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16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涂料用量增加,水性建筑涂料产生的废水有颜色,不易处理;若将废水直接进入现有的建筑涂料废水处理系统(絮凝、过滤等)中进行处理,其处理成本高,处理后的废水不易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当前涂料废水处理工艺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其设置在涂料罐与废水处理系统之间,用于实现对废水的预处理,降低后续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成本;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再进行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包括:

涂料罐;废水收集池,所述废水收集池内设有将所述废水收集池分为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中间墙,所述中间墙的中部开有废水流通孔;所述第一池体与所述涂料罐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池体内安装有泥浆泵;

加药罐,所述加药罐的罐体上开有废水入口、废水出口和加药口,所述加药罐的废水入口与所述泥浆泵的出口相连;

隔膜泵,所述隔膜泵的入口与所述加药罐的废水出口相连;

板框压滤机,所述板框压滤机对所述隔膜泵出口的废水进行压滤,压滤后的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池体与所述涂料罐的出口采用消防帆布水管相连接,所述消防帆布水管靠近所述涂料罐出口的一端设有带丝扣的不锈钢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收集池设置在地下,且废水收集池的池口高于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流通孔的中心距废水收集池池底的高度为废水收集池池深的70~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收集池的体积为2m3~5m3,所述废水流通孔为10cm×10cm的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一横置的钢管,所述泥浆泵安装在所述钢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收集池和中间墙的内表面上覆有防水砂浆照面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药罐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罐体内的废水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罐体外的电机、减速机及设置在罐体内的搅拌轴;

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减速机通过轴连外壳与所述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斜桨式搅拌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料罐和加药罐的出口处均设有出料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通过废水收集池的第一池体对涂料罐中的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进行自然沉降,将第一池体中的上清液通过废水流通孔流到第二池体内;泥浆泵将第二池体二次沉降后的上清液泵入加药罐中,向加药罐中加药、絮凝、脱色,脱色后的废水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固体废弃物经晒干后填埋,液体排到废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再处理;本实用新型对建筑涂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可以除去大部分的固废物和色浆成分,使得废水的悬浮物指标、COD指标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后续废水处理成本降低,有利于废水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废水收集池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加药罐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

10、涂料罐;20、废水收集池;21、中间墙;22、第一池体;23、第二池体;24、废水流通孔;25、钢管;26、防水砂浆照面层;30、泥浆泵;40、加药罐;41、罐体;42、废水入口;43、废水出口;44、加药口;45、电机;46、减速机;47、搅拌轴;48、轴连外壳;49、搅拌叶片;50、隔膜泵;60、板框压滤机;70、废水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将废水处理分成两个步骤,先进行脱色处理,将大量的固废物通过加药、絮凝、过滤,然后将过滤后再通过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涂料罐10、废水收集池20、泥浆泵30、加药罐40、隔膜泵50、板框压滤机60和现有的建筑涂料所使用的废水处理系统70;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涂料罐10的出口处设有出料阀,打开出料阀则涂料罐10中的水性建筑涂料废水从出口处流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废水收集池20处于地面之下,池口高于地面,其设置在车间合适的位置,容积根据实际涂料产量和车间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2m3-5m3;用砖垒好;废水收集池20的中间位置设有中间墙21,中间墙21的中部开有废水流通孔24,废水流通孔的中心距废水收集池池底的高度为废水收集池池深的70~80%;配合废水收集池20的体积为2m3-5m3,废水流通孔24采用10cm×10cm的方孔。中间墙21将废水收集池20分成左右布置的第一池体22和第二池体23,第一池体22与涂料罐10的出口采用消防帆布水管相连接,消防帆布水管靠近涂料罐10出口的一端设有带丝扣的不锈钢短管,用时短管接在涂料罐出料口,消防帆布水管的另一头放在第一中,处于地面下20cm处;第二池体23内设有一横置的1寸钢管25用于拴泥浆泵30,钢管两头砌在墙里,距地面10厘米处。其中,第一池体22中的废水自然沉降后,上面的废水通过废水流通孔24流到第二池体23中。这样可以除去废水中的一些固废物,隔一段时间抽干上面的废水,将第一池体22底部的固废物收集后晒干后填埋;废水收集池20和中间墙21的内表面上覆有防水砂浆照面层26,以防废水渗到土壤里;池口高于地面5-10cm,以防冲洗地面的水进入池中。

本装置用泥浆泵30将废水收集池20中的上清液输送到加药罐40中,依据废水量选型。泥浆泵和加药罐之间的管路可采用刚管或胶皮管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药罐40包括罐体41和搅拌装置,罐体41选择不锈钢材质,以保证不生水锈,罐体41上开有废水入口42、废水出口43和加药口44,加药罐的废水入口42与泥浆泵30的出口相连,废水出口43处设有出料阀,废水出口43与隔膜泵50的入口相连,加药口44用于向罐体41内加入药剂。搅拌装置用于对罐体内的废水进行搅拌,其包括设置在罐体41外的电机45、减速机46及设置在罐体41内的搅拌轴47;电机45与减速机46相连,转速为80转/分钟。减速机46通过轴连外壳48与搅拌轴47相连,搅拌轴47上安装有斜桨式搅拌叶片49。

本实用新型板框压滤机60对隔膜泵50出口的废水进行压滤,板框压滤机60与隔膜泵50、隔膜泵50余加药罐40的出水口之间用钢管连接。压滤后的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70中,板框压滤机60的出水口与废水处理系统70之间可自由选用钢管或胶管连接。其中,加药罐中的废水通过板框压滤机压滤,选型依据废水量;从压滤机过滤后的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正式处理。

现有废水处理系统可采用DBDS-5m3污水处理装置,其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

该装置主要由格栅、污水提升泵、气浮设备、加药系统、过滤加压泵、液位控制器、臭氧发生器、多介质过滤器、自控系统、管道阀门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的废水脱色过程为:

1、如有清洗涂料罐内壁任务时,先将涂料罐10与废水收集池20的第一池体22之间的消防水管连接好;

2、设备每清洗完一次,打开涂料罐10底部的出料阀,因涂料罐10出口与地面有一定高度,废水自行流到废水收集池20中;

3、等第二池体23中的废水满时,安装好泥浆泵30通向加药罐40的管路,通上泥浆泵30的电源,将废水输送到加药罐40中;

4、加药罐40中的废水加到适当量后,开动搅拌装置,在搅拌下从加药口加入相应量的药剂,对废水进行脱色、絮凝处理;

5、静置20分钟,打开加药罐底部的阀门,废水经隔膜泵50输送到板框压滤机60,经压滤机压滤,废水输送到正式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再处理。而产生的固体滤料经晒干后,进行填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脱色装置,通过废水收集池的第一池体对涂料罐中的水性建筑涂料废水进行自然沉降,将第一池体中的上清液通过废水流通孔流到第二池体内;泥浆泵将第二池体二次沉降后的上清液泵入加药罐中,向加药罐中加药、絮凝、脱色,脱色后的废水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固体废弃物经晒干后填埋,液体排到废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再处理;本实用新型对建筑涂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可以除去大部分的固废物和色浆成分,使得废水的悬浮物指标、COD指标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后续废水处理成本降低,有利于废水达标排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