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20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属于环保生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化处理技术以A-O法为主,A-O法生化处理技术是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易于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经由厌氧分解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池,在充足的曝气供氧条件下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吸收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微生物的生长;经由好氧处理的废水进入中沉池通过污泥回流减少污泥的流失,中沉池出水投加药剂进行混凝反应,再经过二沉池沉降污泥,上清液达标排放。但A-O法生化处理法处理负荷较低,针对高浓度的废水停留时间长、占地大;同时各个处理单元分别设计,设计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系统处理负荷,减少占地面积和设计施工周期的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处理起始端依次包括水解酸化池,好氧池和MBR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的MBR膜生物反应器内设有分离泥水的MBR膜和将MBR膜分离的水排出的产水泵。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池与MBR膜生物反应器底部均设有曝气系统,两个所述的曝气系统共用一个供氧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解酸化池底部设有布水管。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氧装置为罗茨鼓风机,设于所述好氧池的顶部。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解酸化池与MBR膜生物反应器之间设有将MBR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回流泵。

如上所述的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厌氧出水口和好氧池的好氧出水口均设于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好氧池分隔成好氧池及MBR膜生物反应器,经由好氧处理的废水进入MBR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在产水泵吸力作用下穿过MBR膜并达标排放。废水中的微生物由于体积较大,无法通过中空纤维膜从而被截留在系统中,通过积累逐步提高系统中的微生物浓度,以达到提高处理负荷的目的。由于减少了中沉池、二沉池的需求,节约用地。同时采用一体化设计,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相应型号或自由组合,减少设计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体化A-O-MBR生化处理装置,从处理起始端依次包括水解酸化池1,好氧池2和MBR膜生物反应器3,在MBR膜生物反应器3内设有分离泥水的MBR膜4和将MBR膜4分离的水排出的产水泵5,产水泵5的吸力有助于废水穿过MBR膜4并达标排放。

在好氧池2与MBR膜生物反应器3底部均设有曝气系统6,两个曝气系统6共用一个供氧装置7。供氧装置7供氧经曝气系统6的作用下使废水中活性污泥(即:微生物载体)处于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吸收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微生物的生长。

进一步地,水解酸化池1底部设有用于进废水的布水管11,水解酸化池1外设有与布水管11连接的增压泵。

进一步地,供氧装置7为罗茨鼓风机,设于好氧池2的顶部。

进一步地,在水解酸化池1与MBR膜生物反应器3之间设有将MBR膜生物反应器3内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内的污泥回流泵8,从而补充流失的活性污泥。

水解酸化池1的厌氧出水口12和好氧池2的好氧出水口21均设于顶部。

本实用新型处理废水流程为:生产废水在增压泵的作用下通过布水管11进入水解酸化池1内,水解酸化池1内存在厌氧微生物,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经厌氧分解完成的废水由厌氧出水口12进入好氧池2,供氧装置7供氧经由好氧池2内的曝气系统6进入好氧池2内,使废水中的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吸收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好氧处理后的废水由好氧出水口21进入MBR膜生物反应器3内,其内的曝气系统6供氧使废水中的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吸收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在产水泵5的吸力作用下,废水穿过MBR膜4并达标排放,而微物生由于体积较大,无法通过中空纤维膜被截留在MBR膜生物反应器3内,通过积累逐步提高系统中的微生物浓度,MBR膜生物反应器3内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8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内补充流失的活性污泥,以达到提高处理负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整合A-O法及MBR技术采用一体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处理负荷,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并减少占地面积,用户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型号或自由组合不同数量的一体化设备,大大减少设计施工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