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818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井体内有底座,底座上有井筒,井筒的底板与井体下部之间为进水空间;砂水分离管穿过井筒的底板;砂水分离管上有通孔;井筒外与井体间设置有多层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之间有填料;汇流井和井筒之间用导流管连通。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装置处理后的水质透明度、浊度、肉眼可见物均能达到国家卫生部的饮用水标准,并且细菌含量也会减少数十倍;运行中无废水、废渣、化学残留物排放;且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本装置全埋强固在河滩地表以下,有利于行洪和行航,对原地貌原生态不构成任何破坏;更重要的是,本装置具有安全取水保障;从而为城市人民解除了用水危机,也为政府节省了巨额的投资费用。
【专利说明】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水装置,适用于取江河水源的水厂技改与新建;可建日产水量30万m3以上的装置,广泛适用于各取水单位。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邻江的水厂和其他取水单位,沿袭多年的操作方法是:直取江河水源到后续设备进行净水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标后再供饮用或工业使用。
[0003]这样的净水处理方式,导致了以下弊端:
[0004]1.目前国内水厂的净水处理是用聚氯化铝等凝集剂和加氯消毒。处理后的水体里必然有化学残留物,特别是消毒中使用的氯易与某些物质(烷烃、芳香烃等)形成有机氯化物副产物,这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某些同一种癌症病例在城市的发病率为75%,农村发病率为25%,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与水不无关系。目前在农村大多数地区的生活用水都未经净化处理,其实饮用这种无化学残留物的水质,降低了某些疾病的引发几率。
[0005]2.水厂净水处理后平均有10% -15%的污水排放量,这部分排放的污水不但浪费了提取过程中的电耗和水耗,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污染了水资源环境。
[0006]3.现有的水厂占地面积较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0007]4.水厂的取水口在河道上有很大一部分凸出的建筑体,有碍于行洪、行航。
[0008]5.在发生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时或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原水浊度超制水极限时,则必须停止取水,整个供水系统陷于瘫痪,导致城市出现了用水危机。
[0009]6.整体运行费用较高,增加了老百姓的水价负担。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以弥补现有取制水技术的不足。
[0011]本发明为达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2]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井体,井体内有底座,底座上有井筒,井筒的底板与井体下部之间为进水空间;
[0013]砂水分离管穿过井筒的底板;砂水分离管上有通孔;
[0014]井筒外与井体间设置有多层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之间有填料;
[0015]汇流井和井筒之间用导流管连通。
[0016]进一步的优化,导流隔板围绕着井筒呈环状分布;导流隔板与井体或井筒之间设有滤道。
[0017]进一步的优化,砂水分离管下部有沉砂孔;砂水分离管上端延伸到井筒上部,用于清砂作业。
[0018]进一步的优化,底座为6-10根支柱。
[0019]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0020]1、水质:水源经水井的物理属性过滤机理后,其水质透明度、浊度、肉眼可见物均能达到国家卫生部的饮用水标准,并且细菌含量也会减少数十倍。显然这种无化学残留和消毒剂量减用的水体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0021]2、节水、节能:普通水厂净水处理后平均有10% -15%的污水排放量。因本装置为污水零排放,于是节省了这部份排放量在抽取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耗和水耗。
[0022]3、土地资源与建设费用:在同等的取水量规模条件下,本装置建设用地较之水厂用地能节约土地面积50%以上;在建设费用方面也少于普通水厂的建设费用。
[0023]4、行洪、行航:建筑主体全埋强固在河滩地表以下,故河道上无水厂取水口突出的构筑体,这有利于行洪和行航。
[0024]5、安全取水:该装置在应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原水浊度超制水极限时或发生突发性的水源污染事件时,依然不受影响能正常运行。本装置能达到安全取水的目的,是由自身结构以及其他参数设计决定的。根据近年来水污染事件的屡有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已着手备用水源的规划与建设,然这却是一个相当艰巨的工程,而本装置具有安全取水保障,从而为城市人民解除了用水危机,也为政府节省了巨额的投资费用。
[0025]6、运行费用:普通水厂的制水费约占供水成本的30%,本装置因无制水费用,于是能在水价方面相应降低惠及百姓。
[0026]7、使用年限:本装置设计使用年限可达50年以上,使用期间平均两年进行一次清砂作业,清砂过程中不影响正常取水。
[0027]8、环境保护:该装置埋在河滩地表以下,对原地貌原生态不构成任何破坏,运行中无废水、废渣、化学残留物排放,这很有利于水资源环境保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31]图4为双井取水的示意图。
[0032]图5是立体状态示意图。
[0033]图6为取水装置与河床布置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
[0035]在图中,I是支柱,2是井筒,3是砂水分离管,4是通孔,5是导流隔板,6是填料,7是汇流井,8是导流管,9为滤道,10是筒盖,11为井体,13为清砂孔盖,14为检视孔盖,15是底板,16为河流,17为砂卵石层或基岩层,18为沉砂孔,19为河床断面线,20为常年枯水位,21为常年洪水位。
[0036]本发明施工时,在河床底部开挖井体11,在井体11底部嵌入支柱1,支柱I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再在支柱I上建造封闭的井筒2 (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将砂水分离管3下端插入沉砂孔18内,上端穿过底板15位于井筒2内。
[0037]在井筒2与井体11之间放置填料6,填料6放置一定厚度后,在之上安装导流隔板5 (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再放填料6,再安装导流隔板5,如此重复安装。两层导流隔板5之间为滤道9。
[0038]导流隔板5为环状,一层与井体11之间的间距为滤道9,相邻的另一层与井筒2之间的间距为滤道9,水沿滤道9由导流隔板5导向:沿导流隔板5的圆周方向进入中心方向,再从中心方向流向圆周方向,呈迷宫状的绕流状态,以确保上部进水流经所有的填料6。
[0039]汇流井7的位置建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汇流井7和井筒2之间有导流管8连通。
[0040]使用时:上部的河水,经过所有的滤道9,被填料6净化后,到达井筒2的底部,从砂水分离管3下部的通孔4进入管内,水在管内流速缓慢,所带有的少量泥砂(大量泥砂已被填料6过滤)沉淀到砂水分离管3下部的沉砂孔,过滤后的清水则从砂水分离管3的上部的通孔4涌入到井筒2内,再从导流管8引入汇流井7内。
[0041]在含有砂卵石层17的井位,河水从井体11侧面进入滤道9,减少了经过上部滤道9的行程,但是却不会影响过滤效果,因为河床的砂卵石层17也是天然的填料,其过滤功能不变。基于同样的原理,井体11底部的进水,未经过滤道9,直接从井体11底部进入井筒2,也是能满足过滤要求的。
[0042]砂水分离管3下部的沉砂需清砂时:打开清砂盖13,将取砂管穿入砂水分离管3,进入沉砂孔18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不妨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0043]本装置可根据用水量的要求进行设计(如井体数量、直径、高度等)。
【权利要求】
1.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井体,井体内有底座,底座上有井筒,井筒的底板与井体下部之间为进水空间; 砂水分离管穿过井筒的底板;砂水分离管上有通孔; 井筒外与井体间设置有多层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之间有填料; 汇流井和井筒之间用导流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其特征是:导流隔板围绕着井筒呈环状分布;导流隔板与井体或井筒之间设有滤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其特征是:砂水分离管下部有沉砂孔;砂水分离管上端延伸到井筒上部,用于清砂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零排放环保型取水净水装置,其特征是:底座为6-10根支柱。
【文档编号】C02F9/02GK104314137SQ201410654169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兰和 申请人:四川省一零六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