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5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污水的处理是当前环境工程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处理工业污水的系统都为通过风机向污水池内鼓送空气,依靠空气在污水池内升腾过程中其内部蕴含的氧气与污水中的好氧菌产生反应,以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其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便于风机吹入污水池内的空气能更充分与好氧菌反应,往往需要在污水池底部各处大量设置出风管路,由于位于池底的出风管路的出风口都设计的很小,以便能在使用时其出风口能产生较大的出风动量,在实际操作中,就经常因出风口结垢堵塞和腐蚀破坏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特别是对处理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以及污染因子复杂的好氧生化处理装置,常常因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含量高,造成使好氧曝气系统的出风口结垢堵塞,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筒、进水管、出水管、分离机构、驱动机构;

处理筒竖直设置,驱动机构与处理筒连接用于驱动处理筒沿其转轴旋转,处理筒顶部设有出液口且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水管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出水管一端与出液口连接;

分离机构包括安装架和螺旋分离板,安装架设置在处理筒内,螺旋分离板安装在安装架上,螺旋分离板沿处理筒内壁螺旋布置,且螺旋分离板内缘形成竖直延伸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处理筒具有圆柱形结构,螺旋分离板与处理筒同轴布置。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液管,第一导液管第一端与出液口连通且第二端与所述液体通道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导液管,第二导液管第一端与进液口连通且第二端与所述液体通道连通。

优选地,第二导液管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导液管的第二端下方。

优选地,处理筒底部还设有排渣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筒竖直设置,驱动机构与处理筒连接用于驱动处理筒沿其转轴旋转,分离机构包括安装架和螺旋分离板,安装架设置在处理筒内,螺旋分离板安装在安装架上,螺旋分离板沿处理筒内壁螺旋布置,且螺旋分离板内缘形成竖直延伸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驱动机构驱动处理筒旋转,使得处理筒内壁与螺旋分离板形成相对转动,使得固体在螺旋分离板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液体部分位于中部的液体通道内,出水管从上部将液体排出,实现固液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筒1、进水管3、出水管2、分离机构、驱动机构;

处理筒1竖直设置,驱动机构与处理筒1连接用于驱动处理筒1沿其转轴旋转,处理筒1顶部设有出液口且底部设有进液口,进水管3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出水管2一端与出液口连接;

分离机构包括安装架4和螺旋分离板5,安装架4设置在处理筒1内,螺旋分离板5安装在安装架4上,螺旋分离板5沿处理筒1内壁螺旋布置,且螺旋分离板5内缘形成竖直延伸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本实施例的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进水管从处理筒底部向处理筒内送入待处理污水,处理时,驱动机构驱动处理筒旋转,使得处理筒内的污水随着处理筒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处于外周的螺旋分离板之间,液体位于处理筒中心,同时分离机构在处理筒内相对于处理筒反向转动,使得螺旋分离板向下推动外周的固体杂质,保证出水管从顶部抽出的污水中固体杂质含量较低,实现固液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筒竖直设置,驱动机构与处理筒连接用于驱动处理筒沿其转轴旋转,分离机构包括安装架和螺旋分离板,安装架设置在处理筒内,螺旋分离板安装在安装架上,螺旋分离板沿处理筒内壁螺旋布置,且螺旋分离板内缘形成竖直延伸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两端分别与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固液分离型污水处理设备,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驱动机构驱动处理筒旋转,使得处理筒内壁与螺旋分离板形成相对转动,使得固体在螺旋分离板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液体部分位于中部的液体通道内,出水管从上部将液体排出,实现固液分离。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处理筒1具有圆柱形结构,螺旋分离板5与处理筒1同轴布置,保证螺旋分离板对处理筒外层的固体杂质的推动。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导液管7,第一导液管7第一端与出液口连通且第二端与所述液体通道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导液管6,第二导液管6第一端与进液口连通且第二端与所述液体通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导液管和第二导液管,能够使得处理筒内的进水和出水位置合理,提高分离效果。

在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液管6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导液管7的第二端下方,保证出水管抽出的液体中的固体杂质含量低。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处理筒1底部还设有排渣口,便于位于底部的固体物料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