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559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主要是对炼铁渣处理工艺中所产生的水渣进 行过滤。
背景技术
炼铁渣处理工艺中产生的水渣需进行过滤(滤除水渣中的水),现有的转筒式水渣过滤 装置包括转筒驱动机构、转鼓、托轮、托轮支架、渣料输出机构,转鼓包括转筒本体、外过 滤网、内过滤网、内过滤网固定装置、挡板,外过滤网、内过滤网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 过滤网由80-100个内过滤网叶片组成,所有的内过滤网叶片相互间隔沿圆周布置,内过滤网 叶片成倾斜状,内过滤网叶片由内过滤网固定装置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内过滤网叶片与挡板 构成倒立的"八"形,挡板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外过滤网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外过滤网位于 内过滤网的外侧;转筒本体的左端部分别设有左轨道、大链轮,大链轮与转筒驱动机构的传 动链相联,转筒本体的左端为水渣入口,转筒本体的右端为渣料输出口,转筒本体的右端部 分别设有右轨道;左托轮位于左轨道下方并左轨道相接触,右托轮位于右轨道下方并右轨道 相接触,左托轮、右托轮分别设置在托轮支架上;转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联轴器、减 速器、小链轮、传动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联,减速器的的输 出轴由联轴器与小链轮的轴相联,小链轮由传动链与大链轮相联;渣料输出机构包括受料斗、 筒内支架、分配器、缓冲器、输送皮带、输送电机,输送皮带的一端从转筒本体的渣料输出 口伸入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设置在筒内支架上并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的下 料口下方设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是折叠式的,皮带头轮布置筒内支架上。
水渣从转筒本体的左端水渣入口进入转筒本体内腔,水渣先经过内过滤网过滤,然后经 外过滤网过滤,水从外过滤网中直接流下,而渣料随转鼓被带到上方(转筒驱动机构带动转 鼓旋转),而落入受料斗中,渣料经受料斗落到输送皮带上被带走。
现有的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的内过滤网叶片的固定螺栓直接暴露在渣的冲刷中,容易出 现由于螺栓磨损而脱落。现有的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的外过滤网是整个一张,对于固定和维 修更换都极不方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有的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的钢丝 截面为圆形,过滤效果差,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包括转筒驱动机构、 转鼓、托轮、托轮支架、渣料输出机构,转鼓包括转筒本体、外过滤网、内过滤网、内过滤
网固定装置、挡板,外过滤网、内过滤网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过滤网由80-100个内过滤
网叶片组成,所有的内过滤网叶片相互间隔沿圆周布置,内过滤网叶片成倾斜状,内过滤网 叶片由内过滤网固定装置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内过滤网叶片与挡板构成倒立的"八"形,挡 板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外过滤网固定在转筒本体外表的圆柱面上;转筒本体的左端部分别设 有左轨道、大链轮,大链轮与转筒驱动机构的传动链相联,转筒本体的左端为水渣入口,转 筒本体的右端为渣料输出口,转筒本体的右端部分别设有右轨道;左托轮位于左轨道下方并 左轨道相接触,右托轮位于右轨道下方并右轨道相接触,左托轮、右托轮分别设置在托轮支 架上;渣料输出机构包括受料斗、筒内支架、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的一端从转筒本体的渣料 输出口伸入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设置在筒内支架上并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 的下料口下方是输送皮带,其特征在于内过滤网叶片8固定一侧板16,侧板16由螺栓15与
内过滤网固定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的外过滤网由外过滤网叶片ll组成,外过滤网叶片ll的
个数与内过滤网叶片8的个数相同,每一内过滤网叶片8的外侧设一外过滤网叶片11。
转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联轴器、减速器、小链轮、传动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由
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联,减速器的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小链轮的轴相联,小链轮由传
动链与大链轮相联。
所述的内过滤网叶片8、外过滤网叶片ll的钢丝截面均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现有的类似的设备中,内过滤网叶片的固定螺栓直接暴露在渣的冲刷中,容易出现 由于螺栓磨损而脱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螺栓固定在侧面,避免渣的直接冲刷,延长了使用
寿命;同时将螺栓头上堆焊耐磨层。
2、 外过滤网的形状,采用小片式整个过滤装置是圆柱体,原来过滤装置外过滤网是
整个一张,对于固定和维修更换都极不方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将外 过滤网分成一个一个小片固定,这样有利于安置固定和更换,延长了使用寿命。
3、 内过滤网叶片、外过滤网叶片的截面形状为了避免过滤网堵塞,增加过滤能力, 内过滤网叶片、外过滤网叶片的钢丝截面由圆形变为三角形。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2的左视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过滤网叶片的结构示意图5是图4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沿B-B线的剖视图中l一转筒驱动机构,2-左托轮,3-左轨道,4-转鼓,5-右托轮,6-右轨道,7-托
轮支架,8-内过滤网叶片,9-内过滤网固定装置,10-挡板,11-外过滤网叶片,12-转筒本
体,13-输送皮带(图3中未画出),14-受料斗,15-螺栓,16-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包括转筒驱动机构l、 转鼓4、托轮、托轮支架、渣料输出机构,转鼓4包括转筒本体12、外过滤网、内过滤网、内
过滤网固定装置9、挡板IO,外过滤网、内过滤网位于转筒本体12的内腔,内过滤网由80-100 片内过滤网叶片8组成(个数的多少根据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的大小而调整,图3中为84片), 所有的内过滤网叶片相互间隔沿圆周布置,内过滤网叶片成倾斜状,内过滤网叶片8固定一 侧板16,侧板16由螺栓15与内过滤网固定装置9固定连接(过滤网固定装置9即固定板,个数 与内过滤网叶片8的个数相同),内过滤网固定装置9固定在转筒本体12上,内过滤网叶片8与 挡板10构成倒立的"八"形(挡板10个数与内过滤网叶片8的片数相同,构成一一对应关系), 挡板10固定在转筒本体12上;外过滤网由外过滤网叶片ll组成,外过滤网叶片ll的数量与内 过滤网叶片8的片数相同,每一内过滤网叶片8的外侧设一外过滤网叶片11,外过滤网叶片ll 固定在转筒本体12的外表圆柱面上;所述的内过滤网叶片、外过滤网叶片的钢丝截面均为三 角形。
转筒本体12的左端部分别设有左轨道3、大链轮,大链轮与转筒驱动机构l的传动链相联, 转筒本体12的左端为水渣入口,转筒本体12的右端为渣料输出口,转筒本体12的右端部分别 设有右轨道6;左托轮2位于左轨道3下方并左轨道3相接触,右托轮5位于右轨道6下方并右轨 道6相接触,左托轮2、右托轮5分别设置在托轮支架7上;转筒驱动机构l包括驱动电机、联 轴器、减速器、小链轮、传动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联,减速 器的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小链轮的轴相联,小链轮由传动链与大链轮相联;渣料输出机构包 括受料斗14、筒内支架、输送皮带13,输送皮带的一端从转筒本体的渣料输出口伸入转筒本 体的内腔内,受料斗14设置在筒内支架上并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14的下料口下方 设有输送皮带13,输送皮带是折叠式的,皮带头轮布置筒内支架上。
权利要求1.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包括转筒驱动机构、转鼓、托轮、托轮支架、渣料输出机构,转鼓包括转筒本体、外过滤网、内过滤网、内过滤网固定装置、挡板,外过滤网、内过滤网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过滤网由80-100个内过滤网叶片组成,所有的内过滤网叶片相互间隔沿圆周布置,内过滤网叶片成倾斜状,内过滤网叶片由内过滤网固定装置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内过滤网叶片与挡板构成倒立的“八”形,挡板固定在转筒本体上;外过滤网固定在转筒本体外表的圆柱面上;转筒本体的左端部分别设有左轨道、大链轮,大链轮与转筒驱动机构的传动链相联,转筒本体的左端为水渣入口,转筒本体的右端为渣料输出口,转筒本体的右端部分别设有右轨道;左托轮位于左轨道下方并左轨道相接触,右托轮位于右轨道下方并右轨道相接触,左托轮、右托轮分别设置在托轮支架上;渣料输出机构包括受料斗、筒内支架、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的一端从转筒本体的渣料输出口伸入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设置在筒内支架上并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受料斗的下料口下方是输送皮带;其特征在于内过滤网叶片(8)固定一侧板(16),侧板(16)由螺栓(15)与内过滤网固定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的外过滤网由外过滤网叶片(11)组成,外过滤网叶片(11)的片数与内过滤网叶片(8)的片数相同,每一内过滤网叶片(8)的外侧设一外过滤网叶片(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水渣过滤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联轴器、减速器、小链轮、传动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入 轴相联,减速器的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小链轮的轴相联,小链轮由传动链与大链轮相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水渣过滤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过滤网叶片(8)、外过滤网叶片(11)的钢丝截面均为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转筒式水渣过滤装置,包括转筒驱动机构、转鼓、托轮、托轮支架、渣料输出机构,转鼓包括转筒本体、外过滤网、内过滤网、内过滤网固定装置、挡板,外过滤网、内过滤网位于转筒本体的内腔,内过滤网由80-100片内过滤网叶片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过滤网叶片(8)固定一侧板(16),侧板(16)由螺栓(15)与内过滤网固定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的外过滤网由外过滤网叶片(11)组成,外过滤网叶片(11)的个数与内过滤网叶片(8)的个数相同,每一内过滤网叶片(8)的外侧设一外过滤网叶片(11)。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过滤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B01D33/11GK201070555SQ20072008566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
发明者刘斌奇, 刘谭璟, 刘逸士, 曼 王, 盛正平, 胡雪萍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