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空调设备上应用的节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2724发布日期:2020-06-12 15:0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热泵空调设备上应用的节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空调设备上应用的节流管。



背景技术:

热泵式空气调节设备使用的节流部件常见有电子膨胀阀组件及节流毛细管组件,节流毛细管组件(如图1所示)的使用有如下问题:1)、组件由多种部件组合在一起焊接而成,任何其中一个部件出现质量问题,则整个组件将无法正常使用;2)、组件在加工过程中焊接部位多,工作量大,漏焊及缺焊发生概率大;3)、组件含有两根或多根毛细管,各毛细管的放置位置必须准确,实际生产过程中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空调设备上应用的节流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泵空调设备上应用的节流管,其包括开设有通孔的呈管状的阀体、设于所述管状阀体的两端部的通孔内的滤网,两端部的所述滤网之间形成节流空间,所述节流管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节流空间内的第一阀芯、制冷时远离所述第一阀芯且制热时紧贴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二节流孔外周的第二阀芯上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第二节流孔的横截面积和不小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1/5。

优化的,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芯段、位于所述第一阀芯段右侧且与所述第一阀芯段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阀芯段,所述第二阀芯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阀芯段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阀芯段和所述第一阀芯段一体成型。

优化的,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二阀芯的左侧,所述阀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平行于所述阀体的轴线延伸的深层滑槽,所述第二阀芯段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深层滑槽相匹配的深层凸块,所述深层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深层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芯段上套设有固定于所述阀体内的导向环。

优化的,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二阀芯的左侧,所述第一阀芯固定安装于所述节流空间内其外周与所述阀体的内壁紧贴,所述第一阀芯的右侧且位于所述阀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平行于所述阀体的轴线延伸的浅层滑槽,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浅层滑槽相匹配的浅层凸块,所述浅层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浅层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三阀芯段、位于所述第三阀芯段右侧且与所述第三阀芯段同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阀芯段,所述第四阀芯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阀芯段的外径,所述四阀芯段与所述第三阀芯段一体成型,所述浅层凸块设于所述第三阀芯段的外周面上。

优化的,所述第一节流孔的孔径为0.5-5mm。

优化的,所述第二节流孔的孔径为0.5-5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体式管状设计,在与外部管路连接使用时只有阀体的两端部两处连接点;集成双向过滤网,减少残渣及系统焊接时产生的氧化铍对内部阀芯的脏堵;根据热泵空调对制冷及制热所需节流的不同,集成两组阀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剖视图a-a;

附图4为附图2的剖视图b-b;

附图5为实施例一中第一阀芯的左视图;

附图6为实施例一中第一阀芯的右视图;

附图7为实施例一中第二阀芯的左视图;

附图8为实施例一中第二阀芯的右视图;

附图9为实施例二中节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实施例一中制热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10所示,热泵空调设备上应用的节流管包括开设有通孔01的呈管状的阀体0、设于管状阀体0的两端部的通孔01内的滤网9,两端部的滤网9之间形成节流空间8,节流管还包括安装于节流空间8内的第一阀芯1、制冷时远离第一阀芯1且制热时紧贴第一阀芯1的第二阀芯2。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阀芯1和第二阀芯2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节流孔11和第二节流孔21,第二节流孔21外周的第二阀芯2上开设有泄压孔22,泄压孔22与第二节流孔21的横截面积和不小于通孔01的横截面的1/5,第一节流孔11的孔径为0.5-5mm,第二节流孔21的孔径为0.5-5mm。

如图5、6所示,第一阀芯1包括第一阀芯段12、位于第一阀芯段12右侧且与第一阀芯段12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阀芯段13,第二阀芯段13的外径大于第一阀芯段12的外径且第二阀芯段13和第一阀芯段12一体成型。阀体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平行于阀体0的轴线延伸的深层滑槽14,第二阀芯段13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深层滑槽14相匹配的深层凸块15,深层凸块15滑动连接于深层滑槽14内。第二阀芯段13上套设有固定于阀体0内的导向环16。第一阀芯1的右侧且位于阀体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平行于阀体0的轴线延伸的浅层滑槽23,第二阀芯2的侧壁上固定设有与浅层滑槽23相匹配的浅层凸块24,浅层凸块24滑动连接于浅层滑槽23内。深层滑槽14的深度大于浅层滑槽23的深度,当第一阀芯1处于深层滑槽14的最左端时,第一阀芯1的右侧端面和浅层滑槽23的最左端的端面共面,此时第二阀芯2若处于浅层滑槽23的最左端,第二阀芯2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阀芯1的右侧端面密封贴合,两者之间只有第一节流孔11和第二节流孔21可以通过介质,且深层滑槽14和浅层滑槽23在阀体0轴向的投影不重合,错开设置,最佳为相垂直,阀体0可由两端拼合,拼合面在深层滑槽14的范围内。如图7、8所示,第二阀芯2包括第三阀芯段25、位于第三阀芯段25右侧且与第三阀芯段25同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阀芯段26,第四阀芯段26的外径小于第三阀芯段25的外径,四阀芯段与第三阀芯段25一体成型,浅层凸块24设于第三阀芯段25的外周面上,泄压孔22设于第三阀芯段25的端面上。

当制冷时,介质流向从图2中左侧流向右侧,第一阀芯1和第二阀芯2在介质推动下向右移动,当第一阀芯1运动到深层滑槽14的最右侧时,第一阀芯1停止运动,第二阀芯2在惯性和介质的带动下继续向右滑动直至浅层滑槽23的最右端,由于第一节流孔11和第二节流孔21分开,而第二节流孔21外周设有泄压孔22,因此,此时第二阀芯2不起节流作用,即制冷时,只有第一阀芯1起到节流作用;当制热时,介质流向从图2中右侧流向左侧,第二阀芯2和第一阀芯1在介质推动下向左移动,当第一阀芯1运动到深层滑槽14的最右侧时,第一阀芯1停止运动,第一阀芯1的右侧端面和浅层滑槽23的最左端的端面共面,此时第二阀芯2若处于浅层滑槽23的最左端,第二阀芯2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阀芯1的右侧端面密封贴合,两者之间只有第一节流孔11和第二节流孔21可以通过介质,起到节流效果增强的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第一阀芯1固定安装于节流空间8内其外周与阀体0的内壁紧贴,且无需深层和导向环16,如图9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