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190发布日期:2018-11-16 23:3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危废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冷轧污泥因重金属含量超标和酸度大被归为危险废品,国内的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均是将从脱水机平台脱水后的污泥通过卸料机构悬空卸入对应的污泥罐车中,卸料过程中喷溅严重,污染较大,危害也比较大。为了达到运输过程的零抛洒,越来越多的危废处理厂家采用桶装运输的方式,而料桶的入口小,传统的污泥下料装置无法满足使用,因此,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的研制对于冷轧危废处理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检索,已有专利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厂板框机的深度脱水污泥均质,申请号:2014106726820,公布日:2015.04.08。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厂板框机的深度脱水污泥均质卸料装置,上料斗下端的两侧形成斜向内侧分布的料斗壁,两侧料斗壁的下端之间形成一下料口,下料口处设有开闭阀,开闭阀由左右两片对称分布的阀片构成,下料口上方的上料斗内设有一组十字拨料辊,下料口的下方设有溜道供料机构,该溜道供料机构的两侧斜向外侧形成前溜道和后溜道,溜道供料机构中部向下形成垂直溜道,垂直溜道的正上方设有一分流导向板,该分流导向板的阀片中心设有一转轴,阀片以该转轴为中心支点转动,采用均质卸料装置的污泥卸料时落料均匀,相对现有卸料技术而言,运输汽车运能提升90%以上,卸料过程中极少有污泥泥块掉落在地上,节约人力物力。但该专利无法实现下料过程的零外漏,无法避免危险废品脱水下料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无法实现封闭式下料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脱水机配备的常规卸料斗的改进,使冷轧污泥脱水后的下料过程实现封闭式下料,进而实现危废品的零外漏。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仓、下料管和软管;所述下料仓的入料口设置在脱水机平台上,下料仓和软管之间通过下料管连接,软管深入至料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料仓上端为圆柱形直筒,下端为锥形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料仓和下料管之间通过闸板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料管和软管之间通过卡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料仓和下料管的内壁上设有防腐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软管为耐酸碱软材料,包括有耐酸碱的PE材料或PP材料或内衬玻璃钢材料或橡胶管或用防腐软材料围卷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闸板阀为电控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腐层包括碳钢防腐内衬或者衬胶,所述碳钢防腐内衬为环氧煤沥青防腐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软管为软直管或者波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料管直径略小于料桶口直径,下料管直径为450~550mm,料桶口直径为550~650mm。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仓、下料管和软管;所述下料仓和软管之间通过下料管连接,软管深入至料桶中。冷轧污泥从脱水机平台到下料至料桶整个过程实现封闭式下料,进而实现危废品的零外漏;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所述下料仓上端为圆柱形直筒,下端为锥形筒,形成上大下小形料仓,有利于冷轧污泥下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所述下料仓和下料管的内壁上设有防腐层;所述软管为耐酸碱软材料,防腐材料的运用有效避免主体下料装置被腐蚀,延长下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所述软管为软直管或者波纹管,此部分成本低,用量小,可定期更换;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所述下料管直径略小于料桶口直径,使外界气压可流动,在避免漏料的同时又可使下料过程更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下料仓;2、下料管;3、软管;4、闸板阀;5、脱水机平台;6、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冷轧污泥脱水机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仓1、下料管2和软管3;所述下料仓1的入料口设置在脱水机平台5上,下料仓1和软管3之间通过下料管2连接,软管3深入至料桶6中。

本实施例中冷轧污泥从脱水机平台到下料至料桶整个过程实现封闭式下料,进而实现危废品的零外漏。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仓1上端为圆柱形直筒,下端为锥形筒。

本实施例中形成上大下小形料仓,有利于冷轧污泥下落。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仓1和下料管2之间通过闸板阀4连接。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管2和软管3之间通过卡箍连接。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仓1和下料管2的内壁上设有防腐层。

本实施例中防腐材料的运用有效避免主体下料装置被腐蚀,延长下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软管3为耐酸碱软材料,包括有耐酸碱的PE材料或PP材料或内衬玻璃钢材料或橡胶管或用防腐软材料围卷而成。

本实施例中防腐材料的运用有效避免主体下料装置被腐蚀,延长下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软管成本低,用量小,可定期更换。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闸板阀4为电控阀。

实施例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防腐层包括碳钢防腐内衬或者衬胶,所述碳钢防腐内衬为环氧煤沥青防腐层。

本实施例中防腐材料的运用有效避免主体下料装置被腐蚀,延长下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软管3为软直管或者波纹管。

本实施例中软管成本低,用量小,可定期更换。

实施例1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管2直径略小于料桶口直径,下料管直径为450mm,料桶口直径为550mm。

本实施例使外界气压可流动,在避免漏料的同时又可使下料过程更顺畅。

实施例1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管2直径略小于料桶口直径,下料管直径为550mm,料桶口直径为650mm。

本实施例使外界气压可流动,在避免漏料的同时又可使下料过程更顺畅。

实施例1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所述下料管2直径略小于料桶口直径,下料管直径为500mm,料桶口直径为600mm。

本实施例使外界气压可流动,在避免漏料的同时又可使下料过程更顺畅。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