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强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597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活性污泥浓度测定,当污泥浓度为20000mg/L时,启动水栗8,关闭水栗9、10,所述沉淀物经所述平流式二沉池4与污泥培养池7的进泥管705流入污泥培养池7中,同时启动表面曝气装置701,曝气时间为15h,曝气间歇为3h,所述沉淀物在污泥培养池7中停留50h,所述沉淀物溶氧量为1.5mg/L后,启动水栗9、10,通过污泥培养池7的排泥管706和排泥管707输送至完全混合式生化曝气池3中;当平流式二沉池4分离的所述沉淀物中污泥浓度为20000mg/L时,关闭水栗8、9、10,所述沉淀物流入叠螺式污泥浓缩装置5中进行浓缩,浓缩至所述沉淀物含水量80 %,并将浓缩后的所述沉淀物流入带式污泥脱水装置6中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40%。
[0043]处理效果:经上述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处理后的含有有机物(C0D为1000mg/L)的工业污水,对平流式二沉池4出水口排出的上清液取样、分析,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为95%,总氮去除率为98%,总磷去除率为99%,重金属铅质量百分含量为5yg/L、砷质量百分含量为0.2yg/L、锌质量百分含量为8yg/L、锦质量百分含量为0.2yg/L、铜质量百分含量为2yg/L、汞质量百分含量为0.03yg/L。
[0044]实施例3
[0045]如图1所示,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1、辐流式初沉池2、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竖流式二沉池4、中心传动污泥浓缩装置5、板框式脱水装置6,还包括污泥培养池7,所述的污泥培养池,如图2所示,包括微孔曝气装置701、穿孔板702、浮石填料层703、腐殖土壤填料层704、进泥管705、排泥管706、排泥管707,所述微孔曝气装置701位于所述污泥培养池7底部;所述穿孔板702位于所述微孔曝气装置701上方,所述浮石填料层703位于所述穿孔板702上,所述腐殖土壤填料层704位于所述浮石填料层703上,所述进泥管705的一端位于所述腐殖土壤层704上方,所述进泥管705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流式二沉池4连通且之间设有水栗8,所述排泥管706的一端位于进泥管705下方,所述排泥管706的另一端与所述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连通且之间设有水栗9,排泥管707的一端位于所述污泥培养池7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连通,且之间设有水栗10。
[0046]其中穿孔板702的孔径为0.08mm;
[0047]腐殖土壤填料层704中腐殖土壤填料制作方法:腐殖土壤、粘土和石灰按照重量比为2:1:1混合,80°C烘至含水量为17.5%后,按照长为4cm,直径为1.5cm规格压制。
[0048]浮石填料层703选用直径为2.5cm的天然浮石。
[0049]污泥培养池7高为3m,长为3m,宽度为3m,其中装填的腐殖土壤层704高为0.75m,浮石填料层703高为0.5m,且腐殖土壤层704与浮石填料层703体积比为1: 2。
[0050]—种污水强化处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0051 ]含有有机物(C0D为800mg/L)的农业废水经孔径为25mm的格栅I,拦截固体污染物,再经辐流式初沉池2,自由沉淀0.75h,流入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曝气时间为6h,曝气间歇时间为50min,在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中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絮凝物,絮凝胶体污染物;经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处理后,污水流入竖流式二沉池4,静置1.5h后,得到上清液与沉淀物,所述上清液经竖流式二沉池4的出水口排出收集,所述沉淀物进行活性污泥浓度测定,当污泥浓度为13500mg/L时,启动水栗8,关闭水栗9、c,所述沉淀物经所述竖流式二沉池4与污泥培养池7的进泥管705流入污泥培养池7中,同时启动微孔曝气装置701,曝气时间为12.5h,曝气间歇为2.5h,所述沉淀物在污泥培养池7中停留35h,所述沉淀物溶氧量为0.9mg/L后,启动水栗9、10,通过污泥培养池7的排泥管706和排泥管707输送至组合式生化曝气池3中;当竖流式二沉池4分离的所述沉淀物中污泥浓度为30000mg/L时,关闭水栗8、9、10,沉淀物流入中心传动污泥浓缩装置5中进行浓缩,浓缩至所述沉淀物含水量70%,并将浓缩后的所述沉淀物流入板框式污泥脱水装置6中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30 %。
[0052]处理效果:经上述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处理后的含有有机物(C0D为800mg/L)的农业废水,对竖流式二沉池4出水口排出的上清液取样、分析,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为95%,总氮去除率为97%,总磷去除率为98%,重金属铅质量百分含量为2yg/L、砷质量百分含量为0.lyg/L、锌质量百分含量为5yg/L、锦质量百分含量为0.lyg/L、铜质量百分含量为Oyg/L、汞质量百分含量为Oyg/L。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初沉池、生化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装置、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培养池,所述的污泥培养池,包括曝气装置、穿孔板、进泥管、排泥管、腐殖土壤填料层、浮石填料层、水栗,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污泥培养池底部;所述穿孔板位于所述曝气装置上方,所述浮石填料层位于所述穿孔板上,所述腐殖土壤填料层位于所述浮石填料层上,所述进泥管的一端位于所述腐殖土壤层上方,所述进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沉池连通且之间设有第一水栗,所述排泥管分为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的一端位于进泥管下方,所述第一排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通且之间设有第二水栗,所述第二排泥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污泥培养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通,且之间设有第三水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的孔径<0.0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石填料层由天然浮石构成,其中所述的天然浮石直径为I?4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壤填料层高度为所述污泥培养池总高度的1/6?1/3,所述浮石填料层高度为所述污泥培养池总高度的1/6?1/2,且所述腐殖土壤层与所述浮石填料层体积比为1:1?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强化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污水强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初沉池、生化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装置、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培养池,所述的污泥培养池,包括曝气装置、穿孔板、进泥管、排泥管、腐殖土壤填料层、浮石填料层、水泵。本实用新型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大幅度提高处理效果,极大程度降低了污水中COD、总氮和总磷及重金属含量;无化学调质剂,避免化学残留,提高水质安全性;处理过程基本无臭,有效避免空气污染,利于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特别适合中小型企业。
【IPC分类】C02F3/12, C02F11/12, C02F3/34, C02F11/00
【公开号】CN205170487
【申请号】CN201520890327
【发明人】裴达在, 白永军
【申请人】北京沐萱鑫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