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氮磷去除率的多介质地下渗滤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08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氮磷去除率的多介质地下渗滤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普遍短缺,特别是村镇地区面临水质恶化,污水处理率不高,处理达标率低,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融资难及运行费用高等问题。针对村镇的上述问题,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地下渗滤技术应运而生,沈阳大学、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等机构对此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果。虽然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COD去除率高等优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该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现行推广的技术主要面临四个问题:渗滤层容易堵塞导致系统失效,水力负荷低导致占地大,反硝化受抑制导致脱氮效果差,填料吸附容量低导致磷过早穿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氮磷去除率的多介质地下渗滤污水处理装置,它通过多种填料混配或分层填装提高渗透性能,以防止系统堵塞;通过降低系统的无效空隙,添加活性污泥饼提高系统内部的细菌含量,增加Fe-C微电解层,从而大幅提高水力负荷;通过设置分流层,分流一部分高碳源污水到下层,从而无需外加碳源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通过添加锯末,可以在分流不足时通过缓释碳源补充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通过增加除磷层,以提高磷元素的吸附容量。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植物层、布水层、硝化层、分流兼曝气层、含水层、反硝化层、除磷层、集水排水层;植物层下面设有布水层,布水层下面设有硝化层,硝化层下面设有分流兼曝气层,分流兼曝气层下面设有含水层,含水层下面设有反硝化层,反硝化层下面设有除磷层,除磷层下面设有集水排水层。

所述的植物层厚度为100-200mm,植物层由狐尾藻与灯心草、吉祥草、高羊茅、结缕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栽而成的。

所述的布水层厚度为100-200mm,布水层由间距为300-500mm的PVC穿孔管组成的,穿孔管的管间填充有沙砾和碎石。

所述的硝化层厚度为200-300mm,硝化层由Fe-C球团加活性污泥饼与草甸棕壤、红壤、沙土三种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层组合而成的。

所述的分流兼曝气层厚度为100-200mm,分流兼曝气层由间距为500-1000mm的PVC穿孔管组成的,穿孔管的管间填充有沙砾和碎石。

所述的含水层厚度为10-100mm,含水层由高透水性海绵制成的。

所述的反硝化层厚度为200-500mm,反硝化层由锯末与草炭、红壤、沙土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层或混配组合而成的。

所述的除磷层厚度为100-200mm,除磷层由铁矿石、海绵铁、蛭石、大理碎石、钢渣、粉煤灰、PAC、黄土、红壤中的两种或几种混配而成的。

所述的集水排水层厚度为200-300mm,集水排水层由间距为500-1000mm的PVC穿孔管组成的,穿孔管的管间填充有碎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通过多种填料混配或分层填装提高渗透性能,以防止系统堵塞;通过降低系统的无效空隙,添加活性污泥饼提高系统内部的细菌含量,增加Fe-C微电解层,从而大幅提高水力负荷;通过设置分流层,分流一部分高碳源污水到下层,从而无需外加碳源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通过添加锯末,可以在分流不足时通过缓释碳源补充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通过增加除磷层,以提高磷元素的吸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植物层;2-布水层;3-硝化层;4-分流兼曝气层;5-含水层;6-反硝化层;7-除磷层;8-集水排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植物层1、布水层2、硝化层3、分流兼曝气层4、含水层5、反硝化层6、除磷层7、集水排水层8;植物层1下面设有布水层2,布水层2下面设有硝化层3,硝化层3下面设有分流兼曝气层4,分流兼曝气层4下面设有含水层5,含水层5下面设有反硝化层6,反硝化层6下面设有除磷层7,除磷层7下面设有集水排水层8。

所述的植物层1厚度为100-200mm,植物层1由狐尾藻与灯心草、吉祥草、高羊茅、结缕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栽而成的。

所述的布水层2厚度为100-200mm,布水层2由间距为300-500mm的PVC穿孔管组成的,穿孔管的管间填充有沙砾和碎石。

所述的硝化层3厚度为200-300mm,硝化层3由Fe-C球团加活性污泥饼与草甸棕壤、红壤、沙土三种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层组合而成的。

所述的分流兼曝气层4厚度为100-200mm,分流兼曝气层4由间距为500-1000mm的PVC穿孔管组成的,穿孔管的管间填充有沙砾和碎石。

所述的含水层5厚度为10-100mm,含水层5由高透水性海绵制成的。

所述的反硝化层6厚度为200-500mm,反硝化层6由锯末与草炭、红壤、沙土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层或混配组合而成的。

所述的除磷层7厚度为100-200mm,除磷层7由铁矿石、海绵铁、蛭石、大理碎石、钢渣、粉煤灰、PAC、黄土、红壤中的两种或几种混配而成的。

所述的集水排水层8厚度为200-300mm,集水排水层8由间距为500-1000mm的PVC穿孔管组成的,穿孔管的管间填充有碎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植物层1内的主要植物为极具观赏性的“净化精灵”——狐尾藻,植物层1的主要作用是一级脱氮除磷,自调节池或厌氧池出来的污水含有较高的铵态氮,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初步降低氮元素的含量,此外通过根系的毛管作用,还可以使系统布水更加均匀。狐尾藻等植物还具有观赏价值;布水层2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布水,同时可承载植物根系,根系可作为细菌的载体;硝化层3中的Fe-C球团是指市售铁炭填料或钢渣与秸秆炭的混合料,其通过微电解原理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硝化层3中的活性污泥饼是指给水处理厂的污泥压滤后的干化产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系统的含菌量来提高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分流兼曝气层4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布水和曝气,分流布水和曝气过程交替进行;含水层5的作用是给反硝化的气态产物以上升的通道,同时阻隔氧气进入反硝化层6;反硝化层6中锯末的作用是作为缓释碳源,供给反硝化作用使用;除磷层7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吸附或絮凝、络合等作用固定水中的磷元素。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