例的纯气相部分进入支撑管内腔的气流通道,而气相中的液滴下沉与气体分离,到达筒体的底部,液滴穿过过滤盒后受到来自蒸发细管的吸力,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输液管与纯气象部分混合从出气口排出,通过以上过程完成了气体内液滴的去除。

由于在分离过程中,冷冻油也会被分离出来并积存在底部,在气液分离器出口管和底部会有一个油孔,保证冷冻油可以回到压缩,从而避免压缩机缺油;使气液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可以暂时储存多余的制冷剂液体,并且也防止了多余制冷剂流到压缩机曲轴箱造成油的稀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