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玻璃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383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板玻璃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玻璃的清洗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例如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平板显示器的板玻璃(玻璃基板)中,来自顾客的要求规格日益严格,从而进行各种品质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基于这样的状况,在板玻璃的制造工序中,通常将成形后的板玻璃切断成矩形状且规定的大小,在对其切断端面实施研磨加工之后,进行用于使该板玻璃的表背面成为清洁的面的清洗处理以及干燥处理,由此得到作为最终产品的玻璃基板。

在此,所述清洗处理一般来说通过一边散布清洗剂一边擦拭清洗板玻璃的表背面的清洗工序、以及利用清洗水(纯水)冲洗清洗工序中散布的清洗剂的漂洗工序等来实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地说,所述清洗工序以及所述漂洗工序沿着连续搬运多个板玻璃的搬运机构的搬运方向依次配置,并且通过相互邻接的多个隔间而被各自区分开。

另外,在清洗工序的隔间内,具备散布清洗剂的喷洒单元、以及擦拭清洗板玻璃的表背面的海绵块等,另一方面,在漂洗工序的隔间内,配备有散布清洗水的喷洒单元、以及刷洗板玻璃的表背面的辊刷等。

并且,通过一边利用所述搬运机构进行搬运一边依次通过清洗工序、漂洗工序而对多个板玻璃实施清洗处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3430公报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具备清洗工序以及漂洗工序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中,例如清洗工序中使用的清洗剂的液滴飞溅而进入漂洗工序,由此漂洗工序中使用的清洗液混入清洗剂,担心这成为引起清洗处理后的板玻璃的品质降低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所示的现有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清洗剂混入漂洗工序中使用的清洗液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其具备将板玻璃以大致水平姿态搬运的搬运机构,且沿该搬运机构的搬运方向依次相邻地配置一边散布清洗剂一边清洗板玻璃的平面的清洗工序、以及利用清洗水冲洗在该清洗工序中散布的清洗剂的漂洗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洗工序中,沿所述搬运方向依次配置有擦拭清洗所述板玻璃的平面的海绵块、以及除去附着于所述板玻璃的所述清洗剂的挤压辊,在所述海绵块与所述挤压辊之间配置有覆盖所述挤压辊的外周面的第一防飞溅罩。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海绵块与挤压辊之间设置有第一防飞溅罩,能够防止因海绵块飞溅的清洗剂直接与下游侧的挤压辊接触,能够防止清洗剂向清洗工序的外部(漂洗工序)飞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防飞溅罩的上部配置有朝向所述海绵块突出的第二防飞溅罩。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从设置在海绵块与挤压辊之间的第一防飞溅罩的上部配置朝向海绵块突出的第二防飞溅罩,因此,例如在清洗工序中散布的清洗剂中,即便液滴碰到板玻璃的上表面而弹起,也能够利用第二防飞溅罩防止该液滴朝向周围飞溅,能够抑制清洗剂向清洗工序的外部(漂洗工序)飞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在所述海绵块的所述搬运方向的上游侧也设置有挤压辊,且另外设置有配置在该挤压辊与该海绵块之间的第一防飞溅罩、以及从该第一防飞溅罩的上部朝向所述海绵块突出设置的第二防飞溅罩。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至少在清洗工序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配置有挤压辊、第一防飞溅罩以及第二防飞溅罩,因此附着于搬运中途的板玻璃的大部分清洗剂在所述上游侧与所述下游侧之间的区域内从板玻璃滴下。

其结果是,清洗工序中使用的大部分清洗剂留在清洗工序中,能够实现清洗剂的有效利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防飞溅罩由彼此能够装卸地连结的多个板状的单位罩体构成,多个所述板状的单位罩体朝向所述板玻璃的宽度方向依次配置。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利用由多个单位罩体构成的分割构造构成第二防飞溅罩,因此与例如由一张板状构件构成的情况相比更容易携带,向第一防飞溅罩配置时的安装操作也容易。

另外,通过改变各个单位罩体的配置位置,能够容易地改变第二防飞溅罩整体的长度尺寸(板玻璃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防飞溅罩从所述板玻璃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向下方倾斜地配置,在相互邻接的任意的一对所述单位罩体中,位于所述一侧的所述单位罩体的端部重叠地载置在位于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单位罩体的端部上。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在第二防飞溅罩的上表面侧,在邻接的单位罩体的连结位置,位于一侧(即,倾斜方向的上方侧)的单位罩体的端部始终存在于位于另一侧(即,倾斜方向的下方侧)的单位罩体的端部的上部,形成相互重叠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附着于第二防飞溅罩的上表面的液滴经过各个单位罩体朝向倾斜方向的下方侧依次移动时,在邻接的单位罩体的连结位置处,位于另一侧的单位罩体的端部不会成为阻碍,故而更加优选。

实用新型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能够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即,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能够抑制清洗工序中散布的清洗剂混入清洗工序的外部(漂洗工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清洗工序中的下游侧的挤压辊附近的图,且是从图1中的箭头X的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清洗装置

2 搬运机构

10 清洗工序

12 海绵块

12U 上侧海绵块

13 挤压辊

13U 上侧挤压辊

14 第一防飞溅罩

15 第二防飞溅罩

15A 单位罩体

20 漂洗工序

G 板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1以及图2对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以下说明,为了方便而将图1以及图2的上下方向规定为板玻璃的清洗装置1的上下方向进行记述。

另外,在图1中,将箭头A的方向规定为板玻璃G的搬运方向进行记述。

本实施方式的板玻璃的清洗装置1(以下,简要记载为“清洗装置1”)将板玻璃切断成矩形状且规定的大小,并进行对切断端面实施了研磨加工后的板玻璃G的清洗处理。

如图1所示,清洗装置1具备以大致水平姿态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相对于水平姿态倾斜约5°的状态)搬运板玻璃G的搬运机构2,沿该搬运机构2的搬运方向(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至少依次邻接地配置清洗工序10以及漂洗工序20等。

在此,上述的清洗工序10以及漂洗工序20被在搬运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具备出入口部(未图示)的隔间10A、20A分别隔绝。

并且,通过利用搬运机构2在上述的清洗工序10以及漂洗工序20中依次搬运板玻璃G,从而清洁板玻璃G的表面(上表面)以及背面(下表面)。

清洗工序10为如下的工序:一边向投入到清洗装置1的板玻璃G散布清洗剂一边进行擦拭清洗,使固着在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玻璃粉、粉尘等剥离,由此清洗板玻璃G的平面。

在清洗工序10中,配设有喷洒单元11、海绵块12、挤压辊13、第一防飞溅罩14以及第二防飞溅罩15等。

喷洒单元11包括贮存有规定的清洗剂的贮存罐11A、将贮存罐11A内的清洗剂以规定的水压排出的泵11B、以及成为利用泵11B将清洗剂向外部排出时的喷出口的喷洒嘴11C等,上述的构成设备11A、11B、11C经由配管构件11D而相互连通。

在此,喷洒嘴11C、11C…在搬运机构2的正上方以及正下方设置有多个,使喷出方向朝向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上表面侧或者下上表面侧,并且沿搬运方向并列设置。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喷洒单元11中,贮存罐11A内的清洗剂通过泵11B从喷洒嘴11C喷出,分别向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散布。

之后,散布的大部分清洗剂形成液滴而从板玻璃G滴下,在隔间10A的底部聚集,之后经由过滤器11A1再次注入到贮存罐11A内。

换句话说,形成清洗工序10中使用的清洗剂通过喷洒单元11在隔间10A内循环的结构。

海绵块12由例如圆盘形状的海绵构件等构成,配设为以轴心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并与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平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紧密接触。

具体地说,海绵块12、12…在清洗工序10内设置有多个,且构成为,在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上表面侧朝向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成一列的上侧的海绵块12、12…(以下,酌情记载为“上侧海绵块12U”)、以及在所述板玻璃G的下表面侧朝向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成一列的下侧的海绵块12、12…(以下,酌情记载为“下侧海绵块12D”)朝向所述搬运方向配置成多列(本实施方式中是两列)。

并且,上述的海绵块12、12…经由连结机构部(未图示)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连结而被驱动,各海绵块12构成为能够以轴心作为中心而旋转。

挤压辊13由例如圆柱形状的海绵构件等构成,配设为沿水平方向上的、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平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紧密接触。

具体地说,挤压辊13、13…配设为,将与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的一对挤压辊13、13作为一组而设置有多组,在清洗工序10内的至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沿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夹持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

换言之,在俯视时,挤压辊13、13…以将多个海绵块12、12…夹在之间的方式配设在清洗工序10内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并且,上述的挤压辊13、13…经由连结机构部(未图示)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连结而被驱动,各挤压辊13构成为能够以轴心作为中心进行旋转。

由此,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被上下一对挤压辊13、13沿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夹持,从而附着在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大部分清洗剂被除去。

这样,在清洗工序10中,由于至少在其上游侧以及下游侧配设有上下一对挤压辊13、13…,因此附着于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清洗剂的大部分在所述上游侧与所述下游侧之间的区域内从板玻璃G滴下。

其结果是,清洗工序10中使用的清洗剂的大部分保留在清洗工序10内,而不会伴随着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被带向下一工序的漂洗工序20。

另外,通过在清洗工序10的下游侧配置有挤压辊13,例如,即便在下一工序的漂洗工序20中使用的清洗水的液滴向清洗工序10内飞溅,该液滴也基本不会越过所述挤压辊13而到达清洗工序10的内部,能够防止在清洗工序10中使用的清洗剂的浓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挤压辊13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出于更可靠地除去附着在板玻璃G上的清洗剂的目的,也可以采用在板玻璃G的搬运方向的中途部(即,多列海绵块12、12…之间)配置有一组或多组的上下的一对挤压辊13、13的结构。

第一防飞溅罩14由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板状构件构成。

具体地说,第一防飞溅罩14包括将厚度方向作为搬运方向且沿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垂直罩部14a、以及从垂直罩部14a的上端略微倾斜地延伸设置的倾斜罩部14b。

并且,第一防飞溅罩14、14分别设置在清洗工序10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分别沿上下的一对挤压辊13、13中的上侧的挤压辊13(以下,酌情记载为“上侧挤压辊13U”)配设。

具体地说,在所述上游侧,上侧挤压辊13U以及上侧海绵块12U沿搬运方向依次配置,第一防飞溅罩14配设为如下姿态:垂直罩部14a位于上侧挤压辊13U与上侧海绵块12U之间,并且倾斜罩部14b从所述垂直罩部14a的上端随着朝向搬运方向的上游侧而逐渐向上方倾斜。

另外,在所述下游侧,上侧海绵块12U以及上侧挤压辊13U沿搬运方向依次配置,第一防飞溅罩14配设为如下姿态:垂直罩部14a位于上侧挤压辊13U与上侧海绵块12U之间,并且倾斜罩部14b从所述垂直罩部14a的上端随着朝向搬运方向的下游侧而逐渐向上方倾斜。

换句话说,在所述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各第一防飞溅罩14覆盖上侧挤压辊13U的外周面,并配置在上侧挤压辊13U与上侧海绵块12U之间。

通过设置有通过这种结构构成的第一防飞溅罩14,例如,即便附着于板玻璃G的一部分清洗剂通过被驱动而旋转的海绵块12卷起,也会碰到第一防飞溅罩14,直接成为液滴而经过该第一防飞溅罩14滴下。

由此,能够防止通过海绵块12而卷起的一部分清洗剂直接与挤压辊13碰撞,并且能够防止一部分清洗剂向清洗工序10的外部(例如后述的漂洗工序20等)流出。

如图2所示,第二防飞溅罩15由例如由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四片)矩形板状的丙烯板构成的单位罩体15A、15A…等构成。

并且,上述的多个单位罩体15A、15A…朝向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配置,经由未图示的螺栓等连结为能够彼此装卸。

具体地说,在相互邻接的任意的单位罩体15A、15A中,位于所述配置方向的一侧(例如,图2中的左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始终存在于位于所述配置方向的另一侧(例如,图2中的右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的上侧,上述的单位罩体15A、15A以使端部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相互重叠的端部,相互邻接的任意的单位罩体15A、15A连结为能够装卸。

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第二防飞溅罩15沿第一防飞溅罩14的倾斜罩部14b在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一防飞溅罩14的延伸突出方向)上延伸,并且如图1所示朝向与所述第一防飞溅罩14邻接的上侧海绵块12U从倾斜罩部14b突出,经由未图示的螺栓等以可装卸的方式配置在该倾斜罩部14b的上表面。

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防飞溅罩15由利用多个单位罩体15A、15A…构成的分割构造构成,因此与例如利用一张板状构件构成的情况相比更容易携带,向第一防飞溅罩14配置时的安装操作也容易。

另外,通过改变各个单位罩体15A(参照图2)的配置位置,能够容易地改变第二防飞溅罩15整体的长度尺寸(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

然而,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附着于板玻璃G的平面的液滴容易地从该平面滴下,使搬运机构2(参照图1)搬运板玻璃G的搬运姿态形成为与水平姿态相比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状态。

具体地说,对于搬运机构2搬运板玻璃G的搬运姿态,例如,通过使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比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略高,由此形成以约5°的倾斜角度θ倾斜的状态。

另外,与这样的板玻璃G的搬运姿态相应地,对于上述的喷洒单元11、挤压辊13、第一防飞溅罩14、以及固定设置于该第一防飞溅罩14的第二防飞溅罩15等,也配置为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防飞溅罩15中形成为如下状态:如上所述,相互邻接的任意的一对单位罩体15A、15A中的、位于所述一侧(即,倾斜方向的上方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载置在位于所述另一侧(即,倾斜方向的下方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上并相互重叠的状态。

因此,例如优选为,在附着于第二防飞溅罩15的上表面的液滴经过各个单位罩体15A、15A…向倾斜方向的下方侧依次移动时,在邻接的单位罩体15A、15A的连结位置处,位于另一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不会成为阻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防飞溅罩15的结构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相互邻接的任意的单位罩体15A、15A中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载置在位于所述一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上并相互重叠的结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形成为如下的状态:在第二防飞溅罩15的下表面侧,在邻接的单位罩体15A、15A的连结位置,位于一侧(即,倾斜方向的上方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与位于另一侧(即,倾斜方向的下方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的下表面重合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附着于第二防飞溅罩15的下表面侧的液滴经过各个单位罩体15A、15A…的下表面向倾斜方向的下方侧依次移动的情况下,在邻接的单位罩体15A、15A的连结位置处,位于另一侧的单位罩体15A的端部不会成为阻碍,因此更加优选。

接下来,对漂洗工序20进行说明。

在漂洗工序20中,将少量残留的清洗剂与清洗工序10中剥离的玻璃粉或与粉尘等一起通过清洗水(纯水)从板玻璃G冲洗掉。

如图1所示,漂洗工序20中配设有喷洒单元21、辊刷22、挤压辊23以及第三防飞溅罩24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漂洗工序20的喷洒单元21、挤压辊23以及第三防飞溅罩24的结构具有与上述的清洗工序10的喷洒单元11、挤压辊13以及第一防飞溅罩14大致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不具备与第二防飞溅罩15相当的构成部件,另外在代替海绵块12而具备辊刷22这一点与清洗工序10不同。

由此,在以下说明中,主要记载与清洗工序10的不同点,省略与该清洗工序10相同的结构的记载。

喷洒单元21具备贮存罐21A,在该贮存罐21A中预先贮存有规定的清洗水。

并且,贮存罐21A内的清洗水通过泵21B从喷洒嘴21C喷出,分别向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散布。

之后,散布的大部分清洗水成为液滴而从板玻璃G滴下,在隔间20A的底部聚集,之后经由过滤器21A1再次注入贮存罐21A内。

换句话说,形成漂洗工序20中使用的清洗水通过喷洒单元21在隔间20A内循环的结构。

辊刷22例如通过在圆柱形状上植入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大量毛而成,配设为沿水平方向上的、俯视时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的平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紧密接触。

具体地说,辊刷22、22设置为与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的一对辊刷22、22,配设为在漂洗工序20内的搬运方向中央部沿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夹持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

并且,一对辊刷22、22经由连结机构部(未图示)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连结而被驱动,各辊刷22构成为能够以轴心作为中心而旋转。

由此,搬运中途的板玻璃G被上下一对辊刷22、22刷洗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从而将被剥离的玻璃粉、粉尘等与清洗剂一起除去。

随着依次通过由以上这种结构构成的清洗工序10以及漂洗工序20而进行板玻璃G的清洗处理。

具体地说,通过搬运机构2搬入到清洗工序10内的板玻璃G首先被上下一对挤压辊13、13夹持。

由此,即便例如在清洗工序10的前工序中,液滴等附着于板玻璃G,也能够在清洗工序10的之前除去该液滴等,能够防止该液滴等随着板玻璃G进入清洗工序10内。

在板玻璃G通过上下一对挤压辊13、13后,通过喷洒单元11向板玻璃G散布清洗剂,并且通过海绵块12擦拭清洗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

由此,附着于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玻璃粉、粉尘等被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分别设置在清洗工序10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第二防飞溅罩15、15防止散布的清洗剂中的、与板玻璃G的上表面接触而弹起的液滴向周围飞溅,进而抑制向清洗工序10的隔间10A外飞出。

在通过海绵块12后,板玻璃G再次被上下一对挤压辊13、13夹持,之后从清洗工序10搬出。

由此,能够将通过喷洒单元11散布的清洗剂中的、成为液滴而附着于板玻璃G的大部分清洗剂在从清洗工序10搬出之前除去。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与板玻璃G一起向清洗工序10的隔间10A外排出的清洗剂的量。

从清洗工序10搬出的板玻璃G接着被搬入漂洗工序20。

搬入到漂洗工序20内的板玻璃G被上下一对挤压辊23、23夹持。

由此,能够在漂洗工序20的之前再次除去例如附着在板玻璃G上的清洗剂的液滴,能够抑制随着板玻璃G进入漂洗工序20内的清洗剂的量。

在板玻璃G通过上下一对挤压辊23、23后,通过喷洒单元21向板玻璃G散布清洗水(纯水),并通过辊刷22刷洗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

由此,将从板玻璃G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剥离并与清洗剂一起附着的玻璃粉、粉尘等从该板玻璃G除去。

在通过辊刷22后,板玻璃G再次被上下一对挤压辊23、23夹持,之后从漂洗工序20搬出。

由此,能够在从漂洗工序20搬出之前将通过喷洒单元11散布的清洗水中的、成为液滴而附着于板玻璃G的大部分清洗水除去。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与板玻璃G一起向漂洗工序20的隔间20A外排出的清洗水的量。

这样,对于通过喷洒单元21散布的清洗水,能够利用分别设置在漂洗工序20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挤压辊23、23…抑制向该漂洗工序20的隔间20A外排出的清洗水的量。

因此,能够防止漂洗工序20中使用的清洗水进入前工序的清洗工序10内。

从漂洗工序20搬出的板玻璃G向清洗装置1的外部搬出,由此,基于该清洗装置1的一系列的清洗处理结束。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当地使用于进行如下清洗处理的玻璃板的清洗装置,该清洗处理为: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平板显示器所使用的板玻璃的制造工序中,将成形后的板玻璃切断成矩形状且规定大小,对其切断端面实施研磨加工之后,用于使该板玻璃的表背面成为清洁的面的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