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288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组件。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过滤液压流体的过滤器组件 和用在所述过滤器组件中的过滤器元件。
背景技术
过滤器组件例如已经用在许多应用中,包括液压系统、燃料系统和发动机润滑系 统。也已知将过滤系统应用于过滤气体介质。所述这类组件例如使用可更换的过滤器元 件,该过滤器元件可以被安装在过滤器头上用于过滤在过滤器头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之 间流动的流体。所述过滤器元件通常被容纳在可以被旋拧到过滤器头上或者从过滤器头上 旋拧下来的过滤器壳——例如容器(can)——内。在所谓的旋压(spin-on)过滤器中,容器 可以随过滤器元件一同丢弃。在其他布置中,仅更换过滤器元件,重复使用过滤器壳。在使 用期间,过滤器元件可能堵塞而导致在系统中出现问题,例如到过滤器下游的部件的不充 分流动、过滤器元件上游的过压、和/或损害过滤器元件,从而使得积聚的污染物流动到过 滤器元件下游的部件。通常,通过过滤器元件的定期更换来避免这种情况,或者在已经引起 系统操作员注意到需要更换(例如可以以由流体系统发出警告的形式)之后来避免这种情 况。因此需要不时地更换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元件通常具有过滤介质壁和带有入口(或出口)的端部帽,该端部帽可以 被密封到壳的头部,从而为将被提供到过滤器元件内的内部或空间的(或者从所述空间排 出的)流体流提供流动路径。入口(或出口)由元件的端部帽上的端口或通道提供。端口 例如可以在其外表面具有0形环密封件,该0形环密封件被壳端部帽内的孔接收,该0形 环密封件被压缩在该孔中以形成密封。通常,这种过滤器元件具有圆柱形形状。待被过滤 的流体经入口进入过滤器组件,所述入口以流体可以沿过滤器元件外表面分布的方式被设 置。然后流体被迫穿过过滤器元件,从而流体中的污染物被捕获在过滤器元件中,并且已过 滤的流体被迫到达过滤器组件的出口。或者,流动可以是相反方向;被污染的流体轴向进入 过滤器元件,然后被迫穿过过滤器组件,从而基本径向地向外流动。所描述的过滤器组件可以例如被应用于过滤润滑系统的油或者例如起重机的液 压系统的油。为了保持流体流经系统(例如包括管道系统和过滤器组件),需要一个泵。 这是由于管道系统和过滤器组件都对流体流动存在阻力。通常,泵可以由电动机或内燃 机——例如柴油机——驱动。为了在当过滤器元件需要被更换时能够接近该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壳的头或本体 部件——如果有的话——可以被分离。当更换过滤器元件时,过滤器组件的一个已知问题 是一些流体一一例如液压油或者气体中的自由流体成分——仍留在被附连到过滤器组件 出口端口的导管中。在过滤器用于过滤气体介质、液体介质等情况下,流体成分可能在更换 过滤器元件时排出。因为过滤器壳仍常常(部分)充满流体,所以通过将过滤器壳从过滤 器头分离,该流体可以溢出。即使过滤器壳在从过滤器头移走之前被排空,然而由于重力, 一些流体仍会从附连到出口端口的导管中流出。流体——特别是液压流体——的溢出一方面是当溢出到地板时构成安全威胁,另一方面构成环境危害。特别是用于过滤液压流体的过滤器组件可以有利地设有所谓的芯元件。这种芯元 件沿着过滤器元件在该过滤器元件的以下侧上延伸,该侧为流体系统干净部分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芯元件位于过滤器元件的下游侧。由于过滤器元件的性质,在过滤器元件上存在 压降。这个压降可以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高压液压系统。这样的结果是过滤器元件上的 压差可以很大。通常用在液压系统中的过滤器元件不适合承受高压差,并且如果压差过大 会弯曲。芯元件提供要求的结构强度,并且例如由不锈钢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为了降低成本,芯元件常作为过滤器组件的分立元件来提供,并且通常当过滤器 元件被更换时不应被更换。因此当过滤器元件被更换时,更换过滤器元件的人必须知道必 须将芯元件放回过滤器组件中。在实践中已经表明这是非常容易忘的。这个芯元件被留在 过滤器元件中,并同过滤器元件一起被丢弃。如果及时发现,就会放置新的芯元件(这增加 了成本)。如果没有注意丢失的芯元件,新的过滤器元件会损坏,并对过滤器组件造成灾难 性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德国实用新型DE 20004431U中提出,其中提出一种过 滤器壳,其在底部部分设有圆形壁构件,该圆形壁构件在所述过滤器壳内从底部部分在纵 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形成联接芯元件的咬合。这个解决方案的问题是过滤器壳相对复 杂并且相对较贵,特别是因为DE20004431U中的过滤器壳必须通过铸造制成。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解决疏忽将芯元件放置在过滤器组件内的 问题,并提供简单并且节约成本的解决方案。再者,本发明旨在解决当过滤器元件需要被更 换时流体在分离过滤器壳和过滤器头时溢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过滤器组件,该过滤器组件包括可插入过滤器 元件的过滤器壳和可附接到所述过滤器壳的过滤器头。所述过滤器头包括入口端口,其与 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体连通;以及,出口端口,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流体连 通。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在所述过滤器壳内延伸并基本覆盖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的 芯元件。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可插入所述过滤器壳中的联接组件,并且包括板簧,该板簧 具有大于所述过滤器壳的内部直径的跨度,使得当所述板簧被插入所述过滤器壳时,所述 板簧的外边缘与所述过滤器壳的内表面接合,并且在所述板簧插入所述过滤器壳的方向上 隆起,从而阻止将板簧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过滤器壳移除。所述联接组 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芯元件连接到所述联接组件的连接件。所述板簧在所述联接组件和所述过滤器壳之间形成非常强且牢固的连接。再者, 所述板簧由于其设计而允许所述联接组件非常方便的引入所述过滤器壳中,这减少了制造 成本,并且特别是允许过滤器壳更简单的设计,这也减少了成本。再者,一旦被插入所述过 滤器壳,由于其设计,该板簧不能容易地从所述过滤器壳移除。在所述联接组件和所述芯元 件之间形成的另一个连接具有的效果是所述芯元件被附接或连接到所述过滤器壳,使得 当移除过滤器元件时,该芯元件仍被安装在过滤器壳中并且没有从过滤器壳分离。这解决 了已知过滤器组件的问题,即在更换过滤器元件之后可能忘记安装芯元件。该芯元件也不 会错误地与所述过滤器元件一同被扔掉。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中,所述联接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腿,用于从过滤 器壳的底部部分间隔地支撑所述联接组件。这确保了所述联接组件和所述过滤器壳的底部 部分之间存在空隙,未过滤的材料可以聚积在该空隙中,而不妨碍过滤器组件的正常功能。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联接组件还可包括被连接到所述板 簧的中间联接构件,并且包括用于将所述芯元件连接到所述联接组件的所述连接件。因为 所述中间联接构件例如可以由不同于所述板簧的材料制成,这改进了联接组件的可制造 性。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滤器元件可以在所述过滤器元件 的最靠近所述联接组件的远端包括端部帽组件。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突出物,其被容纳在 设置于所述中间联接构件的外围壁中的槽内,其中所述壁在所述过滤器壳的纵向方向上远 离所述板簧延伸。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用于容纳密封构件的圆周槽并且所述中间联接构件 包括用于密封抵靠所述密封构件的圆周密封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槽和所述密封表面具有相 对于所述过滤器壳的纵向方向的对应的倾斜度。所述中间联接构件的外围壁中的槽确保当突出物被容纳至其中时,所述过滤器元 件相对于所述中间联接构件被正确地定位。在相对于过滤器壳的纵向方向的倾斜平面内设 置密封构件一例如0形环一的优势是在将过滤器元件安装至壳内期间,更小的力施加 在所述密封构件上。然而,为了形成恰当的密封,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在倾斜平面内的这个 事实要求所述密封构件必须相对于密封表面正确定位。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滤器头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出口端口 的阀组件,该阀组件在轴向方向上在允许流经所述出口端口的第一阀组件位置和阻塞流经 所述出口端口的第二阀组件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过滤器组件,其包括用于以可移除方式容纳过 滤器元件的过滤器壳,所述过滤器元件包括过滤介质,该过滤介质用于过滤从所述过滤器 元件的第一侧流经所述过滤介质、到达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的流体;过滤器头,包括 入口端口,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体连通;出口端口,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 侧流体连通。所述过滤器壳和过滤器头以彼此可移除方式安装。所述过滤器头还包括被设 置在所述出口端口中的阀组件,该阀组件在轴向方向上在允许流经所述出口端口的第一阀 组件位置和阻塞流经所述出口端口的第二阀组件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通过在过滤器头中设置一阀组件(所述阀组件起到止回阀的作用,其可以关闭和 打开并因此分别阻塞和允许流体流经过滤器头中的出口端口),任何留在过滤器头和/或 附接到出口端口的导管中的流体可以被阻塞,防止流出过滤器头。因此,由于流动路径会被 止回阀组件关闭,可以在没有过滤器下游中存在流体溢出危险的情况下将过滤器壳从过滤 器头分离。再者,当出口侧的压力超过具有特定值的阀的另一侧的压力时,所述阀组件也会 关闭。这阻止了经过过滤器元件的反向流动,该反向流动会吹出过滤器元件中积聚的脏物。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中,所述阀组件包括被偏置以移动所述阀组件朝 向所述第二阀组件位置的第一弹簧构件。这确保了如果没有流体要求流经系统,所述阀组 件总是关闭的。因此,所述阀组件包括弹簧,其在所述阀组件上施加力,当朝向所述过滤器 元件打开的所述阀组件的第一侧和朝向所述出口端口打开的所述阀组件的第二侧之间的 压差小于预定阈值时,所述力促使所述阀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过滤器元件可以包括朝向流动通路打开的端部帽。所述端部 帽包括用于允许流体绕过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径向流动通道和旁路流动阀,该旁路流动阀在 阻塞流经所述径向流动通道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流经所述径向流动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是 可移动的。如果所述过滤器元件被堵塞或被阻塞,这允许该过滤器元件被绕过。作为所述 过滤器元件被堵塞或被阻塞的结果,所述过滤器元件上的压差增加,并且该过滤器元件上 游的压力,即该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的压力,也增加。这个增加的压力对旁路流动阀起作用 并且当超过特定阈值时,即当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和其第二侧之间的压差超过预定阈 值时,打开所述阀。这意味着(部分)流体流动会绕过所述过滤器元件。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元件和第二 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是管状的并且在所述第一阀元件的两个轴向端部打开,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阀元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在阀元件第一位置和阀元件第二位置之间相对 于彼此可移动,其中在所述阀元件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阀元件密封抵靠所述第一阀元件以 阻塞流经所述第一阀元件,并且其中,在所述阀元件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阀元件和所述第一 阀元件轴向地间隔以限定一径向间隙,从而允许流经所述第一阀组件和所述径向间隙。由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阀元件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可能性,所述第一和第二阀元件可 关闭进入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或干净侧的入口并且同时允许流体流经所述第一阀元件。 由于所述旁路阀元件被促使进入其打开位置,所以形成所谓的反向流动情况,在反向流动 情况下流体在没有流经过滤器元件的情况下从出口流向入口。在这些情况中,出口端口的 压力大于入口端口的压力。例如,当液压系统中流动方向被反向时,就是这种情况。该压差 触发该阀的移动。由于流体流经过滤器元件会从过滤器元件中移走已过滤的材料或碎屑, 因此这是十分不期望的。因此,提供一种故障保护设置,其允许在反向流动方向(以及正常 流动反向)上绕过过滤器元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的另一方面是如果进入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的入口 被止回阀的第二阀元件所阻塞,所述阀组件仅可成功地禁止反向流动情况。这意味着仅当 过滤器元件设有具有上述特征的端部帽时过滤器组件会正确地操作。反过来这意味着不可 能使用没有所要求的特征的错误的过滤器元件。由于使用错误的过滤器元件会对过滤器组 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危害并且最终对所述过滤器组件是其一部分的系统的正常和安全工作 产生危害,所以这是有益的。对使用错误的过滤器元件这个问题以及考虑相对于其他系统——例如液压系 统——这些错误的过滤器元件可能导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另一目标,并且通过 前述实施方案解决,以及例如使用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一实施方案解决,其中过滤器组 件包括用于偏置旁路流动阀处于其第一位置的弹性构件和沿着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延伸 的芯元件,所述芯元件支撑所述弹性构件。在这种方式中,任何不包括本发明的端部帽的过 滤器元件不能与所述弹性构件一同工作,反而会干扰阀元件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发明不同方面的过滤器组件的其他有利实施方案会在权利要求书中并参 考附图在下文中描述,其中图1示意性地描绘了本发明的示例性过滤器组件的横截面图2A在截面立体图中描绘了在第一关闭位置的端部帽组件;图2B在截面立体图中描绘了在第一打开位置的端部帽组件;图3A在截面立体图中描绘了在第二关闭位置的端部帽组件;图;3B在截面立体图中描绘了在第二打开位置的端部帽组件;图4在截面立体图中描绘了采用图3A的端部帽组件的替代过滤器头;图5A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处于非流动状态的阀组件的过滤器头;图5B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处于正常流动状态的阀组件的过滤器头;图5C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处于旁路流动状态的阀组件的过滤器头;图5D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处于反向流动状态的阀组件的过滤器头;图5E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处于无元件状态的阀组件的过滤器头;图6以分解图描绘了带有联接组件的过滤器壳的一部分;图7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锁定环的过滤器壳的一部分;图8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安装有锁定环、联接构件和端部帽组件的过滤器壳 的一部分;图9示意性地以截面图描绘了带有以一替代实施方案安装的锁定环、联接构件和 端部帽组件的过滤器壳的一部分;图10以分解图描绘了过滤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以及图11以分解图描绘了另一个过滤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案参考图1,描绘了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总体上 由参考数字20指示。过滤器组件20包括过滤器元件21、过滤器壳或过滤器本体23和过滤 器头22。过滤器壳23也可以被称为碗状体(bowl)或容器。以一种本身已知的方式,过滤器壳23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过滤器头22,以形成被 设置为容纳过滤器元件21的内部或内部腔。过滤器元件21通常包括过滤介质25,该过滤 介质优选地是任意合适类型的过滤介质的环的形式。过滤器元件21在过滤介质的一端设 有端部帽组件沈,并且在过滤介质或过滤器元件21的相对端设有另一个端部帽组件27。端 部帽组件沈和27优选地被紧固地附接到过滤介质的端部,例如通过由合适的粘合物粘结, 这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技术。如将会关于图2A-;3B详细解释的,端部帽组件沈被定位且并被安装在所述过滤 器元件21的第一端部。端部帽沈包括在其轴向端部打开的管状部观,并且与过滤器元件 21为流体的流经形成第一流体流动通道。端部帽组件沈还包括旁路流动阀35 (参见图 2A-3B),如果环境要求,所述旁路流动阀35允许流体绕过过滤器元件21。在示出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将过滤器壳23旋拧到过滤器头上,过滤器壳或过滤器 本体23可移除地附接到过滤器头22。为此,过滤器壳23和过滤器头22设有相应地螺纹部 分。所述螺纹部分与过滤器壳23和过滤器元件21同轴,优选的是过滤器壳23和过滤器元 件21的横截面总体为圆柱形,如图所示。然而,通过其他合适装置——例如夹钳、紧固件等 等——过滤器壳23可以可移除地固定到过滤器头22。过滤器元件和/或过滤器壳的其他 截面形状也是可以考虑的。过滤器头22包括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所述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可以具有螺纹部分以连接到其他系统部件,例如流体入口线和流体出口线。 在大部分情况下,因为端口 44与在过滤器元件21和过滤器壳23内部表面之间呈现的壳内 的环形空间49连通,所以端口 44将会起到入口的作用。环形空间49在过滤器元件21的 第一侧围绕过滤器元件21,并形成与入口端口 44的流体连接。出口端口 45具有大体L形 设计,并且在出口端口 45的近侧4 处的环形通道31和出口端口 45的远离过滤器元件21 的远侧4 之间延伸。图1中示出的设置导致流体从入口端口 44流到环形空间49,并经过过滤器元件 21,即被称为外部到内部(outside-to-inside)流动(也被称为外-内流动)。结果,端口 45会起到与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成流体连通的出口通道或出口端口的作用,从而过滤器头 22为流体流经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和出口端口 45之间提供一流动路径,即出口端口 45。也可以考虑相反的流动构造,下文的部件被配置为在相反的流动构造中起作用。在图 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过滤器元件21的第一侧是其“脏”侧,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是“干 净”侧。在过滤器头22中设有阀组件100,会参考图5A-5E对阀组件100作更详细地解释。 更具体的是,阀组件100被设置在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和出口端口 45之间的所述流动路径 中。这里注意到在使用术语“流动路径”的情况中,意在指流体流经形成穿过过滤器头22 的流体路径的出口端口 45。这里已经提到,阀组件100可以关闭设在过滤器头22中的环形 通道31,在这种情况下沿所述流动路径的流动会被阻塞。阀组件100在环形通道31和出 口端口 45之间是可操作的,并且被设置成打开和关闭环形通道31。具体地,当过滤器壳23 从过滤器头22移除时,通过阻塞从出口端口 45向环形通道31的流动以及由此离开过滤器 头22,阀组件100可以关闭过滤器头22的环形通道31。换句话说,阀组件100起止回阀的 作用。现参考2A-3B,更详细地示出端部帽组件26。端部帽组件沈包括具有总体U形横 截面的凸缘件32,并被设置为容纳过滤器元件21的远端(见图1)。过滤器元件21的远端 可以永久地被附接到端部帽26。端部帽组件沈包括管状部观,该管状部观在其轴向或远 端打开并且与过滤器元件21形成第一流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体流动通道总体由箭头A 指示。管状部观包括环形壁四,其中设有径向流动通道34。径向流动通道34优选地包括 若干分立的、基本覆盖环形壁四圆周的流动通道。在端部帽组件沈内设有一旁路流动阀35,该旁路流动阀特别是在管状部观内可 伸缩移动,并且紧靠环形壁四的内部表面密封。旁路流动阀35被设置为在阻塞流经径向 流动通道34的第一位置(图2A中指示)和允许流经径向流动通道34的第二位置(图2B 中由箭头B指示)之间在管状部观之内轴向地或可伸缩地移动。在旁路流动阀35的后一 位置,流经过滤器组件的流体的部分或全部会绕过过滤器元件21。当过滤介质被需要从流 体中过滤掉的材料堵塞以及因此过滤器元件上的压差变得太大时,这些情况可能出现。在 这样一个情况下,端部帽组件26外——即在过滤器元件21第一侧——的压力增加,或者至 少端部帽组件沈的内部(并且因此过滤器元件21的内部或第二侧)之间的压差增加,并 且压差会如图2B中如箭头C指示的向下方向推进旁路流动阀35。为实现此,旁路流动阀 35包括压力突条(ridge)36,其暴露在入口端口 44或过滤器元件21上游(即过滤器元件 21的第一侧)的流体压力下。
为了允许旁路流动阀35从其关闭位置移动到其打开位置,管状部观包括止动构 件43,其形状为向内延伸的突条,该止动构件43限制了箭头A方向上的移动,即旁路流动 阀35的向上移动。如可以在图2A中看到的,当轴向延伸唇缘(Iip)46与止动构件43邻接 时,旁路流动阀35进一步的向上移动被限制。为了允许旁路流动阀35向下移动,即旁路流 动阀35移动到其第二或打开位置,管状部观具有凹部(recess)47,该凹部可以引导旁路流 动阀35的第二轴向延伸唇缘48。应理解,即使环境要求,旁路流动阀35应该仅移动到图2B的第二位置。因此,应 该避免不期望的旁路流动阀35的移动,并且在正常使用期间,即流体流经过滤器元件21, 旁路流动阀35应该被保持在图2A中的第一和关闭位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参考图1,设 有弹性构件或旁路弹簧元件37,该弹性构件或旁路弹簧元件37在旁路流动阀35上施加力, 以便旁路流动阀35向其第一或关闭位置偏置。在图1的实施例中,借由支撑突条41,旁路弹簧元件37的下端由芯元件38支撑。 弹簧元件37的上端与具有比旁路弹簧元件37更小直径(优选地)的保持突条42 (见图 2A、3B)邻接。芯元件38被设计成支撑过滤器元件21的过滤介质并且在图1的实施例中被设置 在过滤器元件21的内部,即在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并且被设置成非常接近过滤器元件21 或靠着过滤器元件21的内表面。芯元件38基本覆盖了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图1中 示出的芯元件38包括一管状结构,并且封装一流动导管39,该流动导管39不是本发明一 部分,但是其用于减少过滤器元件21内的扰动,从而减少过滤器组件的能量消耗。芯元件 38可以是不锈钢的圆柱形管。在所示出的设置中,管状结构沿着过滤介质的内部表面设置。 通过这样做,当经过过滤器元件21的外-内流动(箭头40所指示的)发生时,芯元件38 为过滤介质提供支撑。这样的话,芯元件38基本阻止了过滤介质在其两侧存在压差时的变 形。在没有设置芯元件38的情况下,过滤器元件21在压力载荷下可能弯曲并且过滤组件 20不会正常工作。参考图2A和2B,注意到当过滤器组件20被用在前文提到的外-内流动时,即流体 从入口端口 44流经环形空间49、经过过滤器元件21和芯元件38流向环形通道31并且经 出口端口 45离开过滤器头22时,使用所示出的旁路流动阀35的构造。然而过滤器组件也 可根据内-外流动原理工作,其中流体基本以相反方向流动。转向图3A,这由箭头D指示。 然而这意味着图2A和2B中示出的旁路流动阀35不再正常工作,这是因为过滤器组件20 内的高压会在端部帽组件沈的内部出现,这会促使旁路流动阀向下(见图2B)而处于其打 开位置。为此,端部帽组件沈以及特别是轴向可移动的旁路流动阀35可以被调整,以便旁 路流动阀35在即图;3B中箭头E指示的方向在图3A中向上移动,因此当过滤器元件21被 堵塞并要求旁路流动状态时,打开径向流动通道34。为实现旁路流动阀35的双向工作特征,旁路流动阀35可以在管状部观内部从图 2A中示出的位置开始以顺时针方向(箭头F)被转动或旋转,到达图3A中示出的位置。在 图3A中示出的位置处,轴向延伸唇缘46与凹部50对准,这允许唇缘46移动超出止动构件 43。应注意,可以设置多个唇缘和凹部。当如上文所述转动旁路流动阀35时,第二唇缘48也被旋转,并且被定位在形状为向内延伸的突条的第二止动构件51上方。第二止动构件51禁止旁路流动阀35的任何向 下的移动。如参考图2A和2B描述的,在正常使用时旁路流动阀35应该被偏置在其关闭位 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图3A和;3B中示出的旁路流动阀35的实施方案中,旁路流动阀 35应该被偏置向下。因此,要求另一个旁路弹簧构件,其在相反方向充当如图1中的旁路弹 簧元件37。这种情况在图4中示出。现参考图4,该图以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另一个过滤器头22,其中过滤器组件根据 内-外流动原理工作。该原理用箭头60示意性指出。图4又示出了端部帽组件沈和过滤 器元件21。图4还示出了旁路弹簧元件37,其被安装在过滤器头22的内部,并且被设置以 在旁路流动阀35上施加力,所述旁路流动阀35偏置在其关闭位置。这里注意到上文描述的旁路流动阀35的优势也可以独立于这里描述的有创造性 的过滤器组件的其他特征获得,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这样的旁路流动阀可 以独立于所述其他特征被应用。现参考图5A,该图以横截面图示出过滤器组件100的过滤器头22。为使图清楚, 该图没有示出过滤器元件21和过滤器壳23。在过滤器头22中设有阀组件100,其主要位 于过滤器头22内设置的环形通道31中。环形通道31位于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之 间,并容纳端部帽组件26的上部,更具体的是管状部28的上部。环形通道31包括环形壁 部分52,其封装管状部28的上部。在管状部28和环形壁部分52之间设有密封件53,例如 可以是0形环。阀组件100在环形通道31和出口端口 45之间是可移动的,并且被设置为打开或 关闭环形通道31。具体地,当过滤器壳23从过滤器头22移除时,通过阻塞从出口端口 45 向环形通道31的流动将以及由此离开过滤器头22,阀组件可以关闭过滤器头22的环形通 道31。换句话说,阀组件100被设置在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或干净侧和出口端口 45之间 的流动路径中。阀组件100被设置为在允许流经出口端口 45的第一阀组件位置和阻塞流 经出口端口 45的第二阀组件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阀组件100包括阀壳或量规(gage) 101。量规101是管状设计,并且具有面向出口 端口 45打开的径向流动通道102。径向流动通道102跨越量规101周长的大约四分之一 到大约二分之一,以允许流动阻力尽可能小的情况下流体流经阀组件100并流向出口端口 45。量规101包括管状导向件103,其用于可伸缩地引导第一阀元件105的杆104。为此, 杆104是管状元件,其可伸缩地引导第二阀元件107的第二杆106。因此,第一阀元件105 和第二阀元件107相对于彼此是轴向可移动的。在量规101和第一阀元件105之间并在管状导向件103附近设有第一压缩弹簧 108,第一压缩弹簧108靠在第一阀元件105的凸缘109上,因此在图5A中将第一阀元件105 偏置向下,使得第一阀组件105的上部环形轮缘110位于环形密封环118上(见图5E)。如 图5A中可以看到的,第二阀元件107的第二杆106位于第一阀元件105的管状杆104的内 部,并且第二压缩弹簧111被设置在第二杆106的端部件112和凸缘109的内部之间。在 图5A中,第二压缩弹簧111向上偏置第二阀元件107,以便第二阀元件107的轮缘113坐靠 第一阀元件105的下边缘114。在图5A中示出的情形中,由于第二压缩弹簧111施加的力,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大体上形成一个单阀。事实上,并且如下文中将会更详细解释的,单阀起到止 回阀的作用。在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被彼此密封的位置,阀元件是在第一阀 元件位置。再者,在图5A的情形中,第二阀元件107的轮缘113位于旁路流动阀35的内部 轮缘115上,使得环形通道31被关闭,并且没有流体可以在任何方向流经阀组件100。再 者,旁路流动阀35在其关闭或第一位置,阻塞经过如参考图2A-;3B描述的径向流动通道34 的流动。因此,阀元件100和图5A中旁路流动阀35的位置可以被定义为非流动状态。在过滤器元件的正常使用(可以被定义为正常流动状态)期间,待被过滤的流体 会流经过滤器元件21 (外-内流动)并且经过阀组件100,沿着由位于过滤器元件21的第 二侧和出口端口 45之间的过滤器头21提供的流动路径流向出口端口 45。这种情形在图 5B中示出。比较图5A的非流动状态,在图5B中,在增加的流体压力的影响下,在阀元件第一 位置的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作为单阀已经向上移动(箭头Y所指示),其中 所述增加的流体压力必须足够大,以克服第一压缩弹簧108施加的力。在图5B的正常流 动状态中,流体会流经管状部观,经过关闭的旁路流动阀35并沿着第二阀元件107的成形 (profiled)流动导向表面116流向出口端口 45。如图5B指出的,当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致地向上移动时,将存在 于管状导向件103——在其远端被打开(见图5A)——中的流体可以通过设置径向延伸流 动通路119经由所述打开的远端被推出,由此产生阀的阻尼功能(见图5A)。如参考图2A-;3B所解释的,在特定环境中,要求流体流动可以绕过过滤器元件21。 这种情形被定义为旁路流动状态,如图5C中示出。比较图5B中示出的正常流动状态,在图5C中,由于端部帽组件沈外部增加的压 力,旁路流动阀35被向下移动(箭头Z所指示)逆着旁路弹簧元件37的偏置力。流体现 在能够绕过弹簧元件,如箭头G指示的。这里注意到,通过改变保持突条41 (参见图1)的 位置,可以调整旁路弹簧元件37的长度。通过增加旁路弹簧元件37的长度,可以减少弹簧 元件37的滞后现象,并且可以实现对旁路流动阀35打开和关闭的更好和更精确的控制。在特定例外的情况中,被定义为反向流动状态的流动状态在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 中呈现。该反向流动状态在图5D中示出。在这个情况中,流体从出口端口 45流向入口端 口 44并且在没有流经过滤器元件的情况下从出口端口 45流向入口端口 44。因为后一种情 况会从过滤器元件中移走已过滤的材料或碎屑,因此是十分不期望的。在反向流动状态中, 为了绕开过滤器元件,径向流动通道34必须是打开的,但是流体仍不能到达过滤器元件的 内部或者第二侧。为了实现这种情况,出口端口 45内增加的压力会将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 107作为单阀(止回阀功能)一致地向下移动(箭头Z所指出)。然而第一阀元件105的向 下移动被止动构件117所限制,第一阀元件105的上部轮缘110位于止动构件117上。第 一阀元件105的下部被设计成星形并且包括允许流体经第一阀元件105的下部流向第二阀 元件107的轴向流动通道或开口。因为在反向流动状态中增加的流体压力仍存在,该压力 会推动第二阀元件107,使得第二阀元件107进一步向下移动,克服第二压缩弹簧111施加 的力。在向下的移动中,第二阀元件107会经由旁路流动阀35的内部轮缘115推动或促使 旁路流动阀35也向下移动,打开径向流动通道34同时阻塞经过环形通道31的流动。第一和第二阀元件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的位置被定义为阀元件第二位置。注意到推动第二阀元 件107和旁路流动阀35向下所要求的压力会小于仅将旁路流动阀35移到其第二位置(打 开径向流动通道34)所要求的压力,这是因为第二阀元件107和旁路流动阀35的组合面积 比旁路流动阀35的内部轮缘115的面积大。换句话说,对于反向流动情况,可能的是,阀组件100包括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 阀元件107,其中第一阀元件105是管状的,并且在第一阀元件105的两个轴向端部处是打 开的,其中第一阀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在阀元件第一位置和阀元件第二位置之间相 对于彼此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其中在阀元件第一位置,第二阀元件107密封第 一阀元件105,从而阻塞经过所述第一阀元件的流动,并且其中在阀元件第二位置,第二阀 元件107和第一阀元件105轴向地间隔,以限定一径向间隙,其允许经过所述第一阀元件和 径向间隙的流动。如上文中已经解释的,过滤器元件21需要周期性地被更换,并且过滤器头22和过 滤器壳23可以被分离。当分离过滤器壳23和过滤器头22时,当过滤器元件21需要被更 换时,为了避免不期望的流体的溢出,阀组件100以及特别是作为单阀工作时的第一阀元 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被设置为关闭环形通道31,从而使得任何留在过滤器头22和/或 被附接到出口端口 45的导管中的流体被阻塞,以防止流出过滤器头22。因此,所述单阀将 起到止回阀的作用并且过滤器壳从过滤器头的分离可以在没有存在于过滤器组件20下游 处的流体溢出的危险情况下完成。过滤器壳23以及过滤器元件21已经从过滤器头22分 离的状态被定义为无元件状态,如图5E示出的。对于阀组件100,为使其正常工作,第二弹簧构件111的偏置力大于第一弹簧构件 108的偏置力。无元件状态在图5E中示出,该状态主要对应于参照图5A解释的非流动状态,除了 端部帽组件26不再存在以外。如图5E中看到的,因为在压缩弹簧111的影响下,第一阀元 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形成单个或单一的止回阀,环形通道31或经过过滤器头21的流 动路径被关闭。环形通道31实际的关闭通过借由压缩弹簧108将第一阀元件105的上部 轮缘110推至被固定地安装到壁部分52的环形密封环118上来实现。止回阀被设置成当 在其朝向出口端口的侧面的压差超过在其朝向过滤器元件第二侧——即,在过滤器元件被 安装的情况下,第二侧位置——的侧面的压力时关闭。注意到,当液压系统在操作时,仍在 出口端口 45内和/或任何附接到出口端口的导管中存在的流体中呈现的压力没有必要等 于工作压力。在过滤器元件从过滤器壳移除之前,过滤器壳内存在的液压流体经由排出开 口 120从过滤器壳内排出(详见图6)。因此,系统内的压力慢慢减小。在图5A-5E中示出的过滤器头22的实施例中,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位于过 滤器头22的相对侧上,或者换句话说,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基本是同轴的。然而,根 据例如液压系统可提供的空间或流动线路的具体布置,也可在过滤器头22内对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进行不同的设置。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考虑在过滤器头22的一侧设置 入口端口 44和出口端口 45,特别是出口端口 45可以被设置在入口端口 44的上方。这意味 着阀组件100不需要转变流体流经阀组件100的流动方向,但是流体大体直线地流经阀组 件100。例如通过提供带有开口结构的阀壳(或量规)101,或例如通过提供带有轴向流动 通道的阀壳101,可以实现这种情况。
这里注意到上文描述的阀组件100的优势也可以独立于本文描述的创造性阀组 件的其他特征来获得。特别是例如阀组件100可以与没有设置所讨论的旁路流动阀的过滤 器元件一同使用。然而,在这种情况中,第一端部帽组件可能需要修改,以使得阀组件的所 有可能流动构造成为可能。在图6中示出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图6以分解局部图示出过滤器壳23的一部 分并特别示出其底部部分。在图6(和图1)的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被设置成与导管系统 连接,而过滤器组件向下延伸。为此,过滤器壳23在其底部设置有排出开口 120,该排出开 口 120允许流体从过滤器壳23排出。通常,排出口 120设有塞子,在该图中没有示出该塞 子。过滤器元件包括端部帽组件27,该端部帽组件与包括旁路流动阀35的端部帽组 件沈位置相对。图6中示出的端部帽组件27没有过滤器元件。类似于其他端部帽组件的 设计,端部帽组件27包括总体U形的凸缘件121,用于将过滤器元件安装到该端部帽组件 27。另外,端部帽组件27包括封装芯元件38的管状部122。在过滤器壳23中设有用于将芯元件38联接到过滤器壳23的联接组件200,联接 组件200按如图7中箭头INS指出的插入方向可插入到过滤器壳23内。联接组件200包 括联接构件201,联接构件201优选地被设计作为板簧,特别是弹性锁定环,并具有紧密地 对应过滤器壳23内表面的外围边缘或自由外边缘20 (见图7)。事实上,板簧201的外 边缘20 具有比过滤器壳23的内径更大的跨度(span),例如假设板簧是圆形,则具有更 大的直径。这里注意到术语直径不意于将过滤器壳的横截面形状限制为仅圆形截面。术语 直径必须被理解为指代横截面尺寸。板簧201包括若干径向延伸的弹性元件202,弹性元 件202包括板簧201的外边缘202a,并与过滤器壳23的内表面接触或接合,并允许在板簧 插入过滤器壳23后的弹性变形。如图7中可以看到的,该变形会导致板簧201在插入方向 INS出现隆起。在图6中,锁定环201具有凹形横截面,该凹形横截面允许锁定环被引入到 过滤器壳23中,因为弹性元件202可以向上弯曲同时向下推动锁定环201,而且抽出操作 (extraction)将会导致锁定环201在相反方向上弯曲,这会促使弹性元件202以及由此促 使其外部边缘靠着过滤器壳23内表面,从而将锁定环201锁定在位。当锁定环201被完全 插入过滤器壳23时,多个支撑腿205支撑锁定环201。这在图7中更详细地示出。联接组件200以及特别是锁定环或板簧201包括多个抓握(grip)构件203或掣 爪(latch),抓握构件203或掣爪充当连接件并可以被设置为抓住作为联接组件200 —部分 的中间联接构件204,并且中间联接构件204包括凹部206(见图8),掣爪203可以被插入 该凹部206。因此,经由中间联接构件204,芯元件38可以被连接到板簧201并因此被连接 到过滤器壳23。掣爪203向上倾斜,并且是弹性的,使得在图8中中间联接构件204以及过 滤器元件和/或芯元件38在向上的方向上被偏置。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抓握构件203主要 被设置以减少窜动(Play),并且不像联接构件的那么多。参考图9,示出了向上偏置中间联 接构件204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其中示出了在过滤器壳23和中间联接构件204之间可操作 的压缩弹簧220。再者,中间联接构件204可以设有其他联接工具,例如延伸经过联接构件 201中联接开口 2 的联接指状物225(见图8)。然而,在没有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 其他用于联接中间联接构件204的解决方案也是可接受的。这里注意到,也可直接将芯元件38附接到板簧201。
中间联接构件204具有在过滤器壳23的纵向方向H-H上延伸的外围壁部或壁部 207。壁部207具有导向或支撑表面208,该导向或支撑表面208位于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 H-H非垂直的平面,即有角度的平面。壁部207还包括槽209。导向表面208被设计成与端部帽组件27上设置并且从凸缘件121径向向外延伸 的突出物210配合。在将过滤器元件引入过滤器壳23之后,突出物210将会相对于中间联 接构件204具有任意旋转位置。为确保并简化过滤器元件的安装,突出物210将会被沿着 导向表面208引导,直到其到达槽209的位置。还可通过设置另一个突出物211来帮助过 滤器元件的定位,该突出物211被设置在端部帽组件27上,并与另一个槽212接合。这也 在图8中示出,其中示出联接组件200如何与过滤器壳23联接。如在图6和8中还可以看到的,芯元件38位于端部帽组件27的环形部122和设 置在中间联接构件204上的方向向上的流动导向器件213之间。流动导向器件213被设置 为引导流体向上流动并减少过滤器组件下部中的扰动。芯元件38被夹紧在流动导向器件 213周围,S卩,在两个部件之间存在紧密配合。然而,应注意,流动导向器件的提供并不是强 制的。与在图6和图8的实施例中将芯元件38联接到中间联接构件204的方式相关的是 设置一个可以啮合芯元件38的内部圆周以形成联接的元件。应注意,也可将芯元件38永 久地联接到中间联接构件204。端部帽组件27和中间联接构件204彼此密封,以确保脏物或载有污染物的流体不 会到达过滤器元件的干净侧。当载有污染物的流体能够到达过滤器壳23包含排出开口 120 的部分时,尤其要这样。为了使载有污染物的流体能够到达排出开口 120,外围壁部207在 其最高部分设有流通通道221。为此,中间联接构件204具有一开口结构,以允许流体到达 排出开口 120。与脏流体可到达排出开口 120的可能性相关联的问题是原则上流体可以在 端部帽组件27和中间联接构件204之间挤压(如图8示出的外-内流动,但是对于内-外 流动构造也如此)。因此,在端部帽组件27和中间联接构件204设有密封件。在图8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其中封装有0形环223的环形槽222。环形 槽222被设置在端部帽组件27的内表面上。带有0型环223的环形槽222密封抵靠在被 设置在中间联接构件204外表面上的外围轮缘或密封表面224。外围轮缘或密封表面2M 也相对于纵向轴线H-H倾斜,并且环形槽222和外围轮缘224的倾斜相对应。设置环形槽 222和带有示出的以及相同倾斜的外围轮缘或密封表面224的优势是当过滤器元件被放置 在壳23内时,可以保证0形密封件的平滑导入。其他优势是不会在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中 使用错误的过滤器元件。这些错误的过滤器元件不具有合适的倾斜环形槽222,并且相应地 这些错误的过滤器元件不会提供合适的密封并且被污染的流体可从过滤器元件的载有污 染物侧向过滤器元件的无污染物侧流动。这里注意到包括0形环223的倾斜环形槽222的设置不限于和倾斜导向表面208 结合。倾斜环形槽222要求在中间联接构件204上存在对应的倾斜外围轮缘224,以确保仅 包括设有倾斜环形槽的端部帽组件的专用过滤器元件可以用在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中。如 之前解释的,不允许非专用过滤器元件的原因对于避免过滤器组件运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是有必要的。在图9中示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0形环223的倾斜环形槽222被设置在 端部帽组件27的外表面上,并且密封抵靠在外围壁207的相应倾斜内表面。突出物210和槽209之间的配合确保过滤器元件并因此确保以0形环223形式的密封构件相对于密封表 面2 被恰当地定位。应注意,独立于所描述的创造性过滤器组件的其他特征,也获得倾斜环形槽222 和由外围轮缘2M提供的倾斜密封表面的密封布置的优势。因此,倾斜密封布置也可有利 地被单独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过滤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在图10中描绘。 图10中过滤器组件的实施方案类似于图6中示出的实施方案,除了以下所述不同之外。如图6,图10描绘了过滤器组件下部的分解和部分剖视图,示出了带有排出开口 120的过滤器壳23。在过滤器壳23中,可以看到联接构件201,而该联接构件201是比图2 中示出的联接构件更简单的设计。联接构件201又包括与过滤器壳23的内表面接触(接 合)的径向延伸的弹性构件202,并且也包括支撑腿205。再者,提供可以与中间联接构件 204上设置的联接指状物225联接的联接开口 226。在中间联接构件204和联接构件201 之间可操作的是压缩弹簧220,压缩弹簧220促使中间联接构件204向上运动,并且推动联 接指状物225靠着联接构件201。压缩弹簧主要被设置以减少窜动。压缩弹簧的设置不是 必须的。如上文所描述的,因为联接环或板簧201被阻止从过滤器壳23中拉出,中间联接 构件204被固定在过滤器壳23内部并被阻止移动。中间联接构件204包括槽209,该槽被 设计为容纳作为第二端部帽组件27 —部分的突出物210。当过滤器元件被放入过滤器壳 23时,过滤器元件以及这样的第二端部帽组件27相对于中间联接构件204将具有任意的旋
转位置。此时,不同于图6的实施方案,过滤器元件不需要任何手动操作。执行维修的人在 已经将过滤器元件放进过滤器壳23之后需要将过滤器壳23附接到过滤器头22。这通过顺 时针(取决于螺纹的类型也可能是逆时针)旋转过滤器壳的方式完成。因为过滤器壳23如 图10中箭头R所指示的被旋转,过滤器元件21会与其上部或第一端部帽沈邻接,靠着过 滤器头22的内部环形壁52(见图5A)。因为过滤器壳23被进一步旋转,过滤器元件21会 经历第一端部帽组件沈和内部环形壁52之间增加的摩擦。由于第二端部帽组件27和中 间联接构件204优选地由塑料制成,导向表面208和突出物210之间的摩擦小于环形壁52 和第一端部帽组件沈之间的摩擦。这个影响是突出物210会沿着导向表面208行进,更具 体地是导向表面208会在突出物210的下面行进,直到其到达槽209。导向表面208可以 设有阻止突出物210超过凹部209的凸起部301。然而这个特征不是必要的。过滤器壳23 的进一步旋转会促使突出物210更为深入槽209,即在轴向方向。同样,过滤器元件将相对于中间联接构件204恰当地对准,并因此确保倾斜密封 布置的恰当对准。在图10的实施方案中,中间联接构件204包括多个联接钩状物300,该联接钩状 物300在图10中向上延伸并且被设置为附接到被设置在芯元件38的内表面上的联接轮缘 (未在图10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过滤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以分解图在图11 中描绘。除了芯元件38连接到联接构件201的方式,图11的过滤器组件的实施方案与图 10中实施方案相同。
在图11的实施方案中,借助于由板403支撑的联接笔状物(pen) 400,芯元件38连 接到联接构件201,所述板403设有用于联接笔状物400穿过的通孔。板403附接到芯元件 38的内表面,例如通过焊接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联接笔状物400延伸经过中间联接构 件204中设置的环形孔402,在联接状态下远端404延伸进入联接构件201中的环形开口 401。环形开口 401设有多个抓握联接笔状物400的远端404的弹性联接指状物405。优选 地是远端404设有联接指状物405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封装在其中的环形槽。在图11中,联 接指状物405向下倾斜并且以类似于联接构件201的弹性元件202的方式操作。应理解,中间联接构件204和端部帽组件27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限于示出的实施 例。特别是也可以使用不包括倾斜导向表面208的布置。然而,倾斜导向表面的使用是有 优势的,因为这会确保端部帽组件27相对于中间联接构件204的正确(径向)定位,而这 又会确保中间联接构件204和端部帽组件27之间密封作用的恰当工作,即确保倾斜密封布 置被恰当地对齐。然而,实现端部帽组件207以及由此实现过滤器元件和中间联接构件204 恰当定位的其他解决方案也是可能的,例如卡口式锁定或使用螺纹。这里应注意,独立于所描述的创造性过滤器组件的其他特征,同样实现本文描述 的联接构件201或板簧的优势。特别是联接构件或板簧201例如可以与没有设有所讨论的 旁路流动阀的过滤器元件一起使用,或可以与过滤器元件和没有倾斜密封表面的中间联接 构件之间的密封布置一同使用。特别是联接构件201可以用于形成将过滤器元件联接到过 滤器壳的简单方法或者用于在芯元件和过滤器壳之间形成直接联接。应注意,上述发明不限于上述过滤器组件的实施例。特别是注意到本发明也可适 用于用于过滤携带颗粒的气体介质的过滤器组件中。在这些应用中,相关的是,当过滤器元 件需要被更换时,当把过滤器壳从过滤器头分离时,气体介质的流动被禁止。再者,过滤器 元件从过滤器头的简单分离对于气体介质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过滤器可以被例如油腻的颗 粒污染。然而,过滤器元件应该连同过滤器壳从过滤器头移走的其他原因同样是可适用的。还应注意,已经描述为具有圆形或管状横截面的过滤器壳、过滤器元件或过滤器 组件的其他元件没有必要必须是圆形或管状的。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方便并且合适的横截 面,例如非圆形过滤器元件或非圆形过滤器壳。限定本发明的第一种选择方式在下文连续编号的项中描述1. 一种过滤器组件,包括-过滤器元件,-用于容纳所述过滤器元件的过滤器壳,-在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端部帽组件,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管状部,该管 状部在其轴向端部是打开的并且与所述过滤器元件形成第一流体流动通道,-过滤器头,该过滤器头可移除地附接到所述过滤器壳并且包括入口端口、出口端 口和与所述出口端口流体连通的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与所述管状部形成第二流体流动通 道,其特征在于,一个阀组件被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头中并且在所述环形通道和所述出口端口之间 可操作,所述阀组件包括一个阀,该阀在该阀组件之内在允许流体流经所述环形通道的第 一位置和阻塞经过所述环形通道的流动的第二位置之间轴向地移动。2.根据项1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包括环形壁,其具有径向流动通道,用于允许流体绕过所述过滤器元件;和,旁路流动阀,其在管状部之内在阻塞流经所述径向 流动通道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流经所述径向流动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轴向地移动。3.根据项1或2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壳,该阀壳支撑轴向延伸的 管状导向构件,该管状导向构件用于使所述阀的杆在所述管状导向构件中可伸缩移动,所 述管状导向构件在其远端打开并且包括流动器件以允许流体进入并离开所述管状导向构 件。4.根据项3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是弹簧承载的,以便将所述阀偏置朝向其
第二位置。5.根据项2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包括第一阀元件和第二阀元件,所述第一 和第二阀元件相对于彼此轴向可移动,所述第一阀元件朝向所述第二阀元件打开,其中所 述第二阀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阀元件邻 接所述第一阀元件,以便形成一个单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阀元件轴向地远离所述 第一阀元件并且密封在所述管状壁部分,阻塞经过所述第一流体流动通道的流动。6.根据项5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支撑轴向延伸的管状导向构件, 该管状导向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阀元件的杆在所述管状导向构件中可伸缩移动。7.根据项5或6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阀元件是弹簧承载的,以便将所述第 二阀元件偏置朝向其第一位置。8.根据项2-7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旁路流动阀偏置在其第 一位置的弹性构件。9.根据项8的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在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相对端部的另一个端部帽 组件,穿孔的芯元件基本在所述过滤器元件内部在所述端部帽组件之间延伸,所述芯元件 支撑所述弹性构件。10.根据项8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弹性构件被安装在所述过滤器头中。11.根据项8-10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弹簧,特别是压缩弹簧。12. 一种过滤器组件,包括-过滤器元件,-用于容纳所述过滤器元件的过滤器壳,-在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端部帽组件,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管状部,该管 状部在其轴向端部是打开的并且与所述过滤器元件形成第一流体流动通道,-过滤器头,该过滤器头可移除地附接到所述过滤器壳并且包括入口端口、出口端 口和与所述出口端口流体连通的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与所述管状部形成第二流体流动通 道,优选地,根据在前述任一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中的联接组件,该联接组 件用于可移除地将所述芯元件联接到所述过滤器壳。13.根据项12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包括抓握构件,以抓握所述端部 帽组件和/或所述芯元件。14.根据项12或13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包括板簧,特别是弹性锁定 环,所述板簧具有被设置为抓握所述过滤器壳的内表面的外围边缘。
15.根据项14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板簧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弹性元件,所述 径向延伸弹性元件与所述过滤器壳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允许在所述板簧插入所述过滤器壳 时弹性变形。16.根据项12-15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腿,用 于从所述过滤器壳的底部部分支撑所述联接组件。17.根据项12-16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包括中间联接构件, 所述中间联接构件用于联接所述板簧并且可移除地与所述另一个端部帽和/所述芯元件 联接。18.根据项17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中间联接构件具有在所述过滤器壳的纵向 方向延伸的外围壁部,所述壁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倾斜导向表面。19.根据项18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壁部还包括凹部,该凹部在所述壁部最靠 近所述联接构件的部分并且适于与所述另一个端部帽组件上设置的凹口配合。20.根据项12-19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环形槽,用于 容纳密封抵靠所述联接组件的密封构件。21.根据项20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环形槽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倾斜。22.根据项17-21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环形槽,用于 容纳密封抵靠所述中间联接组件的密封构件。23.根据项22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中间联接组件包括倾斜的外围轮缘,所述 密封构件密封抵靠该倾斜的外围轮缘。定义本发明的第二种选择方式在下文连续编号的项 中描述1. 一种过滤器组件(20),包括-过滤器壳03);-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中的过滤器元件;-可附接到所述过滤器壳的过滤器头(22),所述过滤器头0 包括-入口端口(44),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体连通;-出口端口(45),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流体连通,以及-芯元件(38),其在所述过滤器壳内延伸并且基本覆盖所述过滤器元件 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OO)还包括可插入所述过滤器壳的联接组件(200),所述联 接组件(200)包括具有外边缘的板簧001),该外边缘具有大于所述过滤器壳的内部 直径的跨度,使得当所述板簧(201)被插入所述过滤器壳时,所述板簧O01)的外边 缘与所述过滤器壳03)的内表面接合并且在与插入所述板簧O0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弯曲,阻止所述板簧(201)从所述过滤器壳移走,所述联接组件(200)还包括用于将 所述芯元件(3 连接到所述联接组件O00)的连接件013、225、400)。2.根据项1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板簧O01)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弹性元件 002),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过滤器壳的内表面接合。3.根据项1或2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200)包括多个支撑腿(205), 所述支撑腿(20 用于从所述过滤器壳的底部部分支撑所述联接组件000)。
4.根据前项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200)还包括中间联接构 件(204),所述中间联接构件(204)被连接到所述板簧(201)并且包括用于将所述芯元件 (38)连接到所述联接组件(200)的所述连接件(213、225、400)。5.根据项4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滤器元件(21)在其最靠近所述联接组 件(200)的远端包括端部帽组件(27),所述端部帽组件(27)包括突出物(210),该突出物 (210)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中间联接构件(204)的外围壁(207)中的槽(209)内,所述壁 (207)在所述过滤器壳(23)的纵向方向(H-H)上远离所述板簧(201)延伸,其中所述端部 帽组件(27)包括用于容纳密封构件(223)的圆周槽(222),并且所述中间联接构件(204) 包括用于密封抵靠所述密封构件(223)的圆周密封表面(224),并且其中所述槽(222)和所 述密封表面(224)具有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壳(23)的纵向方向(H-H)的对应的倾斜度。6. 一种过滤器组件(20),包括-过滤器壳(23);-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壳(23)中的过滤器元件(21);-可附接到所述过滤器壳(23)的过滤器头(22),所述过滤器头(22)包括-入口端口(44),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一侧流体连通;-出口端口(45),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流体连通,以及-流动通路,其提供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和所述出口端口(45)之间的流 动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头(22)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流动路径中在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 二侧和所述出口端口(45)之间的阀组件(100),所述阀组件(100)包括阀构件(105、107), 所述阀构件(105、107)在允许沿所述流动路径流动的打开位置和阻塞沿所述流动路径流 动的关闭位置之间是可操作的,所述阀组件(100)包括弹簧(108),该弹簧(108)在所述阀 构件(105、107)上施加力,当朝向所述过滤器元件(21)打开的所述阀组件(100)的第一侧 和朝向所述出口端口(45)打开的所述阀组件(100)的第二侧之间的压差小于预定阈值时, 所述力促使所述阀构件(105、107)处于所述关闭位置。7.根据项6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组件(100)包括支撑导向构件(103)的阀 构件壳(101),该导向构件(103)用于使得所述阀构件(105、107)的杆(104)在导向构件 (103)中可伸缩移动,该导向构件(103)在其远端打开并且包括流动器件(119)以允许流体 进入并离开所述导向构件(103)。8.根据项6或7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滤器元件(21)包括朝向所述流动通路 打开的端部帽(26),该端部帽(26)包括用于允许流体绕过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径向流 动通道(34)和在阻塞流经所述径向流动通道(34)的关闭位置和允许流经所述径向流动通 道(34)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旁路流动阀(35)。9.根据项8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旁路流动阀(35)是在其远端打开的管状构 件。10.根据项8或9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旁路流动阀(35)在所述过滤器元件 (21)的纵向方向(H-H)上是可移动的。11.根据项8-10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在所述旁路流动阀(35)上施加力的弹性构件(37),其中当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一侧和所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 之间的压差小于预定阈值时,所述弹性构件(37)促使所述旁路流动阀(35)进入所述关闭位置。12.根据项11的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在所述过滤器壳(23)内延伸并且基本覆盖所 述过滤器元件(21)的第二侧的芯元件(38),所述芯元件(38)支撑所述弹性构件(37)。13.根据项11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弹性构件(37)被安装在所述过滤器头 (22)中。14.根据项11、12或13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弹性构件(37)是弹簧,特别是压
缩弹簧。15.根据项8-14中任一个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构件(105、107)包括第一阀 元件(105)和第二阀元件(107),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105)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阀元件(107)打开的至少一个流动 开口,所述第二阀元件(107)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元件(105)在邻接所述第一阀元件(105) 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第一阀元件(105)的第二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当所述第一阀元件 (107)处于对应于所述阀构件(105、107)关闭位置的位置时,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阀 元件(107)促使所述旁路流动阀(35)处于其打开位置,同时关闭朝向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 二侧的所述流动路径,并允许从所述出口端口(45)流经所述第一阀元件(105)的流动开 口,经由所述径向流动通道(34)流向所述入口端口(44),并且其中所述阀组件(100)包括在所述第一阀元件(105)和所述第二阀元件(107)之 间可操作的另一个弹簧(111),并且当朝向所述出口端口(45)打开的所述阀组件(100)的 所述第二侧和朝向所述过滤器元件(21)打开的所述阀组件(100)的所述第一侧之间的压 差低于预定阈值时,所述另一个弹簧(111)促使所述第二阀元件(107)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16.根据项15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105)支撑另一个导向构件 (104),所述另一个导向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阀元件(107)的杆(106)在所述另一个导向构 件中可伸缩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器组件,包括 过滤器壳(23),过滤器元件可插入所述过滤器壳中, 可附接到所述过滤器壳的过滤器头(22),该过滤器头0 包括 ο入口端口(44),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体连通; ο出口端口(45),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流体连通,以及 ο芯元件(38),其在所述过滤器壳内延伸并且基本覆盖所述过滤器元件的 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可插入所述过滤器壳中的联接组件000),所述联接组件 (200)包括板簧001),该板簧(201)具有大于所述过滤器壳的内部直径的跨度,使得 当所述板簧(201)被插入所述过滤器壳中时,所述板簧O01)的外边缘与所述过滤器 壳的内表面接合,并且所述板簧(201)在将所述板簧插入所述壳的方向上隆起,阻止 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过滤器壳移除所述板簧,所述联接组件还包括用 于将所述芯元件(3 连接到所述联接组件O00)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板簧(201)具有多个带有自由外边缘 的径向延伸弹性元件,当所述联接组件被插入所述壳中时,所述自由外边缘与所述过滤器 壳的内表面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联接组件(200)包括多个支撑腿, 用于从所述过滤器壳的底部部分间隔地支撑所述联接组件0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滤器元件在所述过滤器 元件最靠近所述联接组件的远端包括端部帽组件,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突 出物,该突出物 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中间联接构件的外围壁中的槽内,所述壁在所述过滤器壳的纵向方向 上远离所述板簧延伸,其中所述端部帽组件包括用于容纳密封构件的圆周槽,并且所述中 间联接构件包括用于密封抵靠所述密封构件的圆周密封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槽和所述密封 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壳的纵向方向的对应的倾斜度。
5.根据在前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过滤器头0 还包括被 设置在所述出口端口 0 中的阀组件(100),所述阀组件(100)在轴向方向上在允许流经 所述出口端口 0 的第一阀组件位置和阻塞流经所述出口端口 0 的第二阀组件位置之 间是可移动的。
6.一种过滤器组件,包括 过滤器壳(23),用于以可移除方式容纳过滤器元件(21),所述过滤器元件包括 过滤介质(25),用于过滤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经所述过滤介质0 并到达 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的流体; 过滤器头(22),其包括入口端口(44),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体连 通;出口端口(45),其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二侧流体连通;其中所述过滤器壳和过滤器头02)彼此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头0 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出口端口 0 中的阀组件(100),该阀组件 (100)在轴向方向上在允许流经过所述出口端口 0 的第一阀组件位置和阻塞流经所述 出口端口 05)的第二阀组件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组件(100)包括第一弹簧构件 (108),其被偏置以用于移动所述阀组件朝向所述第二阀组件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阀组件位置,所述 阀组件(100)密封抵靠被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头0 中的阀座(118)。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组件(100)包括第一阀 元件(10 和第二阀元件(107),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10 是管状的并且在所述第一阀元 件(10 的两个轴向端部处打开,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10 和所述第二阀元件(107)在 所述轴向方向上在阀元件第一位置和阀元件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其中在所述 阀元件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阀元件(107)密封抵靠所述第一阀元件(105)以阻塞流经所述 第一阀元件,并且其中在所述阀元件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阀元件(107)和所述第一阀元件 (105)轴向地间隔以限定一径向间隙,允许流经所述第一阀组件和所述径向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阀组件(100)包括第二弹簧构件 (111),其被偏置用于移动所述第一阀元件(10 和所述第二阀元件(107)朝向所述阀元件 第一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11)的 偏置力大于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8)的偏置力。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10 包括 第一杆(104),并且所述第二阀元件(107)包括第二杆(106),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杆(104) 可伸缩地引导所述第二杆(10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11)被设置在所述 第一杆(104)和所述第二杆(106)之间。
14.根据在前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所述过滤器元件 01)。
15.根据在前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出口端口0 具有 指向所述过滤器元件的近侧和远离所述过滤器元件的远侧,其中所述过滤器头 包括围绕所述出口端口 0 的近侧的环形通道(31),并且其中,一方面,所述入口端口进 入所述环形通道(31);另一方面,所述环形通道(31)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第一侧流 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旁路阀(35),其包括在两个轴向端 部都打开的管状阀构件,该管状阀构件在第一旁路阀位置和第二旁路阀位置之间是轴向可 移动的,其中,在所述第一旁路阀位置,所述管状阀构件阻塞所述环形通道和所述出口端口 的近侧之间的流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旁路阀位置,所述管状构件允许从所述环形通道 (31)直接流进所述出口端口的近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所述旁路阀(3 被第三弹簧构件(37) 偏置朝向所述第一旁路阀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阀组件位置,所述第二 阀元件(107)密封抵靠所述旁路阀(35)。
全文摘要
一种过滤器组件,包括可插入过滤器元件的过滤器壳(23)。设置在壳(23)内延伸的芯元件(38)。所述过滤器组件包括可插入壳(23)中的联接组件(200),所述联接组件(200)包括板簧(201),该板簧(201)具有大于过滤器壳(23)的内部直径的跨度,使得当板簧(201)被插入过滤器壳(23)中时,板簧(201)的外边缘与过滤器壳(23)的内表面接合,并且板簧(201)在将所述板簧插入所述壳的方向上隆起,阻止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过滤器壳(23)移除板簧,所述联接组件(200)包括用于将芯元件(38)连接到联接组件(200)的连接件。
文档编号B01D29/23GK102105203SQ200980128317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H·范萨沃简, M·J·B·范博文, P·范吉斯博根, R·T·A·阿茨 申请人:帕克过滤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