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777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 设备。
背景技术
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充分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和部分回收物的有效再利用。在油田、炼油厂和化工生产企业 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含油污水处理的关键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油,并尽可能实现回收 再利用。随着工业生产的大力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要求,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开发高效含油污水处理及污油回收设备,实际工程实践中, 对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装置的具体技术要求是分离效率高、停留时间短、设备紧凑,投 资及操作费用低,并且尽可能密封。现行的含油污水分离方法,主要是采取物化结合的 方法,通过污水中油份的聚结和上浮,将污水中的污油和水彼此分离,归纳起来大概有 重力分离法、气浮法、吸附法和粗粒化法等。
目前,传统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在形式上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一定程度上均能 实现污油水的分离,但还是有一个共同性的问题值得提出来加以探讨,即关于含油污水 中污油的有效收集问题。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和实现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愈发显现出现有处理回收技术的技术、经济局限性,结合国内外现行的处理回收工艺, 它主要应用于将漂浮于污水表面的浮油及其它悬浮物绝大部分先期去除,同时在处理过 程中由于使用了一定量的絮凝剂和助凝剂,使得污油与污泥一起沉淀去除或混入污泥而 影响污油的品质,不利于污油的资源化回收和再利用。若污油回收处理解决的满意,则 必将大大减轻随后进行的含油污水处理的负担,使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水平上升一 个新的台阶,并节约投资、降低日常运行费用。如何有效实现污油、污水的彻底分离, 是关系到含油污水处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含油污水的初级处理大多釆用隔油池。我国使用的油水分离设备大多数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就隔油池本身而言,无论是隔油池、斜板隔油池等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维护清理较困难、 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等缺陷。 所以应该说含油污水的初级处理是一个值得探讨并加以改进的工艺环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回收污油的节能
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含 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包括外壳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通的油水分离槽和集油槽,所述 油水分离槽的进水侧上部设置上向板,下部设置下向板,油水分离槽的出水侧设置导流 板,导流板位于下向板的下面,在导流板的下面设置污水通道,下向板在油水分离槽的 大致中间位置向上折起,上向板和下向板构成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的纵截面自入口起逐 渐扩大至下向板的折点,自下向板的折点起逐渐收縮;下向板与导流板构成污水导流通 道,导流通道一端与污水通道相通,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相通,较过流通道转向180°,比 过流通道窄,污水通道较导流通道转向180°;过流通道的上部与集油槽相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设置在油水分离槽 内部。
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槽通过过流孔与 带有进水管的稳流槽相通。
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出水口依次 与水位调节槽和出水槽相通,水位调节槽设置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装置上设置有调 节手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装置内部合理的水流通道设计,对含油污 水的油水分离效果和污油的去除回收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油水分离池。综观此油水分离技 术的特点,并与传统的API、 PPI、 CPI技术作对比,具有结构比较简单, 一次性投资小, 使用维护方便;启动时间快、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不需消耗任何动力、能源、成本低;较强的适应性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占地小,处理效 果好等特点。该装置以自动出(撇)油,替代了工人(机械)撇油,节约了人力、物力, 减少了机械故障和维修费用,以及因人为撇油不及时,而在夏、秋季节发生厌氧造成的 二次污染。出水水质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496)中的二级标准中 各项指标的要求,可以灵活应用于工业企业、餐厅、码头等产生含油污水的区域,具有 很好的工程适应性。节能型油水分离、污油回收装置外壳壳体的造型可以充分结合周围 地形、用户要求,灵活布置,便于使用和维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布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局图。
图中l.稳流槽,2.挡水板,3.过流孔,4.进水管,5.排空管,6.油水分离槽,6-1.上 向板,6-2.下向板,6-3.导流板,6-4.过流通道,6-5.污水通道,6-6.污水导流通道, 7.集油槽,8.水位调节槽,9.出水槽,IO.出水管,ll.排油管,12.调节手轮,13.排泥管, 14.外壳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包括外壳壳体14, 壳体14内设置有相通的油水分离槽6和集油槽7,集油槽7设置在油水分离槽6内部, 所述油水分离槽6的进水侧上部设置上向板6-l,下部设置下向板6-2,油水分离槽6的 出水侧设置导流板6-3,导流板6-3位于下向板6-2的下面,在导流板6-3的下面设置污 水通道6-5,下向板6-2在油水分离槽的大致中间位置向上折起,上向板6-l和下向板6-2 构成过流通道6-4,过流通道6-4的纵截面自入口起逐渐扩大至下向板的折点,自下向板 的折点起逐渐收縮;下向板6-2与导流板6-3构成污水导流通道6-6,导流通道6-6—端 与污水通道6-5相通,另一端与过流通道6-4相通,较过流通道6-4转向180°,比过流通 道6-4窄,污水通道6-5较导流通道转向180°;过流通道6-4的上部与集油槽7相通。
所述油水分离槽6通过过流孔3与带有进水管4的稳流槽1相通。利用分离槽内部 的合理结构设计,实现污油水的有效分流、分层和分离,分离后的污油经集油槽7、排油 管11排出,含油污水自流依次进入油水分离槽6、水位调节槽8和出水槽9后,污水经 出水管10后排放,水位调节槽8内设置水位调节装置,水位调节装置上安装调节手轮12 用于调节水位。设置在水位调节槽8中的水位调节手轮12,可以在本实用新型运行时通 过调节水位调节装置内的水位调节板调整壳体内的液面高度,保证油水分离槽6的合适 水面高度使油水得以有效分离。实现油水分离和污油回收后的污水依次进入水位调节槽8 和出水槽9后由出水管IO将污水排放出壳体14。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使污水中的油类污染 物浓度大大降低,污油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为减少进水的波动性,在设备进水端处设置稳流槽1,在稳流槽1内设有进水管4 和排空管5,进水管上部设置挡水板2,防止进水溅出槽外。设备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 泥经排泥管13定期排放,设备运行过程中如需检修、维护可通过排空管5将污水排空。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可以灵活设置在污水处理装置附近,或单独设置于设备间备间内,用 于控制配套的机电设备的运行。
当所排放的含油污水经进水管4进入稳流槽1,由于含油污水的水量、水质随时间变 化而变化,起伏很大。通过稳流槽1的调节作用会使得污水水量、浓度得以均衡,这样 有利于整套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也有利于后续污油水的有效分离和污油回收。
含油污水通过稳流槽1中部的过流孔3自流进入油水分离槽6,经分离槽6内设置的 由上向板、下向板组成的过流通道6-4,实现污油水的有效分离,从过流通道6-4底部分 流过去的那部分污水便沿着收敛的流线得到局部的加速,根据边界层原理,表层的污油 将沿另一条路线流入集油槽7。由于过流通道6-4截面的增加而使流速降低,表面的油和 悬浮物集中到后面的不流动区,水则经过二个180度的转向最后流出分离槽6。分离出的 浮油汇集进入集油槽7后通过排油管11将污油排出实现污油的回收。
设置在设备间或与该装置为一体的电气控制系统是该装置的电气控制部分。用于自 动控制系统的运行装置和排泥,当设备正常运行到设定时间时自动开启排泥电磁阀,通 过排泥管13排出污泥。设备检修时可以将排空管5上的阀门打开排空壳体14内的污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及污油的回收利用,安装布置灵活,可以充分结 合厂区的自然情况景观,较好的融入周围环境中去。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合理的内部水流通道设计,实现油水的界面分离和聚集,对含 油污水的油水分离效果和污油的去除回收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油水分离池,实现了不用电、 无动力、省费用;也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较低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减少了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长箱体式, 一般设置在污水净化系统之前的敞开式水 流通道上,也可设置在地面上以叠加式或串联、并联的形式连通厂区污水管道。它能在 污水流经它的同时以极高的效率除去漂浮在污水表面的油花与其他漂浮物,在这里油、 水的分离过程和污油的回收、排放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在含油污水不间断同步(油水同速,即相对紊流)——流经该产品特殊装置的瞬间, 油珠借助污水高速流动时的动能,连续碰撞,由小变大,由此加速不同比重油与水的分 流、分层和分离;以及它利用污水流经装置时形成的水位落差势能,作为替代动能,最 终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含油污水流经该回收设备时,从装置中部过流孔流 过去的含油污水便沿着由上向板、下向板组成的收敛流线而得到局部的加速,根据边界 层原理,表层的污油将沿另一条路线流入集油槽。由于流道截面的增加而使流速降低, 表面的油和悬浮物集中到后面的不流动区,水则经过二个180度的转向最后流出油水分 离槽。
权利要求1. 一种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包括外壳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通的油水分离槽和集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槽的进水侧上部设置上向板,下部设置下向板,油水分离槽的出水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位于下向板的下面,在导流板的下面设置污水通道,下向板在油水分离槽的大致中间位置向上折起,上向板和下向板构成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的纵截面自入口起逐渐扩大至下向板的折点,自下向板的折点起逐渐收缩;下向板与导流板构成污水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一端与污水通道相通,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相通,较过流通道转向180°,比过流通道窄,污水通道较导流通道转向180°;过流通道的上部与集油槽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 设置在油水分离槽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 离槽通过过流孔与带有进水管的稳流槽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 离槽的出水口依次与水位调节槽和出水槽相通,水位调节槽设置水位调节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 节装置上设置有调节手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含油污水污油回收设备,其特点在于包括外壳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通的油水分离槽和集油槽,所述油水分离槽的进水侧上部设置上向板,下部设置下向板,油水分离槽的出水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位于下向板的下面,在导流板的下面设置污水通道,下向板在油水分离槽的大致中间位置向上折起,上向板和下向板构成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的纵截面自入口起逐渐扩大至下向板的折点,自下向板的折点起逐渐收缩;下向板与导流板构成污水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一端与污水通道相通,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相通,较过流通道转向180°,比过流通道窄,污水通道较导流通道转向180°;过流通道的上部与集油槽相通。本实用新型不需消耗任何动力、能源,成本低。
文档编号C02F1/40GK201206105SQ20082007397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刘磊磊, 薇 宋, 俊 张, 强 张, 张传国, 张荣祥, 李国一, 伟 杜, 彬 王, 王建功 申请人: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