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537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下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2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管路上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膨胀装置4、气液分离器6、四通换向阀5、储液器7。
[0023]所述的压缩机1具有压缩机出口 12、压缩机入口 1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6具有第一出气口 62、第一进气口 61、第一出液口 63,所述的第一出气口 62与所述的压缩机出口 12相连通,所述的储液器7具有进液口 71、第二进气口 72、第二出液口 73,所述的进液口 71与所述的第一出液口 63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进气口 72与所述的压缩机出口 12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出液口 73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具有制冷剂的第一进出口 21、第二进出口 22,所述的第二换热器3具有制冷剂的第三进出口 32、第四进出口 31,所述的膨胀装置4具有制冷剂的第五进出口 41、第六进出口 42。所述的四通换向阀5包括D端口 51、C 端口 52、S 端口 53、E 端口 54。
[0024]所述的第一出气口 62与所述的进液口 71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单向阀91,所述的第一单向阀91指向所述的进液口 71,所述的压缩机出口 12与所述的第二进气口 72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二出液口 73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2,所述的第二单向阀92指向所述的膨胀装置4。
[0025]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进出口 22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的第五进出口 41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81,所述的第一管路81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94,所述的第四单向阀94指向所述的第五进出口 41 ;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进出口 22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的第六进出口 42之间设置有第二管路82,所述的第二管路82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93,所述的第三单向阀93指向所述的第二进出口 22 ;所述的第二换热器3的第四进出口 31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的第五进出口 41之间设置有第三管路83,所述的第三管路83上设置有第五单向阀95,所述的第六单向阀96指向所述的第五进出口 41 ;所述的第二换热器3的第四进出口 31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的第六进出口 42之间设置有第四管路84,所述的第四管路84上设置有第六单向阀96,所述的第六单向阀96指向所述的第四进出口 31。
[0026]所述的四通换向阀5在调节过程中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D端口 51与C端口 52导通且S端口 53与E端口 54导通,D端口 51与E端口 54导通且S端口 53与C端口 52导通,
[0027]D端口 51与C端口 52导通且S端口 53与E端口 54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 12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5的D端口 51、C端口 52、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进出口 21、第二进出口 22、第四单向阀94、膨胀装置4的第五进出口 41、第六进出口 42、第六单向阀96、第二换热器3的第四进出口 31、第三进出口 32、四通换向阀5的E端口 54、S端口53、气液分离器6,最后经压缩机入口 11回到压缩机1。当制冷系统工作并第一电磁阀打开时,经过气液分离器6的液态制冷剂被分离后,通过第一出液口 63、进液口 71,进入所述的储液器7内,所述的从压缩机出口 12的排气中有一部分排气通过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经过第二进气口 72进入储液器7,使储液器7内的压力升高,从而使储液器7内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设置在储液器7底部的第二出液口 73流出储液器7,经过第二单向阀92至膨胀装置4的第六进出口 42后与制冷管路上的制冷剂混合,进入第二换热器3蒸发,另一部分从第二单向阀9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三单向阀93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进出口 22的制冷剂混合后经过膨胀装置4,再进入第二换热器3蒸发。
[0028]D端口 51与E端口 54导通且S端口 53与C端口 52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 12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5的D端口 51、E端口 54,第二换热器3的第三进出口 32、第四进出口 31、第五单向阀95、膨胀装置4的第五进出口 41、第六进出口 42、第三单向阀93、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进出口 22、第一进出口 21、四通换向阀5的C端口 52、S端口53,气液分离器6,最后经压缩机入口 11回到压缩机1。当制冷系统工作并第一电磁阀打开时,经过气液分离器6的液态制冷剂被分离后,通过第一出液口 63、进液口 71,进入所述的储液器7内,所述的从压缩机出口 12的排气中有一部分排气通过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经过第二进气口 72进入储液器7,使储液器7内的压力升高,从而使储液器7内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设置在储液器7底部的第二出液口 73流出储液器7,经过第二单向阀92至膨胀装置4的第六进出口 42后与制冷管路上的制冷剂混合,进入第一换热器2蒸发,另一部分从第二单向阀9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六单向阀96与第二换热器3的第四进出口 31的制冷剂混合后经过膨胀装置4,再进入第一换热器2蒸发。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所述的制冷系统设置有一缓冲器10,所述的缓冲器10具有第七进出口 101、第八进出口 102、第九进出口 103,
[0030]所述的缓冲器10的第七进出口 101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的第五进出口 41相连通,所述的第八进出口 102与所述的第二进出口 22相连通,所述的第九进出口 103与所述的储液装置的第二出液口 73相连通,
[0031]当制冷系统工作并第一电磁阀打开时,经过气液分离器6的液态制冷剂被分离后,通过第一出液口 63、进液口 71,进入所述的储液器7内,所述的从压缩机出口 12的排气中有一部分排气通过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经过第二进气口 72进入储液器7,使储液器7内的压力升高,从而使储液器7内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设置在储液器7底部的第二出液口 73流出储液器7,经过第二单向阀92至缓冲器10与制冷管路上的制冷剂混合,再进入第一换热器2或第二换热器3蒸发。或者,也可将所述的缓冲器10设置在膨胀装置4的第五进出口 41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进出口 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器10起到了缓冲作用,使从储液器7返回的液态制冷剂与制冷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混合。
[00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二种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将第二实施例中的储液器7换成了引射装置7’,所述的引射装置7’也包括具有进液口 71、第二进气口 72、第二出液口 73。所述的压缩机出口 12与所述的第二进气口 72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二出液口 73与所述的膨胀装置4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2,,
[0033]当制冷系统运行并打开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92’时,经压缩机出口 12排出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二进气口 72进入所述的引射装置7’,驱动引射装置7’,并将所述的气液分离器6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从所述的第二进气口 72引入并从所述的第二出液口73流出至缓冲器10与制冷管路上的制冷剂混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磁阀92’也可由单向阀代替。
[0034]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一种控制方法为:
[0035]所述的制冷系统停机时,第一电磁阀关闭,制冷管路上的液体顺着气液分离器6的第一出液口 63经过第一单向阀91流入所述的储液器7 ;
[0036]所述的制冷系统启动之后90s内,第一电磁阀关闭,制冷管路上的液体顺着气液分离器6的开口经过第一单向阀91流入所述的储液器7 ;
[0037]所述的制冷系统启动之后90s后,第一电磁阀打开,压缩机出口 12的排气进入所述的储液器7,所述的储液器7的压力上升,所述的储液器7底部的液体经过第二单向阀92和制冷管路的制冷剂混合。
[0038]第三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一种控制方法为:
[0039]所述的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