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972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领域中,大多为单家单户的采用三格化粪池(塑料化粪池、砖混化粪池、钢砼化粪池、玻璃钢化粪池等,下同)对污水进行处置后直接外排。由于采用上述方法,其污水处理时间长,故而污水处理效率不高并且由于直接外排,故而对环境带来污染。
[0003]尽管目前已有一些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污水治理过程如下:
[0004](I)整个设备由进水装置、曝气装置、纤维状填料层、颗粒填料层、湿地植物层、不锈钢填料支撑支架及出水系统组成,污水(卫生间的粪尿排泄物、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等)由蠕动栗抽入湿地床底部,并依次从底部流过纤维状填料层、颗粒填料层、湿地植物层后,从出水管直接排入附近水域;
[0005](2)污水在流入湿地床的整个过程中,其停留时间为24小时,在湿地床下部的纤维状填料层停留12小时,在湿地床上部的颗粒填料层停留12小时,同时在每天的O时、6时、12时、18时用小型曝气栗和穿孔曝气管曝气各一小时;
[0006](3)污水在流入纤维状填料层、颗粒填料层等处,初级拦截悬浮物使其沉淀于池底部,从池底部排空管排出,而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则继续流入湿地床进行治理;
[0007](4)颗粒填料是陶粒及砾石或建筑废料,采用穿孔的不锈钢板支撑颗粒填料层。
[0008]然而,本案的实用新型人发现,采用上述家用小型污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具有以下缺点:
[0009](I)上述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需要配置集水池收集污水,配套的建设成本尚;
[0010](2)设备的进水由提升栗从集水池提升污水从设备底部栗入,耗电、易耗损需常换;
[0011](3)污水的治理需要曝气栗和穿孔曝气管进行间断曝气供氧,既耗电、易坏需常换,又不方便更换;
[0012](4)颗粒填料是砾石及陶粒或建筑废料组成,悬空于设备上部,需要穿孔的不锈钢钢板支撑,造价成本高昂;
[0013](5)由于污水从集水池直接栗入设备底部,生活污水中的众多悬浮物滞留于设备底部,在曝气时很容易悬浮起来并堵塞颗粒填料,造成设备的瘫痪。
【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采用动力装置,能够降低能耗并且减少成本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包括
[0016]厌氧反应器以及浮床箱体,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以及二级厌氧区,所述一级厌氧区内填充有第一填料,用以沉淀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所述二级厌氧区内填充有第二填料,用以吸附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浮床箱体与所述二级厌氧区连接,所述浮床箱体分隔成依次层叠的过滤区、吸附区以及浮床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过滤填料,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输送过来的污水,所述吸附区内填充有第三填料,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所述浮床区设置有浮床,所述浮床上种植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并且所述适水植物的根系伸入所述吸附区。
[0017]其中,所述一级厌氧区分隔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一厌氧区以及第二厌氧区,所述第一厌氧区以及第二厌氧区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一填料。
[0018]其中,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以将污水输入至所述第一厌氧区内,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侦U,所述第二进水管用以将所述第一厌氧区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第二厌氧区内,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用以将所述第二厌氧区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二级厌氧区内。
[0019]其中,所述第一填料为活性污泥。
[0020]其中,所述第二填料由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所述二级厌氧区分隔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以及空置区,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第二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吸附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所述空置区用以沉淀所述污水中的污泥。
[0021]其中,所述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以及所述空置区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盖子。
[0022]其中,所述空置区上还连接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置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床区,以将所述污水输送至所述浮床区内。
[0023]其中,所述过滤填料由砾石、卵石组合形成,并且所述砾石与所述卵石的填充比例为1:1?2: 1,所述第三填料由有机流离球、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并且所述有机流离球与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为1: 3。
[0024]其中,所述浮床区填充有第四填料,所述第四填料由沙砾、粉粒组合形成,并且所述沙烁与所述粉粒的填充比例为1:1?5: 1
[0025]其中,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温室构筑物,所述温室构筑物罩设于所述适水植物上方,用以对所述适水植物提供温室环境。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厌氧反应器以及浮床箱体,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以及二级厌氧区,在一级厌氧区内设置第一填料,在二级厌氧区内填充第二填料,当污水进入一级厌氧区内时,通过该第一填料能够将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分解或者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然后在二级厌氧区内通过第二填料进行分解,由于浮床箱体与二级厌氧区连接,故而当污水经由二级厌氧区进入浮床箱体内时,依次通过浮床箱体内的过滤区、吸附区以及浮床区进行残留污染物进一步过滤,悬浮物吸附,从而使得该污水的净化效果好,并且净化效率高。同时,由于该浮床区上种植有适水植物,通过适水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替代了现有的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磷脱氮、杀菌消毒后外排的做法,减少了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污染。此外,由于上述一体化装置均利用重力作用实现污水的输送或者输出,因而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能耗,并且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厌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浮床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温室构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其包括厌氧反应器10以及浮床箱体20,所述浮床箱体20与所述厌氧反应器10连接。
[0034]所述厌氧反应器10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11以及二级厌氧区12,所述一级厌氧区11内填充有第一填料(图中未标识),用以沉淀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填充有第二填料121,用以吸附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
[0035]所述浮床箱体20与所述二级厌氧区12连接,所述浮床箱体20分隔成依次层叠的过滤区21、吸附区22以及浮床区23,所述过滤区21内填充有过滤填料211,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12输送过来的污水。所述吸附区22内填充有第三填料221,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所述浮床区23设置有浮床231,所述浮床231上种植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231a,并且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231b伸入所述吸附区22。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通过设置一级厌氧11以及二级厌氧区12,将污水通过一级厌氧区进行污泥沉淀以及过滤部分污染物后,进入所述二级厌氧区12,通过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的所述第二填料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