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3348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十年来,空调行业迅猛发展,而换热器作为空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根据市场方面的要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类型的换热器。而平行流换热器具有制冷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耐压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0003]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设有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波纹状的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散热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的需要,在集流管的内部会设有隔板,可以将所有的微通道扁管分成若干个流程,合理分配每个流程的扁管数,以得到最佳的平行流换热器换热效率。
[0004]图1为一种常见的平行流换热器,如图1所示,平行流换热器包括集流管I丨、扁管2'和翅片3',气、液两相制冷剂在集流管P中进行了重新分配后再进入扁管,但由于具有四根集流管,当制冷剂流到上部的两根集流管时,制冷剂需要在上部的集流管中再次分配,但是由于重力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分配均匀度较低的问题。
[0005]另外,制冷剂在换热器中的流动路径存在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两种流动方向,制冷剂在扁管中的流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当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竖直排布的扁管中由上向下流动时,液态制冷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轻易的从扁管上端流到扁管下端,而气态制冷剂会先在集流管中堆积,然后再进入到扁管中。液态制冷剂由于粘性力的作用会在靠近扁管内腔管壁的空间流动,而气态制冷剂进入扁管时由于重力和液态制冷剂阻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扁管内腔的中心位置,这样就会导致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在扁管中的流道相互分离,无法有效的进行气液混合换热,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不高。
[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制冷剂在从上往下流动时,既能够避免制冷剂在上部集流管被重新分配的分配均匀度不高的问题,有能够避免制冷剂在扁管中从上往下流动的过程中气液混合不均引起换热性能不高的问题的多层平行流换热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为了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与进口管相连通的第一集流管、与出口管相连通的第二集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根扁管、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的间隙中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经过至少两次折弯后形成为波浪形结构,在从所述扁管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处到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管处的方向上,所述波浪形扁管包括多个波峰和波谷,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波浪形扁管上从波谷到波峰段的两侧上,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还设置有分配管。
[0009]优选的,所述扁管的折弯次数为偶数,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波浪形扁管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波浪形扁管的波峰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扁管包括两个使所述扁管中的流道转向的折弯段,分别为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扁管还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的长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翅片。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两侧没有设置所述翅片。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的表面为一内凹或者外凸的曲折面,所述第一折弯段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表面扭转一定的角度,所述第二折弯段相对于所述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的表面扭转一定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0013]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部的两端开口处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密封固定在所述管体部上;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口管通过所述第二端盖上的通孔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并延伸至第一端盖上的通孔内,进口管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的通孔密封固定,所述进口管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部分上开设有若干个分配孔,所述进口管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部分形成为所述分配管。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所述通孔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出于端面的肩部;所述进口管伸入所述第一端盖上的通孔内的一端通过堵块密封。
[0015]可选的,所述堵块与所述第一端盖一体成型,所述堵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的内侧上,所述堵块与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壁之间间隙形成有能够容纳所述进口管管壁的凹槽。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上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管体部以及所述进口管通过整体焊接在一起。
[0017]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最外侧的所述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翅片,所述换热器最外侧的所述扁管的侧壁上的翅片的外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扁管。
[0018]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采用折弯扁管,翅片设置在制冷剂从下往上流的扁管上的直线段外侧上,避免制冷剂发生再分配,而且换热性能好且风阻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B-B截面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所示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微通道换热器,其中扁管包括至少两个个折弯段,既能够避免制冷剂的二次分配,又能够避免气液混合不均时换热性能不高的问题。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换热器进行具体说明。
[002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B-B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应用在空调系统中用以调节送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用于调节经过该换热器的空气的温度的设备中。
[0027]在空调系统中,包括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以及在管路中流动着制冷剂,当空气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经过冷凝器时,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吸收制冷剂放出的热量后升温;当空气经过蒸发器时,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气降温。由于在空调系统中,受限于有限的安装空间,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所需的换热效率,需要采用多层换热器。
[0028]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作为冷凝器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下面以蒸发器为例进行说明。
[002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根扁管2、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扁管2之间间隙处的翅片3,其中第一集流管11与进口管111连通,第二集流管12与出口管121连通,扁管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使制冷剂流向转向的折弯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扁管与翅片的接触性能和接触面积,扁管可以是扁平状的管子。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也可以在扁平状的扁管中分隔成多个微型通道。
[0030]这样,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从进口管111进入第一集流管11后,在第一集流管11内,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中均匀分配后进入扁管2,在扁管2中,制冷剂经过从下往上、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流动后流入第二集流管12中,并通过出口管121流出换热器。制冷剂在扁管2中流动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为了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相邻扁管2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翅片3,在设置有翅片3的区域为主换热区域,在没有设置翅片3的区域,基本不进行热交换。
[0031]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集流管11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部110、以及设置在管体部110的两端开口处的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密封固定在管体部110上。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上开设有通孔,进口管111通过第二端盖113上的通孔伸入第一集流管11内并延伸至第一端盖112上的通孔内,进口管111与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上的通孔密封固定,具体的可以通过焊接、密封圈等方式进行固定。进口管111伸入第一端盖112上的通孔内的一端通过堵块117密封。
[0032]进口管111伸入第一集流管11内的部分上开设有若干个分配孔115,这样,进口管111伸入第一集流管11内的部分形成为分配管114。分配管114上的分配孔115位于第一集流管11上与各扁管2相连通的位置处,这样可以均分的分配制冷剂至各扁管。
[0033]为了提高进口管111与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上设置有通孔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出于端面的肩部116。这样,通过设置肩部116可以有效的提高进口管111与第一端盖112和第二端盖113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焊接密封性,防止换热器外漏。
[0034]这里应当指出,在本实施例中,进口管111的一端通过单独设置的堵块117来进行密封,当然,堵块117也可以与第一端盖112 —体成型,即在第一端盖112与第一集流管11相对的内侧上设置有能够伸入进口管111内的堵块,堵块与第一端盖112的内壁之间间隙形成为容纳进口管111管壁的凹槽,其中凹槽与进口管111过盈配合,可以通过整体焊接的方式将进口管的开口端密封固定在第一端盖112上。
[0035]如图5所示,扁管2经过两次折弯形成长度大致相同的三段,包括两个能够使制冷剂流道转向的折弯段,分别为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4,扁管2还包括第一直线段21、第二直线段23和第三直线段25,其中第二直线段23连接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4。
[0036]其中,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4的表面为一内凹或者外凸的曲折面,第一折弯段22相对于第一直线段21和第二直线段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