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58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经常饮用的水,比较多的是矿泉水,矿泉水富含矿物质,所以对人体很有好处。

纯水机是采用膜分离法将盐水(原水)中的非H2O的其他离子(如铁、锌、钙、镁、锰、铜、氟等等)分离出来,于是成为相对与纯水的浓水,浓水一般是纯水的三倍,这部分浓水则被排放掉,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因此,上述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纯水机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包括接入原水并进行过滤处理的第一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和第二PP棉滤芯,

其中,所述第二PP棉滤芯的输出端连通一RO专用隔膜泵,该RO专用隔膜泵输出端连接一RO逆渗透膜滤芯,该RO逆渗透膜滤芯的纯水出口连通一用于存储净水的储水压力桶;

其中,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的浓水输出端连通至所述第一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之间的管路;

其中,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和储水压力桶之间的管路连通一后置活性炭滤芯,该后置活性炭滤芯的输出端连通一出水装置;

在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的纯水出口连通一单向阀。

进一步的,后置活性炭滤芯和出水装置之间的管路连通一高压开关;当高压开关侦测到储水压力桶高于设定值时,该高压开关控制RO专用隔膜泵停止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RO专用隔膜泵和第二PP棉滤芯之间的管路设置进水电磁阀。

进一步的,第一PP棉滤芯为5微米的PP滤芯,所述活性炭滤芯为椰壳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PP棉滤芯为1微米的PP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P棉滤芯的原水输入端连接一个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包括包括接入原水并进行过滤处理的第一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和第二PP棉滤芯,所述第二PP 棉滤芯的输出端连通一RO专用隔膜泵,该RO专用隔膜泵输出端连接一RO 逆渗透膜滤芯,该RO逆渗透膜滤芯的纯水出口连通一用于存储净水的储水压力桶;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的浓水输出端连通至所述第一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之间的管路;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和储水压力桶之间的管路连通一后置活性炭滤芯,该后置活性炭滤芯的输出端连通一出水装。该技术能够实现将 RO逆渗透膜滤芯输出的浓水回收,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浓水回收再利用纯水机,用作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

该纯水机包括接入原水并进行过滤处理的第一PP棉滤芯1、活性炭滤芯2 和第二PP棉滤芯3。其中第一PP棉滤芯1为5微米的PP滤芯,所述活性炭滤芯2为椰壳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PP棉滤芯3为1微米的PP滤芯。

所述第二PP棉滤芯3的输出端连通一RO专用隔膜泵4,该RO专用隔膜泵4输出端连接一RO逆渗透膜滤芯5,该RO逆渗透膜滤芯5的纯水出口连通一用于存储净水的储水压力桶6;其中,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5的浓水输出端连通至所述第一PP棉滤芯1和活性炭滤芯2之间的管路。

该技术中,原水经过第一PP棉滤芯1、活性炭滤芯2和第二PP棉滤芯3 处理得到净化水,净化水在RO专用隔膜泵4的作用下进入RO逆渗透膜滤芯 5进行渗透过滤处理得到纯水和浓水。其中,纯水将进入储水压力桶6内,浓水则进入活性炭滤芯2的输入端。这样就完成了浓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

另外,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5和储水压力桶6之间的管路连通一后置活性炭滤芯7,该后置活性炭滤芯7的输出端连通一出水装置8。该出水装置8 采用水龙头结构,得到的纯水可以通过该出水装置8直接输出使用。其中,在后置活性炭滤芯7和出水装置8之间的管路连通一高压开关10;当高压开关 10侦测到储水压力桶6高于设定值时,该高压开关10控制RO专用隔膜泵4·停止工作。通过该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纯水,防止过多的水对储水压力桶6造成膨胀挤压效应。

在所述RO逆渗透膜滤芯5的纯水出口连通一单向阀9,能够防止储水压力桶6内的纯水倒流至RO逆渗透膜滤芯5。

再者,所述RO专用隔膜泵4和第二PP棉滤芯3之间的管路设置进水电磁阀11。该进水电磁阀11能够控制净化水是否进入RO专用隔膜泵4。

另外,由于原水进入时的水压有大有小,当水压过大时不利于净化处理,因此在所述第一PP棉滤芯1的原水输入端连接一个减压阀12。该减压阀12 能够降低原水的压力,以便于后续的过滤净化处理。

总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实现了浓水的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