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9380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2个制冷剂回路间进行热交换的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到目前为止,在空气调节装置等冷冻装置中,经常采用使用了R22等HCFC系列制冷剂的压缩式热泵。这种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是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膨胀阀及利用侧换热器而构成的。
最近几年,随着制冷、供暖需求的增加,设置在高层大楼里的大型空气调节装置(以下称“楼房空调机”)应运而生。这样的楼房空调机通常包括设在室外某一处的室外机和分别设在多个房间内的室内机。室外机和室内机是通过制冷剂管道相连接的。这样,制冷剂管道就从室外延长到各房间内,通到大楼的每个角落。
但是,随着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就要求用HFC等系列的代替制冷剂来代替用在冷冻装置上的R22等HCFC系列制冷剂。因此今后上述楼房空调机也必须使用代替制冷剂。
使用HFC系列制冷剂时,冷冻机油使用的是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和对HCFC系列制冷剂所使用的矿物油相比,这样的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安定性差,容易析出淤泥状固体物质(尘垢)。因此使用HFC系列制冷剂时,必须进行和到目前为止相比,更为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
另一方面,因为楼房空调机的制冷剂管道要从室外通到楼内各房间,所以,为安装制冷剂管道而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就很大。如果在用代替制冷剂代替时,既设的制冷剂管道仍能继续被使用的话,那么和从零开始重新安装楼房空调机相比,既能减少施工费用又能缩短施工时间,将很理想。
但是,在把上述冷冻装置的制冷剂从HCFC系列更换为HFC系列制冷剂,并且上述既设的制冷剂管道仍继续被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用在楼房空调机上的制冷剂管道变长,因此必须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非常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这样的管理相当困难。
其次,必须对既设制冷剂管道进行完全彻底的清洗,所以又出现了为清洗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太大的问题。
换句话说,会有制冷剂管道内残留着作为压缩机润滑油的冷冻机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要被不同种类的制冷剂代替时,必须对制冷剂管道内部进行清洗。
如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在使用HC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用矿物油作冷冻机油;在使用H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则用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作冷冻机油。这样的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的安定性不如矿物油好,并且它们和矿物油一混合,还会析出尘垢。于是,在使用HFC系列制冷剂的时候,哪怕在制冷剂管道内残留有极微量的矿物油,也会在制冷剂管道内产生尘垢。此尘垢又将对冷冻运转产生不良影响。这样以来,在用HFC系列制冷剂代替HCFC系列制冷剂的时候,必须仔仔细细地清洗制冷剂管道。
然而要将制冷剂管道内的矿物油完全清洗掉,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还有使用代替制冷剂时,存在着既设管道的耐压强度不十分够的问题。例如使用象原有的R22那样的HCFC系列制冷剂时,制冷剂管道的设计压力为28kg/cm2;而使用如R407C这样的HFC系列制冷剂时,制冷剂管道的设计压力则为34kg/cm2。因此对既设的冷冻装置使用R407C时,既设管道的耐压强度不够,因而就不能使制冷剂上升到某一规定的高压。反之,如果上述制冷剂上升到某一规定高压,那么冷冻运转就不安全了。
因此,到目前为止,一致认为把使用HC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作使用了H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的管道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各个问题而想出来的。利用本发明可达到以下目的即在使用HFC等系列制冷剂的情况下,不必再进行非常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既设管道可直接得到2次利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设有2个制冷剂回路。它们分别是使用既设管道(21b),但所使用的压缩机为不用冷冻机油的2级制冷剂回路(20)、与该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热交换的1级制冷剂回路(10)。
下面具体说明各解决方案。
第1个解决方案为设有通过1级管道(11)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相连接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还设有通过2级管道(21)把上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和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其中,为使该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不断地循环,2级制冷剂回路(20)还备有制冷剂运送机构(M)。除此以外,还备有由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构成的,至少要充填到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2级制冷剂。
在此解决方案中,管道变长的2级制冷剂回路(20)采用了不需冷冻机油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因此就用不着进行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了。故可提高该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能对使用了HCFC系列制冷剂的既设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直接进行2次利用,还能对该既设管道使用HFC等系列的制冷剂。因此,施工经费将会降低,施工时间将会缩短。
第2个解决方案为设有通过1级管道(11)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还设有被连接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上,并包括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管道(21)的一部分,且用于构成该2级制冷剂回路(20)的联接机构(7)。该2级制冷剂回路(20)的构成方法如下通过2级管道(21)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和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并充填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来作为2级制冷剂。另外,还备有能使该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不断地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
在此解决方案中,把联接机构(7)连接到使用了HCFC系列制冷剂的既设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上。2级制冷剂回路(20)就是通过此连接而形成的。即实现了一种能直接使用既设管道,并且对它所使用的制冷剂又可为HFC等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
第3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1个或者第2个解决方案中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没加冷冻机油。
按此解决方案,就确确实实地不需要对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了。
第4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3个解决方案中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吸引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并将它送出去,从而使该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
按此解决方案,因制冷剂运送机构(M)对液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故和对气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相比,可让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能力小一些。
第5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1个或者第2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按此解决方案,为HCFC系列制冷剂所设计的既设管道可直接作为2级管道(21)用。还有即使在不利用既设管道的情况下,2级管道(21)的壁厚也变薄,材料费用将降低。
第6个解决方案为对上述第5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2级制冷剂相同的1级制冷剂。
按此解决方案,因整个回路是通过使用同一种制冷剂而构成的,故可简化其结构。
第7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4个解决方案中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冷却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气相2级制冷剂使它冷凝,由该冷凝而产生低压;加热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而使它蒸发,由该蒸发而产生高压。于是,2级制冷剂便靠此低、高压而进行循环。
按此解决方案,通过2级制冷剂的凝结和蒸发来对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即没有制冷剂泵,制冷剂运送机构(M)仍能使2级制冷剂循环。
第8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7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的构成,应能使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可逆,2级管道(21)包括气相管道(41)和液相管道(42)。其中,气相管道(41)连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上部和利用侧换热器(22)的一端;液相管道(42)则连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下部和利用侧换热器(22)的另一端。
还有,制冷剂运送机构(M)包括开启或者关闭上述气相管道(41)的第1开关机构(43)和开启或者关闭上述液相管道(42)的第2开关机构(44)。上述制冷剂运送机构(M)还包括运送控制机构(50)。其作用如下交替地开启、关闭上述该两个开关机构(43、44)以使第1开关机构(43)和第2开关机构(44)中之一方处于开启状态时,另一方则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切换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1级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并通过该1级制冷剂加热或冷却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从而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和利用侧换热器(22)内的2级制冷剂之间产生压力差,靠此压力差来运送该2级制冷剂。
按此解决方案,使2级制冷剂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产生高压和低压,那么该2级制冷剂便能循环起来。结果,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不安装诸如泵之类的机械驱动源,2级制冷剂仍能循环起来。因此,冷冻能力加强了,装置的可靠性改善了。
第9个解决方案是有关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具体说来,第9个解决方案为包括排除充填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的排除工序。该制冷剂回路是通过制冷剂管道(21a、21b)把压缩机(33)、热源侧换热器(31)、减压机构(35)以及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还包括把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33)和热源侧换热器(31)拆卸下来的拆卸工序。
又包括形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工序也就是把事先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而做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到既设制冷剂回路的残存部分(20A),把既设制冷剂回路的残存部分(20A)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起来便构成了2级制冷剂回路(20)。
再就是包括往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充填由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构成的2级制冷剂的充填工序。
按此解决方案,可把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进行2次利用,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使用HFC等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安装好。
第10个解决方案和第9个解决方案一样,涉及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具体说来,第10个解决方案包括排除充填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的排除工序。此制冷剂回路是通过制冷剂管道(21b)连接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还包括保留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之间的既设制冷剂管道(21b),而把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拆卸下来的工序。
又包括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工序。也就是把事先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而做好的1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到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的一端,同时再把新利用侧单元(B)连接到该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的另一端。于是,把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以及新利用侧单元(B)连接起来便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
再就是包括往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充填由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构成的2级制冷剂的充填工序。
按此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把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进行2次利用,还可以安装容量与热负荷大小相对应的新利用侧单元(B)。
第11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9个或者第10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按此解决方案,可直接用为HFC系列制冷剂所设计的既设管道作为2级管道(21)来制造冷冻装置。
第12个解决方案为对上述第11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和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相同的1级制冷剂。
按此解决方案,因整个回路采用的是同一种制冷剂,故其构造简单。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可以收到以下几个效果。
根据上述第1个及第2个解决方案,可构成所拥有的管道比较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和所拥有的管道比较长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并且可在占有大半部分管道的2级制冷剂回路(20)中设置不需冷冻机油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故用不着进行非常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其结果是能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可以把使用了HCFC系列制冷剂的既设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进行2次利用,还可以对它使用HFC系列制冷剂。其结果不仅可以实现装置成本的低廉化,还可以实现施工工期的短期化。
根据第3个解决方案,因没给制冷剂运送机构(M)加冷冻机油,故能从根本上避免合成油和矿物油相混合。其结果是不需要进行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
还因不用除去残留在2级管道(21)内的冷冻机油,故该2级管道(21)的清洗工作既简单又迅速。并且还能减少花在清洗上的费用。
按第4个解决方案,因制冷剂运送机构(M)对液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所以和对气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相比,可以用一个能力小一些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
按第5个解决方案,可以把为HCFC系列制冷剂而设计的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用作2级管道(21)。
当不仅要重新设计1级管道(11),也要重新设计2级管道(21)时,该2级管道(21)的壁厚可设计得薄一些,从而能减少材料费用。
按第6个解决方案,因1级制冷剂回路(10)跟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同一种HFC等系列的制冷剂,故能实现整个回路构造的简单化。
按第7个解决方案,因制冷剂运送机构(M)能使制冷剂产生高压和低压,并使其进行循环,故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不设类似泵等的机械动力源,仍能使2级制冷剂进行循环。其结果是降低了功耗,从而能进行节能型运转。
还有,因故障诱发处减少了,故可确保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因让2级制冷剂产生高压和低压,故对此装置的配置位置的各种限制就减少了,从而可靠性和通用性就提高了。
再就是,2级制冷剂回路(20)因能比较稳定地进行吸热运动和放热运动,故即使该2级制冷剂回路(20)是大型的,也能进行良好的循环。其结果,即使既设管道规模很大,其性能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按第8个解决方案,可让2级制冷剂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产生高压和低压,故实现了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简单化,也就是实现了2级制冷剂回路(20)的简单化。
按第9个解决方案,可有效地活用既设管道,故应用了HFC等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的施工可在短期内完成。
按第10个解决方案,能有效地活用既设管道的同时,还能设置容量与HFC等系列制冷剂及热负荷相适应的利用侧单元(B)。
按第11个解决方案,可制造出用为HCFC系列制冷剂而设计的既设管道作2级管道(21)的装置来。
按第12个解决方案,因1级制冷剂回路(10)跟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同一种HFC等系列的制冷剂,故能实现整个回路构造的简单化。
<附图简介>


图1是实施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既设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下面参照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有关实施例。
<实施例1>
-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有关的空调装置(5)是一种备有1台室外单元(A)和多台室内单元(B)的冷冻装置。空调装置(5)的制冷剂回路包括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
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是由1级管道(11)把压缩机(13)、四通换向阀(14)、为热源侧换热器的室外换热器(12)、为减压机构的电动膨胀阀(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相连接而构成的。向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属于HFC系列制冷剂的R407C作为1级制冷剂。上述1级管道(11)的尺寸设定以对R407C的设计压力34kg/cm2为基准,只要其内压不超过所规定的容许压力(P1)它本身就不会破损。
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是用2级管道(21)把为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制冷剂泵(23)、能切换流通方向的四通换向阀(24)、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流量调节阀(25)、为利用侧换热器的室内换热器(22)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上述流量调节阀(25)和室内换热器(22)被设置在室内单元(B)中。
上述各室内单元(B)是互相并列着连在一起的,对其中的任一个室内单元(B)中的流量调节阀(25a)和室内换热器(22a)来说,其他的室内单元(B)中的流量调节阀(25a)和室内换热器(22a)可以说是通过2级管道(21)而被并列地连接在一起的。同样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内也是充填R407C来作2级制冷剂的。这时,上述2级管道(21)的尺寸应该多大是以对R22的设计压力28kg/cm2为基准来决定的,只要其内压不超过所规定的容许压力(P2),它本身就不会破损。该容许压力(P2)比容许压力(P1)小。
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四通切换阀(24)以及制冷剂泵(23)被设置在室外单元(A)中,因此,室外单元(A)和室内单元(B)是通过2级管道(21)而被连接在一起的。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次,说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的制造方法。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就是对图2所示的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之一部分的再次利用。这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又是用R22作制冷剂的。
首先,从图1所示的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去掉制冷剂泵(23)、四通换向阀(24)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后,剩下的那部分就是图2所示的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一部分,即再利用回路(20A)。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即是一种使用R22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该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备有为热源侧单元的室外单元(D)和为利用侧单元的多个室内单元(B)。该室外单元(D)备有热源侧回路(30)、此热源侧回路(30)又是通过制冷剂管道(21c)把压缩机(33)、四通换向阀(34)、室外换热器(31)及电动膨胀阀(35)接起来而构成的。
上述再利用回路(20A)被作为新设空气调节装置(5)的2级制冷剂回路(20)而得以再次利用。把制冷剂管道(21b)连接到室内单元(B)上即可构成该再利用回路(20A)。还有,该再利用回路(20A)通过制冷剂管道(21b)被连接到上述热源侧回路(30)上。
上述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的制冷剂管道,即热源侧回路(30)的制冷剂管道(21c)和再利用回路(20A)的制冷剂管道(21b)、流量调节阀(25)以及室内换热器(22),它们全都是以对R22的设计压力28kg/cm2为基准而构成的。还有一点就是要保证不到容许压力(P1),这些制冷剂管道(21c、21b)、流量调节阀(25)以及室内换热器(22)就不会破损。
这里,在制造新空气调节装置(5)时,首先要将R22从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的制冷剂回路中回收出来。然后在管道切断处(21d)把连接热源侧回路(30)和再利用回路(20A)的制冷剂管道(21b)拆下来。拆卸下来的热源侧回路(30)就报废了。
其后,就要对拆开后的再利用回路(20A)中的制冷剂管道(21b)、流量调节阀(25)以及室内换热器(22)进行清洗。
完成上述清洗作业后,就要设置包括1级制冷剂回路(10)的室外单元(A)。此室外单元(A)不在现场组装,而是把在工厂里已经做好的,质量检查合格的室外单元(A)搬来,然后将它设置在所要求的规定位置上。
安装好上述室外单元(A)之后,再在上述管道切断处(21d)把从室外单元(A)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21a)和再利用回路(20A)中的制冷剂管道(21b)连接到一起。完成此连接,也就完成了该2级制冷剂回路(20)的管道安装。
之后,对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所规定的气密试验,试验合格后,便可对它充填一定量的R407C。空气调节装置(5)就这样制造好了。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要求清洗再利用回路(20A)中的制冷剂管道(21b),实际上只是简简单单地洗一下就行;不清洗也是可以的。换句话说,因2级制冷剂回路(20)不用冷冻机油,故可省去对冷冻机油等的清洗。
-1级管道和2级管道的设计压力-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的1级管道(11)和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进行说明。
当处于超负荷制冷运转状态时,最大压力便作用到上述1级管道(11)上,例如34kg/cm2的压力起作用。因此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以此最大压力34kg/cm2为基准。还有对应于34kg/cm2的压力,R407C的饱和温度大约在70℃左右。
另一方面,当处于供暖运转状态时,最大压力对上述2级管道(21)起作用。一般认为上述供暖状态下的冷凝温度大约在40℃~50℃之间,故对应于上述冷凝温度的饱和压力例如17kg/cm2~22kg/cm2将对2级管道(21)起作用。因此,加在上述2级管道(21)上的最大压力为22kg/cm2左右。尽管我们把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的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设定为28kg/cm2,然而,只要既设管道当中,有设计压力比上述22kg/cm2的最大压力还大的管道,那么此管道便可作为2级管道(21)来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5)里,其中的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要比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小。
-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下面说明空气调节装置(5)的运转过程。
-制冷运转-首先说明制冷运转。制冷运转时,1级制冷剂回路(10)的四通换向阀(14)被设在图1所示的实线一边;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四通换向阀(24)也被设在图1所示的实线一边。
在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中,如图1实线箭头方向所示,高压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然后流到室外换热器(12)中。该1级制冷剂(C1)在室外换热器(12)内发生冷凝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并膨胀,变成低温的2相制冷剂。成了2相制冷剂的1级制冷剂(C1)又流经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流动的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此时,1级制冷剂(C1)冷却2级制冷剂(C2)。之后,该已蒸发了的1级制冷剂(C1)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1级制冷剂(C1)再被压缩,又从压缩机(13)内喷出,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液相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经过四通换向阀(24),然后分别流入各个室内单元(B)内。流到该各个室内单元(B)内的2级制冷剂(C2)经过流量调节阀(25)后,流入室内换热器(22)内。2级制冷剂(C2)在该室内换热器(22)内蒸发,从而冷却了室内空气。之后,该已蒸发了的2级制冷剂(C2)流经2级管道(21)后,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该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被1级制冷剂(C1)冷却而冷凝成液相制冷剂。该液相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经过四通换向阀(24)流回到制冷剂泵(23)内。该2级制冷剂(C2)再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就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如上所述,安装了室内单元(B)的房间被冷却好了。
-供暖运转-其次,说明供暖运转。供暖运转时,1制冷剂回路(10)的四通换向阀(14)被设在如图1所示的虚线一边;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四通换向阀(24)也被设在如图1所示的虚线一边。
在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中,如图1虚线箭头方向所示,高压的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然后流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中。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从2级制冷剂回路(20)流过来的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而发生冷凝。此时,1级制冷剂(C1)给2级制冷剂(C2)加热。然后,该已冷凝了的1级制冷剂(C1)流过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并膨胀,变成2相制冷剂。成为2相制冷剂的1级制冷剂(C1)在室外换热器(12)内蒸发,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1级制冷剂(C1)再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经过四通换向阀(24),然后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该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被1级制冷剂(C1)加热而蒸发。之后,该已蒸发了的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通过2级管道(21)分别流到各个室内单元(B)内。即该2级制冷剂(C2)流入室内单元(B)内的室内换热器(22)内。2级制冷剂(C2)在室内换热器(22)内发生冷凝,从而给室内空气加热了。该已冷凝了的2级制冷剂(C2)从室内换热器(22)流出后,其流量经过流量调节阀(25)而得到调节。然后,该2级制冷剂(C2)经过四通换向阀(24)流回到制冷剂泵(23)内。该2级制冷剂(C2)再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如上所述,就对安装有室内单元(B)的房间供暖了。
-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5)仅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设置需要冷冻机油的压缩机(13),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没设压缩机。因此,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的回路,仅仅是那个管道比较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对管道比较长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简单地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对整个装置来说,上述管理比较容易进行,因而,也就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对一定要在现场施工,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又难以进行的2级制冷剂回路(20)来说,如上所述,就不需要那样的严格管理了。与此相对应,因1级制冷剂回路(10)在安装之前,事先已在工场里制造好了,故可在工场里进行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
使用了R22的既设空调装置(36)中的既设管道(21b)和室内换热器(22)可以直接拿过来,当使用了R407C的空调装置的2级管道(21)和室内换热器(22)用。这样,既可降低施工费用,又可缩短施工工期。
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没设压缩机,故不需要冷冻机油。这样,就从根本上回避了合成油和矿物油相混合,因而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也变简单了。
即使矿物油等冷冻机油残留在2级管道(21)内,也不会析出尘垢。所以,没有必要将残留在2级管道(21)内的冷冻机油清洗掉。其结果是2级管道(21)的清洗工作既简单又迅速。还有,花费在清洗上的费用也变少了。
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制冷剂回路(20)使用同一种被称为R407C的HFC系列制冷剂来做制冷剂,故可使整个装置简化。
因上述制冷剂泵(23)对液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所以和对气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的情况相比,可以让制冷剂泵(23)的驱动动力小一些。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与实施例2有关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热运送装置(M)是由所谓的无动力热运送方式而构成的。
-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首先,1级制冷剂回路(10)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的相同。因此,所用的表示符号和实施例1相同,省略其说明。
2级制冷剂回路(20)是通过为2级管道(21)的气相管道(41)和液相管道(42)把设置在室内单元(B)的室内换热器(22)、流量调节阀(25)与设置室外单元(A)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
上述气相管道(41)把室内换热器(22)的上端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此气相管道(41)中还设有第1电磁阀(43)。
另一方面,上述液相管道(42)把室内换热器(22)的下端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此液相管道(42)中还设有第2电磁阀(44)。
上述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被设置在室外单元(A)中。并且该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构成了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流路控制构件。
另外,上述制冷剂运送机构(M)还备有为运送控制机构的控制器(50),该控制器(50)能够交替地打开、关闭该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以使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二者之一处于开启状态时,另一方则处于关闭状态。还有,该控制器(50)要切换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经路,由1级制冷剂(C1)加热或者冷却上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于是,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 2)和室内换热器(22)内的2级制冷剂(C2)之间产生压力差,由该压力差运送该2级制冷剂(C2)。
也就是说,制冷剂运送机构(M)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冷却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气相2级制冷剂(C2),并让它冷凝,由此冷凝而产生低压;另一方面,又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加热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C2),并让它蒸发,由此蒸发而产生高压。通过上述低压和高压而使2级制冷剂(C2)不断地循环。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在本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2级制冷剂回路(20)是通过再次利用以R22为制冷剂的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之一部分而得到的。这里,说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6)的制造方法。
首先,与实施例1相同,把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的热源侧回路(30)拆卸下来,然后,清洗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再利用回路(20A)的制冷剂管道(21b),同时,再把备有1级制冷剂回路(10),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的室外单元(A)设置好。
设置好该室外单元(A)后,在切断处(21d)分别把从第1电磁阀(43)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41a)和从第2电磁阀(44)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42a)连接到再利用回路(20A)上。
其后,对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所规定的气密试验,试验合格后便可充填一定量的R407C。
如上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就这样制造好了。
-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下面分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来说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6)的动作。
-制冷运转-首先,说明制冷运转。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切换到如图3所示的实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同时,2级制冷剂回路(20)打开第1电磁阀(43),关闭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驱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压缩机(13),如图3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高温高压的为气相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在室外换热器(12)内与室外空气(即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自身冷凝。之后,该已冷凝了的1级制冷剂(C1)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中。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流经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从2级制冷剂(C2)夺取热量而自身蒸发。其后,该已蒸发了的1级制冷剂(C1)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该1级制冷剂(C1)又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与1级制冷剂(C1)进行热交换而发生冷凝。因此,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就下降了。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室内换热器(22)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的实线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为气相制冷剂的2级制冷剂(C2)经过气相管道(41)被回收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中。于是,该被回收回来的气相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被1级制冷剂(C1)冷却而发生冷凝,变成液相制冷剂而贮存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
以上的回收动作完成后,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便从回收动作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转换到虚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2级制冷剂回路(20)把第1电磁阀(43)关闭,把第2电磁阀(44)打开。
在此状态下,开始供给动作。如图3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高温高压气相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1级制冷剂(C1)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放热给该2级制冷剂(C2)而自身冷凝。之后,该已冷凝了的1级制冷剂(C1)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流出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而后流入室外换热器(12)中。该1级制冷剂(C1)在室外热交换器(12)内与室外空气(即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后,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该1级制冷剂(C1)又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上述循环得以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被1级制冷剂(C1)加热。因此,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就上升了。于是,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为液相的2级制冷剂(C2)便被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下部经液相管道(42)压送到室内换热器(22)内。于是,被挤压到室内换热器(22)内的液相2级制冷剂(C2)是先通过流量调节阀(25),而后流入室内换热器(22)中的。2级制冷剂(C2)在该室内换热器(2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冷却了室内空气。
上述供给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又被从供给动作转换到回收动作。其后,回收动作和供给动作交替进行,2级制冷剂(C2)借此交替动作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实现对房间的冷却。
-供暖运转-其次,说明供暖运转。首先,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切换到如图3所示的实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2级制冷剂回路(20)关上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开始回收动作。首先,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如图3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高温高压的为气相的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在室外换热器(12)内冷凝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中。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1级制冷剂(C1)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流经四通换向阀(14),而流回到压缩机(13)中。该1级制冷剂(C1)又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上述循环就这样得以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被1级制冷剂(C1)冷却。于是,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下降了。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室内换热器(22)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液相制冷剂经过液相管道(42)而被回收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中。
以上的回收动作完成后,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便从回收动作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转换到虚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2级制冷剂回路(20)把第1电磁阀(43)打开,把第2电磁阀(44)关上。
在此状态下,开始供给动作。如图3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高温高压的为气相的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冷凝之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上述该1级制冷剂(C1)在室外热交换器(12)内蒸发后,流经四通换向阀(14),而后流回到压缩机(13)中。上述循环就这样得以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与1级制冷剂(C1)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因此,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就上升了,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上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2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双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为气相的2级制冷剂(C2)便被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上部经过气相管道(41)供给到室内换热器(22)内。于是,该气相2级制冷剂(C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而室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通过上述回收动作和供给动作的交替进行,2级制冷剂(C2)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实现对房间的供暖。
-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会收到和实施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5)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其2级制冷剂回路(20)没设诸如泵之类的机械动力源,仍可以使2级制冷剂(C2)进行循环。这样,因可以降低功耗,故可以进行节能型制冷、供暖运转。
还有,减少了故障引发处,因此可确保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因让上述2级制冷剂产生了高压和低压,故对机械设置位置的限制就减少,从而可得到较高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还有,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吸热运动和放热运动进行得很稳定,故该2级制冷剂回路(20)即使规模很大,循环也可以进行得非常良好。其结果即使既设管道的规模很大,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还有,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兼作2级制冷剂的热运送机构(M)用,故可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即是向实施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5)或者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充填R407C;向其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例如R410A那样的其他的HFC系列制冷剂而构成的。
本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其他结构和工作过程,均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或者空气调节装置(6)相同。
因此,本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会达到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或者空气调节装置(6)相同的效果。
还有,在本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让用于1级制冷剂回路(10)的1级制冷剂和用于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不一样。这样,便可根据室内空调负荷的大小来选择用于1级制冷剂回路(10)的1级制冷剂。这时,因采用R407C作为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故2级管道(21)有足够的强度,2级管道(21)不会破损。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让实施例2中的热运送装置(M)和1级制冷剂回路(10)互相独立即构成实施例4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6)。换句话说,实施例2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构成要能使2级制冷剂(C2)和实施例1中的2级制冷剂(C2)进行同样的冷凝和蒸发。
-空气调节装置的构造-首先,1级制冷剂回路(10)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空气调节装置(6)的结构相同。因此,所用的表示符号和实施例2相同,省略其说明。
上述热运送机构(M)被安装在室外单元(A)中,由油箱(60)和加减压机构(61)构成。该油箱(60)要能够贮存液相的2级制冷剂(C2),该油箱(60)的下端通过连接管被连接到属于室外单元(A)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的液相管道(42)上。在该液相管道(42)与油箱(60)的连接部的两侧,还设置有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
其次,上述加减压机构(61)一方面在油箱(60)内冷却气相2级制冷剂(C2)并让它冷凝,由该冷凝而产生低压;另一方面,在油箱(60)内给液相2级制冷剂(C2)加热并让它蒸发,由该蒸发而产生高压。于是,2级制冷剂(C2)借上述低压和高压而进行循环。
虽然图中未示,上述加减压机构(61)进行使制冷剂循环方向可逆的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也就是说,上述加减压机构(61)是按一定顺序把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热源侧换热器、膨胀机构以及利用侧换热器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上述利用侧换热器对2级制冷剂(C2)加热或者冷却。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实施例4的空气调节装置(6)的制造方法和实施例2一样。即把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热源侧回路(30)拆卸下来。把包括油箱(60)的室外单元(A)安装好以后,再用气相管道(41)和液相管道(42)把它和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再利用回路(20A)接在一起。
-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其次,说明空气调节装置(6)的运转情况。
-制冷运转-首先,说明制冷运转。1级制冷剂回路(10)的运转情况和实施例1相同。如图4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压缩机(13)喷出的1级制冷剂(C1)在室外换热器(12)内冷凝后,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内蒸发,回到压缩机(13)中。重复以上循环。
另一方面,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关闭。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冷却而其自身冷凝。于是,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下降。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压力大于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该室内换热器(22)和油箱(60)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实线及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为气相的2级制冷剂(C2)经过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而被回收到油箱(60)内。此时,气相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被1级制冷剂(C1)冷却而冷凝,成为液相制冷剂而贮留在油箱(60)内。
上述回收动作完成后,便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继续进行上述动作,2级制冷剂回路(20)则关闭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加热而蒸发。于是,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上升,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油箱(60)和该室内换热器(2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油箱(60)内的液相2级制冷剂(C2)被从油箱(60)内挤压到室内换热器(22)中。被压到该室内换热器(22)的液相2级制冷剂(C2)是先经流量调节阀(25),而后才流入室内换热器(22)的。该2级制冷剂(C2)在该室内换热器(2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室温就降下来了。
2级制冷剂(C2)靠如上所述的回收动作和供给动作的交替进行而在2级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从而进行对房间的冷却。
-供暖运转-其次,说明供暖运转。1级制冷剂回路(10)的运转情况和实施例1相同。如图4虚线箭头方向所示,从压缩机(13)喷出的1级制冷剂(C1)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内冷凝后,在室外换热器(12)内蒸发,回到压缩机(13)中。重复以上循环。
而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关闭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冷却而其自身冷凝。其结果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下降。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压力大于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于是,该室内换热器(22)和油箱(60)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液相2级制冷剂(C2)被回收到油箱(60)内。
以上的回收动作完成后,便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继续进行上述动作,2级制冷剂回路(20)则打开第1电磁阀(43),关闭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加热而蒸发。于是,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上升,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油箱(60)和该室内换热器(2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点划线及双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油箱(60)内的为液相的2级制冷剂(C2)通过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再经过气相管道(41)而被供给到室内换热器(22)内。此时,液相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由1级制冷剂(C1)加热而蒸发,转变为气相制冷剂。然后,被供给到室内换热器(22)内的气相2级制冷剂(C2)在室内换热器(22)内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而给室内空气加热。
2级制冷剂(C2)靠如上所述的供给动作和回收动作的交替进行而在2级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来对房间供暖。
-空调装置的效果-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例4的空气调节装置(6)可收到与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5)相同的效果。
还有,本实施例4的空调装置(6)中的热运送装置(M)和1级制冷剂回路(10)互相独立,故能更可靠地运送2级制冷剂(C2)。
<其他的实施例>
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都不仅把制冷剂管道(21b)直接拿过来再次使用,还把室内单元(B)直接拿过来再次使用。但只把既设管道(21b)直接作为2级管道(21)用,室内单元(B)是与R407C相适应的新室内单元(B)也完全可以。
即从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把室外单元(D)和室内单元(B)拆卸下来,然后,把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余部分(21b)的一端连接到新设的室外单元(A)上,同时,再把残余部分(21b)的另一端连接到新设的室内单元(B)上。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有效地利用既设管道,同时,还可以设置容量与HFC系列等制冷剂和热负荷相适应的室内单元(B)。
还有,对既设冷冻装置来说,除了图2所示的空调装置(36)以外,仅室外单元中有膨胀机构;或者仅室内单元中有膨胀机构等也都是可以的。
还有,对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而言,其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所用的制冷剂并不仅限于R407C,诸如R410A等其他的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都可以。
还有,对实施例1、2及4的空气调节装置(5、6)而言,其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不一样的制冷剂也行。
还有,对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而言,其中的1级制冷剂(C1)和2级制冷剂(C2)都是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直接进行热交换的,但是,这些制冷剂(C1)和(C2)通过水或者盐水等热介质,间接进行热交换也可以。
还有,象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那样,本发明在使用既设管道(21b)作2级管道(21)的情况下会发挥出特别优越的效果。
然而,本发明并不受以上所述那些的限制。即2级管道(21)和1级管道(11)都是重新设置的管道也行。
此时,可让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小于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换句话说,和1级管道(11)的耐压强度相比,可让2级管道(21)的耐压强度小一些。因此,可把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设计得比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小。故可把2级管道(21)的壁厚做得薄一些,以降低材料费用。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只要热源侧单元的室外单元(A)按图1、图3及图4所示那样来制造,本发明的目的便达到了。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的冷冻装置,备有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和1级制冷剂回路(10),同时,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还设有联接机构(7)。此联接机构(7)用于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22)相互连接而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
具体说来,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上述联接机构(7)组成2级管道(21)的一部分,且是由从室外单元(A)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21a)的外端部分构成的。这时的冷冻装置是通过把联接机构(7)接到再利用回路(20A)的切断处(21d),来构成上述实施例1~4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6)的。
还有,虽然上述实施例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设有制冷剂泵(23),但是,用不需要冷冻机油的无油压缩机来代替此制冷剂泵(23)也可以。
再就是,虽然上述实施例4的热运送装置(M)中的加减压机构(61)是以独立的冷冻循环方式构成的。但加减压机构(61)也可以利用其他种类的热源。例如由锅炉等散出的废热,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温热和冷热。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对用于各大楼的大型空气调节装置是非常有用的。特别适合要2次利用既设管道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1级管道(11)把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用2级管道(21)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和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目的是让该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以及由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构成的,且至少要充填到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2级制冷剂。
2.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1级管道(11)把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被连接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又包含经2级管道(21)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和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并被充填了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的2级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管道(21)之一部分的、且目的是为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联接机构(7);目的是让该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叙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运送机构(M)中没加冷冻机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叙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运送机构(M)吸引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并将它送出去,从而使该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叙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叙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给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2级制冷剂相同的1级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叙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运送机构(M)冷却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气相2级制冷剂而使它冷凝,由该冷凝而产生低压;同时又加热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而使它蒸发,由该蒸发而产生高压;靠此低、高压而使2级制冷剂进行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叙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1级制冷剂回路(10)的构成,应能使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可逆;2级管道(21)包括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上部和利用侧换热器(22)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气相管道(41)和把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下部和利用侧换热器(22)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的液相管道(42);制冷剂运送机构(M)包括打开、关闭上述气相管道(41)的第1开关机构(43)和打开、关闭上述液相管道(42)的第2开关机构(44)及运送控制机构(50);该运送控制机构(50)交替地打开、关闭上述2个开关机构(43、44)以使第1开关机构(43)和第2开关机构(44)中之一方处于开启状态时,另一方则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切换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并通过该1级制冷剂加热或冷却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便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和利用侧换热器(22)内的2级制冷剂之间产生压力差,然后靠此压力差来运送该2级制冷剂。
9.一种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出充填在由制冷剂管道(21a、21b)连接压缩机(33)、热源侧换热器(31)、减压机构(35)以及利用侧换热器(22)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的工序;把压缩机(33)和热源侧换热器(31)从上述既设制冷剂回路中拆卸下来的工序;把事先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而做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到既设制冷剂回路的残存部分(20A)上,也就是通过把既设制冷剂回路的残存部分(20A)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相连接而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工序;以及往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充填由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的工序。
10.一种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把充填在经制冷剂管道(21b)连接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排出的工序;保留上述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之间的既设制冷剂管道(21b),并从制冷剂回路中去掉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的工序;把事先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而做好的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到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的一端,同时再把新利用侧单元(B)连接到该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的另一端,即把上述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以及新利用侧单元(B)连接起来而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工序;以及往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充填由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叙述的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叙述的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给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2级制冷剂相同的1级制冷剂。
全文摘要
一种冷冻装置,保留使用了R22的既设冷冻装置中的室内单元(B)和既设管道(21b),去掉其他部分。将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和制冷剂泵(23)接到既设管道(21b)上,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与1级制冷剂回路(10)相连。分别对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充填R407C。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比为R22所设计的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大。
文档编号F25B7/00GK1216607SQ97193844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7日
发明者佐田真理, 田中修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