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973发布日期:2020-10-09 18: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连接在钢板产线含油废水出口与市政工业废水排放管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分离悬浮油的隔油槽,通过所述隔油槽将含油废水中的悬浮油转移至废油槽中,所述隔油槽连接含油废水调节池,所述含油废水调节池同时接入生活污水出口和/或雨水井;所述含油废水调节池依次连接破乳槽和絮凝槽,其中,所述絮凝槽连接初沉池,所述初沉池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终沉池,所述终沉池经活性炭吸附塔处理后与市政工业废水排放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絮凝槽与所述初沉池之间设置用于调节含油废水ph值的中和桶,通过中和桶将所述含油废水的ph值范围保持在6-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沉积污泥底部出口和所述终沉池的沉积污泥底部出口分别与油浓缩池连接,所述油浓缩池连接安装有压滤机的压力泥罐,所述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所述含油废水调节池连接,所述压滤机的压滤污泥出口通过污泥车外运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油槽设有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废油水出口与隔油槽回流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悬浮油出口通过浮油车外运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乳槽与破乳剂进料源连通,所述破乳槽安装有第一电动搅拌器;所述絮凝槽与絮凝剂进料源连接,同时所述絮凝槽安装有第二电动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沉池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含油废水引流速度的缓冲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其内部设有填料和微生物膜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体,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体与安装有鼓风机的曝气池连接,所述曝气池与所述初沉池连接,同时所述曝气池设有有机肥料进料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与终沉池之间设有活性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活性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活性污泥导流槽、活性污泥回流槽和活性污泥回流管道,所述活性污泥导流槽的入口与所述终沉池连接,且所述活性污泥回流管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用于将活性污泥回流至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和所述终沉池分别安装有排泥电机驱动组件,所述初沉池的沉积污泥底部出口和所述终沉池的沉积污泥底部出口分别通过排泥管道与所述油浓缩池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连接在钢板产线含油废水出口与市政工业废水排放管道之间,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分离悬浮油的隔油槽,通过隔油槽将含油废水中的悬浮油转移至废油槽中,隔油槽连接含油废水调节池,含油废水调节池同时接入生活污水出口和/或雨水井;含油废水调节池依次连接破乳槽和絮凝槽,其中,絮凝槽连接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终沉池,终沉池经活性炭吸附塔处理后与市政工业废水排放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提出去除絮凝槽后连接气浮池,有效降低了最终排放废水的COD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含油废水的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烨辉(中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1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