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

文档序号:486799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建筑拨地而起,同时大量旧建筑物和工程结构被拆除,产生数量惊人的建筑废弃物,其中废弃混凝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大量废弃混凝土作为垃圾被填埋,这种粗放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建设堆场,同时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在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将废弃混凝土再生资源化进行有效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主要集中在粗集料方面,而占废弃混凝土组分相当比重的砂浆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可使废弃混凝土得到有效利用,可制得强度高的灰砂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把粗集料和砂浆分离开来;2)、将砂浆破碎成≤1cm粒径的颗粒,然后用磨机磨细至比表面积≥300m2/kg的粉体;3)、将磨细后的砂浆粉体与比表面积≥300m2/kg的Ca(OH)2细粉混合均匀,再与水拌合均匀成型,各组份所占重量百分比为砂浆粉体40-70、Ca(OH)2细粉20-50、水10-20;4)、脱模后放入高压釜内在1-1.5MPa压力下压蒸4-8小时制得灰砂产品。
将废弃混凝土中的粗集料除去后,剩余的大部分是砂浆,砂浆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未水化胶凝材料颗粒和石英砂。普通石英砂未经粉磨活性很低,但粉磨至比表面积300m2/kg以上之后的石英砂在压蒸条件下与Ca(OH)2反应可以得到具有相当高强度的制品。砂浆中的未水化胶凝材料颗粒在此条件下可以参与反应,形成水化产物,提高制品的强度和密实性;而砂浆中的水化产物磨细至比表面积300m2/kg以上之后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降低成核势垒,诱导水热反应体系中产物晶体析出,加速反应进程。
本发明的方法可使废弃混凝土得到有效利用,制得强度达到45Mpa以上的灰砂产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建筑物拆除后的废弃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把粗集料和砂浆分离开来;2)、将砂浆破碎成1cm粒径的颗粒,然后用磨机磨细至比表面积300m2/kg的粉体;3)、将磨细后的砂浆粉体与Ca(OH)2细粉(比表面积300m2/kg)混合均匀,再与水拌合均匀成型,各组份的重量比为砂浆粉体∶Ca(OH)2细粉∶水=1∶0.3∶0.15;4)、脱模后放入高压釜内在1MPa压力下压蒸4小时制得灰砂产品。经检测,灰砂产品28d强度达到50MPa。
实施例2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道路翻修后废弃的路面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把粗集料和砂浆分离开来;2)、将砂浆破碎成8cm粒径的颗粒,然后用磨机磨细至比表面积350m2/kg的粉体;3)、将磨细后的砂浆粉体与Ca(OH)2细粉(比表面积350m2/kg)混合均匀,再与水拌合均匀成型,各组份的重量比为砂浆粉体∶Ca(OH)2细粉∶水=1∶0.5∶0.20;4)、脱模后放入高压釜内在1.2MPa压力下压蒸6小时制得灰砂产品。经检测,灰砂产品28d强度达到45MPa。
实施例3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道路翻修后废弃的路面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把粗集料和砂浆分离开来;2)、将砂浆破碎成5cm粒径的颗粒,然后用磨机磨细至比表面积350m2/kg的粉体;3)、将磨细后的砂浆粉体与Ca(OH)2细粉(比表面积350m2/kg)混合均匀,再与水拌合均匀成型,各组份的重量比为砂浆粉体∶Ca(OH)2细粉∶水=1∶0.5∶0.20;4)、脱模后放入高压釜内在1.5MPa压力下压蒸8小时制得灰砂产品。经检测,灰砂产品28d强度达到50MPa。
权利要求
1.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把粗集料和砂浆分离开来;2)、将砂浆破碎成≤1cm粒径的颗粒,然后用磨机磨细至比表面积≥300m2/kg的粉体;3)、将磨细后的砂浆粉体与比表面积≥300m2/kg的Ca(OH)2细粉混合均匀,再与水拌合均匀成型,各组份所占重量百分比为砂浆粉体40-70、Ca(OH)2细粉20-50、水10-20;4)、脱模后放入高压釜内在1-1.5MPa压力下压蒸4-8小时制得灰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把粗集料和砂浆分离开来;2)将砂浆破碎成≤1cm粒径的颗粒,然后用磨机磨细至比表面积≥300m
文档编号B09B3/00GK1709594SQ20051001905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
发明者胡曙光, 何永佳, 丁庆军, 吕林女, 吴静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