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和污泥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8665发布日期:2020-09-18 20:3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和污泥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和污泥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经污水处理厂沉淀后的剩余污泥含水率很高,一般为99.2%~99.8%,且体积较大,给污泥的运输和处置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需要对体积较大的剩余污泥进行处理,降低其含水量、减小体积。目前,剩余污泥通常采用固态处理(即脱水处理),主要采用机械脱水处理,其中带式脱水机在污泥脱水中应用最为广泛。带式脱水机的工作原理为污泥在絮凝剂和重力作用下,经重力区脱去大部分游离水,然后经翻转机构转至两条封闭的滤带之间,通过楔形区内进行预压脱水,再经一系列直径由大到小呈w型排列的压辊,使滤饼受到有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从而脱去污泥中大部门游离水和部分毛细水分,脱水后的污泥最后由机尾出料口排出,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在75%~85%左右。

温度对活性污泥法影响较大,尤其是冬季,污泥沉降性能差,sv30一般在80%~95%以上,污泥沉降性能差导致上机浓度较低。虽然污泥在进入带式脱水机之前投加的聚丙烯酰胺能够加速沉淀,但是目前添加的聚丙烯酰胺均是通过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形式加入,通过管道将配置的合适比例的聚丙烯酰胺连续不断的加入到带是脱水机的加药搅拌箱中,如此,聚丙烯酰胺的添加浓度不高,同时又引入了更多的水,因此难以形成矾花,脱水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压滤脱水阶段,容易造成跑泥而无法实现脱泥,造成污泥在系统中无法去除,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出水超标风险。

因此,如何增强污泥的沉降性能,方便污泥后期脱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温度较低时污泥沉降性能差导致脱水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和污泥脱水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从而确保在温度较低时污泥脱水正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的断面呈矩形;在壳体的上部设有一主动轮,下部设有一张紧轮,主动轮和张紧轮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并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其中,与主动轮相连的转轴的一端伸出壳体后与一从动皮带轮相连;在壳体的上部设有一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转轴平行,在电机轴上对应从动皮带轮的位置设有一主动皮带轮,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绕设有一传动皮带;在主动轮和张紧轮上绕设一输送带,通过主动轮能够带动输送带绕主动轮和张紧轮转动;在输送带的外侧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提料斗;

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凸出于壳体的入料斗,该入料斗的上侧具有入料口;所述壳体的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该凸出部的底部具有出料口;其中,所述凸出部位于输送带的一侧,且当提料斗随输送带移动至主动轮正上方时,能够将提料斗内的物料抛入凸出部内。

通过在壳体的下部设有入料斗,在上部设有出料口,在壳体上还设有主动轮和张紧轮,在主动轮和张紧轮绕设输送带,且该主动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在输送带的外侧分布有若干个提料斗,这样,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带动绕设在主动轮上和张紧轮上的输送带做运动,从而带动输送带上的提料斗运动;待输送的物料(药物)从入料斗进入壳体内后,提料斗在壳体的底部装入物料(药物),并在壳体的上部将物料(药物)抛出从出料口送出。这样,实现了对脱水前的污泥自动添加固体药物,与直接添加溶液相比,提高了添加的药物的浓度,并且不需引入更多的水,使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进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进一步,所述提料斗的一侧壁与所述输送带固定连接,另一侧壁倾斜设置,且该侧壁与提料斗底部相连一侧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另一侧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这样,提升斗在壳体的底部使能够更容易将物料装入提升斗内。

进一步,所述凸出部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出料斗,所述出料口位于出料斗的底部,这样,便于将药物从凸出部的出料斗中排出。

进一步,还包括一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料斗的底部相连。这样,能够实现物料的精准添加,也能避免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灰尘,污染空气。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这样,能够对提料斗的工作进行精准的控制,确保准确加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加药搅拌箱,还包括所述的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加药搅拌箱正对或通过管道与所述加药搅拌箱相连通。

这样,通过将加药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加药搅拌箱正对或通过管道与所述加药搅拌箱相连通,能够将药物准确的传送到加药搅拌箱中,实现了对脱水前的污泥自动添加固体药物,使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进而提高污泥脱水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壳体的下部设有入料斗,在上部设有出料口,在壳体上还设有主动轮和张紧轮,在主动轮和张紧轮绕设输送带,且该主动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在输送带的外侧分布有若干个提料斗,这样,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带动绕设在主动轮上和张紧轮上的输送带做运动,从而带动输送带上的提料斗运动;待输送的物料(药物)从入料斗进入壳体内后,提料斗在壳体的底部装入物料(药物),并在壳体的上部将物料(药物)抛出从出料口送出。这样,实现了对脱水前的污泥自动添加固体药物,与直接添加溶液相比,提高了添加的药物的浓度,并且不需引入更多的水,使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进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视图(驱动电机未示出)。

图中:壳体1、主动轮2、张紧轮3、驱动电机4、输送带5、提料斗6、入料斗7、凸出部8、导料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断面呈矩形。在壳体1的上部设有一主动轮2,下部设有一张紧轮3,主动轮2和张紧轮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并通过转轴与壳体1转动连接。其中,与主动轮2相连的转轴的一端伸出壳体1后与一从动皮带轮相连。在壳体1的上部设有一驱动电机4,该驱动电机4的电机轴与转轴平行,在电机轴上对应从动皮带轮的位置设有一主动皮带轮,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绕设有一传动皮带,这样,电机轴转动时,主动皮带轮也同时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一起转动。具体实施时,所述驱动电机4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在主动轮2和张紧轮3上绕设一输送带5,通过主动轮2能够带动输送带5绕主动轮2和张紧轮3转动。在输送带5的外侧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提料斗6。所述提料斗6的一侧壁与所述输送带5固定连接,另一侧壁倾斜设置,且该侧壁与提料斗6底部相连一侧与输送带5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另一侧与输送带5之间的距离。这样,提升斗在壳体1的底部使能够更容易将物料装入提升斗内。所述提料斗6的数量通过加药量和加药间隔来设置,能够适用不同的加药情况。实际使用时,可以采用现有的控制器对电机的转动进行控制,从而控制药物的添加量。

所述壳体1的下部设有凸出于壳体1的入料斗7,该入料斗7的上侧具有入料口,待添加的物料从入料口进入壳体1内,并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壳体1内部的底部。所述壳体1的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8,该凸出部8的底部具有出料口。具体实施时,所述凸出部8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出料斗,所述出料口位于出料斗的底部,这样,便于将药物从凸出部8的出料斗底部的出料口排出。所述凸出部8位于输送带5的一侧,且当提料斗6随输送带5移动至主动轮2正上方时,能够将提料斗6内的物料抛入凸出部8内,然后进入凸出部8的出料斗内,并通过出料斗底部的出料口排出。实施时,该加药装置还包括一导料管9,所述导料管9的上端与所述出料斗的底部相连。优选导料管9为波纹管,便于弯折。这样,在药物的添加过程中确保药物准确投入到加药搅拌箱中,实现药物的精准添加,也能避免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灰尘,污染空气。

将上述用于污泥脱水的加药装置用于污泥脱水系统中。将加药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加药搅拌箱正对或通过管道与所述加药搅拌箱相连通,这样,能够将药物准确的传送到加药搅拌箱中,实现了对脱水前的污泥自动添加固体药物,使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进而提高污泥脱水率。

通过在壳体1的下部设有入料斗7,在上部设有出料口,在壳体1上还设有主动轮2和张紧轮3,在主动轮2和张紧轮3绕设输送带5,且该主动轮2通过驱动电机4驱动,在输送带5的外侧分布有若干个提料斗6,这样,驱动电机4驱动主动轮2转动带动绕设在主动轮2上和张紧轮3上的输送带5做运动,从而带动输送带5上的提料斗6运动;待输送的物料(药物)从入料斗7进入壳体1内后,提料斗6在壳体1的底部装入物料(药物),并在壳体1的上部将物料(药物)抛出从出料口送出。这样,实现了对脱水前的污泥自动添加固体药物,与直接添加溶液相比,提高了添加的药物的浓度,并且不需引入更多的水,使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进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