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60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转环流气浮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气浮处理装置将气体溶解于待处理污水中,在气浮塔底部释放,气泡直径一般在100μm左右,在气体与水共同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油水分离,会有部分细小油滴被污水夹带流出气浮塔而没来得及被气体吸附去除,且气泡粒径大,水力停留时间短,除油效率不高,油分在有后续生化处理水塔的水面上覆盖一层油,使气浮塔内污水与空气隔离,降低了好氧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很有必要提高除油效率。专利号为CN201610165022.2的高效气浮处理设备,单一利用反应器内壁的离心力提高气浮除油效果且水力停留时间短,拟在此设备基础上将溶气气浮、环流与水力旋流器三者结合起来强化气浮隔油效果为急于期待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以利于解决常用气浮处理设备去除油污效率低、且后续生化处理往往对油污要求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其中:所述旋转环流气浮塔包括电机、速度控制器、布气板、气浮塔体、浮渣收集槽、排泥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气浮塔体由同轴圆筒形内壁和外 壁构成,内壁内侧为导流区,内壁外侧与外壁内侧之间为环隙区;在气浮塔体顶部设有浮渣收集槽,气浮塔体底部设有布气板,所述进水管从气浮塔体底部进入导流区,出水管从气浮塔体环隙区底部穿过反应器底部设置的布气板,布气板底部装有电机、速度控制器,电机通过速度控制器、齿轮与内壁连接,通过速度控制器的耦合作用实现转速控制,带动内壁以一定速度以反应器中心轴为轴心不断旋转;浮渣收集槽内部设坡重力流向排泥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该气浮塔内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方向有同向、也有反向流动,从而形成交错流动,碰撞与吸附效率高;电机1带动气浮塔内壁旋转,在气浮塔导流区和环隙区的空间内形成一系列的反向旋转涡,底部释放的气泡在流动过程中被旋转的内壁和流体的剪切作用分割成大量的细小气泡,气泡直径一般在20μm左右,遍布在整个气浮塔内部,提高了水中气体的溶解率,最大溶解率达到100%,提高了气泡的密集度和反应器内油滴与气泡的碰撞与吸附效率,整个过程将溶气气浮、环流与水力旋流器三者的流动特征结合在一起,反应器内壁将反应器分割为导流区和环隙区,在导流区内气体和污水同向流动,在环隙区内成反向流动,形成错流,利用内壁的向心力强化气浮效果,旋转的内壁能够带动周围液体形成反向旋转涡、切割形成的气泡密集度更高,能够提高油水分离、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具有气泡细微,密集度更大,气浮处理效果显著、稳定,而且整个工艺过程及设备比较简单,便于管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气浮塔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机 2、速度控制器 3、空气压缩机 4、布气板 5、进气管

6、污水箱 7、离心泵 8、进水管 9、出水管 10、浮渣收集槽

11、排泥管 12、内壁 13、外壁,14、通气管 15、防虫网 16、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的结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的设计思想是提供一种具有碰撞与吸附效率高,气泡细微,密集度更大,油水分离、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高,气浮处理效果显著、稳定,工艺设备简单,便于管理维护等特点的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利用反应器内壁的旋转强化气浮效果,反应器内壁以一定速度旋转,能够带动周围液体形成反向旋转涡,将反应器内由下向上运动的气泡切割形成小气泡,气泡在反应器内的密集度提高,同时设备内形成气液反向交错流动,将溶气气浮、环流与水力旋流器三者的流动特征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效率。在本气浮塔内进水管从导流区底部进入,从环隙区底部排出;气体从导流区和环隙区的下方布气板进,从顶部通气管排出,气体与液体在反应器的导流区内同向流动,在环隙区内成交错流动,延长了反应器内水力的停留时间且提高了污水与气泡的接触效率;同时电机带动气浮塔内壁旋转,底部释放的气泡在导流区和环隙区分别被旋转的 内壁及其带动旋转的流体剪切作用分割成大量的细小气泡,气泡直径一般在20μm左右,遍布在整个气浮塔内部,提高了水中气体的溶解率,最大溶解率达到100%,增大了气泡的密集度,充分与油分接触,利用分子间引力,使非水溶性油滴、微小油珠附着在微小气泡上,增大其浮力,利用互不相溶介质间的密度差,气泡吸附油滴形成旋转的向上流,在气浮塔顶部形成一层悬浮物,从而使流体中乳化油和分散油变为浮油,然后经浮渣收集槽及右下方的排泥管排出塔外。提高了反应器内油滴与气泡的碰撞与吸附效率,整个过程将溶气气浮、环流与水力旋流器三者的流动特征结合在了一起,能够促进油水分离、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包括电机1、速度控制器2、布气板4、气浮塔体、浮渣收集槽10、排泥管11、进水管8和出水管9;气浮塔体由同轴圆筒形内壁12和外壁13构成,内壁12内侧是导流区,内壁13外侧与外壁内侧之间是环隙区;气浮塔体顶部设有浮渣收集槽10,气浮塔体底部设有布气板4,进水管8从气浮塔体底部进入导流区,出水管9从气浮塔体环隙区底部穿过布气板4排出塔外,布气板4底装有电机1、速度控制器2,电机1通过速度控制器2耦合作用实现转速控制,齿轮传动内壁12旋转;浮渣收集槽10内部设坡重力流向排泥管11。布气板4的进气口连接一个进气管5,进气管5连接空气压缩机3。进水管9口连接一个离心泵7,离心泵7连接污水箱6。浮渣收集槽10顶部设有通气管14,通气管顶部设有防虫网15。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的具体结构及其实施过程:

如图1、图2所示,含油污水处理气浮塔由电机1、速度控制器2、空气压缩3、布气板4、进气管5、污水箱6、离心泵7、进水管8、出水管9、浮渣收集槽10、排泥管11、内壁12、外壁13、通气管14、防虫网15、和其他配套设备等组成。所述电机1及速度控制器2在布气板4下方,实现转速控制;所述的进气管5在布气板4的下方连通,所述布气板4在气浮塔体下面;所述气浮塔体由同轴圆形的内壁12和圆形外壁13组成,内壁内侧是导流区,内壁外侧与外壁内侧之间是环隙区;进水管8从气浮塔体底部进入导流区,出水管9从气浮塔体环隙区底部穿过布气板4排出塔外,通过布气板5底的电机1、速度控制器2的耦合作用实现转速控制,带动内壁12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所述浮渣收集槽10位于气浮塔体顶部,在收集槽内向排泥管11找坡,重力流通过排泥管11排出气浮塔外。

该实用新型的旋转环流气浮塔是通过反应器内壁12的旋转强化气浮效果,反应器内壁12以一定速度旋转,能够带动周围液体形成反向旋转涡,将反应器内由下向上运动的气泡切割形成小气泡,气泡在反应器内的密集度提高,同时设备内形成气液反向交错流动,将溶气气浮、环流与水力旋流器三者的流动特征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效率。在本气浮塔内进水管8从导流区底部进入,从环隙区底部排出;气体从导流区和环隙区下方的布气板进,从顶部通气管14排出,气体与液体在反应器的导流区内同向流动,在环隙区内成交错流动,延长了反应器内水力的停留时间且提高了污水与气泡的接触效率;同时电机1带动气浮塔内壁12旋转,底部释放的气泡在导流区和环隙区分别被旋转的内壁12及其带动旋转的流体剪切作用分割成大量的细小气泡,气泡直径一般在20μm左右,遍布在整个气浮塔内部,增大了气泡的密 集度,充分与油分接触,利用分子间引力,使非水溶性油滴、微小油珠附着在微小气泡上,增大其浮力,利用互不相溶介质间的密度差,气泡吸附油滴形成旋转的向上流,在气浮塔顶部形成一层悬浮物,从而使流体中乳化油和分散油变为浮油,然后经浮渣收集槽及右下方的排泥管排出塔外。反应器提高了反应器内油滴与气泡的碰撞与吸附效率,整个过程将溶气气浮、环流与水力旋流器三者的流动特征结合在了一起,能够促进油水分离、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圆柱式旋转环流气浮塔具有所述的碰撞与吸附效率高,气泡细微,密集度更大,油水分离、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高,气浮处理效果显著、稳定,工艺设备简单,便于管理维护等积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