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0378发布日期:2021-05-28 11:0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1912年由英国的克拉克和盖奇发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

目前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采用直接将污水倾倒入活性污泥中的方式将活性污泥浸泡在污水中进行生物反应,如此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大部分集中在下层的污水中,上层的污水则需要等待下层的微生物逐渐繁殖扩散到上层,净化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污水池,反应池主体上设有隔离板将反应池主体划分为厌氧池、好氧池,厌氧池内堆填有厌氧活性泥,好氧池内堆填有好氧活性泥,厌氧池内设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与厌氧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厌氧入水间隙,好氧池内设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与好氧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好氧入水间隙,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分别埋于厌氧活性泥、好氧活性泥中,厌氧入水间隙与污水池之间连接有水泵,隔离板的顶端低于反应池主体的顶部边缘形成过渡缺口,反应池主体内位于好氧池的一侧还设有与好氧池的底部连通的清水池,清水池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分别与厌氧池、好氧池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向外折弯形成扩散结构。

进一步的,曝气装置包括设于好氧池的底部的曝气管以及设于反应池主体外的气泵。

进一步的,好氧池上设有搅拌支架,搅拌支架上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与曝气装置连通的中空管,中空管上设有若干气孔以及与中空管连通的出气管。

进一步的,清水池的底部设有一弧形滤网,位于弧形滤网的下方安装有清洁辊,清洁辊上设有刮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厌氧入水间隙、好氧入水间隙,结合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埋于厌氧活性泥、好氧活性泥中,方便入水时快速提高积水高度形成较大的水压使污水可以充分渗透厌氧活性泥、好氧活性泥使其中的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混合并与之反应净化,提高渗透效率,保证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1、污水池2,反应池主体1上设有隔离板13将反应池主体1划分为厌氧池11、好氧池12,厌氧池11内堆填有厌氧活性泥3,好氧池12内堆填有好氧活性泥4,厌氧池11内设有第一隔板5且第一隔板5与厌氧池11的内壁之间形成厌氧入水间隙111,好氧池12内设有第二隔板6且第二隔板6与好氧池12的内壁之间形成好氧入水间隙121,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的底端分别埋于厌氧活性泥3、好氧活性泥4中,厌氧入水间隙111与污水池2之间连接有水泵7,隔离板13的顶端低于反应池主体1的顶部边缘形成过渡缺口,反应池主体1内位于好氧池12的一侧还设有与好氧池12的底部连通的清水池14,清水池14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41,好氧池12内设有曝气装置8。利用厌氧入水间隙111、好氧入水间隙121,结合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埋于厌氧活性泥3、好氧活性泥4中,方便入水时快速提高积水高度形成较大的水压使污水可以充分渗透厌氧活性泥3、好氧活性泥4使其中的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混并与之反应净化,提高渗透效率,保证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的底端分别与厌氧池11、好氧池1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另外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的底端也可采用与厌氧池11、好氧池12的底部连接并于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上设置出水孔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的底端向外折弯形成扩散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的底端向外折弯有利于污水在厌氧入水间隙111、好氧入水间隙121的底部提前扩散,使污水与厌氧活性泥3、好氧活性泥4充分接触。

进一步的,曝气装置8包括设于好氧池12的底部的曝气管81以及设于反应池主体1外的气泵82。通过气泵82、曝气管81向好氧池中鼓入空气,为好氧活性泥4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好氧池12上设有搅拌支架9,搅拌支架9上安装有搅拌电机91,搅拌电机91的转轴连接有与曝气装置8连通的中空管92,中空管92上设有若干气孔93以及与中空管92连通的出气管94。如图1中所示,曝气管81上设有一连通至中空管92内的进气管95(该进气管与中空管之间的密封结构为管道连接技术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故在此不做赘述),中空管92与出气管94连接形成一搅拌杆,通过搅拌电机91驱动起搅拌作用,使污水与好氧活性泥充分接触并提高、维持其中的溶氧量,提高反应效率。

进一步的,清水池14的底部设有一弧形滤网142,位于弧形滤网142的下方安装有清洁辊143,清洁辊143上设有刮板。清洁辊143采用电机驱动旋转,通过弧形滤网142过滤好氧活性泥4,方便资源再次利用,利用刮板刮除弧形滤网142上累积的好氧活性泥4,避免弧形滤网142堵塞。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技术特征:

1.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污水池,其特征在于,反应池主体上设有隔离板将反应池主体划分为厌氧池、好氧池,厌氧池内堆填有厌氧活性泥,好氧池内堆填有好氧活性泥,厌氧池内设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与厌氧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厌氧入水间隙,好氧池内设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与好氧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好氧入水间隙,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分别埋于厌氧活性泥、好氧活性泥中,厌氧入水间隙与污水池之间连接有水泵,隔离板的顶端低于反应池主体的顶部边缘形成过渡缺口,反应池主体内位于好氧池的一侧还设有与好氧池的底部连通的清水池,清水池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分别与厌氧池、好氧池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向外折弯形成扩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曝气装置包括设于好氧池的底部的曝气管以及设于反应池主体外的气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好氧池上设有搅拌支架,搅拌支架上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与曝气装置连通的中空管,中空管上设有若干气孔以及与中空管连通的出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清水池的底部设有一弧形滤网,位于弧形滤网的下方安装有清洁辊,清洁辊上设有刮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交替式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污水池,反应池主体上设有隔离板将反应池主体划分为厌氧池、好氧池,厌氧池内堆填有厌氧活性泥,好氧池内堆填有好氧活性泥,厌氧池内设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与厌氧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厌氧入水间隙,好氧池内设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与好氧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好氧入水间隙,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分别埋于厌氧活性泥、好氧活性泥中,厌氧入水间隙与污水池之间连接有水泵,隔离板的顶端低于反应池主体的顶部边缘形成过渡缺口,反应池主体内位于好氧池的一侧还设有与好氧池的底部连通的清水池,清水池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卢剑雄;杨苑红;古伟雄;俞发方;黄泽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八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0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