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763阅读:37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浓水回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对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浓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药生产过程中,需要生产纯化水作为药物的溶剂。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水,通常浓水量占总水量的50%左右;现有技术中,浓水被直接排放,这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而同时,在制药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冷却水去冷却提取药物过程中的产生的乙醇提取液蒸汽,以实现对乙醇的回收,现有技术中冷却水采用的是自来水,对自来水的消耗量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浓水被直接排放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纯化水制备机、浓水存储池、循环水冷却塔和冷凝器,所述纯化水制备机的浓水排出管的出口设置在浓水存储池中;

还包括将浓水存储池中的水泵入循环水冷却塔的第一水泵和将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水泵入冷凝器的第二水泵;

所述浓水存储池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和排水阀,所述循环水冷却塔上设置有第二液位计。

进一步,连接第一水泵和循环水冷却塔的管路上设置有水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向循环水冷却塔中补水的第三水泵。

进一步,所述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排水阀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为电子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磁阀、第一水泵和第三水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其利用浓水存储池收集纯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并通过水泵将浓水泵入循环水冷却塔,浓水在循环水冷却塔中作为冷却水被泵入冷凝器,从而实现了对浓水的回收和利用,能很大的循环水冷却设备对自来水的消耗,节约水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纯化水制备机1、浓水存储池2、循环水冷却塔3和冷凝器4,所述纯化水制备机的浓水排出管5的出口设置在浓水存储池中;

还包括将浓水存储池中的水泵入循环水冷却塔的第一水泵6和将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水泵入冷凝器的第二水泵7;

所述浓水存储池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8和排水阀9,所述循环水冷却塔上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0。

本实施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其利用浓水存储池收集纯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并通过第一水泵将浓水泵入循环水冷却塔,浓水在循环水冷却塔中作为冷却水被第二水泵泵入冷凝器,从而实现了对浓水的回收和利用,能很大的循环水冷却设备对自来水的消耗,节约水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能通过第一液位计8和第二液位计10方便的观察浓水存储池和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水位,从而在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水不够时,能及时的控制第一水泵将浓水存储池中的水泵入循环水冷却塔,并且在浓水存储池中的水达到高水位,而循环水冷却塔又不需要补水时,能及时的通过排水阀排走多余的浓水,从而使本回收利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好。

而且本实施例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的冷凝器的进气口与提取罐的乙醇蒸汽排出管连接,所述提取罐用于提取银杏叶中的药物,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连接有气液分离器11,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乙醇储罐12连接,通过冷凝器对乙醇蒸汽进行冷却回收乙醇,可很大的减少乙醇浪费,节约制药成本。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连接第一水泵和循环水冷却塔的管路上设置有水过滤器13,通过水过滤器对浓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可对冷凝器进行保护,延长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向循环水冷却塔中补水的第三水泵14,当浓水量不够补偿冷却水的消耗量时,能通过第三水泵向循环水冷却塔补水,以保证冷凝器正常工作。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纯化水制备中浓水的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排水阀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为电子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磁阀、第一水泵和第三水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本改进使得在循环水冷却塔中的水不足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或第三水泵向循环水冷却塔中补水,同时在浓水存储池中的水位过高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排水,补水和排水自动完成,能节约人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