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装置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9732发布日期:2019-06-18 22:5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装置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去油技术领域,涉及精密去油油水分离,具体涉及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油水分离领域的去油主要有:隔油池、离心方式,特殊吸附过滤、陶瓷膜法、超声波法等装置及方法去油,这些技术有的是去油精度差,有的是需要频繁更换材料,有的操作维护麻烦,有的需要经常反洗等。

而在石油油田回注水处理、油库和油罐车冲洗水处理、湿法冶金萃取段有机相分离回收、钢铁厂循环水处理、煤合成油油水分离、核电站排放水和其他类似精密去油油水分离的场合需要一种新型高效且实用的去油系统及工艺,但是现有虽设计有满足高精度的精密的去油系统,但是普遍存在设计成本较高,材料成本较高;去油装置基本上是需要多级去油处理才能使得去油后的含油量达到或者小于10ppm。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装置及其工艺,在满足高精度的精密去油的前提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处理效率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装置,包括单个反应釜,反应釜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液口,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有反冲液出口,反冲液出口旁侧设置有排气口,反应釜上部位于进液口对侧的上方设置排油口,反应釜下部位于进液口的下方设置出液口,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反应釜内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有空气腔体、油聚集区、进液区、油水分离区、吸附拦截层、挡板、固液分离区,所述的吸附拦截层直接与油水分离区相接,所述的排油口的下段与油聚集区平行布置,所述的空气腔体位于排油口上方,所述的进液区与进液口平行布置,所述的固液分离区位于出液口上方。

进一步的,反应釜的外部包覆有壳体,所述的壳体与反应釜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的空腔为调温腔,所述的调温腔内自上而下盘绕反应釜设置有调温管,所述调温管可与热源联通。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应釜上还设置有检修口和观测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拦截层的去油复合材料粒径在0.2-1.5mm,所述的吸附拦截层9的高度为在600mm到900mm之间。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材料为t-40杜笙公司粒径0.2-1.5mm凝胶型苯乙烯系阳性树脂;fst-a安徽弗斯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粒径0.25-1.2mm凝胶型聚苯乙烯系阳性树脂;fst-b安徽弗斯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粒径0.4-1.2mm大孔型熬合聚苯乙烯型聚合物;r70罗门哈斯有限公司粒径0.4-0.6mm大孔型熬合聚苯乙烯型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分离的含油液体由进液口进入反应釜,经过装有复合材料的吸附拦截层时为液体从上到下顺流经过复合材料的吸附拦截层,进行集聚富集,形成大油滴后上升到油水分离区进行油水分离,按比重不同,自然上浮,聚集到排油口处后从排油口排出;出液口出液至下道工序。

进一步的,吸附拦截层的滤速控制在3-5bv/h,其中,bv代表吸附拦截复合材料的体积。

进一步的,出液口连接稳定槽,出液口的出液流至稳定槽,

再进一步的,出液口的出液位于稳定槽出口通过泵到活性炭装置再处理一次。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吸附拦截富集油脂,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在可实现高精度精密去油要求的前提下,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进液口-2,排油口-3,反冲液出口-4,出液口-5,油聚集区-6,进液区-7,油水分离区-8,吸附拦截层-9,挡板-10,排污口-11,排气口-12,固液分离区-13,空气腔体-14,调温管-15;且上述口部及调温管的管口均设置有开关阀(图中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采用本发明吸附拦截富集油脂,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在可实现高精度精密去油要求的前提下,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本发明吸附拦截去油工艺包括下列步骤:将待分离的含油液体经过装有复合材料的吸附拦截层9时为液体从上到下顺流经过复合材料的吸附拦截层9,油份在复合材料的吸附拦截层9的作用下,进行集聚富集,形成大油滴后上升到油水分离区8进行油水分离,从而达到去油的效果。上述待分离的含油液体可以是各种非溶水性油污染的液体,尤其适合含油小于200ppm的液体,如湿法冶金行业的萃取液油水。

具体的,本发明的一种吸附拦截油水分离去油装置仅包括单个反应釜,反应釜的外部包覆有壳体1,反应釜上部的侧面设有进液口2,反应釜顶部设置有反冲液出口4,反冲液出口4旁侧设置有排气口12,反应釜上部位于进液口2对侧的上方设置排油口3,反应釜下部位于进液口2的下方设置出液口5,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1,反应釜上还设置有检修口、观测口等功能性开口,反应釜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进液区7、油水分离区8、吸附拦截层9、挡板10、固液分离区13,其中,吸附拦截层9直接和油水分离区8相接,直接进行油水分离,油从上部通过排油口3排出即可。排气口12靠近反应釜顶部,排放油水分离区8和顶部空气腔体14之间的空气。

油水分离区8为上部区域,油经过吸附拦截层9吸附拦截后聚集,形成大油滴后,按比重不同,自然上浮,聚集到一定量后从排油口3排出。吸附拦截层9上设置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下方设置挡板10,挡板10拦截复合材料。

吸附拦截层9的去油复合材料粒径在0.3mm左右,吸附拦截层9的复合材料高度设置在600mm到900mm之间。

由进液口2进入的待分离的含油液体经过装有复合材料的吸附拦截层9时为液体从上到下顺流经过吸附拦截层9,油份在吸附拦截层9的复合材料的作用下,进行集聚富集,形成大油滴后上升到油水分离区8进行油水分离,油从排油口3排出。滤速控制在3-5bv/h,其中,bv代表吸附拦截复合材料的体积。

进一步的,上述复合材料可为改性树脂或其他吸附拦截去油材料,可吸附拦截油份于表面,当含油液体流过复合材料时,可将小油滴和乳化部分油溶解油无效果聚集在复合材料的表面,而后形成大油滴后,根据比重大小,则停留在反应釜的顶部,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当聚集到一定厚度从排油口3排出即可。由于本发明油水分离去油工艺采用复合材料表面亲油性进行吸附拦截,回收后的油没有其他污染,能够回收利用。且本发明装置在反应釜外盘绕有调温管15,在去油过程中通过调温管15与热源连接,提高温度以达到油水分离的最佳温度,当去油完成后,解除调温管15与热源的连接,油从排油口3排出,出液口5出液至下道工序即可,且在去油过程中,油并不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复合材料吸附和脱附解析油滴自动完成,故此不需要再生,经过本发明系统去油后的含油量小于10ppm。

此外,本发明工艺、系统用于分离小油滴和乳化油,但是溶解油和部分乳化油会穿透,如果要求更高的场合可配合连接稳定槽或者活性炭过滤来实现。

即通过出液口5连接稳定槽,出液流至稳定槽,通过稳定槽进一步处理,控制达到所需绝缘性;而为了进一步达到达到所需绝缘性,位于稳定槽出口通过设置泵泵到活性炭装置再处理一次,这样含油量达到5ppm以下,满足油含量要求。

本发明吸附拦截法去油装置及工艺可用于石油油田回注水处理、油库和油罐车冲洗水处理、湿法冶金萃取段有机相分离回收、钢铁厂循环水处理、煤合成油油水分离、核电站排放水和和其他精密去油油水分离或者类似精密去油油水分离的场合,本发明去油系统新型高效且实用。

如本发明的吸附拦截法去油装置及工艺适用于精密去油段,含油小于200ppm以下,可满足像湿法冶金工程的萃取段工艺的油水分离去油,经过处理后可小于10ppm以下,满足下道工序的使用要求,该去油工艺污染小、效率高、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使用。这里采用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去油系统装置包括单个反应釜,和包覆该单个反应釜的壳体1,壳体1上部设有进液口2,进液口2的对侧的上方设置排油口3、反应釜的顶部设置反冲液出口4,反应釜的下部设置出液口5,反应釜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油聚集区6、进液区7、油水分离区8、吸附拦截层9,其中,吸附拦截层9与油水分离区7直接相连,排油口3、进液口2位于吸附拦截层9上面,排油口3高于进液口2,出液口5位于吸附拦截层9下面。反应釜内位于排油口3之上的部分为空气腔体14,反应釜顶面设有排气口12,吸附拦截层9下面设有挡板10,挡板10上面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粒径在0.3mm左右,吸附拦截层9高度在600mm到900mm之间,反应釜底部设有排污口11。

本发明应用实施中复合材料为t-40杜笙公司粒径0.2-1.5mm凝胶型苯乙烯系阳性树脂;fst-a安徽弗斯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粒径0.25-1.2mm凝胶型聚苯乙烯系阳性树脂;fst-b安徽弗斯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粒径0.4-1.2mm大孔型熬合聚苯乙烯型聚合物;r70罗门哈斯有限公司粒径0.4-0.6mm大孔型熬合聚苯乙烯型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本发明通过原料油水混合原液由进液口2进入反应釜,由吸附拦截层9吸附拦截、挡板10过滤,且出油后由出液口5出液,并在反应釜顶部最高处设置反冲液出口,这样反冲液清洗损失较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