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推料式污泥干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9386发布日期:2020-09-01 18:3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推料式污泥干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化炉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螺旋推料式污泥干化炉。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包括微生物群体、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等几部分。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降低。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经过脱水、干化、炭化后制得复合吸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目标。

干化过程使得污泥的含水率降至20%左右,是实现污泥四化处置的重要处理步骤,目前,干化处理污泥主要在干化炉内进行。

然而,现有技术公开的干化炉在热处理污泥过程中具有以下缺陷:

1、污泥物料在进料到炉体内时,容易聚集堵塞在炉腔的进料端部位,主要原因是污泥物料的黏性较大;

2、污泥物料在干化过程中,无法有效破碎,高温造成污泥物料聚集形成硬块,造成污泥干化不充分;

3、干化后的物料,无法充分从炉腔的排料端排出,污泥容易堵塞在炉腔的排料端。

5、传统污泥干化都是在干化炉前端增加破碎设备来破碎污泥,这样不仅增加能耗且工序较长,工艺设备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螺旋推料式污泥干化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螺旋推料式污泥干化炉,包括干化炉本体,所述干化炉本体包括外炉筒以及转动连接在外炉筒内的内炉体,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位于外炉筒外,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环体,所述滚环体的底部支撑有托轮支撑装置,所述内炉体上设有驱动链环,所述驱动链环用于驱动内炉体转动;

所述内炉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腔具有前端腔口和后端腔口,所述前端腔口和后端腔口部位均固定连接有螺旋送料带;

所述炉腔内还连接有碎料组件,所述碎料组件位于螺旋送料带之间;

所述碎料组件包括ⅰ类碎料刀件和ⅱ类碎料刀件,所述ⅰ类碎料刀件和ⅱ类碎料刀件交错设置;

所述ⅰ类碎料刀件包括第一刀环体,所述第一刀环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在炉腔内壁上,所述第一刀环体环形分布有若干个ⅰ类碎料刀片;

所述ⅱ类碎料刀件包括第二刀环体,所述第二刀环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在炉腔内壁上,所述第二刀环体环形分布有若干个ⅱ类碎料刀片;

所述ⅰ类碎料刀片和ⅱ类碎料刀片的朝向不同。

优选地,所述托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在滚环体底部两侧的两个托轮,所述托轮转动连接有托轮支架。

优选地,所述托轮支架包括与托轮转动的端架部,所述端架部的底部设有支座部。

优选地,所述驱动链环位于所述滚环体之间;

所述驱动链环位于内炉体的前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环体和第二刀环体的外侧壁焊接在炉腔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ⅰ类碎料刀片上和ⅱ类碎料刀片均具有刀面部、刀刃部以及刀尖部;

相邻所述ⅰ类碎料刀片上的刀面部相互朝向;

相邻所述ⅱ类碎料刀片上的刀刃部相互朝向;

所述ⅰ类碎料刀片上和ⅱ类碎料刀片上的刀尖部朝向第一刀环体和第二刀环体的环心部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环体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15个ⅰ类碎料刀片;

所述第二刀环体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15个ⅱ类碎料刀片。

优选地,所述ⅰ类碎料刀片和ⅱ类碎料刀片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将在炉体炉腔的前端腔口部位和后端腔口部位设计螺旋送料带,能够促进物料进入到炉体炉腔内以及促进物料的排出,避免了物料堆积在前端腔口部位和后端腔口部位,造成物料热处理不充分以及排料困难的缺陷。

同时,通过设计碎料组件促进物料的破碎,具体通过ⅰ类碎料刀片和ⅱ类碎料刀片,以及将ⅰ类碎料刀片和ⅱ类碎料刀片的刀面部设计成朝向不同,不仅实现破碎物料,同时物料能够在多方位破碎,增加了物料的破碎效果。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有效促进了物料进入、排出炉腔,且炉腔内的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破碎,有效增加了物料的热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送料带与内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送料带与内炉体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送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碎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ⅰ类碎料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ⅱ类碎料刀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一种螺旋推料式污泥干化炉,包括干化炉本体,其中干化炉本体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干化炉的主体结构,其主要构架包括外炉筒1以及转动连接在外炉筒1内的内炉体2,同时,按照现有方式在内炉体2的前端端部装配螺旋送料机(图中未画出),用于送料,内炉体2的后端端部安装排料管(用于排出物料,图中未画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阅技术手册或者技术词典即可或者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干化炉本体的工作原理和主体构架。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

内炉体2的前、后端位于外炉筒1外,内炉体2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环体21,滚环体21的底部均支撑有托轮支撑装置23,具体是:托轮支撑装置23均包括支撑在滚环体21底部两侧的两个托轮231(托轮231与滚环体21的外侧壁相切,滚环体21的内壁焊接在内炉体2的外壁上),托轮231转动连接有托轮支架232。

同时,托轮支架232包括与托轮231转动的端架部(图中未标出)(一个托轮231转动连接在端架部的左侧,另一托轮231转动连接在端架部的右侧),同时,在端架部的底部设有支座部,支座部支撑在地面上。

内炉体2上设有驱动链环22(驱动链环22的内壁固定在内炉体2的外壁上),驱动链环22用于驱动内炉体2转动(驱动链环22位于所述滚环体21之间;驱动链环22位于内炉体2的前侧),按照现有方式通过链条将驱动链环22链传动连接到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的主动链轮上。

为了促进物料进入内炉体2内加工以及促进加工后的物料排出内炉体2,内炉体2内设有炉腔,炉腔具有前端腔口241(前端腔口241连通到内炉体2的前端端部装配的螺旋送料机)和后端腔口242(后端腔口242连通到内炉体2的后端端部安装的排料管上)。前端腔口241和后端腔口242部位均固定连接有螺旋送料带24,即螺旋送料带24的外侧壁焊接在对应的前端腔口241和后端腔口242的内壁上。

物料进入炉腔中,为了促进物料的破碎:在炉腔的前端腔口241和后端腔口242之间装配碎料组件25(碎料组件25位于两个螺旋送料带24之间)。

碎料组件25的具体结构如下:

碎料组件25包括ⅰ类碎料刀件251和ⅱ类碎料刀件252,ⅰ类碎料刀件251和ⅱ类碎料刀件252交错设置,按照ⅰ类碎料刀件251-ⅱ类碎料刀件252-ⅰ类碎料刀件251……ⅰ类碎料刀件251的规则排布,同时,相邻ⅰ类碎料刀件251与ⅱ类碎料刀件252间隔设置。

ⅰ类碎料刀件251包括第一刀环体2511,第一刀环体2511焊接在炉腔内壁上,第一刀环体2511环形分布有15个ⅰ类碎料刀片2512(相邻ⅰ类碎料刀片2512等距分布);

ⅱ类碎料刀件252包括第二刀环体2521,第二刀环体2521的外侧壁焊接在炉腔内壁上,第二刀环体2521环形分布有15个ⅱ类碎料刀片2522(相邻ⅱ类碎料刀片2522等距分布)。

ⅰ类碎料刀片2512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的大小相同,但朝向不同,具体是,ⅰ类碎料刀片2512上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均具有刀面部(即表面积大的部位)、刀刃部(较为锋利)以及刀尖部(较为锋利);相邻两个ⅰ类碎料刀片2512上的刀面部相互朝向;相邻两个ⅱ类碎料刀片2522上的刀刃部相互朝向;同时,ⅰ类碎料刀片2512上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上的刀尖部朝向第一刀环体2511和第二刀环体2521的环心部位。

工作原理过程:

首先,将物料从内炉体2的前端端部装配的螺旋送料机加入,物料进入到内炉体2炉腔的前端腔口241部位,此时,内炉体2转动(内炉体2上的驱动链环22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携带内炉体2转动),螺旋送料带24跟随转动,转动的同时,在螺旋推力作用下,物料进入炉腔内部,此时,在ⅰ类碎料刀件251和ⅱ类碎料刀件252的碎料下,物料被充分破碎,具体是,物料在跟随内炉体2转动的过程中,物料(尤其是结块物料)撞击到ⅰ类碎料刀片2512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上刀刃部和刀尖部物料被破碎。

由于,ⅰ类碎料刀片2512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的刀面部朝向不同,因此物料能够在多方位破碎,因此,将ⅰ类碎料刀片2512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的刀面部设计成朝向不同增加了物料的破碎效果。

物料充分热处理和破碎后,物料进入到内炉体2炉腔的后端腔口242部位,同理在后端腔口242部位螺旋送料带24的螺旋推动力作用下,物料能够高效的排出炉腔。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的优点在于:

首先,将在炉体炉腔的前端腔口241部位和后端腔口242部位设计螺旋送料带24,能够促进物料进入到炉体炉腔内以及促进物料的排出,避免了物料堆积在前端腔口241部位和后端腔口242部位,造成物料热处理不充分以及排料困难的缺陷。

同时,通过设计碎料组件25促进物料的破碎,具体通过ⅰ类碎料刀片2512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以及将ⅰ类碎料刀片和ⅱ类碎料刀片2522的刀面部设计成朝向不同,不仅实现破碎物料,同时物料能够在多方位破碎,增加了物料的破碎效果。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有效促进了物料进入、排出炉腔,且炉腔内的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破碎,有效增加了物料的热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