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111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エ业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ェ艺。
背景技术
糖精钠生产一般通过酰胺化、霍夫曼降解酯化、重氮化、置換、氯化、氨化、酸析、碱化及脱色反应而制成。其中酸析废水为强酸性、高有机物、高含盐。而且该类废水产量大,每生产ー吨糖精钠平均排放酸析废水7吨。废液含COD为6000 15000mg/L,含盐量7 15g/L,pH = I 3。废水中COD的贡献值以难降解的有机物成分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有机物多为芳香类化合物如甲苯、邻氨基苯甲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及其衍生物等,并含有甲醇。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无机盐,主要是Na+、SO42' Cl_,并含有Ca2+、Si032_等。传统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铁曝气还原、混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絮凝等预处理后再进行生化法综合处理,部分企业采用中和稀释后直接排放。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エ艺冗长、费用高、处理效果不佳等缺点。且废水中能够利用的无机盐及有机物没有加以回用,这样不仅浪费资源和増加生产成本,并且该废液排放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本发明g在提出一种高效可行、且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的糖精钠酸析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及エ艺,其中主要采用了膜蒸馏技木。膜蒸馏,是ー种利用疏水性微孔膜、以膜两侧的蒸气压カ差为驱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膜蒸馏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形式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真空式膜蒸馏、气隙式膜蒸馏、气流吹扫式膜蒸馏等四种。膜蒸馏过程无须将溶液加热到沸点,只要膜两侧维持适当的温差,该过程就能够进行。与其它膜法水处理工艺相比,膜蒸馏的优点非常显著(1)膜蒸馏过程几乎在常压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2)脱盐率高达100% (理论上);(3)可以处理极高浓度的含盐水,甚至可以将溶液浓缩到过饱和状态而成为所谓的膜蒸馏结晶技木;
(4)膜蒸馏技术对膜材料的机械强度要求低。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为利用膜蒸馏エ艺实现对该类高含盐有机废水的脱盐浓缩和脱除挥发性有机物,回用水中无机盐和有机物,有助于糖精钠行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糖精钠酸析废水处理,也适用于其它高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本发明利用膜蒸馏技术对糖精钠酸析废水进行脱盐,脱除有机物,克服了现有处理工艺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エ艺简单,方法实用,技术可行,其优点体现在一、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采用本发明处理糖精钠酸析废水,通过脱盐、脱除有机物有助于废水达标排放;水中无机盐和有机物可以进行回收利用;ニ、エ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少、适用面广、操作维护方便;三、处理成本降低。膜蒸馏分离过程具有较高的蒸发效率,可充分利用企业低品位废热实现膜蒸发浓缩,与焙烧法和蒸发浓缩法相比,能耗明显降低;四、エ艺集成灵活。可以根据水质和处理要求不同,对エ艺流程做出调整。五、显著降低环境污染程度。膜蒸馏作为ー种绿色处理技术,减轻了环境的受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利用膜蒸馏技术处理糖精钠酸析废水是对现有处理模式的原始创新,将会降低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成本,有助于实现糖精钠行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说明如下本发明主要包括预处理和双级膜蒸馏系统两个エ段,分别如图中エ段I、エ段2所
/Jn o 首先废水进入预处理工段(简称为エ段I),在该エ段中,对废水进行加碱中和、阻垢预处理,从而避免废水膜蒸馏(MD)脱盐浓缩过程中疏水膜的润湿,也可抑制垢在膜表面 的沉积,减缓膜通量衰减。将废水中和至PH = 5 7,含氮有机多元磷酸类阻垢剂添加量为
0.01 0. lg/L。エ段2为双级膜蒸馏系统,可同时实现对废水的脱盐浓缩和脱除挥发性有机物。先利用膜蒸馏技术对待处理废水进行脱盐,该膜蒸馏脱盐过程以疏水膜的两侧蒸气压差为驱动カ,料液侧水蒸气压カ大于产水侧蒸汽压カ,通过膜孔到达产水侧,废水被脱盐浓縮。由于糖精钠废水中有机物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并含有甲醇。在膜蒸馏过程中甲醇、芳香族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可以与水蒸汽同时透过膜孔至产水侧,因此ー级膜蒸馏器产水中含挥发性有机物。在本发明中,采用膜蒸馏脱气技术脱除一级膜蒸馏器产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一级膜蒸馏器产水进入ニ级膜蒸馏器(真空式膜蒸馏),实现对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脱除。ニ级膜蒸馏料液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远高于真空侧有机物浓度。由于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比水高,其分离因子远大于1,从而挥发性有机物极易跨膜进入真空侧,经真空侧冷凝后成为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浓溶液;料液侧有机物減少,水溶液COD下降。脱盐、脱除挥发性有机物的产水适时导出作为整个系统产水。本发明中ー级膜蒸馏器属于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器,其传质驱动カ是两侧溶液的蒸汽压差,其稳定运行需保持两侧溶液稳定的温度差;ニ级膜蒸馏器属于真空式膜蒸馏器,其传质驱动カ是两侧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差。由于膜蒸馏过程是一同步传质传热过程,膜蒸馏器料液温度会逐步降低,ー级膜蒸馏器冷侧溶液温度会逐步升高,因此在ー级膜蒸馏热侧设加热器维持进料温度的恒定,而ー级膜蒸馏器冷侧溶液温度通过ニ级膜蒸馏器的传热作用维持恒定温度,从而保证ー级膜蒸馏器两侧溶液温度差恒定。一级膜蒸馏器料液流速保持在0. 2 I. 2m/s,温度保持在40 70°C之间;膜蒸馏的透过液(冷侧溶液)流速保持在0. 2 0. 6m/s,温度保持在20 30°C之间。通过调整ニ级膜蒸馏器结构參数,控制流速在0. 2 I. 2m/s,冷侧真空度维持在40 80kPa之间。本发明中设置冷却器9,可视エ艺參数的调整开启与关闭,从而保持进入ー级膜蒸馏器冷循环エ质的温度在20 30°C之间。


エ段I和エ段2如图所示。I为预处理罐、2为搅拌器、3为提升泵、4为盐水罐、5为阀门、6为加热器、7为循环泵、8为ー级膜蒸馏器、9为冷却器、10为脱盐水罐、11为ニ级膜蒸馏器、12为冷凝管、13为真空泵。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阐述本发明,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但不作为本发明实施范围的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糖精钠酸析废水水质如下C0D为7850mg/L,电导率为19. 2mS/cm, TDS为I. 22g/LjUV254 为 31.52cm_1,pH^ 1.2。I、将糖精钠酸析废水中和至pH = 6. 0,然后加入0. 03g/L的含氮有机多元磷酸类阻垢剂,搅拌至均匀。2、将上述废液加入ー级膜蒸馏器中对废水进行脱盐浓縮。一级膜蒸馏过程运行參数如下热侧温度保持在50 土 1°C,热侧流速在0. 5m/s ;冷侧温度保持在20 土 rc,流速在
0.3m/so运行过程中一级膜蒸懼器膜通量稳定在14. 7 15. 7kg/m2 *h,产水电导率稳定在100 u S/cm以下,COD在2000 2500mg/L。ー级膜蒸馏器产水进入ニ级膜蒸馏器,对挥发 性有机物进行脱除。料液流速保持在l.Om/s,冷侧真空度維持在40kPa。真空侧经冷凝后 为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浓溶液,料液侧出水COD降至280-330mg/L。
权利要求
1.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エ艺,其特征在于处理工艺由预处理、双级膜蒸馏系统两个エ段构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说的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エ艺,其特征在于エ段I通过中和、阻垢预处理,不仅可以预防膜蒸馏脱盐浓缩过程疏水膜的润湿,也可以减缓膜蒸馏过程通量的衰减,提高膜蒸馏过程运行效率;在该エ段中,对废水进行加碱中和、阻垢预处理,将废水中和至pH = 5 7,含氮有机多元磷酸类阻垢剂添加量为0. 01 0. lg/L。
3.如权利要求I所说的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エ艺,其特征在于エ段2为双级膜蒸馏系统,可同时实现废水的脱盐和脱除有机物。废水先进入ー级膜蒸馏器,进行膜蒸馏脱盐;由于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存在,脱盐后产水实际为含有机物的溶液;该溶液进入ニ级膜蒸馏器,其为真空式膜蒸馏,通过调整エ艺參数,实现溶液中挥发性有机的脱除。
4.如权利要求I所说的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エ艺,其特征在于ー级膜蒸馏器热侧料液流速保持在0. 2 I. 2m/s,温度保持在40 70°C之间,膜蒸馏的透过液(冷侧溶液)流速保持在0. 2 0. 6m/s,温度保持在20 30°C之间;ニ级膜蒸馏器结构參数调整为流速在0. 2 I. 2m/s,冷侧真空度维持在40 80kPa之间。
5.如权利要求I所说的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エ艺,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冷却器9,可视エ艺參数的调整开启与关闭,从而保持进入ー级膜蒸馏器冷循环エ质的温度在20 30°C之间。
6.如权利要求I所说的ー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エ艺,其特征在于ニ级膜蒸馏器可采用真空式膜蒸馏,也可采用气隙式膜蒸馏、吹扫式膜蒸馏等其它膜蒸馏类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糖精钠酸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该工艺包括预处理、双级膜蒸馏系统两个工段。首先通过加碱中和、阻垢预处理,避免废水膜蒸馏浓缩过程中疏水膜的润湿,也可减缓垢在膜表面的沉积。利用双级膜蒸馏系统可同时实现废水脱盐和脱除有机物。预处理后废水进入一级膜蒸馏器,对其进行脱盐浓缩。由于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存在,一级膜蒸馏器产水含挥发性有机物。将一级膜蒸馏器产水进入二级膜蒸馏器(真空式膜蒸馏),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脱除挥发性有机物。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糖精钠酸析废水处理过程中工艺冗长、能耗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废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回收。
文档编号C02F103/36GK102765839SQ2011101149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侯得印, 孙项城, 栾兆坤, 王军, 贾智萍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