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活性炭粉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437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活性炭粉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一体化活性炭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活性炭反应区和沉淀区,活性炭反应区包括射流曝气系统,所述射流曝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射流曝气器和一台水泵,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接到活性炭反应区的池腔下部,其出水口经管道连接射流曝气器上端开口;在活性炭反应区与沉淀区相邻处的上部设计有集水堰,导流筒上端与活性炭反应区内的集水堰底部相通,导流筒下端放置于沉淀区池体中央,填料层位于沉淀区中上部,排泥管一端位于泥斗的中心沉降区,另一端连接一台污泥泵。本实用新型对水体的处理效果远高于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沉淀区使得粉末状活性炭能够进一步回流使用,因此能大幅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专利说明】一体化活性炭粉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压力容器内都装填有粗石英砂垫层,及由优质活性炭颗粒组成的炭床。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水处理工作是通过压力容器内的炭床来完成的,组成炭床的活性炭颗粒有非常多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能力,水通过炭床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颗粒有效的吸附。此外活性炭颗粒表面非结晶部分上有一些含氧官能团,能使通过炭床的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有效的吸附。
[0003]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炭床底部和顶部都需加铺2?3厘米厚的海绵层,以阻止藻类等大颗粒杂质渗透入炭床,根据活性炭吸附所处理的水质不同,活性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过滤效果变差就要调换新的活性炭,海绵层也要定期更换,炭床中的活性炭颗粒必须进行热再生和酸再生处理,因此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污水处理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的一体化活性炭废水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一体化活性炭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活性炭反应区和沉淀区,活性炭反应区和沉淀区由隔板分开;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反应区包括射流曝气系统,所述射流曝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射流曝气器和一台水泵,射流曝气器是一两端开口的直管,其管身竖直,其管径由上至下有两次扩张,其下端管口沿管壁周向轴对称设有联通其管腔的多个侧面喷嘴,其顶端通过管道与水泵出水口相连,在其上部设计有进气歧管直接与外界联通,工作时形成负压;水泵位于活性炭反应区外部,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接到活性碳反应区的池腔下部,其出水口经管道连接射流曝气器上端开口 ;在活性碳反应区与沉淀区相邻处的上部设计有集水堰,集水堰上沿低于活性碳反应区内水位线;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导流筒、挡水板、填料层、滤水帽和排泥管;导流筒上端与活性碳反应区内的集水堰底部相通,导流筒下端放置于沉淀区池体中央,下端端头部连接有喇叭口状的扰流帽,扰流帽下方连接有水平的挡水板;填料层位于沉淀区中上部,其填料为塑料球状填料;滤水帽位于沉淀区上部;沉淀区底部为漏斗状的泥斗,排泥管一端位于泥斗的中心沉降区,另一端连接一台污泥泵,在沉淀区和污泥泵之间的排泥管上安装有排泥阀。
[0007]本实用新型活性碳反应区所使用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粉末,直接投放在活性炭反应区的水体中,对于等量的活性炭而言,活性炭颗粒越小则过滤面积越大,因此本装置的活性炭过滤面积要远大于相对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炭床,再加上活性炭反应区内设有射流曝气系统,对水体的处理效果远高于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能大幅提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且活性炭反应区后设有沉淀区,使得粉末状活性炭能够进一步回流使用,增大活性炭的利用率,因此能大幅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水泵2、进水管3、射流曝气器4、集水堰5、导流筒6、滤水帽7、出水管 8、填料层 9、排泥管 10、泥斗11、挡水板 12、沉淀区13、活性碳反应区14、扰流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的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2]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活性炭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活性炭反应区13和沉淀区12,活性炭反应区13和沉淀区12由隔板分开;活性炭反应区13包括射流曝气系统,所述射流曝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射流曝气器3和一台水泵1,射流曝气器3是一两端开口的直管,其管身竖直,其管径由上至下有两次扩张,其下端管口沿管壁周向轴对称设有联通其管腔的多个侧面喷嘴,其顶端通过管道与水泵1出水口相连,在其上部设计有进气歧管直接与外界联通,工作时形成负压;水泵1位于活性炭反应区外部,水泵1的进水口通过水管接到活性碳反应区的池腔下部,其出水口经管道连接射流曝气器上端开口 ;在活性碳反应区与沉淀区相邻处的上部设计有集水堰4,集水堰4上沿低于活性碳反应区内水位线;所述沉淀区12内设置有导流筒5、挡水板11、填料层8、滤水帽6和排泥管9 ;导流筒5上端与活性碳反应区内的集水堰4底部相通,导流筒5下端放置于沉淀区池体中央,下端端头部连接有喇叭口状的扰流帽14,扰流帽下方连接有水平的挡水板11 ;填料层8位于沉淀区中上部,其填料为塑料球状填料;滤水帽6位于沉淀区上部;沉淀区底部为漏斗状的泥斗10,排泥管9 一端位于泥斗的中心沉降区,另一端连接一台污泥泵,在沉淀区12和污泥泵之间的排泥管9上安装有排泥阀。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理污水的方法如下:
[0014]将废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活性炭反应池13内,然后将粉末状活性炭直接投入反应区内的水体中,利用外置水泵1持续抽取池腔下部的水,水泵抽取的水经管道进入射流曝气器3,根据射流曝气器的工作原理,泵入的水在曝气器内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射流曝气器将外部空气通过进气歧管抽入射流曝气器内部,形成气水混合物,最后经由射流曝气器底部的喷嘴喷入池腔底部,喷出的气水混合物中的气体随即向上流动形成冒泡,从而将池内水体整体搅动,使水体与活性炭粉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活性炭粉的吸附效率,提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废水在活性炭反应区反应后通过集水堰4沿导流筒5进入沉淀区12,经由挡水板11阻挡后水流向上运动,扰流帽14的作用是增加扰流,增大沉淀效果;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活性炭与水的运动速度不同使得活性炭向下沉淀,水流向上运动。沉淀区池腔中间部位和上部分别设计有填料层8和滤水帽6,截留少量未沉淀的活性炭。沉淀区池腔底部安装排泥管9,将沉淀后的活性炭通过泵回流进入活性炭反应区或进行脱水处理。沉淀后的废水通过出水管7排入下一废水处理环节。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其中所述射流曝气系统数量根据处理废水的水量及水质确定,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处理进程适时向活性炭反应区补充活性炭粉,不需要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能减少活性炭的再生费用,同时也使深度处理长期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化活性炭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活性炭反应区(13)和沉淀区(12),活性炭反应区(13)和沉淀区(12)由隔板分开;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反应区(13)包括射流曝气系统,所述射流曝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射流曝气器(3)和一台水泵(1),射流曝气器(3)是一两端开口的直管,其管身竖直,其管径由上至下有两次扩张,其下端管口沿管壁周向轴对称设有联通其管腔的多个侧面喷嘴,其顶端通过管道与水泵(I)出水口相连,在其上部设计有进气歧管直接与外界联通,工作时形成负压;水泵(I)位于活性炭反应区外部,水泵(I)的进水口通过水管接到活性碳反应区的池腔下部,其出水口经管道连接射流曝气器上端开口 ;在活性碳反应区与沉淀区相邻处的上部设计有集水堰(4),集水堰(4)上沿低于活性碳反应区内水位线;所述沉淀区(12)内设置有导流筒(5)、挡水板(11)、填料层(8)、滤水帽(6)和排泥管(9);导流筒(5)上端与活性碳反应区内的集水堰(4)底部相通,导流筒(5)下端放置于沉淀区池体中央,下端端头部连接有喇叭口状的扰流帽(14),扰流帽下方连接有水平的挡水板(11);填料层(8)位于沉淀区中上部,其填料为塑料球状填料;滤水帽(6)位于沉淀区上部;沉淀区底部为漏斗状的泥斗(10),排泥管(9) 一端位于泥斗的中心沉降区,另一端连接一台污泥泵,在沉淀区(12)和污泥泵之间的排泥管(9)上安装有排泥阀。
【文档编号】C02F1/52GK204138377SQ201420511384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7日
【发明者】黄刚, 陈夏源, 张庆丰, 刘道香, 田晓晓 申请人:山东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