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844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分散式污水处理是指采用一种新型复杂的方式,来满足小规模地区废水管理及资源化的要求,它允许以单独小型污水处理和就地土壤处理系统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中分散式污水处理只是简单地将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并不能实现中水的回用,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维护管理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不仅减小了城市集中管网污水处理的压力,而且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中水直接进行利用,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管理维护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调节池施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区域,并在相应的施工区域用挖掘机挖掘至设定的深度形成调节池,然后将调节池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进行夯实处理,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0~15cm;

b、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调节池的内部搭设加强板筋,然后在调节池内安装第二输水管,使第二输水管的端口与调节池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25cm,并在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抽水泵,接着将第二输水管固定在调节池的内侧面上;

c、然后在抽水泵的上方20~30cm的位置安装过滤网,使第二输水管贯穿过滤网,并将贯穿位置用铁丝进行固定,接着在过滤网的上方通过支撑架安装搅拌粉碎装置,使搅拌粉碎装置与调节池进行固定连接,保证搅拌粉碎装置的底端与过滤网之间保持10cm以上的间距;

d、最后将污水的源头通过进水管与混流槽进行固定连接,并在混流槽上引出第一输水管,使第一输水管的出水端位于调节池内支撑架下方20cm的位置,然后将其与调节池的侧壁进行固定;

(2)缺氧池施工

a、待调节池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的水平方向,且距离调节池1~1.5m的位置开挖缺氧池,缺氧池的深度与调节池的深度相等,分5次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均相等;

b、待整个缺氧池挖掘结束后,用夯实机对缺氧池的内壁和底面进行夯实处理,在靠近调节池的侧面上用手持式夯实机进行夯实,然后沿着缺氧池的底面和侧面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缺氧池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c、最后通过吊装机将密封罩吊运至缺氧池的上方,并沿着缺氧池下放至距离池口0.5m的位置,通过人工扶持密封罩,将密封罩安装至设定位置,密封罩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再将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安装至靠近调节池一侧的通孔内,将其连接的缝隙处进行密封处理;

(3)膜生物反应池施工

a、待缺氧池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和缺氧池的水平方向,且距离缺氧池1~1.5m的位置进行膜生物反应池的开挖,膜生物反应池的开挖深度与缺氧池的深度相等,分5次挖掘,且每次挖掘的深度相同;

b、待整个膜生物反应池挖掘结束后,用夯实机对陌生给反应池的内壁和底面进行夯实处理,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膜生物反应池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c、然后在靠近缺氧池的侧面上距离顶端30~50cm的位置开设渗水孔,同时在膜生物反应池内靠近缺氧池的一侧安装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泵,并将回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密封罩上的通孔内;

d、接着在膜生物反应池的底部铺设输泥管,输泥管的竖直段固定在膜生物反应池的侧壁上,且安装有抽泥泵,位于底部的输泥管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然后在底部输泥管的上方安装输气管,输气管连接鼓风机,鼓风机固定在膜生物反应池的顶端外侧,最后在输气管的上方且距离输气管20~30cm的位置安装分离罩;

(4)污泥池和中水池施工

a、膜生物反应池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的水平方向依次进行污泥池和中水池的开挖,污泥池和中水池的深度均与膜生物反应池相等,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污泥池和中水池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b、然后将输泥管的管口引入污泥池的上方,并进行固定;

c、接着将分离罩通过第三输水管连接至中水池中,并将第三输水管固定在中水池的上方,然后在第三输水管上从左往右依次安装真空表、自吸泵、调节阀和流量计;

d、最后在中水池的侧壁上距离顶端30cm的位置安装中水回用管,将其与外部的管道进行连接;

(5)污水处理

待整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结束后,将污水从进水管经混流槽引入调节池,污水在过滤网的作用下使颗粒杂质分离,启动搅拌粉碎装置将颗粒杂质进行搅拌粉碎后,在抽水泵的作用下经第二输水管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细菌对污水进行分解处理后,污水通过渗水孔进入膜生物反应池,膜生物反应池底部的污泥在抽泥泵的作用下经输泥管进入污泥池,而处理后的水直接进第三输水管进入中水池,经中水回用管回收利用。

通过上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地将生活中的污水混合后统一进行预处理,将污水从源头开始进行处理,不仅减小了城市集中管网污水处理的压力,而且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中水直接进行利用,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管理维护方便。

进一步,步骤(1)中的搅拌粉碎装置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夹紧机构和搅拌粉碎机构,电机固定在防水板上,电机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通过衔接板连接防水板,主动轮固定连接电机,主动轮位于定位板的上方,从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有卡块,卡块上固定连接有t形板,从动轮通过转轴连接t形板,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套筒,夹紧机构均匀分布在套筒的侧面上,搅拌粉碎机构位于夹紧机构的下方,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经传送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使搅拌粉碎机构在夹紧机构的作用下一起旋转,实现对污水的搅拌粉碎,防止较大的颗粒杂质造成输水管的堵塞,防水板可以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防止在进行搅拌粉碎的过程中污水飞溅到电机上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t形板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转轴在旋转时更稳定可靠。

进一步,从动轮的上方设置有重力盘和平衡板,重力盘和平衡板均固定连接在转轴上,重力盘和平衡板可以使转轴在旋转时保持稳定,防止搅拌粉碎机构在旋转时发生晃动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进一步,夹紧机构包括夹紧片、限位块和调节块,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套筒的侧面上,夹紧片通过调节块连接限位块,夹紧机构可以方便转轴的安装拆卸,通过调节块可以带动夹紧片移动,实现对转轴的夹紧定位。

进一步,搅拌粉碎机构包括转盘和粉碎杆,转盘和粉碎杆均固定连接在转轴上,转盘上下平行分布,粉碎杆均匀分布在两个转盘之间,通过转盘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颗粒杂质在搅拌粉碎过程飞溅出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可以防止颗粒杂质快速撞击过滤网而造成破坏,粉碎杆用于粉碎颗粒杂质。

进一步,步骤(3)中的分离罩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扣板,两个扣板之间均匀设置有隔板,位于上方的扣板上设置有卡套,卡套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水孔,卡套通过环形圈连接扣板,当自吸泵工作时,通过卡套带动分离罩旋转,进而使处理后的水吸入分离罩内,并从通水孔经第三输水管进入中水池,隔板可以增加水流的流动速度。

进一步,隔板上均设置有逆流管,逆流管可以使污泥往下流动,防止通过通水孔进入中水池内。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办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地将生活中的污水混合后统一进行预处理,将污水从源头开始进行处理,不仅减小了城市集中管网污水处理的压力,而且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中水直接进行利用,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管理维护方便;

2、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经传送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使搅拌粉碎机构在夹紧机构的作用下一起旋转,实现对污水的搅拌粉碎,防止较大的颗粒杂质造成输水管的堵塞;

3、防水板可以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防止在进行搅拌粉碎的过程中污水飞溅到电机上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t形板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转轴在旋转时更稳定可靠;

4、夹紧机构可以方便转轴的安装拆卸,通过调节块可以带动夹紧片移动,实现对转轴的夹紧定位。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步骤简单,不仅减小了城市集中管网污水处理的压力,而且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中水直接进行利用,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管理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中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搅拌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分离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缺氧池;3-膜生物反应池;4-污泥池;5-中水池;6-混流槽;7-进水管;8-第一输水管;9-搅拌粉碎装置;10-支撑架;11-过滤网;12-第二输水管;13-抽水泵;14-密封罩;15-渗水孔;16-回流管;17-回流泵;18-鼓风机;19-输气管;20-分离罩;21-第三输水管;22-真空表;23-自吸泵;24-调节阀;25-流量计;26-输泥管;27-抽泥泵;28-吸泥孔;29-中水回用管;30-定位板;31-衔接板;32-防水板;33-电机;34-主动轮;35-从动轮;36-传送带;37-重力盘;38-平衡板;39-卡块;40-t形板;41-套筒;42-夹紧片;43-限位块;44-调节块;45-转轴;46-转盘;47-粉碎杆;48-卡套;49-通水孔;50-扣板;51-环形圈;52-隔板;53-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调节池施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区域,并在相应的施工区域用挖掘机挖掘至设定的深度形成调节池1,然后将调节池1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进行夯实处理,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0~15cm;

b、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调节池1的内部搭设加强板筋,然后在调节池1内安装第二输水管12,使第二输水管12的端口与调节池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小于25cm,并在第二输水管12上安装抽水泵13,接着将第二输水管12固定在调节池1的内侧面上;

c、然后在抽水泵13的上方20~30cm的位置安装过滤网11,使第二输水管12贯穿过滤网11,并将贯穿位置用铁丝进行固定,接着在过滤网11的上方通过支撑架10安装搅拌粉碎装置9,使搅拌粉碎装置9与调节池1进行固定连接,保证搅拌粉碎装置9的底端与过滤网11之间保持10cm以上的间距;

搅拌粉碎装置9包括电机33、主动轮34、从动轮35、夹紧机构和搅拌粉碎机构,电机33固定在防水板32上,电机33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定位板30,定位板30通过衔接板31连接防水板32,主动轮34固定连接电机33,主动轮34位于定位板30的上方,从动轮35通过传送带36连接主动轮34,主动轮34与从动轮35之间设置有卡块39,卡块39上固定连接有t形板40,从动轮35通过转轴45连接t形板40,从动轮35的下方设置有套筒41,夹紧机构均匀分布在套筒41的侧面上,搅拌粉碎机构位于夹紧机构的下方,通过电机33带动主动轮34转动,经传送带36带动从动轮35旋转,使搅拌粉碎机构在夹紧机构的作用下一起旋转,实现对污水的搅拌粉碎,防止较大的颗粒杂质造成输水管的堵塞,防水板32可以起到保护电机33的作用,防止在进行搅拌粉碎的过程中污水飞溅到电机33上而影响电机33的正常工作,t形板40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转轴45在旋转时更稳定可靠,从动轮35的上方设置有重力盘37和平衡板38,重力盘37和平衡板38均固定连接在转轴45上,重力盘37和平衡板38可以使转轴45在旋转时保持稳定,防止搅拌粉碎机构在旋转时发生晃动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夹紧机构包括夹紧片42、限位块43和调节块44,限位块43固定连接在套筒41的侧面上,夹紧片42通过调节块44连接限位块43,夹紧机构可以方便转轴45的安装拆卸,通过调节块44可以带动夹紧片42移动,实现对转轴45的夹紧定位。

搅拌粉碎机构包括转盘46和粉碎杆47,转盘46和粉碎杆47均固定连接在转轴45上,转盘46上下平行分布,粉碎杆47均匀分布在两个转盘46之间,通过转盘46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颗粒杂质在搅拌粉碎过程飞溅出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可以防止颗粒杂质快速撞击过滤网11而造成破坏,粉碎杆47用于粉碎颗粒杂质。

d、最后将污水的源头通过进水管7与混流槽6进行固定连接,并在混流槽6上引出第一输水管8,使第一输水管8的出水端位于调节池1内支撑架10下方20cm的位置,然后将其与调节池1的侧壁进行固定;

(2)缺氧池施工

a、待调节池1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1的水平方向,且距离调节池11~1.5m的位置开挖缺氧池2,缺氧池2的深度与调节池1的深度相等,分5次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均相等;

b、待整个缺氧池2挖掘结束后,用夯实机对缺氧池2的内壁和底面进行夯实处理,在靠近调节池1的侧面上用手持式夯实机进行夯实,然后沿着缺氧池2的底面和侧面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缺氧池2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c、最后通过吊装机将密封罩14吊运至缺氧池2的上方,并沿着缺氧池2下放至距离池口0.5m的位置,通过人工扶持密封罩14,将密封罩14安装至设定位置,密封罩14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再将第二输水管12的出水口安装至靠近调节池1一侧的通孔内,将其连接的缝隙处进行密封处理;

(3)膜生物反应池施工

a、待缺氧池2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1和缺氧池2的水平方向,且距离缺氧池21~1.5m的位置进行膜生物反应池3的开挖,膜生物反应池3的开挖深度与缺氧池2的深度相等,分5次挖掘,且每次挖掘的深度相同;

b、待整个膜生物反应池3挖掘结束后,用夯实机对陌生给反应池的内壁和底面进行夯实处理,再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膜生物反应池3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c、然后在靠近缺氧池2的侧面上距离顶端30~50cm的位置开设渗水孔15,同时在膜生物反应池3内靠近缺氧池2的一侧安装回流管16,回流管16上安装有回流泵17,并将回流管16的另一端固定在密封罩14上的通孔内;

d、接着在膜生物反应池3的底部铺设输泥管26,输泥管26的竖直段固定在膜生物反应池3的侧壁上,且安装有抽泥泵27,位于底部的输泥管26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28,然后在底部输泥管26的上方安装输气管19,输气管19连接鼓风机18,鼓风机18固定在膜生物反应池3的顶端外侧,最后在输气管19的上方且距离输气管1920~30cm的位置安装分离罩20;

分离罩20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扣板50,两个扣板50之间均匀设置有隔板52,位于上方的扣板50上设置有卡套48,卡套48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水孔49,卡套48通过环形圈51连接扣板50,当自吸泵23工作时,通过卡套48带动分离罩20旋转,进而使处理后的水吸入分离罩20内,并从通水孔49经第三输水管21进入中水池5,隔板52可以增加水流的流动速度,隔板52上均设置有逆流管53,逆流管53可以使污泥往下流动,防止通过通水孔49进入中水池5内。

(4)污泥池和中水池施工

a、膜生物反应池3施工结束后,沿着调节池1、缺氧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的水平方向依次进行污泥池4和中水池5的开挖,污泥池4和中水池5的深度均与膜生物反应池3相等,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5~20cm,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在污泥池4和中水池5内安装加强板筋进行支撑固定;

b、然后将输泥管26的管口引入污泥池4的上方,并进行固定;

c、接着将分离罩20通过第三输水管21连接至中水池5中,并将第三输水管21固定在中水池5的上方,然后在第三输水管21上从左往右依次安装真空表22、自吸泵23、调节阀24和流量计25;

d、最后在中水池5的侧壁上距离顶端30cm的位置安装中水回用管29,将其与外部的管道进行连接;

(5)污水处理

待整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结束后,将污水从进水管7经混流槽6引入调节池1,污水在过滤网11的作用下使颗粒杂质分离,启动搅拌粉碎装置9将颗粒杂质进行搅拌粉碎后,在抽水泵13的作用下经第二输水管12进入缺氧池2,缺氧池2的细菌对污水进行分解处理后,污水通过渗水孔15进入膜生物反应池3,膜生物反应池3底部的污泥在抽泥泵27的作用下经输泥管26进入污泥池4,而处理后的水直接进第三输水管21进入中水池5,经中水回用管29回收利用。

通过上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地将生活中的污水混合后统一进行预处理,将污水从源头开始进行处理,不仅减小了城市集中管网污水处理的压力,而且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中水直接进行利用,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管理维护方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