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800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预过滤系统、循环罐、保安过滤器、加压泵、纳滤膜系统、透析液罐,其中,纳滤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连接。该系统采用膜分离技术从树脂再生污酸、碱液中原样回收酸、碱,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
【专利说明】 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酸废碱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膜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膜集成技术在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上已取得较大进展。采用膜处理技术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不但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大大减少了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的排放量,而且使污水处理后达到了回用水平,实现了生活污水的资源化。膜技术在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上的应用,是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重大技术进步,对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另外一方面是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有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远远超过当地的环境容量,这是一些地方水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膜技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不但可以大幅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而且可以做到重复循环利用,对水资源紧缺地区有重要意义。
[0003]离交提取工序中树脂再生时采用为5%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左右的盐酸作为再生试剂,再生结束时产生大量的酸、碱含量在3-4%左右的废水,该废水含有大量蛋白、色素、金属离子等杂质。现工厂的酸、碱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保处理中心,废水中大量得酸、碱没有有效回收,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并且造成了的浪费。因此一种高效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0004]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张特殊制造的、有选择透过性的有机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是根据混合物的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过筛的方法将其分离,或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分离开物质。
[0005]随着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特别是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膜分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0006]1、微滤(MF)膜应用原理及特点
[0007]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在压差的推动下,原料液中的溶剂和小的溶质粒子从高压的料液侧透过膜到低压侧,所得到的液体一般称为滤出液或透过液,而大的粒子组分被膜截留,达到溶液的净化目的。除此之外,还有膜表面层的吸附截留和架桥截留,以及膜内部网络中的截留。微孔滤膜因孔径固定,可保证过滤的精度和可靠性。微滤过程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分离效果的是膜物理结构、孔形状和大小。
[0008]微滤的过滤精度在0.1?10 μ m范围内,其所用的膜为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 μ m,能够截留直径0.05?IOym的微粒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万的高分子物质,操作压差一般为0.01?0.2MPa。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作为透过液,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则被截留,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微生物及其它悬浮杂质,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水溶剂的分离,而且微滤对高浊度高黏度水质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污染能力。
[0009]微滤过程操作分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方式。在死端过滤时,水和小于膜孔的溶质粒子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大于膜孔的溶质粒子被截留,通常堆积在膜面上。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越来越多,膜的渗透性能将下降,这时必须停下来对膜进行表面清洗或更换。错流过滤是在压力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面流动,把膜面上的滞留物带走,从而使膜污染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采用错流过滤及高效的空气反冲洗能提供持续的运行能力并保证产水水质稳定,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运行费用少等特点。常用于水中悬浮物微小粒子和细菌的去除,当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系统时,可替代传统的絮凝沉淀、机械过滤和精滤工艺,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产水水质高并且水质稳定;同时还能延长反渗透系统的使用寿命;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并降低运行费用,是新一代的高效水处理系统。
[0010]2、超滤(UF)膜应用原理及特点
[0011]超滤是指在外界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水和小的溶质粒子透过膜的分离过程。该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在膜表面及微孔内的吸附、在孔中停留而被去除(阻塞)、在膜表面的机械截留(筛分)。它可以去除98%以上的有机物,99.99%以上的微生物,能确保产水SDI(污泥密度指数)小于1。超滤膜的结构基本上和渗透膜相同,所不同的是超滤膜的表皮层较厚,约1 μ m,孔隙孔径在0.005?0.01 μ m之间。在超滤分离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500的溶质易透过膜,超滤膜两侧的渗透压差较小,所以超滤的操作压力较反渗透小的多,一般控制在0.04?0.7MPa范围内。根据不同厂家生产的膜特点,决定工艺的临界压力,当低于临界压力或临界流量时,可逆再生,采用反洗获得稳定流量;高于临界压力或临界流量,不可逆再生,采用化学清洗。实际运行过程常以时间为周期,分别进行自动反洗和化学清洗。其工艺特点是过程无相变,可以在常温及低压下进行因而耗能低;物质在浓缩分离过程中不发生质的变化,适合热敏物质的处理;能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级分离;在使用过程中超滤膜无杂质脱落,保证超滤液的纯净。常用于水中悬浮物、微小粒子和细菌的去除;半导体工业超纯水、集成电路清洗用水终端处理;医用纯水除菌、矿泉水制备,饮用水净化以及超滤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市政废水的处理回用。
[0012]3、纳滤(NF)膜应用原理及特点
[0013]纳滤膜是一种特殊的分离膜,因其表面分离层拥有lnm左右的微孔结构,故称之为纳滤膜。从功能上定义则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半透膜。纳滤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是专门为了高度脱除水中总有机碳(T0C)类有毒有害杂质而开发的,它具有一定程度的透盐率和中等程度钙离子的透过率(40%?60%),是脱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并进行部分软化处理的理想膜元件,满足维持口感和输送管网所需的最低硬度。
[0014]纳滤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在应用中表现出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其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为200?2000 ;其二是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流作用,因为它的表面分离层和它的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纳滤膜的孔径是纳米级的,它使水在完全通过的同时,截流或部分截流比水分子量大的物质。其中,对离子而言,离子价数越高,纳滤膜对其截流率就越高,一般而言,纳滤膜让一价离子通过二价或多价离子会被截留或大部分被截流。纳滤膜可在很低的操作压力下有效脱除有毒有害物质,又能有效地保留部分营养离子,而且具有较高的水通量。纳滤膜因其独特的性能可对废水进行浓缩分离,可将有机污染物截流在浓缩液中,使水和一价离子透过膜。
[0015]4、反渗透(RO)膜应用原理及特点
[0016]反渗透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现如今则依赖其筛分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分离系统。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技术。它依靠压力推动将水和离子分离,从而达到纯化和浓缩的目的。该过程无相变,一般不需加热,能耗低,具有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产水水质高等诸多优点。
[0017]综上所述,MF (微滤)对过滤范围在I~0.1 μ m之间胶体、黏土、大肠菌等物质可进行过滤,常用于生产优质的饮用水;UF(超滤)对过滤范围在0.1~0.01 μ m之间的细菌、病毒等微粒可进行过滤;NF (纳滤)对过滤范围在0.01~0.001 μ m之间的部分金属离子等具有过滤功能;而超滤和纳滤可用于纯净饮用水、食品饮料加工用水等。RO(反渗透)则主要对水源含盐量较高的海水、苦咸水进行脱盐淡化
[0018]纳滤(NF)膜技术是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NF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工业过程,纳滤膜由于其特殊的孔径范围和制备的特殊化处理(如复合化、荷电化),使得纳滤膜具有较特殊的分离性能一对二价离子及相对分子质量在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的脱除性能,对单价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脱除率则相对较低。因此,可采用纳滤膜去除酸碱废水中的Ca2+、Mg2+、S042 —等二价离子。而如何充分利用纳滤技术的优点,进行有效的废酸废碱的回收利用,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该系统采用膜分离技术从树脂再生污酸、碱液中原样回收酸、碱,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实验证明酸、碱的回收率在80%以上,而且污酸、碱液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甚至高达99%,而对酸、碱没有截留作用很低,回收率在80%以上。因此,能有效回收污酸、碱液中的酸、碱成分,并将其纯化。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酸、碱液质量完全达到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使用的标准要求。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技术方案为,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预过滤系统、循环罐、保安过滤器、加压泵、纳滤膜系统、透析液罐,其中,纳滤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连接。
[0021]预过滤系统前设置有输料泵,CIP罐分别与输料泵、保安过滤器、加压泵、纳滤膜系统连接。
[0022]在纳滤膜系统与循环罐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高压压力调节阀和热交换系统。
[0023]热交换系统与CIP罐连接。
[0024]管路包括低压管路部分和高压管路部分,在加压泵入口之前的管路、纳滤膜系统之后的排放管路和以及高压压力调节阀之后的回流管路为低压管路系统,自加压泵之后至纳滤膜系统之间和高压压力调节阀之前的管路均为高压管路,高压管路为高压无缝工业管路。[0025]预过滤系统为1 μ m袋式过滤器。
[0026]纳滤膜系统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0027]加压泵出口压力为30bar。
[0028]加压泵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加压泵与纳滤膜系统之间连接气动比例调节阀。
[0029]管路上设置有在线温度传感器、在线压力传感器、流量监测传感器以及控制阀门,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
[0030]具体工艺流程为:首先将废酸、碱液放料到循环罐中,当罐中有一定体积后,纳滤膜系统开始运行。输料泵将废酸、碱液输送到预过滤系统中,预过滤采用lym袋式过滤器截留碱再生过程中破碎的树脂、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减轻后面膜过滤系统的负荷以保护膜元件。物料再由加压泵增加至一定操作的压力,输送到卷式纳滤膜组件中进行分离。水和酸、碱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被分离开来形成了透析液;而钙、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蛋白、色素等杂质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而形成浓缩液。浓缩液从纳滤膜组件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周而复始,从而其中的水份越来越少,物料体积越来越少。当物料浓缩到一定体积后,批次操作结束,循环罐中存储了产品被浓缩的杂质,透析液罐中则是被纯化的酸、碱液,此酸、碱液回到生产过程中的离交树脂柱循环再利用,通过酸、碱设备的回收套用,减少离交处理的盐酸与碱用量及减少离交处理配置盐酸软化水的用量,同时减少离交处理污水排放量,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0031]保安过滤器用于截留由于管路清洗不彻底或误操作而进入循环罐的异物,并且除去悬浮物及不溶性杂质,以保护系统安全运行。
[0032]加压泵用于提升到一定的操作压力,以满足膜分离要求。泵的流量配套输料泵的高流速,设计出口压力30bar以满足膜芯后期通量性能衰减时能通过加压的方式保持原有的设计处理能力。加压泵配备变频控制系统,并通过在线压力传感器检测运行工作压力,并与后面的气动比例调节阀联锁,在PLC的集中控制下,实现恒压或恒频率运行。当膜芯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处理量性能时,可通过变频调节操作压力来确保处理能力的相对稳定。
[0033]热交换系统用以冷却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保证料液在浓缩过程中的温度等于或低于进料温度。同时用于在清洗时进行蒸汽加热,提高清洗液温度以确保清洗效果,清洗液的最佳清洗温度为35-40度,在清洗剂配置之前通过换热器把无离子加热到35-40度后再配置清洗剂,可以确保清洗剂的有效性能。
[0034]所有管路的焊接采用氩弧焊,焊接时管路内外均采用氩气保护,以保证焊接部位不被氧化和碳化。高压管路的连接采用法兰和高压卡箍。因碱设备存放环境与酸设备同一环境,为防止挥发出的盐酸腐蚀不锈钢框架及相应的管路,所有不锈钢件均外涂防腐漆。
[0035]现场数据采集系统:
[0036]1)在线温度传感器
[0037]系统通过在公共输料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监控系统的工作温度,并将检测值送往PLC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比较检测值与设定值的差距,判断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0038]2)在线压力传感器
[0039]在线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公共进料管路和进膜管路上,以对系统的工作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数据送往PLC处理,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压力范围超过正常值时,PLC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加压泵的运行转速,以保持压力恒定。
[0040]3)流量监测传感器
[0041]控制系统依靠设置在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对膜系统的进料和透析液流量进行监测,并将数据送往PLC处理,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流量超过正常值范围时,PLC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泵的运行转速,以保持流量的恒定。
[0042]4)控制阀门
[0043]料液酸碱含量比较高,人体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危害,系统设计了相应的自动开关切换阀,以实现系统的全自动控制。
[0044]自动控制系统
[0045]在膜系统中为主要的泵电机配备了变频控制器,通过PLC系统的控制,均可实现恒流或恒压运行。配备变频控制系统的作用除了可以节省电力消耗以外,还可实现系统的柔性启动与停机,避免开停机对管路系统和膜的冲击和破坏,并避免了开停机对电网的波动影响;同时在不同工况下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设定不同的工作频率,从而实现最佳工作压力。
[0046]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同时完成电气与仪表的自动控制,同时通过各类在线仪表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一台工控机作为人机界面实现监控。
[0047]PLC用于接收、计算、汇总和发送控制信号,所有现场采集的数据信号均被送往PLC控制器,并通过PLC处理后送往电脑上在线显示运行数据。同样所有的控制参数设定和现场控制指令亦通过电脑接口输入后被送往PLC控制单元,并经PLC控制单元处理后发送至各控制点,包括泵电机等。
[004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膜分离技术从树脂再生污酸、碱液中原样回收酸、碱,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纳滤技术用于酸碱废水的处理,不仅可以解决酸碱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可提高酸碱的重复利用率。
[0049]本实用新型采用耐酸碱纳滤膜过滤生产过程中的废酸、废碱工艺,酸、碱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污酸、碱液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最高可达99%以上,对酸、碱没有截留作用。因此,能有效回收污酸、碱液中的酸、碱成分,并将其纯化。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酸、碱液质量完全达到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使用的标准要求。
[005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52]图中,1.透析液罐,4.预过滤系统,5.循环罐,6.CIP罐,7.热交换系统,8.高压压力调节阀,9.纳滤膜系统,10.气动比例调节阀,11.加压泵,12.保安过滤器。
[0053]【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005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预过滤系统
4、循环罐5、保安过滤器12、加压泵11、纳滤膜系统9、透析液罐1,其中,纳滤膜系统9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5连接。
[0056]预过滤系统4前设置有输料泵,CIP罐6分别与输料泵、保安过滤器12、加压泵11、纳滤膜系统9连接。
[0057]在纳滤膜系统9与循环罐5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高压压力调节阀8和热交换系统7。
[0058]热交换系统7与CIP罐6连接。
[0059]管路包括低压管路部分和高压管路部分,在加压泵11入口之前的管路、纳滤膜系统9之后的排放管路和以及高压压力调节阀8之后的回流管路为低压管路系统,自加压泵11之后至纳滤膜系统9之间和高压压力调节阀8之前的管路均为高压管路,高压管路为高压无缝工业管路。
[0060]预过滤系统4为1 μ m袋式过滤器。
[0061]纳滤膜系统9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0062]加压泵11出口压力为30bar。
[0063]加压泵11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加压泵11与纳滤膜系统9之间连接气动比例调节阀10。
[0064]管路上设置有在线温度传感器、在线压力传感器、流量监测传感器以及控制阀门,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
[0065]实施例1
[0066]试验用水是在离 交提取工序中树脂再生结束时产生大量的酸、碱含量在3-4%左右的废水,该废水含有大量蛋白、色素、金属离子等杂质。
[0067]所用的纳滤膜是陶氏NF270-4040耐酸碱纳滤膜,由聚酰胺材料制作而成,单支膜有效膜面积为7.6 m2,最大进料量为3.6 m3/h,最大操作压力为4.14 MPa,最高操作温度为40 °C,进水pH值范围为1.0-14.0 (数据是以操作温度为25 °C,操作压力为0.48MPa,质量浓度为2000 mg/L的NaCl通过试验得到的)。
[0068]具体工艺流程为:首先将废fe、喊液放料到循环iiS 5中,当iip中有一定体积后,纳滤膜系统9开始运行。输料泵将废酸、碱液通过料液入口 3输送到预过滤系统4中,预过滤采用1 μ m袋式过滤器截留碱再生过程中破碎的树脂、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减轻后面膜过滤系统的负荷以保护膜元件。物料再由加压泵11增加至一定操作的压力,输送到卷式纳滤膜组件中进行分离。水和酸、碱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被分离开来形成了透析液;而钙、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蛋白、色素等杂质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而形成浓缩液。浓缩液从纳滤膜组件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5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周而复始,从而其中的水份越来越少,物料体积越来越少。当物料浓缩到一定体积后,批次操作结束,循环罐5中存储了产品被浓缩的杂质,透析液罐1中则是被纯化的酸、碱液,此酸、碱液回到生产过程中的离交树脂柱循环再利用,通过酸、碱设备的回收套用,减少离交处理的盐酸与碱用量及减少离交处理配置盐酸软化水的用量,同时减少离交处理污水排放量,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0069]保安过滤器12用于截留由于管路清洗不彻底或误操作而进入循环罐5的异物,并且除去悬浮物及不溶性杂质,以保护系统安全运行。
[0070]加压泵11用于提升到一定的操作压力,以满足膜分离要求。泵的流量配套输料泵的高流速,设计出口压力30bar以满足膜芯后期通量性能衰减时能通过加压的方式保持原有的设计处理能力。加压泵11配备变频控制系统,并通过在线压力传感器检测运行工作压力,并与后面的气动比例调节阀10联锁,在PLC的集中控制下,实现恒压或恒频率运行。当膜芯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处理量性能时,可通过变频调节操作压力来确保处理能力的相对稳定。
[0071]热交换系统7用以冷却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保证料液在浓缩过程中的温度等于或低于进料温度。同时用于在使用CIP罐清洗时进行蒸汽加热,提高清洗液温度以确保清洗效果,清洗液的最佳清洗温度为35-40度,在清洗剂配置之前通过换热器把无离子加热到35-40度后再配置清洗剂,可以确保清洗剂的有效性能。
[0072]所有管路的焊接采用氩弧焊,焊接时管路内外均采用氩气保护,以保证焊接部位不被氧化和碳化。高压管路的连接采用法兰和高压卡箍。因碱设备存放环境与酸设备同一环境,为防止挥发出的盐酸腐蚀不锈钢框架及相应的管路,所有不锈钢件均外涂防腐漆。
[0073]现场数据采集系统:
[0074]I)在线温度传感器
[0075]系统通过在公共输料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监控系统的工作温度,并将检测值送往PLC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比较检测值与设定值的差距,判断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0076]2)在线压力传感器
[0077]在线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公共进料管路和进膜管路上,以对系统的工作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数据送往PLC处理,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压力范围超过正常值时,PLC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加压泵的运行转速,以保持压力恒定。
[0078]3)流量监测传感器
[0079]控制系统依靠设置在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对膜系统的进料和透析液流量进行监测,并将数据送往PLC处理,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流量超过正常值范围时,PLC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泵的运行转速,以保持流量的恒定。
[0080]4)控制阀门
[0081]料液酸碱含量比较高,人体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危害,系统设计了相应的自动开关切换阀,以实现系统的全自动控制。
[0082]自动控制系统
[0083]在膜系统中为主要的泵电机配备了变频控制器,通过PLC系统的控制,均可实现恒流或恒压运行。配备变频控制系统的作用除了可以节省电力消耗以外,还可实现系统的柔性启动与停机,避免开停机对管路系统和膜的冲击和破坏,并避免了开停机对电网的波动影响;同时在不同工况下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设定不同的工作频率,从而实现最佳工作压力。
[0084]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同时完成电气与仪表的自动控制,同时通过各类在线仪表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一台工控机作为人机界面实现监控。
[0085]PLC用于接收、计算、汇总和发送控制信号,所有现场采集的数据信号均被送往PLC控制器,并通过PLC处理后送往电脑上在线显示运行数据。同样所有的控制参数设定和现场控制指令亦通过电脑接口输入后被送往PLC控制单元,并经PLC控制单元处理后发送至各控制点,包括泵电机等。
[0086]实验结果表面:采用膜分离技术从树脂再生污酸、碱液中原样回收酸、碱,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纳滤技术用于酸碱废水的处理,不仅可以解决酸碱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可提高酸碱的重复利用率。
[0087] 本实用新型采用耐酸碱纳滤膜过滤生产过程中的废酸、废碱工艺,酸、碱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污酸、碱液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最高可达99%以上,对酸、碱没有截留作用。因此,能有效回收污酸、碱液中的酸、碱成分,并将其纯化。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酸、碱液质量完全达到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使用的标准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预过滤系统、循环罐、保安过滤器、加压泵、纳滤膜系统、透析液罐,其中,纳滤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过滤系统前设置有输料泵,CIP罐分别与输料泵、保安过滤器、加压泵、纳滤膜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纳滤膜系统与循环罐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高压压力调节阀和热交换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热交换系统与CIP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管路包括低压管路部分和高压管路部分,在加压泵入口之前的管路、纳滤膜系统之后的排放管路和以及高压压力调节阀之后的回流管路为低压管路系统,自加压泵之后至纳滤膜系统之间和高压压力调节阀之前的管路均为高压管路,高压管路为高压无缝工业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过滤系统为1μ m袋式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纳滤膜系统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加压泵出口压力为30bar。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加压泵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加压泵与纳滤膜系统之间连接气动比例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回收利用废酸废碱系统,其特征在于,管路上设置有在线温度传感器、在线压力传感器、流量监测传感器以及控制阀门,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连接。
【文档编号】C02F9/02GK203498181SQ20132062593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松江, 隋松森, 王俊波, 王松德, 刘金贵, 喀波 申请人:诸城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