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63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结合中水回用及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粗放式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破坏,很多工矿企业将未经处理或未达标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倡导经济集约化发展,借此东风环保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具体到污水处理行业,由于工矿企业的车间布局已经成型,在进行配套的污水处理工程及设备提标要求以及中水回用时由于空间所限,存在较大的施工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立体化的布置方式,生产废水收集后经动力输送至顶层水池,利用水池间液位差以及每层水池的高低落差通过管道或预设孔引水,无需采用辅助动力经过每道工序处理达到排放、回用标准,能有效节约空间、减少能耗和故障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混凝池二、初沉池三、厌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通过管道顺次连接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池三及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池一,混凝池一通过管道顺次连接初沉池一、初沉池二、水解池一、水解池二,水解池二通过管道连接兼氧池,所述混凝池二、初沉池三、厌氧反应池、混凝池一、初沉池一、初沉池二、水解池一、水解池二、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呈立体状布置,且至少分布于三层空间内,其中斜管沉淀池与二沉池均设置于底层;所述二沉池及斜管沉淀池中设置的立柱上分别安装刮泥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好氧池包括好氧池一、好氧池二,二沉池包括二沉池一、二沉池二、二沉池三;所述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层池体、二层结构、三层池体、四层池体,其中四层池体设置有混凝池一、混凝池二、初沉池一、初沉池二、初沉池三及水解池一,三层池体设置有兼氧池、水解池二、好氧池一,一层池体设置有二沉池、混凝池三、好氧池二、斜管沉淀池、污泥回流池一、污泥回流池二、污泥池、混凝池三、泵房、回用水池,二沉池一、二沉池二、二沉池三分别与污泥回流池一相连通,二沉池二连通混凝池三,混凝池三连通污泥池,污泥池连通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连通污泥回流池二;所述二层结构设置中水回用设备间、污泥处理设备、辅助设备间及污水系统控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层池体的池底为四层池底板,三层池体的池底为三层池底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泥机包括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上安装减速机,立柱上部固定预埋板,预埋板的上面有环绕立柱的托盘,托盘的上面有活动转盘,在托盘与活动转盘间有滚动体,活动转盘支撑于滚动体上,活动转盘由减速机驱动;活动转盘的下面利用导流筒连接刮泥支架,刮泥支架下端连接刮泥装置;导流筒上部设有布水堰,布水堰的内侧连通导流筒的筒体内腔,进水管布置于池体上部,进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布水堰中,池体内壁上部设置出水堰,出水堰连通池体的出水口;池体底部设置排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托盘上表面设置环槽,环槽中设置若干滚动体,活动转盘支撑于滚动体上;活动转盘外圈设置的齿形结构与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

或者活动转盘外圈设置的链轮与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链轮利用链条相互连接;

或者活动转盘外圈设置的皮带轮与减速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利用皮带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活动转盘的外圈底面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筒形部,筒形部下端密封连接导流筒;导流筒下端固定连接刮泥支架,刮泥支架下端连接刮泥装置,刮泥装置包括刮泥支架及连接于刮泥支架底部的刮泥板,刮泥装置与导流筒之间通过拉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池体侧壁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转盘包括转盘剖分件一和转盘剖分件二,所述转盘剖分件一与转盘剖分件二的连接面设置定位结构,并利用连接件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周向表面均匀预埋设置预埋板,每块所述预埋板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设置中间固定板,中间固定板两侧分别设置一块侧固定板,侧固定板与托盘固定连接,所述侧固定板与中间固定板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厌氧反应池有两个,两个厌氧反应池均贯穿三层池体和四层池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立体化的布置方式,能有效节约企业土地资源,提高对企业有效空间的利用率,即通过将原来平面化布置的各个池体采用立体布置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图2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层池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三层池体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四层池体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刮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转盘与托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12中,包括混凝池二1、初沉池三2、厌氧反应池3、混凝池一4、初沉池一5、初沉池二6、水解池一7、水解池二8,水解池二8、兼氧池9、好氧池一10、好氧池二11、二沉池一12、二沉池二13、二沉池三14、斜管沉淀池15、一层池体16、二层结构17、三层池体18、四层池体19、回用水池20、泵房21、刮泥机22、检修平台22-1、出水堰22-2、池体22-3、刮泥装置22-4、减速机22-6、活动转盘22-7、转盘剖分件一22-7-1、转盘剖分件二22-7-2、筒形部22-7-3、托盘22-8、布水堰22-9、导流筒22-10、刮泥支架22-11、进水管22-12、预埋板22-13、滚动体22-14、环槽22-15、拉索22-16、排污口22-17、连接螺栓22-18、侧固定板22-19、中间固定板22-20、混凝池三23、污泥回流池二24、污泥池25、四层池底板26、三层池底板27、污泥回流池一28等。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层复合式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混凝池二1、初沉池三2、厌氧反应池3,厌氧反应池3通过管道顺次连接兼氧池9、好氧池、二沉池、混凝池三23及斜管沉淀池15,其还包括混凝池一4,混凝池一4通过管道顺次连接初沉池一5、初沉池二6、水解池一7、水解池二8,水解池二8通过管道连接兼氧池9,所述混凝池二1、初沉池三2、厌氧反应池3、混凝池一4、初沉池一5、初沉池二6、水解池一7、水解池二8、兼氧池9、好氧池、二沉池呈立体状布置,且至少分布于三层空间内,其中斜管沉淀池15与二沉池均设置于底层;所述二沉池及斜管沉淀池15中设置的立柱22-5上分别安装刮泥机22。

好氧池包括好氧池一10、好氧池二11,二沉池包括二沉池一12、二沉池二13、二沉池三14;所述多层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层池体16、二层结构17、三层池体18、四层池体19,其中四层池体19设置有混凝池一4、混凝池二1、初沉池一5、初沉池二6、初沉池三2及水解池一7,三层池体18设置有兼氧池9、水解池二8、好氧池一10,一层池体16设置有二沉池、混凝池三23、好氧池二11、斜管沉淀池15、污泥回流池一28、污泥回流池二24、污泥池25、混凝池三23、泵房21、回用水池20,二沉池一12、二沉池二13、二沉池三14分别与污泥回流池一28相连通,二沉池二13连通混凝池三23,混凝池三23连通污泥池25,污泥池25连通斜管沉淀池15,斜管沉淀池15连通污泥回流池二24;所述二层结构17设置中水回用设备间、污泥处理设备、辅助设备间及污水系统控制间。

四层池体19的池底为四层池底板26,三层池体18的池底为三层池底板27。

刮泥机22包括检修平台22-1,检修平台22-1上安装减速机22-6,立柱22-5上部固定预埋板22-13,预埋板22-13的上面有环绕立柱22-5的托盘22-8,托盘22-8的上面有活动转盘22-7,在托盘22-8与活动转盘22-7间有滚动体22-14,活动转盘22-7支撑于滚动体22-14上,活动转盘22-7由减速机22-6驱动;活动转盘22-7的下面利用导流筒22-10连接刮泥支架22-11,刮泥支架22-11下端连接刮泥装置22-4;导流筒22-10上部设有布水堰22-9,布水堰22-9的内侧连通导流筒22-10的筒体内腔,进水管22-12布置于池体22-3上部,进水管22-12的出水口延伸至布水堰22-9中,池体22-3内壁上部设置出水堰22-2,出水堰22-2连通池体22-3的出水口;池体22-3底部设置排污口22-17。

在所述托盘22-8上表面设置环槽22-15,环槽22-15中设置若干滚动体22-14,活动转盘22-7支撑于滚动体22-14上;活动转盘22-7外圈设置的齿形结构与减速机22-6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

或者活动转盘22-7外圈设置的链轮与减速机22-6输出轴上的链轮利用链条相互连接;

或者活动转盘22-7外圈设置的皮带轮与减速机22-6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利用皮带相互连接。

活动转盘22-7的外圈底面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筒形部22-7-3,筒形部22-7-3下端密封连接导流筒22-10;导流筒22-10下端固定连接刮泥支架22-11,刮泥支架22-11下端连接刮泥装置22-4,刮泥装置22-4包括刮泥支架及连接于刮泥支架底部的刮泥板,刮泥装置22-4与导流筒22-10之间通过拉索22-16相连接。

排污口22-17设置在池体22-3侧壁的底部。

活动转盘22-7包括转盘剖分件一22-7-1和转盘剖分件二22-7-2,所述转盘剖分件一22-7-1与转盘剖分件二22-7-2的连接面设置定位结构,并利用连接件相互连接。

立柱22-5周向表面均匀预埋设置预埋板22-13,每块所述预埋板22-13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设置中间固定板22-20,中间固定板22-20两侧分别设置一块侧固定板22-19,侧固定板22-19与托盘22-8固定连接,所述侧固定板22-19与中间固定板22-20通过连接螺栓22-18相连接。

厌氧反应池3有两个,两个厌氧反应池3均贯穿三层池体18和四层池体19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沉池一5、初沉池二6、初沉池三2中分别安装有传统的刮泥机,该传统的刮泥机与刮泥机22结构不同。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需要处理的废水首先排放至厂区调节池收集,根据废水浓度的不同,将高浓度废水通入混凝池二1,高浓度废水从混凝池二1中流出后,通过管道进入厌氧反应池3中,废水从厌氧反应池3中流出后进入兼氧池9中,然后依次进入好氧池一10、好氧池二11中,污水从好氧池二11中流出后,依次进入二沉池一12、二沉池二13、二沉池三14中,二沉池中的刮泥机22转动进行污泥的处理作业,污水从二沉池中流出后,进入混凝池三23中,污水从混凝池三23中流出后进入斜管沉淀池15中,污水经由斜管沉淀池15及安装于斜管沉淀池15中的刮泥机22处理后,污泥进入污泥回流池二24和污泥回流池一28中,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回用水池20中进行中水回用处理或达标排放。对于低浓度的废水,污水通入混凝池一4中,污水从混凝池一4中流出后依次进入初沉池一5、初沉池二6中,污水从初沉池二6中流出后依次进入水解池一7和水解池二8中,污水从水解池二8中流出后进入兼氧池9中,至此低浓度污水的后续流程与高浓度污水的后续流程一致。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池间液位差,实现从高到底的流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