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20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物化法处理相关工业废水和污水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而溶气水发生装置是气浮物化法固(悬浮物)、液分离的核心部分,溶气水发生装置性能越好则能使水中溶解更多的空气,当溶气水在常压下释放时,气体便以径向尺寸极小、肉眼难以分辩的超微气泡形式溢出水体,当气泡越细小、密度越大时溶气水呈乳白状,载负水中固体物质上浮的能力越强,固液分离越彻底。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广的的浅层气浮和高速叶轮旋转自吸的涡凹式气浮都存在不同的缺陷,浅层气浮除了水泵还得使用空压机压气方可产生溶气水,这种方式溶气水中的气泡稳定时间短,所以只能靠大量投加凝聚剂,才能进行固、液分离,使处理成本上升。涡凹式气浮因主要靠涡轮高速旋转吸气,故日处理量极其有限,且易损件更换较频繁。

国内也有采用单射流法制造溶气水的设备,但因微气泡直径较大,所以气泡稳定时间一般在1~3分钟,如果超出此限,很难产生大量的微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液分离效果好,运行成本节约的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至少包括水泵,稳流罐,一只连接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的泵前水射器、将水分流至所述泵前水射器的第一流量控制阀,一只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端和稳流罐之间的泵后水射器、将水分流至所述泵后水射器的第二流量控制阀,其中,所述泵前 水射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泵前水射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所述泵后水射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所述泵后水射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稳流罐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稳流罐相连通的溶气水输送管、若干释放器,所述溶气水输送管通过分流管与所述释放器相连。

本发明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仅需要设有一台水泵,相较于现有技术省去了空压机等耗能设备,可节约能源40%左右。同时,两只泵前、泵后水射器利用负压吸气制成的溶气水呈浓稠乳白色状态,微气泡更加细密,稳定时间为6~10分钟,这种溶气水微气泡强制载负悬浮物的能力大大增强,污水净化处理的效果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包括水泵,稳流罐,一只连接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的泵前水射器、将水分流至所述泵前水射器的第一流量控制阀,一只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端和稳流罐之间的泵后水射器、将水分流至所述泵后水射器的第二流量控制阀,其中,所述泵前水射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泵前水射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所述泵后水射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所述泵后水射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稳流罐相连。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双射流溶气水发生装置,包括水泵、第一流量控制 阀、第二流量控制阀、泵前水射器、泵后水射器、稳流灌、溶气水输送管、分流管、无堵塞释放器。

第一流量控制阀2、泵前水射器3串联固定联接,第一流量控制阀2另一端与水泵1出水管段固定联接,泵前水射器3出水口端与水泵1进水口段固定联接,水泵1出水管在接入稳流灌6前,固定联接了第二流量控制阀5、泵后水射器4,溶气水输送管7一端与稳流灌6固定联接,另一端与分配管8固定联接。分配管8上并列固定联接有N只无堵塞释放器9。水泵1工作时,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2分流部分水到水射器3中,水射器3利用负压作用吸入大量的空气,在水泵1进口前的管道中与水剧烈混合传质,又在水泵叶轮剪切后从水泵1的出水口流出,进入稳流灌6前,经第二流量控制阀5的作用下又分流一部分到水射器4中,水射器4利用负压作用又吸入大量的空气输送到稳流灌6中,溶气水在稳流灌6中稳定一段时间后从后依次经溶气水输送管7、分流管8、无堵塞释放器9释放到需处理的污水中。

本发明中的能耗设备只有一台水泵,与现有溶气水发生装置相比节约了40%左右的能源;同时因为采用泵前、泵后两只水射器,吸气能力大大增强,空气与水混合溶解后形成十分密集的微气泡,且微气泡稳定时间长,微气泡作为载体强制性地将污水中的疏水性悬浮物载付上浮,实现固、液分离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广泛推广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