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09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解脱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



背景技术:

用热解脱附炉来处理含油污泥,是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如申请号为201710056323.6、201710519366.3的发明专利申请均是基于热解脱附炉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绞龙是热解脱附腔内常用的污泥输送机构。绞龙在输送污泥时,成块的污泥存在受热不均的现象,使位于表层的污泥能得到充分加热而不在表层的污泥可能得不到充分加热,从而影响整体的处理效果。申请号为201710599425.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热解脱附反应釜及包括该反应釜的海上平台上含油污泥的处理设备,采用了盘式干燥机和单轴双螺旋搅拌机,使物料产生横向离心效果的盘式干燥机设置在热解脱附反应釜内的上部空间,使物料产生竖向翻滚效果的单轴双螺旋搅拌机设置在热解脱附反应釜内的下部空间。该方案虽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结构相对复杂,使得设备出故障的概率提高,而且检修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它能使炉内的污泥被充分加热,从而保证污泥的处理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包括热解脱附腔和包裹在热解脱附腔外表的加热腔,热解脱附腔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炉体和下炉体,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设置物料下落通道,加热腔的热量由热源供应,热解脱附腔内设置有输送污泥机构,所述物料下落通道内悬挂有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部圆周与物料下落通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改进,所述物料下落通道的内壁横向地设置有柱体,圆锥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圆锥体通过柱体穿过通孔的方式悬挂在物料下落通道内。

作为改进,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3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物料下落通道内悬挂有圆锥体,污泥从上炉体出来后落在圆锥体的表面。圆锥体的表面温度较高,能对落在其上的污泥进行加热。另一方面,污泥的下落能使圆锥体发生轻微的左右晃动,当污泥从圆锥体表面滑落经过间隙时,这种晃动会对污泥在间隙位置产生一定频率的压迫,这种压迫能破碎块状的污泥,使进入下炉体的污泥尽快分散,使后续的加热更有效。此为,圆锥体有尖顶,当污泥从上炉体下落时,也能起到破碎块状污泥的作用,使落在圆锥体表面的污泥较分散,使污泥能得到充分的加热,从而能提高污泥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圆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a、上炉体;1b、下炉体;11、物料下落通道;2、加热腔;3、污泥输送机构;4、圆锥体;41、通孔;5、间隙;6、柱体;7、进料口;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包括热解脱附腔和包裹在热解脱附腔外表的加热腔2,加热腔2的热量由热源供应。热源可以采用高温烟气加热方式,或者电力加热方式,或者太阳能板加热方式。

热解脱附腔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炉体1a和下炉体1b,上炉体1a与下炉体1b之间设置物料下落通道11,热解脱附腔内设置有输送污泥机构3,输送污泥机构3为绞龙。

物料下落通道11内悬挂有圆锥体4,圆锥体4有导热材料制成。如图2所示,物料下落通道11的内壁横向地设置有柱体6,圆锥体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1,圆锥体4通过柱体6穿过通孔41的方式悬挂在物料下落通道11内。圆锥体4的底部圆周与物料下落通道1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5,间隙5的宽度为1~3厘米。

污泥从进料口7进入热解脱附腔后,由上炉体1a对污泥进行初步加热,随后污泥进入物料下落通道11,在圆锥体4处被再次加热并破碎,再经由下炉体1b的高温加热后,从出料口8出料。

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首次公开于申请号为201710056323.6的发明创造,

本技术:
是对该发明创造的改进。在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内,污泥的传输方向与热气的流向为逆向,使得热气沿其流向形成一个个温度逐渐降低的温度区域,使得污泥在其运输方向上的受热温度则逐渐升高。污泥在物料下落通道11内被充分加热和破碎后,进入后续的高温区域时,污泥能更有效地被处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热解脱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该双炉体式热解脱附炉包括热解脱附腔和包裹在热解脱附腔外表的加热腔(2),热解脱附腔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炉体(1A)和下炉体(1B),上炉体(1A)与下炉体(1B)之间设置物料下落通道(11),加热腔(2)的热量由热源供应,热解脱附腔内设置有输送污泥机构(3),所述物料下落通道(11)内悬挂有圆锥体(4),圆锥体(4)的底部圆周与物料下落通道(1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5)。该方案能使炉内的污泥得到粉碎并被充分加热,从而保证污泥的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毛富志;熊龙;李岩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8.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