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乳化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45917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絮凝作用具有广谱絮凝作用,电絮凝能同时絮凝去除或降低有机物、细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后道工序的深度处理创造条件。还由于在分离器筒体中设置有叠盘聚集分离器,聚集分离器是由若干呈锥盘状结构的波纹分离盘相互错叠而成,该结构依据浅池理论设计出理想的层流条件,它将现有的平流沉淀分离结构改变成斜板层流分离结构,使分散而微小的油珠能快速集聚,而油珠的集聚又大大加快了油滴的上浮分离速度,从而使油水分离效果成倍提高,特别对乳化液的油珠的分离去除效果更加显著。
[0016]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电絮凝器前连通有破乳器,所述油水分离器后连通有滤料过滤器;所述破乳器、电絮凝器、初滤器、油水分离器及滤料过滤器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滤料过滤器上通过管道连通有返送栗。在电絮凝器的前侧连通有破乳器,形成了破乳、电絮凝、初滤、油水分离和滤料过滤的处理流程,对于重度乳化的油污水而言其中含有难以分离的乳化油,以乳化油状态存在的油主要来自废乳化液,其油水界面上定向吸附并形成坚固的界面膜,增大了双电层的有效厚度,使得双电层电位宽度和陡度增大,油被均匀地分散于水中,所以乳化的油珠能稳定地存在于水中,难以通过单纯的混凝、气浮和重力进行分离处理,通过破乳剂使乳化油脱稳后再进行电絮凝使之从分散的油珠相聚集成较大的油滴并从乳化液中部分分离,通过破乳作用的前道处理使本发明能够实现乳化油或高度乳化的污油水的分离处理。本发明的滤料过滤器上连通有返送栗,该结构能将滤料过滤器中的滤出水返送到最前道污水处理工序,能形成循环处理系统,对高浓度的乳化液而言能在这种循环处理流程中,通过循环重复处理直至乳化液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对于乳化液浓度波动的油污水又能有控制地进行循环流程处理或单流程处理,使处理装置能适应于重乳化或普通乳化油污水的处理,适用范围广,应用领域宽。
[0017]进一步地,所述破乳器包括破乳器筒体,固定设置于破乳器筒体中的隔料孔板将破乳器筒体分隔成破乳剂填充腔和油污水缓冲腔,在破乳剂填充腔中填充有固相破乳剂,固定安装于破乳器筒体上的破乳器污水进管与油污水缓冲腔连通,安装于破乳器筒体上的破乳器污水排出管的内端管口伸向破乳剂填充腔的上部。所述隔料孔板上设置有若干隔板通孔。由于破乳器筒体被隔料孔板分隔成破乳剂填充腔和油污水缓冲腔,而污水进管与油污水缓冲腔连通,这种结构使得油污水能从缓冲腔穿过隔料孔板流向填充有破乳剂的填充腔,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向油污水中的添加破乳剂的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破乳剂主动添加”的思维模式,变“主动添加”为“被动迎接”,使得油污水能够连续地掠过填充腔中的固相破乳剂而实现破乳,整个处理系统可以进行连续地油水分离处理,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这种结构也使得油污水可以与破乳剂进行充分均匀的接触作用,因此该结构具有破乳效率高,处理能力强的双重优势。
[0018]优选地,所述破乳器筒体上端的筒体顶罩为球冠形罩壳,所述破乳器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由于经过破乳的油污水中的部分油滴凝聚上浮,球冠形的筒体顶罩则引导油滴或含油高的油污水向球冠内壁最高处理集聚,伸向球冠内壁高点处的污水排出管就能将含油较高的污水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处理,这种结构设计实现了对含油高的污水的选择和强化处理。
[0019]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絮凝器包括絮凝器筒体,在该絮凝器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絮凝器顶罩和絮凝器底罩,在絮凝器筒体内设置有絮凝电极,絮凝污水排出管穿过筒壁伸至絮凝器顶罩内侧。所述絮凝器筒体的絮凝器顶罩和絮凝器底罩均为球冠形罩壳。由于絮凝器筒体包括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絮凝器顶罩和絮凝器底罩,球冠状的顶罩则引导凝聚的含油高的油污水向球冠内壁最高点聚集,球冠状的絮凝器底罩则引导絮凝沉淀物向球冠内侧最低点沉淀聚集,以便集中排放。所述絮凝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与絮凝器顶罩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经电絮凝集聚的油滴上浮至球冠状顶罩内壁最高处,伸至该顶罩内壁最高点的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则正巧将此处高含油污水输送至下一处理步骤进行分离处理,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0020]优选地,所述絮凝器污水输入管沿絮凝器筒体内壁切线方向倾斜地固定连接于絮凝器筒体上。污水输入管切线方向布置,向电絮凝器输入油污水时,油污水沿筒壁以旋转路径在电絮凝器筒体流动,不仅对电极表面污垢产生冲刷作用,而且延长电解作用时间和路径,大大增强了电絮凝的作用效果。
[0021]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器污水输入管与絮凝器筒体内壁切线夹角β=_30°?+30°,该絮凝器污水输入管与水平面夹角a =-30°?+30°。调节污水输入管与内壁切线及水平面夹角可以产生不同的旋流作用效果,从而适应不同乳化油性状的处理要求,使之达到最佳处理效果。不同的切线夹角会产生不同的旋流效果,而不同的水平夹角又会产生不同的螺旋状上升或冲击作用,以实现最佳的电絮凝作用时间和搅拌混和作用。
[0022]特别地,在所述絮凝器底罩上安装有电絮凝排污阀。所述絮凝器筒体上安装有加热器,该加热器为电加热器。在絮凝器筒体内安装加热器,以调节和改变电絮凝的环境温度,以达到适应的电絮凝环境温度。
[0023]本发明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初滤器包括初滤器筒体以及置于初滤器筒体内的过滤袋;所述过滤袋为化学纤维袋或无纺布袋。通过筒体内的化纤布袋能有效滤除絮凝污物和絮状杂物,既达到初步滤除污油的作用,也为下步处理工序减轻负担,提高下步处理工序的处理效率。
[0024]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以及固定安装于分离器筒体上的分离器污水输入管、污油排出管和分离水排出管;在分离器筒体内至少设置有一叠盘聚集分离器,该叠盘聚集分离器包括若干相互叠置的波纹分离盘,该波纹分离盘呈锥盘状且盘面为波纹面,各波纹分离盘以其波纹峰谷相错叠置。首先分离器筒体上的污水输入管、污油排出管和分离水排出管,分别完成污水输入以及分离后油和水的排出。特别地,在分离器筒体内设置叠盘聚集分离器,构成叠盘聚集分离器的波纹分离盘相互叠置,使得传统的平流重力分离器变为多层斜板分离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分离效果成倍的提高,特别对分散度极高的乳化油更有十分显著的分离去除效果。
[0025]优选地,所述分离器筒体内设置有一组叠盘聚集分离器,该分离器筒体内还分隔设置有分离器隔板,叠盘聚集分离器固定连接于该分离器隔板的下侧,分离器污水输入管穿过该分离器隔板通向污水导流通道,在叠盘聚集分离器的底端连接有分离器底板。叠盘聚集分离器上侧的分离器隔板和其底端的分离器底板引导油污水进入到叠盘聚集分离器的污水分离通道。这样结构构成单组的叠盘聚集分离器。
[0026]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离器筒体设置有两组或叁组叠盘聚集分离器,该两个叠盘聚集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导流隔板。采用多组重叠放置的叠盘聚集分离器,能使得分离器中的油污水从一组聚集分离器曲折回转地流至另一组聚集分离器,大大延伸了油污水分离通道的长度,既提高分离处理效率,又充分节约了分离空间。
[0027]进一步地,所述波纹分离盘的波纹沿锥形盘面周向延伸,该波纹分离盘的中间设有波盘通孔,相互叠置的波纹分离盘上的波盘通孔构成污水导流通道,相邻两波纹分离盘的波纹峰谷相错叠置而构成沿径向布置的油污通道与污水导流通道相连通。叠盘聚集分离器的波纹分离盘的锥形盘面呈波纹状结构,相邻分离盘的盘面波纹峰谷相互交错叠置而形成油污水通道,该油污水通道沿径向具有不同的截面积,其径向(通道长度方向)的截面积从其中心向外逐渐变大,或者从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小,构成波纹盘板的变水流流线、变过水断面的污水分离通道结构,在该通道中油污水水流呈扩散、收缩状态,大大增加了油污水中油珠之间的碰撞机率,促使小而分散的油珠聚集变大,以加速油珠上浮速度。波盘通孔构成的污水导流通道引导来自污水输入管的油污水进入叠盘聚集分离器的污水分离通道进行高效分离。
[0028]进一步地,分离器隔板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污油上升的污油上升管,该污油上升管的下管端位于叠盘聚集分离器的外侧。经叠盘聚集分离器的污油上浮集中于分离器隔板下侦牝污油上升管及时将分离的污油向上输送,以避免污油的回溶或再乳化。
[0029]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分离器筒体顶罩为球冠形罩壳。所述污油排出管内端管口与分离器筒体顶罩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球冠形的分离器筒体顶罩同样具有引导污油向球冠内壁最高处集聚,伸向该球冠形顶罩内壁最高点的污油排出管内端管口则将集中于此处的油污水再输送至下一处理工序。
[0030]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分离器筒体底罩为球冠形罩壳,在该球冠形罩壳上安装有油水分离器排污阀。分离器筒体底罩采用球冠形罩壳,能使分离器中的沉淀物向最低处集中,以便于排出。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2]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及结构简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破乳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电絮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絮凝器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电絮凝器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电絮凝器B— B剖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